與中醫、西醫閤譽為世界三大古代醫術之一
《四部醫典》結閤中醫、印度、西藏三地的醫學精華
韆百年來,藏族地區的醫學學校裏,一直都將《四部醫典》作為他們的必修經典,有「不讀《四部醫典》,不可為人醫」之說。
《四部醫典》原書分為四部,第一部《根本醫典》、第二部《論說醫典》收錄在已編輯齣版的《四部醫典.養生篇》裏;第三部《祕訣醫典》和第四部《後續醫典》重點論述瞭各種疾病的對治方法和藥物的配方,以及藏醫獨特的手術外治方法等,這些便是本書《四部醫典.實用篇》的內容。
四部醫典—— 實用祕法
結閤漢、印、藏三地的醫學精華,曆經時間的淬練,醫學理論完備、獨特且自成體係,內容媲美《黃帝內經》,飽含豐富的養生方法與實用價質,不啻為藏族最偉大的醫學巨著。
藉由這本書的圖解版,更可讓所有人一窺其堂奧。
本書的重點歸納有:
◎各種疾病的對治方法;看藏醫以毒攻毒、消除宿便、調理月經失調、壯陽滋補等祕笈大公開
◎藏醫診脈與中醫大不同;什麼是正常脈象?什麼是病態脈象?
◎神奇的望鏡辨尿法,隻要看尿液便可診斷生什麼病
◎2800種天然藏藥,在藏醫手中巧妙變成救命治病良方
◎80幅國寶級醫學唐卡,外加近韆張唐卡局部分解圖,一舉吸收醫學技術與藝術賞析
本書特色
◎圖錶化:把艱深文字製成圖錶,輕鬆瞭解如髒腑與五行的對應關係等等知識
◎流程圖:透過簡易流程說明,立刻掌握各種丸劑、散劑或是藥酒的製作過程
◎唐卡局部分解圖:把唐卡局部分解圖放大,對灌腸療法的姿勢與技巧應用一目瞭然
作者簡介
宇妥.寜瑪元丹貢布
西元708年齣生,3歲開始學習藏文,5歲便隨父行醫,10歲時,得到瞭藏王的賞識,成為禦醫。為瞭廣泛汲取醫學知識,遠赴印度和尼泊爾拜名醫為師,學習《醫術十萬頌》、《醫續晶鑒》、月王藥物補遺》、《仙人耳傳》、《醫學八支心要略論》等印度醫學名著。學成迴國後,他又到山西五颱山嚮中醫求教,吸取漢族醫學理論。
在45歲的時候,著成瞭影響深遠的醫學巨著----《四部醫典》。書中總結瞭前人經驗,並藉鑑其他民族的醫學精華,為藏族醫學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宇妥.寜瑪元丹貢布畢生都在弘揚醫道,著有30多部論著,享壽125歲。300多年後,他的第十三代孫宇妥.薩瑪元丹貢布對《四部醫典》進行全麵的校注和修訂,因此在許多書籍中,通常都習慣於將兩位醫學傢混稱為宇妥.元丹貢布。
序一 媲美《黃帝內經》的藏醫巨著 / 017
序二 詮釋經典的最佳方式 / 019
疾病治療的樹喻 / 024
如何閱讀本書 / 026
《四部醫典》幾種譯本的比較 / 028
尋根溯源
1.輝煌的曆史:西藏曆史上的名醫及南北兩大流派 / 032
2.藏醫理論來自於印度?《四部醫典》的曆史沿革 / 034
3.本書的作者:宇妥.寜瑪元丹貢布 / 036
4.本書的誕生:從藥王城的傳說講起 / 038
《四部醫典》第一部 根本醫典
1.提綱挈領:全書的綱目分類 / 044
2.生命的三因:隆、赤巴、培根 / 046
3.人體七大物質基礎:飲食精微、血、肉、脂、骨、骨髓、精 / 052
4.成因、途徑、規律、分類:疾病的一般原理 / 056
5.獨特的診斷方法:問診、望診和觸診 / 064
6.食療、居養、內服、外治:治療疾病的一般方法 / 070
《四部醫典》第二部 論說醫典
1.魚期、龜期和豬期:生命的形成過程 / 084
2.生動的比喻:身體各部位的形態與功能 / 094
3.各計其數:身體部位的正常狀況 / 098
4.形形色色的人:人的生理特徵和區彆 / 110
5.透過細節看吉凶:死亡的徵兆 / 114
6.起源、蓄積和誘發:疾病産生的內因與外緣 / 126
7.過盛、虛損與紊亂:疾病産生的機理 / 132
8.四百零四病:疾病的分類 / 136
9.順應本性,莫違時令:日常起居話養生 / 138
(1)季節養生:重在與六時相閤 / 138
(2)日常養生:貴在好習慣的培養 / 140
(3)養生要點:順應自然本性 / 144
10.吃什麼、怎麼吃、吃多少:明白飲食益養生 / 148
(1)吃什麼:熟悉各種食物的特性 / 148
(2)怎麼吃:注意幾種飲食禁忌 / 154
(3)吃多少:把握最適量的飲食 / 154
11.嬰兒期談養生:小兒保養 / 158
12.晚年談養生:養老攝生 / 162
13.藥物的特性:五行與六味 / 166
14.藥物的功效:八性與十七效 / 170
15.單味藥的組閤:藥劑配方 / 190
16.針、鉗、刀、鑷:外治法使用的器械 / 196
17.熟悉方法,把握訣竅:疾病的診斷 / 202
18.從一般到具體:疾病的治療 / 210
(1)治療總則 / 210
(2)一般的治療方法 / 218
(3)具體疾病的治療方法 / 219
19.為醫之道:醫術與醫德 / 228
附錄:《四部醫典》第一部及第二部中譯版原文 / 242
這本書,怎麼說呢,我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去買的,想瞭解一下中醫的博大精深。收到貨的時候,包裝挺嚴實的,書的紙質感覺還不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內容量很足的樣子。我平時工作比較忙,所以都是斷斷續續地翻看,有時候就睡前看幾頁,有時候在午休時間也湊空看幾眼。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對中醫的一些術語和理論可能理解起來還有些吃力,但整體感覺作者的錶述還是比較清晰的,至少不像有些古籍那麼晦澀難懂。書中很多章節都配有一些插圖,這一點我非常喜歡,因為很多穴位、經絡的走嚮,單靠文字描述很容易混淆,有圖就能直觀地理解,也方便我以後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對照。我最開始關注的是一些日常養生保健的內容,比如四季的養生方法,以及一些常見的疾病如何通過中醫來調理。雖然我還沒來得及去實踐書中的具體方藥,但光是這些基礎知識的梳理,就已經讓我受益匪淺,對自己的生活習慣也有瞭新的認識和調整。我還在慢慢消化吸收中,畢竟中醫的學問太深奧瞭,需要時間去慢慢領悟。
评分作為一名初學者,我對中醫的興趣完全是被這本書點燃的。我一直覺得西醫在急性病癥治療方麵很有效,但對於一些慢性疾病的調理,總是感覺效果有限,而中醫在這方麵似乎有著獨特的優勢。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比較平實,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但每一個字都透著紮實的學問。我喜歡作者在介紹某個病癥的時候,不僅會講到治療方法,還會提到一些預防和日常護理的建議,這種 holistic(整體)的思維方式,讓我覺得中醫不僅僅是治病,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關於“情誌緻病”的章節,以前總覺得情緒隻是小事,看瞭這本書纔明白,不良情緒對身體的影響竟然如此之大,也讓我更加重視情緒的疏導和管理。雖然書中有不少專業術語,但作者通常會做一些簡單的解釋,或者通過舉例來幫助理解,這對我這個醫學小白來說,真的太友好瞭。我還在慢慢地啃讀,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建立起一個初步的中醫認知體係,為以後更深入的學習打下基礎。
评分這本書的篇幅確實不小,我斷斷續續看瞭幾個月,纔大概翻閱完一遍。我最開始是被它的“實用”二字吸引,想著如果能學到一些切實可用的養生和治療方法,那就太好瞭。書中的一些章節,比如關於不同體質的調理,以及一些常見疾病的傢庭護理方法,我覺得都寫得非常具體,很容易理解和操作。我試著按照書中提到的方法,調整瞭一些飲食習慣,感覺身體確實有些變化,雖然還不能說是立竿見影,但至少是朝著好的方嚮發展。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經絡”的部分,雖然不是第一次接觸,但這本書對經絡的講解更加細緻,包括瞭經絡的循行、主治,以及如何通過按摩、艾灸等方式來調理經絡。這一點對我來說很有啓發,因為很多身體不適,追根溯源可能都與經絡不通有關。整體而言,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適閤不同層次的讀者閱讀,既有基礎理論,也有具體的實踐指導,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评分我是一名從業多年的中醫師,這次購買這本書,主要是想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的視角或者是我之前沒有接觸到的地方。這本書的確給我帶來瞭一些驚喜。它的內容覆蓋麵非常廣,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都有涉及,而且論述得相當到位。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經典方劑的講解,不僅列齣瞭方劑組成,還詳細分析瞭方劑的配伍特點、功用、主治,以及在臨床上的加減變化,這對於臨床醫師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書中也提到瞭一些現代醫學研究成果與中醫理論的結閤,這說明作者並非墨守成規,而是積極吸收新的知識,這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有前瞻性。當然,也有一些觀點我可能持有不同的看法,或者在臨床實踐中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但正是這種不同,纔促使我們不斷思考和進步。總的來說,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紮實,對於中醫的理論和實踐都有很好的梳理和總結,值得臨床醫師和有誌於學習中醫的讀者認真研讀。
评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其實是蠻高的,畢竟“醫典”這個名字就自帶光環,而且聽說很多中醫名傢都對它評價很高。拿到手後,首先就被它的裝幀吸引瞭,很有古樸典雅的感覺,放在書架上顯得很有分量。我比較關注書裏關於辨證論治的部分,因為我覺得這纔是中醫的精髓所在。書中的論述條理清晰,邏輯性很強,作者在講解各種病證的時候,會詳細地分析其病因、病機,然後給齣相應的治法和方藥。這一點對我這種喜歡刨根問底的讀者來說,非常有吸引力。我嘗試著去理解一些經典方劑的配伍原理,以及藥物的君臣佐使是如何搭配的,雖然有些理解還需要結閤其他的資料來輔助,但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很好的基礎框架。我也注意到書中提到瞭一些比較少見的病證,以及一些疑難雜癥的治療思路,這讓我對中醫治療的廣度和深度有瞭更深的認識。當然,作為普通讀者,我深知不能隨意套用書中的方藥,這隻是一個學習和瞭解的工具,真正要應用還需要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