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系列(II)建筑结构系统

建筑结构系列(II)建筑结构系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陈启中

年龄:
1957年出生

学历:
成功大学建筑系
成功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

考试:
1981年高考建筑师及格

经历:
王昭藩建筑师事务所
宏国、宏福建设公司设计部建筑师
东海大学、淡江大学建筑系兼任讲师
国立屏东商业技术学院不动产经营技术系兼任讲师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土木系兼任讲师
九华、翰昇土木建筑补习班建筑科主任
高雄市建筑师公会第六届理事兼学术委员
高雄市建筑师公会第七届常务理事兼法规委员会主任委员
高雄市建筑师公会第八届常务监事、第九届常务理事
建筑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第六届学术委员、第十一届国际事务委员会顾问
建筑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第七届理事兼法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建筑师杂志编辑委员、社务委员
内政部营建署节约能源建筑物评审委员
内政部营建署建筑物节约能源设计技术规范专案委员
内政部营建署建筑技术规则、建筑法解释函令汇编专案委员
高雄市政府工务局建照预审、施工计划书审查、建筑争议事件评审委员
高雄市政府工务局建筑师惩戒委员
高雄市政府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估审查委员
高雄市、高雄县建筑投资商业同业公会建筑顾问
台湾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犯罪被害人申请补偿覆审委员
台湾高等法院高雄分院调解委员
陈启中建筑师事务所负责人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结构系统目的
1-2 结构系统要求
 1.2.1 基本要求
 1.2.2 耐震设计要求
 1.2.3 耐风设计要求
1-3 结构设计方法
 1.3.1 弹性设计与塑性设计
 1.3.2 钢筋混凝土结构物
 1.3.3 钢骨结构物
1-4 结构分析设计程序
1-5 结构系统分类
 1.5.1 使用材料不同之分类
 1.5.2 力量传递不同之分类
 1.5.3 高层结构系统之分类
 1.5.4 构筑方式不同之分类

第二章 建筑物的载重

2-1 载重分类
2-2 静载重
 2.2.1 材料重量
 2.2.2 屋面重量
 2.2.3 天花板重量
 2.2.4 地版面重量
 2.2.5 墙壁重量
2-3 活载重
 2.3.1 最低活载重
 2.3.2 斜屋顶之活载重
 2.3.3 其他活载重
 2.3.4 活载重之折减
2-4 风力载重
 2.4.1 风力特性
 2.4.2 风力阶级
 2.4.3 风力计算
 2.4.4 风力之相关规定
2-5 地震力
 2.5.1 地震的起因
 2.5.2 地震波与地震纪录
 2.5.3 地震规模与地震阶级
 2.5.4 台湾的地震活动
 2.5.5 建筑物对地震的反应
 2.5.6 地震力计算
 2.5.7 地震力之相关规定
2-6 其他载重
 2.6.1 土压力与水压力载重
 2.6.2 基础不均匀沈陷载重
 2.6.3 温度载重
 2.6.4 动力载重与共振载重
 2.6.5 火载重

第三章 基本应力

3-1 基本应力
 3.1.1 张应力
 3.1.2 压应力
 3.1.3 挠曲应力
 3.1.4 剪应力
 3.1.5 扭应力
 3.1.6 温度应力
3-2 应力的作用
 3.2.1 直接应力与挠曲应力
 3.2.2 二次应力
 3.2.3 主应力线
3-3 应力破坏行为
 3.3.1 张应力破坏
 3.3.2 压应力破坏
 3.3.3 挠曲应力破坏
 3.3.4 剪应力破坏
 3.3.5 扭应力破坏

第四章 结构材料性质

4-1 材料基本性质
 4.1.1 弹性与塑性行为
 4.1.2 应变硬化与应变软化
 4.1.3 安全系数
 4.1.4 载重速率与强度
 4.1.5 脆裂及疲乏
 4.1.6 残留应力
 4.1.7 包辛吉效应
 4.1.8 等向性与非等向性
 4.1.9 干缩与潜变
 4.1.10 松弛
4-2 材料的韧性
 4.2.1 延展比与韧度
 4.2.2 韧性的表示法
 4.2.3 恢复力环之性质
 4.2.4 韧性的意义
4-3 构架的韧性行为
 4.3.1 塑性铰
 4.3.2 塑性流变
 4.3.3 崩塌机构
 4.3.4 樑柱的韧性
 4.3.5 钢筋比与韧性
 4.3.6 韧性与耐震行为

第五章 缆索及拱系统

5-1 缆索系统
 5.1.1 缆索行为
 5.1.2 缆索应力分析
 5.1.3 缆所不稳定原因及安定方法
 5.1.4 缆索系统之应用空间
5-2 拱系统
 5.2.1 拱行为
 5.2.2 拱之分类
 5.2.3 拱应力分析
 5.2.4 三种拱之力学行为
 5.2.5 拱抵抗水平推力方法
 5.2.6 拱系统之应用空间

第六章 桁架系统

6-1 桁架行为
 6.1.1 桁架基本构成
 6.1.2 桁架应力分析
 6.1.3 桁架种类
6-2 桁架接合
 6.2.1 节点接合
 6.2.2 支承处接合
6-3 桁架系统之应用空间
 6.3.1 平面桁架系统
 6.3.2 曲面桁架系统
 6.3.3 空间桁架系统

第七章 樑柱及构架系统

7-1 樑柱及构架行为
 7.1.1 樑柱及构架之基本构成
 7.1.2 樑之力学行为
 7.1.3 柱之力学行为
7-2 樑系统
 7.2.1 悬臂樑
 7.2.2 简支樑
 7.2.3 固定樑
 7.2.4 外伸樑
 7.2.5 连续樑
7-3 构架系统
 7.3.1 连樑柱构架
 7.3.2 简单刚构架
 7.3.3 多层及多间刚构架
 7.3.4 超构架

第八章 格子樑及版系统

8-1 格子樑系统
 8.1.1 载重传递方式
 8.1.2 格子樑之力学行为
 8.1.3 格子樑设计原则
 8.1.4 格子樑系统之种类及应用
8-2 平版系统
 8.2.1 平版基本构成
 8.2.2 平版之力学行为
 8.2.3 钢筋混凝土版之应力与配筋
 8.2.4 平版系统之种类与应用
8-3 折板系统
 8.3.1 折版基本构成
 8.3.2 折板之力学行为
 8.3.3 折板系统之种类与应用

第九章 膜及薄壳系统

9-1 膜系统
 9.1.1 膜基本构成
 9.1.2 膜之力学行为
 9.1.3 膜系统之种类及应用
9-2 薄壳系统
 9.2.1 薄壳之力学行为
 9.2.2 薄壳之基本形态
 9.2.3 圆筒壳
 9.2.4 圆顶壳
 9.2.5 双曲抛物面壳

第十章 高层结构系统

10-1 载重传递
 10.1.1 垂直载重传递
 10.1.2 水平载重传递
10-2 剪力墙
 10.2.1 剪力墙型式
 10.2.2 剪力墙配置
 10.2.3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10.2.4 钢骨斜撑
10-3 高层结构立面型式
 10.3.1 立面剪力墙之型式
 10.3.2 地面层设计
10-4 高层结构系统之种类
 10.4.1 高层建筑之结构型式
 10.4.2 承重墙系统
 10.4.3 箱匣式系统
 10.4.4 无樑板系统
 10.4.5 核心式系统
 10.4.6 错列桁架系统
 10.4.7 樑柱刚构架系统
 10.4.8 剪力墙刚构架系统
 10.4.9 核心共用系统
 10.4.10 管式结构系统
 10.4.11 高层结构系统之比较

第十一章 隔震消能系统

11-1 结构设计观念之演变
11-2 制震装置
 11.2.1 主动控制
 11.2.2 被动控制
11-3 隔震消能系统之相关规定

第十二章 结构修复补强

12-1 结构破坏及评估
 12.1.1 结构安全评估
 12.1.2 结构破坏
12-2 结构修复补强
 12.2.1 修复补强之定义
 12.2.2 修复补强实施程序
 12.2.3 修复补强材料
 12.2.4 修复补强工法
12-3 修复补强之相关规定

第十三章 新建筑结构

13-1 超高层建筑
 13.1.1 超高层建筑之发展
 13.1.2 全世界超高层建筑
 13.1.3 未来的超高层建筑
13-2 特殊建筑结构
13-3 建筑发展趋势之隐

附录A 图目录

附录B 表目录

附录C 参考书目及文献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