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附赠《金刚经》+《金刚经解义》+《六祖坛经》+《心经》标点合刊本
郝明义错当了很久很久的双鱼座。
双鱼座很有梦想,不很务实,又挺有矛盾的性格等等,都能在他身上找到印证,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郝明义都把自己想成一条长着两只肥头大耳的双鱼。
1996年,在他四十岁生日,也是他要离开时报出版公司的前夕,郝明义才突然发现因为换算农历生日的错误,事实上他是一头陆上的牡羊,而不是水里的双鱼。
终于「归座认命」之后,郝明义总结出
牡羊好奇。但好奇会杀死一只猫,也包括牡羊。
牡羊前进。他可以连续两个月每天睡眠不到两个小时,但是一个星期有五天要天亮才回家,婚姻是会出问题滴。
牡羊快速。享受手起刀落,但不小心会刀起手落。(自己的手)
牡羊乐观。但也会昧于事实。
牡羊前瞻。但也会看不到脚下的陷阱。
于是,他决定改变自己的个性,用绳索套住牡羊。接下来,他一套则套了四条,名之曰「宁缓不急」,名之曰「宁小不大」,名之曰「宁公不私」,名之曰「宁待不求」;一用则用了十年的时间来驯伏牡羊。等到他终于觉得十年磨一羊可以了,要让牡羊重新驰骋的时候,却发现其中一条绳索如何切割都切割不断,而牡羊,几乎不会跑了。于是,他又再花了两年的时间,终于在一个意外的机会里,找到一把倚天剑与屠龙刀合体的利器,给十来年的磨练画下一个句号。
郝明义驯羊的动机,基础,与方法,都在于一本《金刚经》。从一九八八年头一次接触《金刚经》,到二○○八年他终于感受到自己对《金刚经》有所体会,整整走了二十年。
《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有郝明义对自己的回顾,细部描绘他如何花了十多年时间和自己的「念头」挣扎,并且以一个企业经营者的身分,说出他对《金刚经》接触的经过与心得,以及他为什么认为《金刚经》是一把倚天剑与屠龙刀的合体,也是「心」的创造力的根本。
不但如此,郝明义还解释了为什么《金刚经》是一部无以名状的内功秘笈,《六祖坛经》为什么是《金刚经》的白话版,演义版,也是分解版;六祖註解的《金刚经解义》,又为什么是《金刚经》的註解版、实用版;几部经典如何交叉使用,以破解《金刚经》这部内功秘笈的极致。
本书特色
「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我用四条绳索綑绑自己,以免在事业上忘情冲刺。
最后,终于找到了要斩断绳索的理由和方法。」
我们真该庆幸处于这么一个变动的时代,所有的秩序都在重整。
经济低迷,所以可以使得原来只靠谎言就可以不断扩张的企业现出原形。扎实工作的人,更能显出本领。
财富重分配,可以使我们和有钱人的差距没那么明显。
政治人物无品无行,可以使我们的理念更加清楚,甚至鲜明。
没有「无常」,一些虚假的面具不会脱落;因为「无常」,未来才有更多美好的可能。
《金刚经》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不被任何表相的干扰与限制所困,每个人都有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层次,有益自己,也有益于他人。
如果说《金刚经》是一部登峰造极的内功心要,《六祖坛经》就是这部心要的白话版、演义版,《金刚经口诀》是註解版、分解动作版,《心经》则是浓缩的短诗。
《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则是郝明义花了二十年时间寻觅、摸索的心得报告。
作者简介
郝明义
1956年出生于韩国。
1978年台大商学系国际贸易组毕业,次年开始进入出版业工作。
历任长桥出版社、《2001月刊》、《生产力月刊》、《时报新闻周刊》之特约翻译、编辑、主编、总编辑等职。
1988年任时报出版公司总经理,1996年离任。同年秋,创立大块文化。
1997年初接任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1999年底离任。
2001年创立Net and Books。
现任大块文化董事长,与Net and Books发行人。
着有:《工作DNA》、《故事》(大块文化)、《那一百零八天》、《他们说》、《越读者》(Net and Books)
译着:《如何阅读一本书》(台湾商务)、《2001太空漫游》(远流)
个人网站:www.rexhow.com email:rexhow@netandbooks.com
哇,看到《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这本书名,我第一眼就觉得好有fu!“牡羊”代表了衝劲、热情,常常一股脑儿往前衝,但有时候又容易少了点定性。而“金刚经”呢,那可是佛家智慧的宝库,讲究空性、无相,跟牡羊座的特质好像有点反差萌,所以我就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笔记,能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 我平时对佛经接触不多,总觉得有些遥远,但又隐隐觉得里面有大道理。这书名裡的“笔记”二字,就给了我一种亲近感,好像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讲解,而是有人把自己的体悟,用比较生活化、接地气的方式写下来。再加上“牡羊”的冲劲,我猜想作者在解读金刚经时,可能不会照本宣科,而是会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特别是牡羊座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惑,来阐述经文的意义。 比如说,牡羊座可能常有的“急躁”、“我执”,在金刚经的“无我”、“无相”中,会不会找到化解之道?又或者,当牡羊座一头热地投入某件事,但遇到挫折时,会不会从经文中得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豁达?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如何用牡羊座的视角,去理解那些看似深奥的佛理,让它们变得更贴近我们 everyday life。这本书名,真的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本不只教你佛经,还教你如何更好地过生活、认识自己的书。
评分这本《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光是书名就让我眼前一亮,感觉跟市面上那些“佛学入门”或“心灵成长”的书不太一样。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概念,不是光看书上的定义,而是要看这本书是怎么“落地”的,怎么跟实际生活结合的。所以我对这本书最期待的就是,它会不会有一个很强烈的“实修”感? “金刚经”讲的是“破除一切相”,不执着于表象。而“牡羊座”,通常给人一种勇往直前、说到做到、不畏艰难的印象,有时候甚至会有点“硬碰硬”。这之间到底会有怎样的碰撞和融合?我会好奇作者是不是在解读经文时,会用牡羊座那种“直接”、“不绕弯子”的思考方式,去剖析那些“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道理。 我猜想,这本书不一定是大段大段的经文分析,更有可能是在某个生活片段、某个牡羊座会遇到的典型困境中,去引申出金刚经的智慧。比如说,牡羊座可能会因为一件事情的失败而感到沮丧,作者会不会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来安慰和引导?或者,当牡羊座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时,会不会从“无应无我”中找到解脱?我非常期待看到这样的“实例教学”,让佛法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能直接用在解决当下烦恼的“工具”。
评分读到《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这个书名,我立刻觉得这是一本有温度、有故事的书。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智慧,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融入生活、与个人经历相结合的感悟。《金刚经》虽然是佛经的经典,但对我来说,有时候读起来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人味”。 而“牡羊”这两个字,就瞬间拉近了距离。牡羊座通常被认为有活力、有热情、行动力强,但可能也容易急躁、冲动,甚至有些“自我中心”。我非常好奇,当这样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星座,去碰触《金刚经》那精深博大的智慧时,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呈现一种“对话”的姿态,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作者用自己的牡羊座特质,去挑战、去体验、去理解《金刚经》的义理。比如,牡羊座的“勇往直前”遇上“无常”的道理,会是如何的领悟?牡羊座的“坚持”遇上“无我”的智慧,又会有怎样的调和?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来一种“接地气”的解经方式,让那些对佛法感到敬畏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的读者,能够从中找到共鸣,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如何在《金刚经》的智慧指引下,不断成长和转化。
评分《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这个书名,简直就是长在我好奇的点上!我虽然不是牡羊座,但我身边有太多牡羊座的朋友,我太了解她们那种热情洋溢、说干就干,有时候又有点“冲动是魔鬼”的个性了。所以,当我看到“牡羊”跟“金刚经”放在一起,我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会是一本多么有趣的碰撞啊! 我猜想,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讲经方式。金刚经讲求“空性”、“无我”,很多概念对初学者来说,确实会有点抽象。但如果能从一个“充满能量”、“勇往直前”的牡羊座视角去解读,会不会就变得生动有趣很多? 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把牡羊座“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运用到理解金刚经那些“非语言”的道理上的。会不会在遇到一些“这是真的吗?”、“这怎么可能?”的时刻,作者反而能从牡羊座的直觉和行动力出发,去“体验”出经文的精髓?比如说,牡羊座可能最不擅长的就是“放下”,但金刚经恰恰强调“无所住”。我会好奇作者怎么去化解这种内在的矛盾,怎么让一个天生喜欢“抓取”的牡羊座,去理解“不着一物”的境界。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解读角度。
评分《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这个书名光是念出来就觉得很有画面感!我一直在寻找那种不是“照本宣科”的学习方式,而是能看到一个人真实的心路历程,去理解某种深刻智慧的书。而“牡羊”这个标签,一下子就让我觉得这本书会很不一样。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主要在于它的“个人化”和“实践性”。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有热情、有行动力的人,可能也是一个常常会“一头栽进去”的牡羊座。那么,当这样一个人去研读《金刚经》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又会从经文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我会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金刚经》中那些关于“空性”、“无相”、“破除执着”的概念,具体地应用到生活中的。比如说,牡羊座可能经常会因为“得失心”而起伏,作者会不会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来帮助自己,也帮助读者,认识到事情的真相?又或者,在面对一些挑战时,牡羊座的“不服输”会不会在《金刚经》的“无我”中找到更智慧的出路?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展现出一种“边学边用”、“在实践中领悟”的过程,让《金刚经》的智慧不再是远在天边的道理,而是真正能指导我们日常生活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