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妙明教示:大手印、大圆满双运修持心要

观世音菩萨妙明教示:大手印、大圆满双运修持心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观世音菩萨
  • 大手印
  • 大圆满
  • 密法
  • 修持
  • 佛教
  • 藏传佛教
  • 心要
  • 妙明教示
  • 修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当我们体认到不断在六道中轮转,有的只是无尽无量的苦难时,唯有依止「大手印、大圆满」双运修持心要,才是对治无明烦恼,最根本、最彻底、最殊胜的方法。

  「大手印、大圆满」双运修持心要,是由普贤王如来、金刚总持所传下来的,经由一代一代的传承,传授至近代大成就者堪布噶玛策定仁波切,再经由堪布噶玛策定仁波切将其实修证悟之心要,口传教导给作者堪布慈囊仁波切。

  此心要的教授,包括了一开始进入佛门的皈依,到最上乘的大手印、大圆满的修行见地,以及从皈依开始,直到未来临命终时,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并从中得到解脱的方法。仁波切以简单、易懂、易学的方式,陈述每个修持的内容;在观修的部分,也是如实地依照步骤来教导,从生起次第到圆满次第,都作了最详尽的解说,可以说,所有佛弟子必须行持的修行法门及教理,都已摄受在这本观世音菩萨的教授中了。

  书末附有藏文版《大悲观世音教授 ~ 大手印、大圆满双运修持所需修诵仪轨 ~ 究竟解脱之胜道》,读者如能恆常实修这部完整无漏的宝典,必能净除各种障碍与烦恼。

作者简介

堪布慈囊仁波切

  生于一九六七年,年少时即出家学习佛法,并接受三年三个月闭关实修,以及甚深那诺六法与大手印等教法。于尊贵的泰钖度仁波切和噶玛旺丘仁波切等善知识处接受噶举的灌顶、口诀传承。

  曾于色达「五明佛学院」、「达举阿日札佛学院」、「哲蚌寺佛学院」深研般若、中观、量学等五明。依止法王堪千晋美彭措领受显密的佛学;更从根本上师晋美彭措法王处特别学习及修行大圆满成就口诀。经持律上座法王贝玛才旺所主持授予精通显密教理之「三藏法师──大堪布(堪千)」座床典礼,自此成为显密精论解行具足的大学者。并为具神通知名的上师凯查扎巴阿旺加查仁波切预言,慈囊仁波切的前世为大圆满成就者阿旺诺布。

  仁波切多年来于西藏、尼泊尔、印度及世界各地弘法。现任印度智慧林佛学院院长,十多年来担任教学的重任,培育出为数众多的僧才,完成众多着作,并于青藏高原成立慈智学校、医疗所,抚养许多当地老弱贫困者。

观世音菩萨妙明教示:大手印、大圆满双运修持心要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并系统阐述观世音菩萨教法中的核心精髓,特别是大手印与大圆满双运的修持要义。它并非简单的理论汇编,而是将深奥的密宗教义与实修指导融为一体,为寻求究竟解脱的修行者提供了一条清晰而强有力的路径。全书内容结构严谨,层层递进,从基础的观待发心,到高深的证悟空性,无不详尽论述,力求在文字与实践之间架起坚实的桥梁。 第一部分:根基的奠定——观世音的悲智双运 本书开篇即着重阐释观世音菩萨法门的根本所在——“悲智双运”。此处的“悲”并非世俗的怜悯,而是指向广阔无边的慈悲愿力,即为救度一切众生而发出的不退转心;“智”则直指般若空性,对万法实相的彻底洞察。 缘起与发心:详细解析了修行者应如何观想和皈依观世音菩萨的功德。重点阐述了“四无量心”的观修次第,强调发菩提心是进入一切大乘修行的不二法门。不同于侧重于理论思辨的著作,本书提供了大量观想口诀和观修仪轨,指导读者如何将抽象的“菩提心”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生起、维持、增进的稳定心识状态。 三宝的依止:深入辨析了对佛、法、僧三宝的正确认知与依止方式。特别是对“法”的理解,清晰区分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以及在密续道次第中,如何将佛法作为大手印与大圆满修行的根本依怙。 第二部分:大手印的直指——心性的本然显现 本书将大手印的修持置于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将其视为直指心性、破除二元对立的关键法门。这里的“大手印”并非指某一特定的仪轨,而是对“心识本性”的直接体验和安住。 心性的探寻:通过对“明点”、“觉知”和“空性”关系的深入剖析,引导读者认识到“心”的本质是“空乐不二”。书中详细辨别了“思辨之识”与“证悟之心”的区别,指出许多修行者往往陷入对“空”的片面理解,误将“无”当作了究竟的“空”。 安住与不作意:详细教授了如何将心识安住在“如其所是”的本然状态。这部分内容极其注重实修的细微指导,例如如何辨识“散乱”与“沉没”的过失,如何通过“无作意”的禅定来避免“造作心”的干扰。书中特别引用了大手印传承祖师的教言,阐述了“任其自住”的精髓,强调大手印的殊胜在于不假外求,直溯本源。 大手印与空乐无别:深入讲解了大手印如何与“乐”相应,此处的“乐”是超越了生理感受和情绪波动的,是与本自清净心相应的一种圆满觉受。此部分的阐述避免了将大手印简化为单一的空性体验,而是强调空性与光明(或乐)的圆融无碍。 第三部分:大圆满的究竟——任运的自然圆成 如果说大手印是“直指”,那么大圆满则是对这一直指的究竟安住和圆满展开。本书对大圆满的阐述,立足于“觉性”(Rigpa)的本证,强调一切现象的生起与消融皆是本具智慧的自然流露。 初道与中道:详细区分了大圆满的“初道”(如共同乘的见解)与“澈却”(Trekchö,彻断)的直接证入。重点在于如何通过对“现相”的彻底洞察,认识到它们本质上就是“觉性”的显现。书中提供了详细的“观待”与“破除”的次第,指导修行者如何层层剥离对实体的执着。 心性的本净与圆满:阐述了“本来清净”的含义,即心性从未被污染过,所有的烦恼和业障皆是暂时的迷现。本书深入讲解了“光明藏”的特质,指出大圆满的圆满不在于修行了多少次第,而在于对“觉性”本身的证悟程度。 自然任运(Lhundrup):这是本书高潮部分,详细论述了当证入觉性后,一切身语意的活动如何自然而然地契合佛法,即“任运”的状态。这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一种超越了取舍的、与法性完全相应的、毫不费力的状态。书中强调,真正的双运不是刻意去“合二为一”,而是在彻悟后,万法本来就是“二而不二”。 第四部分:双运的整合与实践——大手印与大圆满的交融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大手印”与“大圆满”双运修持的强调。作者认为,两者并非相互排斥的法门,而是在不同侧重面上的互补和统一。 见地的融合:阐述了大手印的“直指心性”与大圆满的“本觉自成”在究竟见地上是无别异的。大手印的修持侧重于在禅定中直接安住于心性,而大圆满则将这种安住扩展到一切活动之中,即“禅定与散乱无别”。 道的次第:提供了如何将大手印的观修方法融入大圆满“澈却”与“妥噶”(Tögal,直入)的实践中。特别是对“妥噶”的讲解,本书侧重于心识与光明的相应,而非仅仅停留在生理或视觉层面的修持,强调心识的准备是修习“光明身”的基础。 行持的无碍:指导修行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大手印的观照”与“大圆满的觉性”。这包括了如何将观世音菩萨的誓愿融入到每一个当下,使一切发心、语言、行为都成为修持的一部分,真正达到“行、住、坐、卧不离法要”的境界。 结语 本书最终导向的是对“无修之修”的体悟,即当觉性彻底现前时,一切努力皆化为无为。它超越了对复杂仪轨的依赖,回归到观世音菩萨最原始、最直接的教导:即刻觉醒,安住在清净、觉醒的本性之中。全书语言凝练,充满密续的加持力,旨在为当代修行者点亮通往究竟解脱的明灯。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最圆满究竟的解脱之法

(推荐序)佛法是心灵的实证之路

第1篇 发心的重要性与方法

第2篇 内容次第概要

第3篇 《观世音菩萨妙明教示──大手印、大圆满双运修持心要》仪轨讲解
1.奥义法教之歌
2.人身难得奥义之歌
3.思维无常与业报因果之歌
4.观修次第之歌
5.生圆次第的勐法之歌
6.觉受生起的方法与消除障碍之歌
7.发挥效用之歌
8.死途之歌

第4篇 《大悲观世音教授 ? 大手印大圆满双运修持所需修诵仪轨 ? 究竟解脱之胜道》仪轨讲解
1.前行
2.正行——修持生、圆次第
3.自他交换法
4.颇瓦法
5.长寿法
6.收摄次第
7.回向与发愿文
8.法义问答

附录《大悲观世音教授 ~ 大手印大圆满双运修持所需修诵仪轨 ~ 究竟解脱之胜道》仪轨讲解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最圆满究竟解脱之法──大手印、大圆满双运修持心要

  「大手印、大圆满」双运修持心要,此法门在密乘来说是极为殊胜之法,若真实证悟,必能究竟解脱。

  佛教有八万四千种法门,各有差异,乃众生根器不同之故,根器不同则智慧不同,因人而异,依其因缘,选择适合自己相应的法门。虽然所修持的法门不同,但最终目的皆相同,每位修学者皆为解脱轮回而修学佛法,希望临终之际,能剎那往生佛净土,乃至解脱成佛,这是修学者最终的愿望。

  「大手印、大圆满」乃空性之法,是圆满究竟解脱之法,也是破除无明最快速、最根本之法。众生因无明之故,不断在六道中轮转,受尽了无量的苦难,唯有依止「大手印、大圆满」之心要修持,方能对治无明烦恼,最彻底之胜法。

  每位众生皆有如来藏,因自性本空之故,所以众生本自具足,本来是佛,自性本体,本自清净,「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所以众生本来清净,修持「大手印、大圆满」能剎那净除无明黑暗,本性自显,即能见佛,而不是嘴里唸佛,心去觅佛,使之枉然。

远离一切戏论,不思前,不思后,不执一切境,不于一切境上生心,是为「真定」。
佛法浩瀚,习一切万法,无一法可得,不为法缚,是为「定慧」。
内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需言语,有如明镜,心体明净,是为「定净」。

  佛不在内、不在外、在一念间,在「当下心」,当下心体化空,三世诸佛与六道众生,以及三千大千世界,皆融于自性,当下无我、无众生,无来亦无去,是为真法界。所以修持「大手印、大圆满」是最究竟之法,也是最适合现代人修持之胜法。

  时常听到有人说:「哎呀!现在我还年轻,没有时间听闻佛法,没时间修,我要还年轻赶快赚钱,等年纪大时再修也不晚。」这都是错误的观念。你知道你有明天吗?你知道你睡一觉起来还在这个世上吗?你知道你能活到晚年吗?我们是生处在无常变异的世界,谁也无法知道或预测到自己能活到什么时候?多大岁数?所以要趁现在还有唿吸,还有生命,把握机会立即修学佛法,不要等到大限一到,为时已晚!

  有人认为学佛是消极的、悲观的,这也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其实刚好相反,学佛是积极的,使人生过得更美好,更充实。修学佛法的人,每天就像晴空万里般的舒畅,安然自在;没有修学佛法的人,遇到困难,就产生烦恼,凡事看不开,失去欢笑,每天唉声叹气过生活,人生是悲观的,无喜乐的,内心只有悲伤与愤恨不平,所以差别极大,乃「心」之念头的关系。

  一般人不了解什么是真正修学佛法,以为吃斋、持咒、打坐、礼佛就是修佛,这是不正确的观念,完全错误!如果没有正信、正念,一遇到不如意之事,认为吃斋拜佛这么多年,菩萨还不保佑,就立即退转开始谤佛、谤法;如果布施后没有获得消灾解厄,于是怨佛、离佛而去,这都是没有真正了解诸佛的心意,没有真正修持,不知检讨自己,习惯指使他人,又处处生疑,凡事起贪、瞋、痴。因无明之故,所以偏离正道越来越远。

  其实真正修学佛法,不需要跑到庙里剃头出家,家中就是最好的道场,在工作职场上,所有面对的人、事、物就是最好的修持对象。佛法不离世间觉,并不是刻意跑到山中,到没有人的地方、寺庙中或特别的环境修持,才叫作修行,这也不是正确的。我们就是要在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修持,才会知道自己修学的功夫如何。如果遇到一点不如意就谩骂、起瞋恨心,就必须立即纠正自己,在内心上下功夫,时刻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慢慢地,缺点就会改善,这就是修行。

  出家修行则是看个人的因缘,不能勉强。假使肉体出家,心没有出家,也是无义。要心体出家,为了真正断除轮回,才是真正的出家。

  佛与凡夫之别,在于一念之间,当一念善即是佛,一念恶即是凡夫,若起伤害他人生命安全的念头即是魔。众生习惯用尖锐的言语伤害他人,使对方内心产生痛苦和烦恼,这些不好的习惯应该要断除。既然要学佛,就是要学习佛菩萨的慈悲与智慧,学习佛菩萨的清净心、平等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虽然众生性体本空,本自清净,但因累世所造之不善业,造成贪、瞋、痴的炽盛。执「虚」为有,执「幻」为实,已不清净了,所以我们需要用一些方法使之恢复原来的清净,故要修学。就好像一件白色的衬衫穿了太久,污垢沾黏并渗透棉线,不容易清洗洁净,必须费很大的力气与很长的时间,甚至加漂白水才能清洗干净;相反的,如果每天都换洗,自然容易清洗。穿白色的衣服怕弄脏而特别小心,希望一直保持洁白如净,这跟修行是完全相同的道理。我们每天在言行举止、待人处世、起心动念上,稍加留意并自我检讨,就不容易犯错,时间久了,自然五欲看淡,烦恼自然减轻,这就是修。

  修行乃于行、住、坐、卧之中,凡事念念不生心,念念不生疑,知「幻」即离,不于境上生心,自然内心清净无染,处理世间事以平常心对待,一切随缘,自然妄念不生,五欲自断,法性身自显。

  平日勤加练习静坐、观修,渐渐进入禅定,当功夫成片之际,自然达到明空双运,逐渐应证「大手印、大圆满」的境界。

  现代人忙于工作,以赚钱为主要目的,财富失去时,内心痛苦不已,起愤恨的念头。这是因为众生不了解,世间一切现象皆来自于人心之贪婪,唯有了解诸佛的心意,真实做到慈、悲、喜、舍,不吝啬世间财富,将众生容纳于心中,自然心胸广大。财富乃幻化物,勿过于执着,无贪求之心,无「能得」、「所得」之心,外境虽混乱,内心安然不动,就不会因今日所失之财物而产生痛苦与烦恼。若能真正做到无「能得」、「所得」之心者,此人即证悟「大手印、大圆满」空性之人。

  尊贵慈悲的上师 大堪布慈囊仁波切,将毕生所学之佛法完全贡献于众生,为弘扬佛法,不辞辛劳地奔波世界各地,以报佛恩。今日有幸能追随上师,听闻上师所教导之「大手印、大圆满」心要修持。堪布慈囊仁波切经由上师大成就者 噶玛策定仁波切之口传心要后,经过数十年努力的修持,证悟「大手印、大圆满」之精髓心要,并且完完全全毫无保留的将其所学传授教导给我们。在这本书中,仁波切有非常详尽的解说,在每一个修持的部分,都以简单、易懂、易学的方式陈述其内容。另外,为了使读者方便学习,在观修的部分也是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教导,从生起次第到圆满次第,都一一做了浅显易懂的解说。

  「大手印、大圆满」乃空性之理,离一切,言语道断,无一法可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无法用言语论述其中义理及奥秘之处,但慈悲的上师,用尽了一切方法,将深奥难懂之胜法,以最容易明白、了解,如何入门修持的方式,用比喻的方式来阐释空性的义理。为使大家能详阅,方便修学,对于如何修持「大手印、大圆满」双运的方法,从「四加行」的修持到如何「观修」,以及从「生起次第」至「圆满次第」的实修,到临终时修持「颇瓦法」,都非常清楚的传授在这本书中。

  《观世音菩萨妙明教示》一书的内容可以说是最完整无缺漏的,讲解可以说是最细腻的,也是讲解修持方法最为清楚的一部实修宝典。

  当年仁波切在传授此教法时,每天座无虚席,盛况空前,每场法会大家皆聚精会神,聆听教法,不懂的地方,不断的踊跃提问,请仁波切慈悲点化,当时的场面是令人震憾与感动的。「大手印、大圆满」修持,对修学密乘的人来说,是非常渴望学习的密法,许多弟子纷纷提出,希望编辑成册,以方便后学者研读修学,利益无量佛弟子。

  堪布慈囊仁波切乃经、律、论通达无碍的大学士,为人谦虚,利他无我,自幼即出家修学佛法,愿未成佛之际,利益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其伟大的宏愿与情操,令人感动追随。

  感念上师之慈悲辛劳,愿意将这么殊胜的佛法传授给我们,我们应该努力修学,不要虚度此生,以报上师对我们的厚爱与期望。

  今日您有缘看到此书,又加以实修,必是慧根深厚之人,相信有朝一日,因缘成熟,一定可以修成正果。

  各位读者如果详阅后,在实修上有不明白之处,欢迎来电本佛学中心,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并安排时间与上师见面请教,解答您的疑问。在此恭祝大家

法喜充沛 修学成就 福慧圆满
菩提三乘林佛学中心
会长 王莎贺

图书试读

摄取修持的法门

经续佛典浩瀚广中广,寿短智穷一生难遍晓,

  佛法里,佛陀所说的经典、密续非常多,自古至今,印、藏、中国的大师们对佛所说的经、续也作了各种註解与论述,数目是无量无边的。面对这么多的经教,如果我们能够全部领受、修学,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是特别对于五浊恶世的末法时代而言,人的寿命非常短暂,理智判断的能力比较薄弱,而外在的违缘、障碍又往往无法让我们将法教一一修学完毕,所以我们难以在此生中完全了解所有的经典、密续及论述。纵使我们努力地学习,也明白经续、论典中的义理,但是如果没有确实地运用在修持上的话,也是没有帮助的。

即若遍晓懈怠无恆持,其况犹如渴死于湖畔,
智者怠修亦生凡夫味,

  纵使有些人非常努力地钻研经藏论典,也了解其中的道理,但是如果没有将教法实际运用在修持上,那么佛法对他而言,还是没有任何帮助。等到他临终面对死亡时,仍然是一个凡夫的身相,佛法对他并没有任何实际的助益。这种情况就好像有一个人非常口渴,当时他就在湖边,只要喝湖水便能止渴,但是他却仅仅望着湖水而不去喝,最后就渴死在湖边了。
  密勒日巴上师也开示说:「对于一位饥饿的人,仅仅拥有食物是没有办法止住饥饿的。他必须真正去吃食物,才能止住饥饿。」所以在修行道上,首先必须了解所教授的内容究竟是什么,知道了之后则要确实地去修持,才能真正使法对众生有帮助,生起莫大的作用。

印藏智者经续之教诫,妙加持力凡人难思量,

  所谓的经续,指的是佛陀亲口说的经典、教法,例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等佛所教授的经及戒律。佛亲口所说的,属于显宗的部分称为「经」,包括经、律、论三藏的教授;「续」则是佛所开示的各种金刚乘修行的教法,包括四部密续,即事部、行部、瑜伽部及无上瑜伽部。之后印度、西藏和中国等地的成就者、班智达,进一步对于佛的经续做开示而写下的註解及阐释,即所谓的「论着」。如果我们对数量庞大的经、续,以及过去印藏大成就者们所做的论着,能够如实地去听闻、思惟、修持,便可以领受到无比的加持力。但是现在一般的世间凡夫并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和时间,可以听闻、如理如法地行持如此广大无边的法教和论述,所以很难领略到经论中的义理。

其于寺院庙堂所敷演,惟于专一行持少施为,
简扼妙谕反益老妪心。

  佛所开示的种种经教以及祖师大德们的论着,对于已经出家的虔心修行者,能够好好在寺院、学堂里深入地做闻、思、修的学习,是非常必要且有帮助的。但是对于一般世间的凡夫而言,因为没有这样的时间和因缘去做广大的闻、思、修,所以在修行的应用上,这么多的经教论典不仅使不上力,也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佛陀所留下来的教授,经过这么长久的转变,有很多开示和教法都已经遗失了,不过在非人众生、天龙八部等等的护持下,还是保存了很多的教法。现今在人世间,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大藏经》中许多经典的内容和祖师大德们的论着;在西藏,也有超过一百部以上的藏经和祖师大德们的论着,数量也相当可观。但是这么多的经教论藏对于一般的修行人而言并不需要,倒不如直接从中概略摄取一些修行要点来指示他如何实际地修学,对他才是最有助益的。举一个例子:就好像对那些年老的长者,你跟他讲很多的经论,他可能听不懂;但是如果非常清楚而直接地把修行的重点和要领告诉他,要他照着要领去修行,他就能够应用并把握这个要领好好地修行。因此,简单扼要地开示汇总的法要,对于一般修行人而言反而更有益处。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关于如何通过精进修行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这本书的书名,《观世音菩萨妙明教示:大手印、大圆满双运修持心要》,一出现就吸引了我的目光。“观世音菩萨”代表着无量的慈悲与智慧,“妙明”二字更是增添了一份精妙与光明的意境,让人充满了探索的渴望。我一直觉得,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寻找一种能够帮助我们回归内心、获得安稳的方法变得尤为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可行的修持方法,尤其是“大手印”和“大圆满”这两个在佛教界享有盛誉的法门,能够通过观世音菩萨的视角来解读,会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我期待书中能够解答一些我对于这些高深法门存在的疑惑,并且能够以一种贴近我们生活的方式来阐释,让我这个对佛学有热忱但并非专家的读者,也能有所领悟和受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慈悲的导师,指引我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净、自在的心,并且以更积极、更有智慧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名称本身就充满了一种神圣而又亲切的吸引力。《观世音菩萨妙明教示:大手印、大圆满双运修持心要》,这几个字仿佛自带一种祥和的光芒,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敬仰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怀,她的教诲总是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而“妙明”二字,则暗示着一种精妙绝伦、清晰透彻的智慧,这正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感到匮乏的。我非常好奇,这本书究竟会如何将观世音菩萨的广大教诲,与“大手印”和“大圆满”这两种被认为是显密佛教中至高无上的修行法门结合起来?我曾经读过一些关于大手印或大圆满的介绍,但总觉得门槛较高,难以深入。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条通往这些法门的桥梁,一种能够让我们普通人也能切实修持、获得体悟的路径。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具体、实用的指导,不只是理论上的阐述,更包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如何在每一个当下,将这些伟大的教法融入我们的生活,从而真正达到身心灵的和谐统一。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能够滋养我心灵的甘露,获得一种更深层次的平静与智慧。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有智慧的开示,不仅能启迪心智,更能滋养心灵,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力量。这本书的名字,《观世音菩萨妙明教示:大手印、大圆满双运修持心要》,光是读一遍,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而慈悲的意境。“妙明”二字,既有精妙通达的智慧,也有光明澄澈的心境,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所渴望的状态吗?我尤其对“双运修持”这部分感到好奇,它听起来就像是将两种重要的修行法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对于像我这样对佛教修行有一定了解但并非专业人士的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其精髓。我平常会接触一些关于禅定的内容,但总是觉得缺少一个能够整合和升华的体系。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这样完整的框架,并且是以观世音菩萨的教诲为基础,那真是太棒了。我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让自己的心更加平静,更加敏锐地觉察生活中的善与美,并且以更慈悲和智慧的态度去面对周遭的一切。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更深层次的体悟,让我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菩萨的加持和指引。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很沉静、很有力量的感觉,淡雅的色彩搭配上祥云的纹饰,一看到就觉得会是能够深入心灵的读物。我一直对佛教的修行法门很有兴趣,尤其是观世音菩萨慈悲智慧的教诲,总觉得里面蕴含着解开生活烦恼的钥匙。最近因为工作压力大,心情一直不太平静,读一些能够带来内心安宁的书籍就变得尤为重要。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从观世音菩萨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我非常好奇“大手印”和“大圆满”这两个概念在实际修行中是如何结合的,书中会不会有非常深入的阐释,能够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有所领悟?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讲理论,更能提供一些实际的修持指导,比如一些简单的观想、念诵或是观照的方法,让我们可以立刻实践起来。我平常也有一些打坐的习惯,但总觉得像是摸索着前进,如果这本书能够指导我如何将这些修行融入日常生活,那真是太好了。我真的很期待这本书的出现,希望它能成为我心灵旅程中的一盏明灯。

评分

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藏传佛教的书,对大手印和密宗的修行法门有初步的了解,但总觉得有些高深莫测,难以真正把握。这次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提到“观世音菩萨妙明教示”,就觉得非常有吸引力。观世音菩萨的悲心愿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而“妙明”二字又透着一种智慧的光芒,让人充满好奇。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观世音菩萨的教诲与大手印、大圆满的修持结合起来的?这其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非常独特且具实践性的方法?我平时对禅修挺有兴趣的,但有时会觉得坐不住,或者思绪总是飘忽不定。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集中精神、深入禅定的方法,并且是与菩萨的慈悲智慧相结合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有清晰的指引,帮助我理解这些修行的核心要义,并且能够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只讲概念、不讲实践的理论书,而是能够真正带领我们走上修行之路,获得身心自在的指导。看到“双运修持”这几个字,我更加期待,因为我理解双运通常意味着将不同的修行方法融会贯通,达到更圆满的境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