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是清净、自在;
「贫」是生活清淡、节俭,不需求物资丰富。
能将欲念缩小、保持清净,在不匮乏的环境下,
不畏辛苦地投入利他与社会的事,
就是清贫的生活。
作者简介
证严法师
.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台湾省台中县清水镇。
.一九六三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奉持不懈。
.一九六六年,创办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
.一九九一年,获菲律宾麦格塞塞奖。
.二○○一年,获颁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学位。
.二○○二年,获颁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学名誉博士学位。
.二○○三年,获颁中华民国二等景星勋章。
.二○○四年,获颁加州美国亚裔联盟亚美人道关怀奖。
.二○○七年,获颁日本「庭野和平奖」。
慈济志业在法师慈悲宏愿下,逐步推向国际,广布善与大爱,
为众生拔苦予乐,行于真实的人间菩萨道。
编者的话
上编 远离奢华
第一章 原味自然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少使用空调,多适应自然
用尿布、哺母乳
少沈迷电脑,多与人相处
第二章 双手万能
多煮饭,少外食
洗碗筷,少制造垃圾
多用手洗衣,少用洗衣机
多走路、骑单车,少骑机车、开车
第三章 节约勤劳
少浪费,多惜资源
少汰旧换新,多选耐用物品
废物利用
省水、省纸
随身三宝,购物袋
第四章 简单为上
勤快工作,少酒食应酬
简化复杂的生活需求减去烦恼是非,少忧郁
少点花用,助人乐无穷
第五章 克己复礼
克己──克勤、克俭、克难
复礼──守戒律、守规则、守礼节
下编清流时尚
第六章 从心出发
心室效应
碳平衡、心平衡
减碳从足下做起
身心健康与富贵
第七章 食∕心素食仪
少食
心素食仪
第八章 衣∕简单素朴
简单、素朴
不追求名牌、流行
价钱是虚的,价值才是实的
第九章 住∕心宽屋宽
放弃铜墙铁壁的豪宅
屋宽不如心宽
窄屋生活
第十章 行∕节能减碳
走路、走楼梯
骑脚踏车
少开车
图片索引
编者的话
文∕释德傅(静思文化)
吴佩颖(天下文化)
第一次看到「清贫致福」这四个字,你想到的是什么?贫穷、清苦?为什么「清贫」可以「致福」?在现代的社会,人人追求非富即贵,汲汲营营于满足各种欲望,为何要「清贫」?现在提出这个理念其目的与对治的对象为何?
纵使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较过去富庶且文明,但这仍是相对的世界,语言于此也无可避免,我们必须对使用的语言有明确定义。
清贫何义?
在了解「清贫致福」的意涵前,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清贫」二字的含意。清,是「清流」而非清苦;贫,是「归朴」而非贫穷。「清贫」的定义,是必须相对于现代社会的「奢贵」而言,犹如天秤的两端─一边是「清贫」〈清流、归朴〉,另一边是「奢贵」〈奢靡、华贵〉;衡诸现今的社会,渐朝「奢贵」这一端倾斜,实令人忧心。
「奢贵」是人类过度发展物质文明的结果。人类的祖先早期因应环境的变化,四处迁徙,历经百万年,才落脚五大洲,发展各式文明。今日在网际网路的日趋成熟与全球化的浪潮下,经济活动以倍数成长,大大改变了人们生活形态;过去百万年的发展,相较于现今的进步,不过一瞬;如此快速进步的代价,是消耗过多自然资源,人与自然环境已逐渐失去互动能力,只是一味地掘取、耗用,「奢贵」的心态在此间,更是表露无遗。
「清贫」是一种lifestyle
「清贫」除了对治义,将之放在现今的社会,更是未来理想
lifestyle的展现。网路的兴起,虚拟世界的社群组织正开始集结、影响每一个人的思维与生活习惯,我们可以从部落格的蓬勃发展、网路购物消费等现象,察觉这个世界正在改变,这是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力道最为强劲的巨变,我们身处其中,必须有所对应。
未来是一个讯息多元且庞杂的社会,电脑帮人类运算解决问题,却也创造出更多的复杂,例如因行销而造成的过度包装,反过来迷惑了人们的消费行为,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代人的食衣住行育乐,生活种种,充满各式选择与需求;「如何生活」,已成了一种需要学习的新「技能」,必须有一套清晰且明确的思想理路,才能活得健康,活出个人特色。
如能将「清贫」思想落实为一种lifestyle、一种社群意识、一种新清贫致福的时尚生活,一如证严上人在本书的实践,以清流归朴为生活中心,时时刻刻保持头脑清醒,这将是勇于接受创意的、再生的、活力的lifestyle。
所以简单的、永续的「清贫思想」,不是贫苦生活,而是从「心」开始的「俭约朴实」生活态度;解决物质富裕而心灵赤贫,得以与自然契合,并找到一种新的互动平衡─自然环境、团体伦理、生活品味等─多面向的观照。
古老智慧的价值观
「清贫」思想也是一种价值观,我们可以在祖先留下来的智慧语录中读到,不论是《论语》里的颜回箪食瓢饮,还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自足自得,所追求的都是内心的平静,纵使处乱世而能有所持,「无入而不自得」。此一价值观的内在理念核心为「清流时尚」,外显对治方法则是「远离奢华」;而对于财富的追求,只要我们守持正道,清贫思想于此无碍。
尤其我们正面临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气温攀升、缺水、缺粮,不得不让人正视攸关生存的问题,并寻求化解危机的途径;因此,将生活回归原味自然,让心不随欲望奔驰,在在指向应从远离奢华开始。
上人在本书之始,揭橥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浪费,一味地追求享乐,殊不知真正的快乐,是来自于「知足」,生活简单也可以获致喜乐与轻安;倘若人人都能从个己生活做起,哪怕一个俭省的动作,或是打消一分花费的意念,都会如滴水涟漪般地产生善的效应,甚至对大环境造成影响。
综观现今的社会,多少人受「有一缺九」的欲望所惑─为了「补缺」而展开无止境的追逐;然而终其一生,究竟是否真正满足?上人也指出,贫者深受物资匮乏所苦,富者却因精神空虚所恼;若富者都能济助贫者,运用既有的财富发挥大爱,不但能救人又能带动他人,这可说是社会之福。
致福就是安顿身心灵
一般生活在物资不虞匮乏处的人,难以感受与想像惊世灾难下的人们如何度日,乃至与个己生活的关连性。上人常常提醒大家,必须心存戒慎虔诚、居安思危;究竟明天先到,还是无常先到?人人是否能安然度过每一天?何况我们都是生活在地球村的生命共同体,大地资源哪有永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呢?在日常生活中,力行简约与珍惜资源,益显分外重要。
从本书「你可以这样做」,可了解上人倡导回归原味自然的生活,如何简化复杂的生活需求、勤用双手良能;如何减少垃圾、少浪费,以及省水、省电、省纸;在工作场域,少酒食与应酬;如何减去烦恼是非、少忧郁、多助人;从力行减碳,乃至食衣住行,如何从少食获致身心健康、简单素朴等,实质体现远离奢华之易,让克己复礼清流蔚为时尚。
「你还可以这样做」,则是上项的延伸与小妙方;「生活的智慧」则集合各种生活巧思;「环保小百科」则是补充书中提到的相关概念,裨益读者明了。
此外,从书中可见上人举出诸多实例,其中不乏小人物却恆持大愿力,迄今仍力行不辍者;这些图像多有影音却苦无平面影像,或是有图照,但是影像不明等因素,无法逐一呈现,不免有惋惜之处,然而尽可能让选用图片以展现文意为取向。
最重要的还是上人在生活哲学的引领,让人感受在实践上,其实并不困难。
当我们愿意调整生活的步调,可能会惊喜地发现─只要在生活中稍事用心,就唾手可得那分简单、优雅的安适与幸福;从「远离奢华」到「清流时尚」,不论出世、入世,都可以为我们带来身心灵富足,就是致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