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佛以实相般若,说明文字般若。由文字般若,传达观照般若。再由观照般若,回到实相般若。所以金刚经讲述的是如何经由观照般若进入实相般若,以及如何进入其中的无量方便。经中更详述应如何修持、修持的过程、何者为要以及如何疾疾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进而一念相应,剎那成佛。
《永恆的付嘱》-解读般若观照,明确付嘱祕义
《永恆的付嘱》一书,是为了让有缘受持读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人,更深入地了解佛之深义,便于般若行者更准确的实修般若观照。
本书以浅显易懂的词句,来解读金刚经中的般若观照行以及如来对般若观照行者的慇切护念与亲切付嘱。在解读般若观照行的同时,亦指出付嘱的祕义。以便般若观照行者,更真确地知佛所说,行佛所行,以便使荷担如来家业者不断,续佛种性者不断,金刚般若观照之法得以流传。
《永恆的付嘱》所解读的金刚般若观照,含摄了一切世间出世间法。这是世尊教外别传,非身心所行处。若有人能净信,乃至信心不逆,则能透过本书所提供的观照方法、过程和注意事项,即可由贫穷到达富有,由痛苦到达健康,由悲伤到达快乐,由束缚到达自在,由瞋恚到达慈悲,由无知到达智慧,由黑暗到达光明。
本书特色
东北老师对智慧观照独到的见解与精辟的解说,都让人有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慨。他的文字,简朴自然,却句句散放出发人深省的智慧之光与强憾的穿透力,在阅读的当下,层层深入内在的身心世界之中,同时又不断地放松、开展,能量因此逐渐增长,身心受到洗涤。
有时,他对观照境界的描述,又如音乐诗篇般地悠扬动人,让我在聆听时,心弦随之共鸣,在不期然中,被引领至一个超越头脑思维的神秘境地,瞥见到那不可言说、来自道的讯息。
作者简介
东北
中国吉林长春人,潜心慕道多年,遍读道藏经典,于老子的清静无为深有领悟。一九九四年旅居美国时,有缘听到《金刚经》梵唱,受到难以言喻的震撼。在遍读《大藏经》后,又深入实修般若观照。
东北以其不可思议的因缘,契入了佛与道的甚深秘义,以及达成无上之道的至简之法。
东北既重理论亦重实修,他的经验是,若不能落实到实修,再深的理论亦是戏论。若实修离开甚深理论的指导必然会成为盲行。真实的修行应将甚深理论圆满地落实在生命的举手投足中。
东北与有缘人分享的是,只有成就无上之道,才能明了自性的真实与庄严。只有开启甚深智慧,才能展现内心的祥和与慈悲。所以尽早成就大道是每一个人的当务之急。
东北经常于美国的如是禅莲花湖禅修中心,举办各种禅修训练,也常往来美国、中国大陆与台湾。同有缘人分享开启甚深智慧的般若观照,弘扬成就诸佛的不二法门。
代序一
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有佛法之敷演。然「法无顿渐,根有利钝」,为随顺众生之需要,故有八万四千法门、大小乘、显密教之施设。
大乘佛教之发展,深化和广化了原始佛教的智、悲、力。佛教的智慧,从业力缘起、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法相相对智慧,开展为阿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性空缘起、法界缘起、性相不二、圆融无碍的法性绝对智慧。佛教的慈悲,从度化众生趣入涅槃寂静,开展为筑基在「轮涅不二」之上的大菩提行,「不住无为,不尽有为」,誓度十方三世一切众生而不着度生相。佛教的力量,从戒定慧,开展为十波罗蜜、十力、大雄力。大乘佛教极大化了原始佛教的格局,让佛教变成是贴紧现实人生的世界性宗教。
大乘佛教可分性空唯名、法相唯识、真常唯心三系,均以空性或中道实相为核心思想,舍去空性则大乘佛教无以安立。而彰显空性最淋漓尽致的莫过于《般若经》,此中又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经》和玄奘《心经》译本在汉传佛教中流通最广,持为日课者不计其数,颇多灵验。
《心经》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简称,全文二百六十八字,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诸法皆空,贯穿修行之道,由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直趣佛地,言简意赅,层次分明。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体系比《心经》完备,但「佛说....即非....是名....」的辩证方式,若非深谙龙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即是中道义」的中观见,或天台「空、假、中三谛圆融」的圆教思想,或华严「事事无碍法界」的互入互摄互即互融境界,则无以领会。观诸古今众疏,言人人殊,足证《金刚经》之难解,盖经中所言属于不可思议境界,不能以议得之。
《金刚经》以金刚之不可坏灭,譬喻般若之能破万法,直落落解黏脱缚,凡固不可着,圣亦须嗤唾之,铺天盖地直下承担而纤情不生。读《金刚经》者往往惑于甚深的文字般若,而忽略了广大的观照般若,故无以契入不可思议的实相般若。佛陀说法以令众生「波罗蜜」究竟解脱为目的,有解无行而求成就,犹如煮沙欲成饭,无有是处。本经以「金刚般若波罗蜜」为名,盖在强调「以金刚般若而波罗蜜」,足证世尊「善护念、善付嘱诸菩萨摩诃萨」的老婆心。
《金刚经》「佛说....即非....是名....」的般若甚深见,实蕴含「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的观照广大行。如来以此「善护念、善付嘱诸菩萨摩诃萨」修行不可得少为满足,必须逐次超越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果及菩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而登妙觉位。佛以一切智智洞达万法毕竟空,终无一法可得,提撕行者「见诸相非相」以见如来。《金刚经》的奥义在此,其妙用亦在此,苟能以般若观照行于世间,必可一超直入如来地。
作者数月前初次造访慧炬,相谈甚欢,并以出版「光明之行」系列见嘱。余拜读其稿,探骊得珠,惊叹斯世而有斯作,大有可观之处。其异乎他书者甚伙,玆举四端分享十方善知识:
一、自梁昭明太子将《金刚经》科判为三十二分之后,后人均奉为圭臬。作者虽保留三十二分之数,但品名完全不同。他以声闻、缘觉、菩萨的修道过程为名,更能突显《金刚经》的特色,乍看是抉微般若空性,实则激励行者恆常般若观照。
二、注《金刚经》者,大多揉合诸家洞见来消文,再佐以个人体证。作者却旁征博引大乘经,直接依佛说以经解经,免得隔层纱见不真切。
三、作者以心地法门诠释《金刚经》,不着文字相,凡有所言皆不离如来真心之体相用三德,颇有六祖注《金刚经》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功。
四、《金刚经》一如其他经论,兼重解行。作者以《金刚经》为佛住于实相般若而称性直谈的文字般若,意在护念、付嘱诸菩萨摩诃萨超越文字般若,而行观照般若以入实相般若。如此,般若广说即为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三者,略说则束三者为一般若。一三三一究竟无别,深契如来不可思议境界。
佛法博大精深,佛弟子当循指望月而得月,不可止于欣赏佛法之殊胜,也不可以迷恋途中之奇花异草,必也成佛乎。
郑振煌 于慧炬
代序二
步上内在之旅者的良师
虽然作者称此书系以现代语言,解释《金刚经》中佛的重大付嘱,但我相信大多数现代人,无法看懂此书。这与作者所用的文字是否现代没有太大关系,关键在于《金刚经》本身的精义,对未曾认真思考过生命意义、没有深刻经历过生离死别、尚未开始向心内观看的人而言,《金刚经》所阐述的奥妙义理,只是过眼云烟,丝毫起不了什么作用。
相对地,若一个人,厌倦了在爱恨情愁里反覆翻搅,对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开始好奇,甚至体会到「心」是最大的战场,「我」是最顽强的对手,开始向内探究。那么,当学生准备好的时候,老师就出现了。此书正是步上内在之旅者的良师。
修行,常给人一种脱俗的印象,有很多人用来衬托自己的深度,甚至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标致。当然,稍有见识的人都知道,这些肤浅的表象,只是在装饰自我形象。然而,不可否认地,确有许多真正虔诚修行的人,一掷数十年光阴,无怨无悔。但是修行路上,艰险四伏,处处陷阱,稍一疏忽,就会走岔出偏。为了引导护持修行者,佛陀慈悲地讲述修行法要,《金刚经》正是其中最重要、最奥妙者。
本书作者曾受《金刚经》震撼身心,进而开启生命新页,感念之余,特借由解释《金刚经》,分享亲身体悟,希对虔心修行者有所助益。此书载述《金刚经》中佛陀对修行者的重大付嘱,若能了解其中真义,时时以之为念,则在修行路上将裨益无穷。书中提及三个重要的核心观念,无一不是修行瑰宝。
首先,打破我们对世界的概念。周遭事物对我们而言,是那么熟悉、那么真实。但是《金刚经》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我们所观、所感,甚至所思、所行皆非真实,因而,五眼非真、诸相非真、观想非真。我们感知的所有事物都虚幻不实,至少反映在两个层面上。在时间上,没有事物是恆久不变的,但我们却刻意忽略这事实,相信有些东西可以永恆,尤其是我们珍爱的、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在感知上,没有任何事物,在两个人的眼里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都依其信念,对事物给予个别的诠释,但我们却坚持自己的认知是对的,殊不知我们的感官能力极为有限,永远无法看清事物的真实面貌,始终在自己心识幻化出的世界里打转。所以,《金刚经》恳切的告诉我们,一切都不真实,何苦执着。
其次,没有至高法则,浅白一点的说法,就是根本没有真理。我们常借由一些道理、价值、目标,让自己觉得活得有意义,强化自我的重要感,而且这些概念愈来愈坚实,变成不可逾越的律则。因而形成许多不同的生活态度、道德规范、信仰宗派、修行法门,甚至造成我圣你凡、我对你错的争执与冲突。《金刚经》将这些误谬统统连根拔起,直接告诉我们:无有定法、法实无得、无法可说、无法可得、一切善法非真实善法。明白地指出,没有善法,没有什么必须坚持的法理,更不需将佛所说话语,奉为究竟真理,衡量非法。必须放下所有依恃,才能真正安定、自在。
再者,不要评量自己的优劣好坏,更不要因而摒弃嫌恶,或沾沾自喜。尤其在修行路上,最忌自傲自满,德泽自居。所以再三警示,不住一果、不住四果、不住身相、不住福德、不住十信、不住十行、不住回向、不住初地、不住八地、不住十地、不住金刚。需明白,没有高低、没有究竟、没有终极,一切都在变为的过程中,要放下对境界的贪恋执迷,如实接受一切,方可持续前行,得见自性。
这些核心观念,是佛的重大付嘱,也是佛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不要分别,不需执着。修行者若能真实领受,前行之路,将平顺许多。
中华新时代协会理事 何兴亚
自序
《永恆的付嘱》是继《法身舍利宝光》一书之后,笔者尽力用简单的语言,更通俗地解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般若观照。
《永恆的付嘱》一书,是为了让有缘受持读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人,更深入地了解佛之深义,以便般若行者更准确的实行般若观照。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词句,来解读《金刚经》中的般若观照行和如来对般若观照行者的慇切护念,以及对般若观照者的亲切付嘱。
《金刚经》是佛以法身说法,说不可说法。是故《般若经》中的付嘱是如来的一味说法,这是来自心灵深处久远的唿唤,这是诸佛如来永恆的付嘱。
《永恆的付嘱》一书,在解读般若观照行的同时,亦指出付嘱的祕义,以便般若观照行者,更真确地知佛所说,行佛所行;以便使荷担如来家业者不断;以便使金刚般若观照之法得以流传;以便使佛之种性不至断绝。
《永恆的付嘱》所解读的金刚般若观照,含摄了一切世间出世间法。这是世尊教外别传,非身心所行处。若有人能净信,乃至信心不逆,则能透过本书所提供的观照方法、过程和注意事项,即可由贫穷到达富有,由痛苦到达健康,由悲伤到达快乐,由束缚到达自在,由瞋恚到达慈悲,由无知到达智慧,由黑暗到达光明。
这将是其人自身最真实的体验。一旦拥有,永远不会失去。无价之宝,可以无尽地分享。得遇此书,是其人生命中最幸运的一刻,从此将是个被祝福的人。其人即已进入真实的修持,过程将会自动展现,乃至万法自证,身心脱落。其人此生终将实现生命中的第一希有奇蹟,即是与自性剎那相应,一念成佛,得以实现诸佛如来永恆的付嘱。
《法身舍利宝光》一书,是开显诸佛自性。《永恆的付嘱》一书,是明确佛的付嘱。《随处护念》一书,是实修般若观照。此三本书各有侧重,可分别阅读。若欲实修般若观照,三本书须通读。有关般若观照的实际问题,可与美国如是禅中心联系。(如是禅中心网址:www.is-zen.org)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就已經讓我著迷不已,那是一種既古老又帶著神聖感的氣息,讓人一看就忍不住想深入探索。書名「永恆的咐囑」本身就充滿了故事性,彷彿藏著無數秘密和智慧,讓人好奇作者到底想傳達什麼樣的訊息。我對這種帶有歷史厚重感和哲學深度的題材一向情有獨鍾,總覺得能從中汲取到許多人生的養分。尤其是在這個步調快速、資訊爆炸的時代,能有一本書沉澱下來,讓心靈獲得一些啟迪,真的是非常難得的體驗。我預期這會是一趟充滿思辨的旅程,或許會重新審視一些我習以為常的觀念,也可能在字裡行間找到連結過往與未來的線索。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有一些引人入勝的敘事手法,讓那些沉重的概念變得易於理解,並且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永恆的咐囑」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可能是一本充滿歷史智慧,或是宗教、哲學意義的著作。我本身對探討人類文明演進、生命價值觀的書籍有著強烈的興趣。這種「咐囑」的概念,聽起來就像是先人留下的寶貴經驗或教誨,值得我們去反思和傳承。我期待書中能夠有深刻的見解,能夠引導我去思考一些關於存在、關於時間、關於人與人之間連結的根本問題。尤其是在當代社會,很多價值觀正在快速變遷,一本能夠提供穩定、普世價值觀的書籍,對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對「永恆」這個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並從中獲得一些面對變化的勇氣和智慧。
评分看到「永恆的咐囑」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那些古老的傳說、失落的文明,以及那些被時間遺忘卻依然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教誨。我對於那種能夠觸及人類靈魂深處,引發深刻思考的題材總是情有獨鍾。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慈祥的長者,緩緩道來那些關於生命、關於宇宙的奧秘,讓我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寧靜與啟迪。我希望作者能夠運用優美的文字,將那些抽象的哲理具象化,讓我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彷彿親身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旅行。我特別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能夠啟迪我人生方向,或是讓我對生命有更深刻體悟的內容。
评分從封面上那精緻的燙金字體和泛黃的紙張質感,我就知道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書名「永恆的咐囑」讓人聯想到古老的傳承、不朽的真理,彷彿能夠穿越時空,與那些偉大的人物進行跨越世紀的對話。我一直對歷史、神話以及那些關於生命意義的追尋有著濃厚的興趣,我相信這本書很可能觸及這些深刻的議題。我希望作者能夠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和紮實的考究,為我編織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跳脫日常的瑣碎,進入一個更廣闊、更具啟發性的精神世界。對於書中的論述,我抱持著開放的心態,期待能夠被挑戰、被啟發,甚至是在某些觀點上產生激烈的思考。我相信,好的書籍能夠在讀者心中播下思想的種子,並在日後悄悄地發芽、成長。
评分初見「永恆的咐囑」這個書名,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出一幅幅古老祭壇、神聖儀式,以及那些口耳相傳的智慧箴言的畫面。這讓我對書中所蘊含的內容充滿了期待,尤其是那種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力量。我總是被那些關於生命本質、存在意義的哲學思辨所吸引,而這個書名恰恰點燃了我對這類主題的熱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深刻卻不失溫柔的方式,引導我探索那些古老的智慧,並且將其融入現代的生活。我預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一種心靈上的洗禮,或許會讓我在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時,找到更堅定的力量與方向。我相信,透過作者的筆觸,我將有機會瞥見那些真正永恆的價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