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贵的卡卢仁波切是藏传佛教最伟大的导师之一,他不厌倦地致力于利益一切众生,向我们展示了在此珍贵人身中成佛的潜能。
卡卢仁波切是藏传佛法伟大的瑜伽士,在喜马拉雅山区的洞穴和闭关中心闭关超过三十年的时间,他的证悟之深,等同于圣者密勒日巴。仁波切对心性的教法清晰而直接,没有深奥的词汇,却有直接摧毁无明和执着的力道,只借由阅读,似乎就可一窥心性无碍、自由、觉性的本质。
本书撷取了许多卡卢仁波切的纪录和演讲、教法的不同译本和他的即席开示,以及三乘的精义,做一个完整的介绍。这些章节是从仁波切自六○年代晚期到八○年代中期、超过二十年的法教内容所编成,教法所弘扬的地方遍佈世界各地。
书中同时附上多帧卡卢仁波切的珍贵照片,提供读者亲近仁波切的行仪。
作者简介
卡卢仁波切(H. E. Kalu Rinpoche)
1905年出生在西藏。十五岁时,第一次为大众开示,旋即参加传统的三年三个月闭关。十八岁开始,仁波切跟随许多卓越的上师学习,然后开始一段时期的山中闭关。
在西藏,仁波切花了许多年教学并指导闭关。到1955年为止,已经复兴香巴噶举的传承,而且是噶玛噶举的资深喇嘛。后来第十六世大宝法王派他到印度和不丹,为从西藏逃离出来的流亡者做好事先的准备。
1971年,尊贵的卡卢仁波切被大宝法王派往西方,并开启一段教学之旅。在他随后多次的到访直到1989年圆寂为止,他在法国、瑞典、加拿大与美国,均建立了许多学习噶举传承的佛法与闭关中心。
英文版编辑简介
伊莉莎白.席兰迪雅(Elizabeth Selandia)
在加州的乡村成长,十七岁时开始漫长而冒险的心性之旅,这中间的时间读俳句和司汤达尔,之后十七年旅游世界各地,访问了三十七个国家,深入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她的追寻在回到故乡加州后引她到金刚乘。她参加了几次香巴噶举、噶玛噶举和宁玛传承的灌顶与教法后,到加拿大、丹麦、尼泊尔和印度旅游,并接受传承的加持。她拥有加州柏克莱大学文学与科学院的学士学位。
译者简介
陈琴富
曾经无数次对生命质疑过,直到在佛教哲学中找到生命的答案,此后就不再犹疑。在新闻工作之余,从事佛学翻译,现任中国时报副总编辑。
第十二世泰钖度仁波切序
汪迁仁波切序
英文版编者序
译者序-在大手印中当下解脱
介绍
1.心的本质
2.检视阿赖耶与业
3.皈依誓戒的解释
4.处理生起的情绪
5.死亡与临终中阴的法教
6.金刚乘介绍
7.深入密乘修行
8.解说菩提心
9.大手印阐释
10.三?耶与法的挑战
附录A 给卡卢仁波切弟子与朋友的公开信
附录B 大悲观世音菩萨修持仪轨
附录C 金刚乘术语对照表
参考书目
跋
本来预期是夏天,但是,远离我的加州故居,我深为季风的气候所苦,感觉要被浓厚的云层吞噬,完全不顾我的存在,只偶尔在寒夜里稍微退却,远处的灯光使得它更加昏暗。由于承诺要参加珍贵的金刚乘灌顶,我到了知名的大吉寺(Samdup Tarjee Choling),它座落在喜玛拉雅山脉,从大吉岭开车要几小时才到山脚。大约有超过百位藏传佛教的弟子聚集,他们来此接受仁千德卓(Rinchen Terdzod)的传法,这是尊贵的蒋贡康楚仁波切所汇编的五个珍宝伏藏之一。我们聚会六个月,挤在一个装饰着美丽唐卡的佛堂内,唐卡上画着修习金刚乘很重要的本尊,看着噶玛噶举传承持有者接受金刚上师卡卢仁波切的灌顶仪式。我们都等待着这一时刻,期盼这些祖古(被认証转世的仁波切或是成就者)能够绕道经过群众面前,把当天的法教加持现场的所有人。
当我看到卡卢仁波切坐在后面几个小时,他念诵着法本和灌顶偈颂,他对于佛法无止尽的精进让人尊敬。的确,在我旅游各地追寻神圣和不可思议的法教过程,我从来没有碰到过像他这样的上师。
他不厌倦的致力于利益一切众生,令我印象深刻。无庸置疑,我对他持最高的敬意,因为他向我展示了在此珍贵的人身中成佛的潜能。
就在此刻,我激起了一股强烈发心,希望借着我的沟通技巧,让卡卢仁波切的法教能够传播给更广大的读者群。就在此刻,他静静的低语、温柔的法音,鼓舞我坚信:只要对金刚乘有坚定信心,献身于真正的传承,对佛陀的法教有信心,任何人只要存有这种愿望,最后都可以成佛。
撷取了许多的纪录和演讲、仁波切教法的不同译本、他的即席开示,这本书试图对卡卢仁波切的教法──四种垢障、菩萨戒、观音法门的修持,以及三乘的精义──做一个完整的介绍。这本着作是一个主题一个主题逐一编译而成,结果是,没有哪一章是由一个译者独自译成。再者,这些章节是从仁波切超过二十年的法教内容所编成,从六○年代晚期(在仁波切旅游世界各地弘法之前)到八○年代中期,而且这些教法弘扬的地方遍佈世界各地。
素材的安排让读者能够由浅入深渐进的了解藏传佛法的架构。因此,我们建议逐章阅读。前三章包含了许多的基本观念,对初学者似乎会有点困难,但是对于了解后面章节的内容而言却是必须的。
要注意的是仁波切会重复不同的观念,而且会不断的提到已经讲过的观念。最初我考虑把这些重复的素材去掉,让全文更流畅、优美。但是,当编辑流程继续的时候,我才了解到这些重复的解释不只是为了修辞上的需要,而是为了以不同的观点论述。最好的例子就是仁波切以不同的观点阐释心的本质,在不同的三个章节里,他分别做了详细的讨论。每一个讨论都加上了小乘、大乘、金刚乘的不同基本观念,因此,对于有情众生想要解脱的最困惑问题──心的本质,每一个解释都给予最新而直接的洞见。
为了帮助不熟悉藏传佛教的读者,专有名词、外语词汇、宗教术语,在第一次出现时会用斜体字标示。附加的梵语只放在术语对照表中。术语对照表的细节在附录C的开头会详述。
经过第十二世广定大司徒仁波切的允准,特别纳入他对于观音本尊仪轨观想和祈请的详细解释。因为佛陀在《大佛顶首楞严经》公开鼓励对于观音法门做虔敬的修行,认何人只要有兴趣,观音本尊被认为是可以立即修行的法门,不需要经过特别的允许或是灌顶仪式。此外,应我的邀请,蒋贡康楚仁波切为卡卢仁波切迅速转生所写的祈请文,也包含在这一章节里。关于观音仪轨和详解放在附录B。
知道这本书即将问世,广定大司徒仁波切的直接关切是最受用的。他对这本着作的几个问题奉献了宝贵的时间,他欣然地、坦诚地帮助这本着作达到成熟的地步,满足了许多句法上、因果关系上的复杂解释。对于他的这项加持,我们致以最诚挚的感激。
一些虔诚的弟子乐于见到仁波切的教法能宏扬遍佈各地,热心的提供他们在英语和藏语的专长,如果没有他们的翻译,仁波切的法语,当悦耳的法音流洩,对大众而言将毫无意义,因为他们不了解藏语。仁波切在世界弘法期间对所有协助翻译的人其受益是不可计数的。很明确的,关于这本法语集,我们要特别感谢秋吉宁玛(Chokyi Nyima)、谢拉艾宾(Sherab Ebin)、莫瑞尔(Jeremy Morrell),他们对于仁波切智慧法音的卓越翻译。
为了确保这本卡卢仁波切教法的编译能够保留佛法的真意,我要求几位最初的译者(负责这本着作主要章节的译者,以及多年来常替仁波切翻译的人)看过最后的草稿,确认这项翻译没有疏漏。他们对于佛法深广的修行帮助我们确认了这项编译的努力,已经精确的从藏文迈向英文。
然而,当我接到广定大司徒仁波切随同序言的一封信函中写着:「我谨代表广定大司徒仁波切给你写这封信,谢谢你的信函以及卡卢仁波切《柔声法语》的内容大要,广定大司徒仁波切对于你们所做的努力感到非常高兴,也乐意为这本书写序。它是以公开信的方式写给所有的读者,而且有他的印玺。他会希望这篇序文以你们收到的信纸方式呈现。仁波切祝福你们。」在看到目标达成的时候我感到喜悦、安慰。
我要特别感谢几位人士,他们在我编辑此书的註解之外提供我许多素材。他们是:翻译者秋吉宁玛、谢拉艾宾、莫瑞尔;彻林拉摩(Tsering Lhamo)、彻旺吉美(Tsewang Jurmay)、听列敦巴(Tinley Drupa)。另外要感谢旧金山林柏克公司(Limbach & Limbach of San Francisco)的飞利浦?萧(Philip Shaw)和麦可?迪哥希特(Michael Dergosits)的大力协助。
一些对佛法有接触的人在看过草稿后,根据他们的专业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戴安?蔡杰生(Diane Thygerson)加了一些必要的观点,温帝?杰斯特(Wendy Jester)提供了无价的支持和编务上的协助,谢拉?艾宾(J.G..Sherab Ebin)以他所知,在佛教的名相以及佛教传入西藏和西方的历史情况提供了最大的协助。
本书的出版,谢拉?艾宾提供了好几次额外而宝贵的奉献。他提供的照片包括最近和过去在印度期间与仁波切的生活照,在视觉效果上做了强化。他对电脑安装和软体执行的娴熟,让我能够从古老的羊皮纸誊写转移到能够阐明的状态。最重要的,他对于仁波切的虔敬对我产生了激励作用,使《柔声法语》能够成书。迈可?英格曼(Michael Ingerman)慷慨提供了许多必要的技术协助,彼得?英格曼(Peter Ingerman)进行了文章分类和资料编辑的艰苦工作,提供了索引的架构。还有许多人在文法、适当的措词上提供协助。与其点几个人名,不如感激他们能让这个教法宏扬于世的贡献。
无疑的,这本书无法彰显尊贵的卡卢仁波切不倦的教诲于一二。在他将教法带到西方、在他对一切未觉众生开启慈悲智慧之门、在他给予跟随他教法的无数众生勇气之时,他不断的示现菩萨的愿力。他无怨无悔的带给与他有缘的人立即而持久的利益,不论远近,这已经充分显示了他真正而持续的关心一切有情众生的福祉。
当我开始着手编辑这本书,想要帮助把这位伟大导师内观觉性的教法传扬给广大群众之时,卡卢仁波切仍然继续他的行程,包括到世界各地的中心处理行政和弘法事宜,并主持三年三个月的闭关活动。几年之后,当我还埋首在此书的草稿时,我从广定大司徒仁波切那儿得知卡卢仁波切往生的消息,他是在一九八九年五月的一个下午,在他的索那达寺(Sonada monastery)于禅定中安详的离世。两个星期之后我收到卡卢仁波切秘书的信函,这是邀请我参加仁波切荼毗大典的信函,在这封公开信中,附上一封广定大司徒仁波切所写关于卡卢仁波切的行仪,收在附录A。
我祁愿这本书所付出的努力,能让你们真正了悟卡卢仁波切最热切的愿望:「愿为了如母、如无尽虚空的一切众生而成佛!」
伊莉莎白?席兰迪雅山?钖谬
1992年3月16日
這本《大手印暨觀音儀軌修法》的出現,對於台灣很多尋求解脫之道的修行人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禮物。我個人一直對大手印這個法門抱持著極大的敬意,它被譽為「最快速」、「最直接」的解脫之道,但也正因為如此,它往往需要非常穩固的基礎和善知識的引導,才能真正進入其堂奧。而當它與觀音菩薩的修法結合時,這就讓原本可能較為抽象、難以捉摸的大手印,多了一份具體的修持依據和慈悲的對境。觀音菩薩代表的是無盡的慈悲與智慧,是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最溫柔的引導者。我期待書中能詳盡地闡述,如何在修持觀音儀軌的過程中,逐步開發出大手印所指向的、那種如虛空般廣闊、如鏡面般清明的自性。作者是如何透過觀音菩薩的形象、咒語、以及各種儀軌的細節,來引導讀者體悟「空性」與「現前」的合一?是否會涉及一些關於「開悟」的境界,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這種大手印的覺受融入行動?我特別關注的,是作者對於「儀軌」的解讀,是否能讓初學者也能夠依循,而不至於感到望而卻步。畢竟,很多時候,儀軌的繁複可能會讓人產生畏難情緒,但我相信,如果儀軌本身就是為了引導我們直達大手印的境界,那它就具有無比的價值。
评分說實話,光是看《大手印暨觀音儀軌修法》這書名,就讓我覺得它很不一般。在市面上,關於大手印的書雖然不少,但大多偏向理論探討,或是著重在某個特定傳承的詮釋。而要找到一本能夠將大手印的究竟義理,與觀音菩薩這樣具體、易於感應的修法,圓融地結合在一起的,則非常少見。我一直認為,真正的解脫,離不開「空性」與「慈悲」的雙軌並行。大手印指向的是究竟的空性,而觀音菩薩則代表著無盡的慈悲。這本《大手印暨觀音儀軌修法》,聽起來就很有可能將這兩者完美地融合,讓修行者在證悟空性的同時,也能圓滿慈悲心,達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境界。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處理「大手印」這個比較偏向「見地」的法門,與「觀音儀軌」這個偏向「行門」的修法之間的關係?會不會是在修持觀音儀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體悟到大手印的見地?或者,是先確立大手印的見地,然後透過觀音儀軌來實踐和深化?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修習指導,例如,在觀想觀音菩薩時,如何將大手印的空性觀融入其中?在持誦咒語時,又如何去感受其背後的大手印意涵?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找到一條清晰、可行、而且真正能導向究竟解脫的道路。
评分《大手印暨觀音儀軌修法》這個書名,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強烈的召喚。在台灣,佛教的傳播非常廣泛,各種法門百花齊放,但真正能讓人感受到「醍醐灌頂」的,卻是少之又少。我對大手印法門一直有著特別的興趣,因為它強調的是一種直接的、無造作的覺悟,彷彿能一蹴可幾。然而,我也深知,沒有扎實的修行基礎,這種「一蹴可幾」也可能淪為空談。而觀音菩薩,更是我們台灣人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慈悲象徵,她的法門,無論是持咒、觀想,都充滿了溫暖和力量。因此,當這兩者結合時,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我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大手印的「見地」,又如何將它融入到觀音菩薩的「觀修」之中?會不會是透過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來引導我們體驗大手印的「聞、思、修」?還是說,是在大手印的基礎上,加入觀音菩薩的慈悲願力,讓修行更具圓滿性?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實修」的指引,例如,在觀修觀音菩薩時,如何去覺察當下的心念,如何將大手印的「無所緣」之境融入到對觀音菩薩的觀想中?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找到一種既能契合大手印的究竟見地,又能具備觀音儀軌的具體修持方法,並且能真正幫助我在紛擾的塵世中,找到那份內在的寧靜與覺醒。
评分這本《大手印暨觀音儀軌修法》,光是標題就已經充滿了神秘感和智慧的光芒。對於我這樣一個在台灣尋求佛法真實義的學子來說,它就像沙漠中的綠洲,讓人充滿嚮往。我常在想,大手印的法門,其核心在於「直取心性」,在於「當下即是」,這是一種超越一切概念和形式的直接體證。但同時,我們又離不開方便善巧的引導,而觀音菩薩的儀軌修法,正是這樣一種充滿慈悲與加持的方便法門。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將這兩種看似迥異,實則相輔相成的法門,巧妙地整合在一起。作者是否會從大手印的宏觀角度,來闡述觀音菩薩的觀修,讓每一個觀想、每一個咒語,都充滿了空性的智慧?或者,是以觀音菩薩的慈悲,來引導我們,讓我們在不斷的祈請與感應中,逐漸淨化煩惱,最終開發出大手印所指示的清淨自性?我對書中關於「儀軌」的解說特別感興趣,希望它不僅是表面的念誦或觀想,而是能夠深入到每個步驟的內在含義,以及如何透過這些步驟,來轉化我們的身口意,最終達到與大手印的覺性相應。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實際的修持方法,並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而不是停留在理論的層面。
评分喔,這本《大手印暨觀音儀軌修法》聽起來就很有份量!身為一個常在書局或網路書店裡尋覓佛書的台灣讀者,看到這樣的標題,心裡總是會升起一股莫名的期待。通常,這類型的書,內容都會比較深入,不是那種淺嚐即止的介紹。而且,「大手印」這三個字,光是聽起來就有一種直指核心、直達本體的感覺,彷彿能引領我們進入一種更深層次的禪定境界,去體會那種超越語言文字的覺受。再加上「觀音儀軌修法」,這就更貼近我們日常的修行實踐了。觀世音菩薩在台灣是家喻戶曉的,我們從小耳濡目染,對菩薩的慈悲和願力都有很深的感應。所以,將大手印的法門與觀音的修法結合,我想這絕對不是隨便拼湊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將最究竟的法要融入最契機的修持方法之中。我會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詮釋大手印的,是偏向顯教的解說,還是融入了密續的觀點?而觀音儀軌的部分,又是以哪一種傳承為依歸?是單純的念咒持名,還是包含更細緻的觀想、供養、以及回向的次第?我非常好奇作者對於「修法」這兩個字的具體定義,以及在這個修法過程中,如何引導讀者一步步地去實踐,去轉化煩惱,去生起智慧和慈悲。總之,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了吸引力,讓我有種想立刻翻開,一探究竟的衝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