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再等待

生命不再等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Pema Chodron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情绪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自情绪的云霄飞车中全身而退,摆脱它的控制?

  生活中某些时刻,我们会觉得难受异常、诸事不顺。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却仍凡事碰壁、不见转机。于是我们开始变得愤怒、沮丧,不断抱怨这个世界缺乏公义;我们觉得眼前的道路崎岖难行,我们彷彿赤足走在热沙、荆棘与石砾上,双脚都因此而受伤流血了。抚着受伤的脚板,我们禁不住忿忿地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踏上平顺好走的康庄大道?

  其实,我们必须认清的是,世间的人事物是不可能处处随顺己意的,我们能做的仅是面对无常,调伏自心。这个世界不是由平坦好走的道路所铺成的,唯一可行的对治方式,是让自己穿上一双好鞋,让每一步都平稳踏实。

  这个问题的答案,寂天菩萨在一千多年前便提出来了。寂天菩萨是佛教中观应成派开创性的思想家,他所着的《入菩萨行》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精神与哲学典籍之一,它也是一部万能的「情绪处方」,记述许多对治情绪的智慧之法。

  佩玛.丘卓,是现代人身心修持的精神导师,她的畅销着作《当生命陷落时》抚平无数人的烦恼心境,牵引众生,体察当下,勇敢面对生命的悲苦与困窘。《生命不再等待》以《入菩萨行》为本,配以佩玛.丘卓既现代又平易近人的文字风格;她引用经典、事例,沖刷掉现代生活的无明与不安;她也另外调制清新的配方,抚平现代人的各种困惑与需求。全书有着原典的精炼智慧,也有着因应世局人心的崭新诠释,是一本现代人的智慧生活行动指南。

  古今两大名师联手出击,旨在让身处烦扰人世中的我们,回到初心,寻找到真正的智慧、平静与深沉的喜悦。

作者简介

佩玛.丘卓(Pema Chodron)

  又名安.丘卓,是西藏金刚乘(vajrayana)比丘尼。自从一九七四年持戒以来,佩玛.丘卓常常在欧洲、澳洲、北美主持工作室、讲座、冥思避静。她是北美第一座藏密寺院甘波修道院的院长,也是创巴仁波切指派的住持,着作包括:《当生命陷落时》、《转逆境为喜悦》、《与无常共处》、《不逃避的智慧》(心灵工坊出版)等书。

  佩玛.丘卓是深受西方尊崇的女性精神导师,她的着作在西方和台湾造成一股阅读热潮。凭借着女性特有的细腻体察,以信手拈来的幽默譬喻、平易近人的话语、个人实修体认的分享,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勇敢面对生命的悲苦与困窘,为人生找到一条解脱之道。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作者序
平凡如吾等,亦足令世间改观

《入菩萨行》虽造于十二个世纪以前的印度,仍然与我们这个时代密切相关。此一经典级的论典为印度圣者寂天菩萨所造,内容出奇地跟得上时代,他指导你我这样的人,即便身处乱世,仍生活清醒,内心开放。此论是为初发心菩萨所写的一本重要指南。这些精神勇士希望能减轻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因此它属大乘,此乃佛教中重于广大无边之慈悲并培育柔软随顺、平等无分别智慧的一支。

我对《入菩萨行》的感激是很迟才生起的,那是在我对十九世纪西藏伟大的游化瑜伽士巴楚仁波切(Patrul Rinpoche)熟稔之后。由于他的着作和流传下来的不寻常事迹,我的敬爱之心油然而生。他居无定所,身无长物,行为率性又不受传统束缚,但他是一位伟大而智慧的老师,他一生在很多情况中示现出他的证量,他对人们怀抱着伟大的慈悲和柔软,也坦诚得毫不留情面。

当我发现巴楚仁波切讲授了这部论典不下百次,本论就引起我的注意了。他游行西藏,讲给愿意聆听的人听,无分贫富、贵贱、比丘学者或从未接触佛教教义的人。我听说之后就想:「如果这位离经叛道的人、这位虔诚的瑜伽士如此喜爱本论,其中必有文章。」于是我开始认真地研读本论。

有些人对《入菩萨行》一见钟情,我则不然。说真的,要不是出于对巴楚仁波切的钦慕,我还不会开始读它呢!当我逐渐掌握内容大要时,它让我惊觉我的自以为是,我开始感恩这些法教是多么迫切而中肯,寂天菩萨的教导使我了解到,凡常如我们,也可以使这极度需要援手的世间改观。

***

寂天菩萨生于八世纪的印度,贵为王子。他身为长子,註定得继承王位,他的诸多事迹之一,就是在他登基典礼的前一晚,梦见文殊师利(象征智慧的菩萨) 示现并劝他舍弃世间生活,追求究竟真理,于是寂天菩萨立即离家求道,放弃王位,宛如历史上的佛陀所为。

另一版本是寂天菩萨在即位典礼的前一晚,他母亲用滚烫的水给他施行浴礼,他问母亲为何故意烫伤他,母亲答道:「儿啊,这种痛苦远不及你为王将经历的痛苦啊!」就在当晚,他迅即离家。

无论那一桩才是真正的催化剂,总之,寂天菩萨自此在印度消失,成为隐士,后来他抵达那烂陀大学(Nalanda University)──当时印度规模最宏大、阵容最坚强的道场,吸引各个佛教国家的学生前来学习,他在那烂陀出家,法名寂天,意译为「宁静天神」(God of Peace)。

他在那烂陀并不受欢迎,与后来所享之盛誉恰好相反,他显然是上课或修行都从不出席的那种人,同修比丘讥他有三「想」,分别是:食、睡、拉撒。他们想给他一点教训,于是邀请他对全校说法,这向来是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得到的荣誉,你必须升座,当然,还必须讲得出东西才成。比丘想他定会被羞辱得无地自容而离开大学,这是其中之一的故事版本。

另一版本对那烂陀抱持比较同情的观点:比丘希望借由羞辱寂天菩萨而激励他学习上进,然而,比丘想和人作对时,亦如一切有情众生,或许总不免乐见寂天菩萨出糗,甚至传说他们想更进一步羞辱他而将法座置于高处,还不备阶梯。

结果出乎意料之外,寂天菩萨毫无困难便上了座,然后充满自信地问在座比丘想听传统经教还是闻所未闻的,当他们表示想听些新鲜的之后,他便讲了整部《入菩萨行》。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