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八条好汉 战的是天下英雄好汉 砍的是世上逆子谗臣
不管他们是挟朋树党的草寇 还是济弱锄强的义贼
不问他们是官逼民反 还是民不堪命 且观且读且评且论
中国最早最完整的侠义小说
水浒传可以说是一部「古代版《无间道》」
──《无间道》导演刘伟强都想拍的一部小说
*将一百二十回原典分为六分册,便于翻阅。
*选收不同名家评点,以「百家争鸣」拓宽读者思路。
*平均每回数十条注释,解释艰难字词。
*以说明性和评点性的详细图说,提供读者理解。
*共选名家绘图与相关照片约上千张精致彩图。
*版面美观流畅、阅读性强,随原文掌握注释、评点。
本书原文□将一百二十回原典分为六分册,便于翻阅
精致彩图□共选名家绘图与相关照片约上千张精致彩图并附有详细图说→随文摆放
名家评点□选收不同名家评点,以「百家争鸣」拓宽读者思路→随文直书于下方栏位
详细注释□平均每回数十个字词注释,解释艰难字词→置于单数左侧
版面美观□版面美观流畅、阅读性强,随原文掌握注释、评点
作者简介
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说家(约1296?1330A.D.),字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属江苏)人,亦有钱塘人之说。施耐庵的生平,可查者甚少,传说他曾参加过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义,因此有借小说纪念起义者的动力。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确实借鉴了《宣和遗事》以及诸多民间口头传说、话本、杂剧等,在此基础上整理、加工创作了《水浒传》。
《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人物刻画,书中一百单八将广为人知,其次,对于世俗景观的描写十分细腻准确,犹如工笔刻划,精细地描述出了当时的风俗人情。
编者简介
张鹏高
1974年生,籍贯陕西户县。1999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9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学士。先
后任职于《人民日报》、inter中国研究中心。2003年为自由撰稿人。
《水浒传六.舍身成仁》
第一百一回 谋坟地阴险产逆.蹈春阳妖艳生奸
第一百二回 王庆因奸吃官司.龚端被打师军犯
第一百三回 张管营因妾弟丧身.范节级为表兄医脸
第一百四回 段家庄重招新女婿.房山寨双并旧强人
第一百五回 宋公明避暑疗军兵.乔道清回风烧贼寇
第一百六回 书生谈笑却强敌.水军汩没破坚城
第一百七回 宋江大胜纪山军.朱武打破六花阵
第一百八回 乔道清兴雾取城.小旋风藏炮击贼
第一百九回 王庆渡江被捉.宋江剿寇成功
第一百十回 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东京城献俘
第一百十一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
第一百十二回 卢俊义分兵宣州道.宋公明大战毗陵郡
第一百十三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第一百十四回 宁海军宋江弔孝.涌金门张顺归神
第一百十五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宋江智取宁海军
第一百十六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宋公明大战乌龙岭
第一百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第一百十八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一百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序
俗至绚烂成大雅
主编张鹏高
常话说少不读《水浒》,怕草莽气熏坏了少年郎。少时偶然得到金圣叹批评《水浒传》一套,正逢书渴,便顾不得那么多了。没想到一看就?不住车,不但文字纯朴质感,金圣叹的评语更令人叫绝。记得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中,洪太尉爬龙虎山一段,太尉大人爬山辛苦,不免心内产生想法。原文如此写道:
「这洪太尉独自一个行了一回,盘坡转径,揽葛攀藤。约莫走过了数个山头,三二里多路,看看脚酸腿软,正走不动,口?不说,肚?踌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贵官,』……
金圣叹在此突然评了一句「丑话」。如果没有这句评语,这段文字可能就会轻轻放过,但这两字评语却会让人从此开始思考判断。更重要处,金圣叹的评语嬉笑怒?生冷不忌,让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少年一下感受到语言的活泼与可爱。其时正值暑假,暑热中麻辣的文字似乎有种解暑的作用。时过多年,想起《水浒传》,总有种暑热中凉爽的感觉。
因受金圣叹影响过大,一度觉得金的批语比原文更出色。然而后来多看几遍原文之后,慢慢体味到,金文过于淋漓的文字,终难免洒狗血的嫌疑。一回文字中,有两三处「好货」之类的唾?,确实让人盪气回肠,如果有十几处「绝妙」、「奇绝」之类的夸奖,自然有些过火。
金圣叹过高评价《水浒》,有当时具体的考量。明代小说是没有地位的俗文字,金圣叹将之评价为天下才子必读书之一,与《孟子》并列,矫枉过正自然无可厚非。隐去华丽的批评词藻,《水浒》正文自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写实处细致周详,丝毫不惜笔墨,作者对各种民俗掌故九流三教乃至居家装饰都了然于心,往往会不厌其详地一一介绍。因此,《水浒传》虽然距离真实历史很遥远,却经常给人一种极度写实的印象。
第二回高俅进身一段,描画了「一对儿羊脂玉碾成的镇纸狮子」,作为高俅进身的小道具,作者都在色彩、质感方面尽量填充。这?要是换成「一对镇纸狮子」,感染力便会下降不少。此外,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一节,描写孔亮喝酒,为了渲染酒肉对武松的吸引力,不惜四次点出「青花瓮酒」来刺激武松和读者。这种用重复来强调的技巧,到了二十世纪,米兰?昆德拉(捷克作家《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才提了出来,犹然以为新创不久。《水浒传》的技巧往往掩藏在自然的笔墨之下,不详细品味,虽然能感觉到其甘甜,却难以发觉其原因。
就《水浒》而言,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水浒》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其入俗脱俗之处:《水浒》入俗深,没读过水浒的人都知道一百单八将;同时又能超脱世俗,在历史的长河中刻下难以磨灭的烙印。优秀作品与经典作品的差别就在这?。
《水浒传》描写一百单八将,是迎合世俗,方便传播的写法,这种技巧在当时历史演义的大潮中十分普遍,《水浒》进步的地方在于用了天罡地煞的外衣来包装。这些只能算作优秀,真正让《水浒》进身百年经典的地方,则在于维系作品的对仁、义等传统美德的思考、描写以及宣扬。如果说一百单八将是作品的框架,那么仁义则是经脉,此外,才有各种细节作为骨肉而存在,以上均具备,才有作品的灵性和血脉的流转。
小说不同于哲学,小说的伟大不需要说明,只能用情节、故事来感染。因此阅读小说与学习哲学、科技知识完全不同。经典的小说未必适合每一个人,一本好的小说,也未必需要完全通读。兴趣永远是第一位。《水浒传》这样的经典也同样,只要内心某处被突然打动,必然会主动细细阅读全文。现代的读者完全可以漫不经心地翻看经典,无论原文、评论或者插图,先从自己感兴趣,吸引自己的地方入手。所以一部收集所有经典评论、适当注释并且总揽所有插图、繁衍作品的典藏版本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基于这样的原因,本套《水浒传》并没有选择影响力最大的金圣叹的七十回版本,尽管金圣叹的删改十分高明,完全可以自圆其说,但毕竟是不完整的。《水浒传》在传播的过程中,大家早已经认可了更完整的版本。而且选择其他版本,完全可以容纳金圣叹版的精华。
同样的原因,尽管一百回版是公认的最早的完整版,后加的征田虎的二十回故事很明显是后加的,小说内的时间也表明了这一点。但是考虑到征讨田虎在流传过程中的影响力,一套经典的版本自然应该是最完整的版本,因此底本选择了一百二十回版。
当然,后二十回与前百回相比,确实有比较明显的差距。前百回中的战争描写,固然也有儿戏部分,比如收服关胜、凌振等人的时候,作为朝廷命官的关胜,轻易投降山贼,无论从情理还是逻辑上都难以说通,而且大型战争场面犹如儿戏,确实暴露了《水浒传》作者民间立场对军事知识的不足。但小说的本质是虚构,《水浒传》中「仁义」大于朝廷命令、大于逻辑关系,因此这些都不算大的缺点,况且作者在写战争的时候,往往侧重于计策、心理等活动,因此显得灵气十足。
而后二十回对战阵等的发挥,确实有点暴露短处。难怪李卓吾评价说:「水浒传文字不好处只在说梦、说怪、说阵处;其妙处都在人情物理上,人亦知之否?」甚至进一步指出「文字至此,都是强弩之末了,妙处还在前半截」。
尽管如此,后二十回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也有许多优点,只从田虎事蹟对比梁山泊的发展过程这一点来看,就很有意义,至于招安,则与小说「仁义」的内在逻辑有关。
最后,姜玉女士帮助查找了不少资料,在此一併表示感谢。
这本书,怎么说呢?拿到手里,第一感觉就是“有分量”,不光是书本身的厚度,更是它所承载的那份历史厚重感。我一直觉得,《水浒传》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它背后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是跨越时代的。尤其是在“舍身成仁”这个主题下,我预感会看到很多精彩的人物故事。我一直对鲁智深那种粗中有细、嫉恶如仇的性格很欣赏,他虽然看似莽撞,但骨子里却有着一股侠义精神。不知道在这本书里,他会不会有令人心疼的牺牲?还有林冲,他那种被逼上梁山的无奈和隐忍,每一次读起来都让人心酸。我想象着,在“舍身成仁”的篇章里,可能会聚焦于那些为了维护正义,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的角色。会不会有为了救兄弟而甘愿赴汤蹈火的人物?会不会有在生死关头,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英雄?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这些场景,是如何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那种悲壮与崇高。这本书,我感觉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叠,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对英雄主义的致敬。
评分哇,收到这本《水浒传六.舍身成仁》真的让我心情激动!我一直对《水浒传》这套书情有独钟,从小时候听长辈讲故事,到后来自己偷偷翻看,再到现在能拥有这么一本精美的实体书,这中间的感情真的难以言喻。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封面上的图案和字体都透露着一种古朴的历史感,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觉得很有收藏价值。我特别期待它在“舍身成仁”这个主题上会有怎样的深度解读。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水浒传》里那种江湖义气,英雄豪情,虽然有时候也觉得那些梁山好汉们行事有些过于冲动,但他们身上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确实是那个时代非常可贵的。我很好奇,在“舍身成仁”这个篇章里,会不会重点讲述一些牺牲奉献的故事?比如,有没有哪位英雄为了大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他人,或者拯救整个梁山?又或者,这是一种对“仁”的更深层次的探讨,不仅仅是武力上的对抗,更是精神层面的坚守?我非常期待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也希望它能给我带来新的思考,让我对《水浒传》这部经典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拿到这本《水浒传六.舍身成仁》的时候,真的是眼睛都亮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有艺术感,那种水墨晕染的风格,加上经典的字体,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了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我一直觉得,《水浒传》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塑造的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挣扎。而“舍身成仁”这个主题,听起来就充满了故事性,我迫不及待想看看,在这本书里,会有哪些英雄会为了某种信念,做出惊天动地的牺牲。我很好奇,比如像武松这样的角色,他虽然勇猛,但有时候也显得比较个人主义,他在这本书里会不会有机会展现出更宏大的情怀,为了集体利益而放弃个人安危?又或者,像宋江这样的人物,他身上的“忠义”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现?在“舍身成仁”的语境下,他对梁山的责任和付出,又会有怎样的描绘?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视角,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担当和牺牲的宝贵品质。
评分收到《水浒传六.舍身成仁》这本书,我简直太兴奋了!一直以来,我都对《水浒传》这部名著充满了好奇和喜爱。尤其对其中那些个性鲜明、命运多舛的梁山好汉们,更是印象深刻。我尤其喜欢其中那些充满血性、讲义气的角色,总觉得他们身上有一种特别的魅力。这次这本《水浒传六.舍身成仁》,光听名字就感觉充满了戏剧张力和深刻的意义。我很好奇,在“舍身成仁”这个主题下,书中会详细描绘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会不会有某个英雄,为了救助同伴,不惜以身犯险,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又或者,这是一种对“仁”的更高层次的诠释,不仅仅是武力上的较量,更是在道德和道义上的坚守?我一直觉得,像李逵这样的角色,虽然有时显得鲁莽,但对宋江忠心耿耿,为了兄弟可以两肋插刀,他的“舍身成仁”又会是一种怎样的表现形式?非常期待在这本书里,能看到这些熟悉的人物,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出他们身上最闪光的一面。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里,一股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很有质感。我一直以来对《水浒传》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总觉得它里面的人物,虽然生活在古代,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和选择,却和现代人有着某种共通之处。尤其这本《水浒六.舍身成仁》,光是这个题目,就足够吸引人了。我特别好奇,在“舍身成仁”这个主题下,会呈现出怎样精彩的故事情节。是那种为了大义,不惜牺牲一切的壮烈场面?还是在困境中,展现出人性最光辉的一面,为了保护他人而选择自我牺牲?我一直在思考,像林冲这样被逼无奈的好汉,他的“舍身成仁”会是如何体现?是默默承受,还是奋起反抗?又或者,像鲁智深这样嫉恶如仇的人物,他的“舍身成仁”会是一种怎样的行动?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里,能看到一些令人动容的细节,一些能够触动人心的描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舍身成仁”这四个字背后的含义,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人生选择的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