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经济将是未来的新国民运动,以家为中心的活动就是「宅」。
--宅妈 赵靖宇新解
「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正是宅经济的最佳写照,投信一姐赵靖宇用最日常生活的案例教你搞懂这门家中经济学。
你知道宅经济会引发婴儿潮吗?你知道宅经济攸关食衣住行加上育乐吗?那你肯定不知道其实宅经济才是助长开创蓝海的引信吗?
「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正是宅经济的最佳写照,投信一姐赵靖宇用最日常生活的案例教你搞懂这门家中经济学。
在宅威力下哪一类股最夯?哪一类股又是碰不得的地雷?以及如何在景气寒冬中利用「宅」来赚大钱。
「宅」这个字,若不谈宅男,现在最常用的宅急便,宅速配,宅急通、宅配通,陈宅、李宅等,「宅」是什么意思呢?查中文字典不就是「家」吗?如果作者重新给宅一个定义,宅就是家,以家为中心的活动就是「宅」。
景气不好会让人更宅,本来喝星巴克,现在回家泡即溶咖啡,我们看到了美国星巴克店面一家一家收;本来要出国玩,现在改成国内单车一日游,我们看到了全球自行车大热卖;本来去沙龙SPA,现在回家敷面膜,面膜可以1年热销1亿片。
所以投信一姐化身宅妈,说的宅经济将是未来的新国民运动,不要迟疑,请立即加入,宅妈决定搞笑耍宝,保证让你轻松搞懂宅经济!
作者简介
赵靖宇
1968年生于台北市。
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巨蟹座o型。
最爱电视、电影、广播、写作等与传播有关的事物。
毕业于私立中山小学、实践国中、北一女中、辅仁大学德文系、东密西根大学传播研究所。
正职宅妈。
副业如以下:
.FM96.7环宇广播电台早安环宇节目主持人
.中时部落格财经版作家
.Smart智富月刊特约主笔
.ELLE Money理财专栏
.宝来资产管理双月刊金融漫谈专栏
.国泰投信理财季刊名家专栏
着作也如下:
.《聪明买基金2─基金经理人不会告诉你的事》
.《聪明买台股─投信一姐教你看懂新闻买对股票》
宅妈’s Talk:
.中时部落格 blog.chinatimes.com/jean0628
.早安环宇Money Talk fm967.uber.matchbin.com/derekk0120
【推荐序】原来我也是宅男! 郭恭克
【推荐序】小心,投资机会就在你身边! 胡智铭
宅妈日记
宅指数检测表
第一章 台湾新国民运动 ??当我们宅一起
1 宅妈要正名
2 宅经济也会出现婴儿潮?
3 败犬也是宅经济?
4 爸爸回家吃晚餐
第二章 投信一姐教你在家靠电视电脑赚钱新运动
1 日本菜篮族出头天
2 使命必达的两只牧羊犬
3 攻占小孩大脑的电玩游戏
4 宅爸与宅妈的部落格
5 命中註定没工作
6 新娘团购团
7 电视儿童的新发现
8 影音规格的二次大战
9 小铭难忘的单车环岛行
第三章 超级宅妈的自宅省钱新运动
1 这里有一位徐老师
2 宅男变成金城武
3 躺着教小孩
4 传统市场也有蓝海
5 20分钟换1公斤
6 逼老公请假一天
7 银行就是我家
8 哈哈!我把旅行社变小了
第四章 要宅得身心健康头好壮壮的新运动
1 宅时代的绿产业动起来
2 电视台宅新闻专题报导
3 同学,再宅也要来喝杯咖啡吧!
4 宅经济的最佳百忧解
5 一根回纹针换股票
6 老师就在我家
推荐序
宅经济:投资商机的新霸主 群益证券总经理 周康记
去年群益证券举办的「理财达人征文竞赛」颁奖典礼中,我得以认识作者,那时,深深被这位决赛评审精简而又完整的讲评所吸引。如今,这位「投信一姐」在《宅经济,这样赚》一书中,摇身一变成为宅妈,透过她的眼睛带领读者掌握宅经济的投资商机。
作者慧眼独具,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写出宅经济生活的各个面向,特别引起我注意的部份是每章后「宅妈的小眼睛」,针对时下宅生活提出许多中肯实用的建议,例如「日本菜篮族炒汇自救」一章提到,网路交易可说是宅族与上班族投资时的好帮手,并且鼓励粉领新贵可以充分利用网路交易平台下单以节省时间。
作者的观察正与群益证券的想法不谋而合,宅经济势必会引发新的电子交易系统革命,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交易也将会是一场不公平的资讯战。为了提供群益客户比别人更快速精准掌握价位的优势,群益证券独家研发出超光速下单功能,提供投资人最完善的即时资讯、流畅的下单介面等服务。
此外,网路交易如同宅妈所说能带来便利性,同时下单系统的安全性也是宅经济重要的一环,群益证券发展电子交易系统时採用最严谨的开发模式,为了就是要充分保障投资人的资讯安全,使其无后顾之忧,此系统更是屡获世界级认证机构「英国标准协会」授奖肯定。
当前景气低迷之际,宅经济异军突起,作者洞烛机先为读者开启新的赚钱视野,本书可说是探寻这片蓝海市场时值得参考的引领指南。
原来我也是宅男!猎豹财务长 郭恭克
好友靖宇又要出书了,心中不免好奇,在全球经济受金融海啸冲击之下,财经书市早已进入寒冬阶段,敢出版新书的作者及出版社,真可谓勇气过人。直到靖宇来电请我帮她写一篇序文,寄来书稿,经周休二日详细翻阅之后,发现这本书与坊间财经书有很大的不同。
靖宇是财经记者出身,在离开报社的固定工作后,竟能在自由工作或一般家居生活中,发挥其鞭辟入里的观察能力。透过本书的内容,读者除可以在眼前经济衰退及生活郁闷中,找到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趣味外,更能以正面心态去看待经济景气的荣枯变动,从中挖掘随处可见、足以突破困境的契机。
不知从几时开始,台湾社会最流行的用语竟是「宅男」、「宅女」、「败犬」、「胜犬」等等充满日本风的字眼。一开始,以为只是媒体或电视台花样或宣传效应,直到自己上电视节目听到其他来宾列出洋洋洒洒一大张,所谓「宅经济概念股」名单,才惊觉,「宅」这个字眼在这个年代真有不同凡「想」的意义呀!
2005年春节后,我自愿性离开令人称羡的某上市公司财务长位置,顺利完成政大硕士班课业,并在同年取得国内证券分析师证照,本以为自己可以很快回到职场再度征战一番,谁知,离开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久了,当工作机会再度出现后,自己竟宁可选择一条不同的路。
我确实是靖宇书中所形容、不折不扣的「宅男」,在过去3年之中,办公室、家中书房成为我的主要工作场所,轻巧可爱的小笔电甚至可以在渡假时贴身不离。从经营网路财经部落格,出版财经书籍,到成立网路财经资讯公司;这些都不是过去在职场所能想像到的。你(妳)或许会问我,是否仍有重回职场欲望?我会反问:「有那一个工作可以随时想到北海岸看海、阳明山看花、静静等太阳下山拍夕阳及晚霞,还可以顺便写文章上传照片,一边工作一边享乐呀?」我就是现代的职场「宅男」,这辈子,要一路「宅」下去。
你(妳)还不知道什么才是「宅」的正面意义吗?推荐读完靖宇所写的这本书,您就会知道,我何以立志一路「宅」到底!
小心,投资机会就在你身边!中时电子报财经新闻中心总监 胡智铭
「杀很大, 杀不用钱! 」、「我们天天陪你搓 ……」,这些广告词大家应该耳熟能详,因为线上游戏
在最近电视广告量名列前茅,只要你打开电视,几乎都可以看到不同的线上游戏广告铺天盖地而来,这其实就是「宅经济时代」来临的最明显现象。
2008年的一场全球金融海啸,让很多的人财富都大幅缩水,投资界流传着一个带点无奈的笑话:「过去一年没有亏到钱的人,一定是没有钱的人。」也因此,面对财富缩水、景气不振,很多人第一选择就是躲在家里尽量不出门,当个宅男腐女,希望能勒紧裤带、降低支出,安渡这一波景气低潮期。
但是靖宇可不这么消极,她即使在家当宅妈,她还是能从各种身边的小现象找到投资机会。举凡看电视广告、老公剪头发、跟小孩相处、上市场买菜,甚至连我去骑单车环岛,都可以被她嗅出投资的味道。也因此,才有《宅经济、这样赚》这本书问世。靖宇因为多年财经记者的训练,因此对生活中的小细节非常敏感,很快就可以找出小现象和投资契机之间的连结。现在,她一点都不藏私地将秘诀大公开,此时不偷学,
更待何时?如果,你也想宅在家里顺便赚钱,就快跟靖宇宅在一起吧!
前言
宅妈日记
赵靖宇
×月×日 星期× 天气:晴
07:00 叫床,吼老大穿衣刷牙,弄早餐,交给爸爸载上学
08:00 再叫床,帮老二穿衣刷牙,再弄早餐,牵去上幼稚园,回家睡回笼觉
09:00 起床泡咖啡,开电脑,敲通告。
(P.S.手机和电话大概坏了,一早上没响,只有敲键盘的声音,宅妈不用讲话,用e-mail和MSN敲电台通告)
11:30 走路到老大学校送爱心便当。
12:30 走路回家吃剩饭。
13:30 撑到股市收盘,周公突然外找,有时会见面1小时。
14:30 醒来晒衣服,做台佣该做的事,准备晚餐。
17:00 接老二下课,送老大上英文,老二到公园玩,等老大下课一起回家。
19:00 拿着爱心小拍逼小孩吃晚餐(大概不好吃,小孩吃的很慢)。
20:00 看功课签联络本洗澎澎。
20:30 老公回家热饭菜。
21:00 赶小羊刷牙上床,搬出床边故事大全哄睡觉。
22:00 回到主卧室,敷脸时间到了,顺便看电视。
00:30 受不了周公的催促,只好又去见面,晚安。
×月×日 星期× 天气:多云
07:00 叫床,吼老大穿衣刷牙,弄早餐,交给爸爸载上学
07:40 再叫床,弄早餐,牵老二上幼稚园,赶到老大学校当爱心妈妈。
09:00 爱心妈妈功德圆满,到电台附近吃早餐,准备进电台上工。
14:00 电台工作结束,走路回家。
15:00 台佣时间。
17:00 接小孩上才艺课,做饭来不及,今天晚餐外食平价义大利面。
20:00 回家看功课签联络本。
21:30 晚半小时,赶小羊快点上床,今天没有床边故事。快睡,明天要迟到了。
22:00 回到主卧室,打开电视、电脑,复习功课,明天要交稿。
00:00 偷看一节重播韩剧。
01:00 一定要找周公聊天,明天爬不起来就惨了。
「这种打流水帐的生活,不是很多妈妈的写照,有什么值得一提?」、「这样的书一开头就这么无聊,后面一定不怎么样?」
读者的声音我听到了,请你算一算,一天24小时,不上班的日子,我待在家里有多长的时间?答对了,20个小时,所以我称自己是宅妈,宅妈在无聊的日子找乐趣,让你认识宅经济。
我的「宅」,有点遗传,宅妈的爹不会开车,小时候去中南部玩,火车换公车,公车再换小火车,车上挤得满坑满谷,差点无法唿吸,玩的好辛苦,出去玩为什么这么累?
平常爸妈除了工作,回家就是看书读报、拈花惹草,几乎从不外食。我猜我一定是遗传爸妈的人多恐惧症候群,小学有很长一段时光,我的休闲活动是在自家顶楼玩水打球度过。
中学时期宅妈的娘找到借口,要高中联考、大学联考,读书摆中间,玩乐放两边,全家更少出门了。印象很深的是我考完联考,爸爸请全家到北方菜馆吃一顿,我点了荷叶玳瑁,至今难忘。
我在家的娱乐不是看电视就是租录影带,上了大学之后爱看电影,工作之后不得不看电脑,记者不干改行当电台主持人,关在小小录音室,现在又当作家,成天窝在书房里,我的娱乐和工作都是「宅」。
长大成人后,回头看看他们的「宅」并没什么不对,我的父母省吃俭用,在那个年代能送我和弟弟出国读书,手上房子好几栋,退休生活无虞,我除了感激他们,也鼓励自己要「宅」出一片天。
你的「宅」是怎么来的?如果不是像我先天使然,后天养成,那一定是环境变了,让大家不得不变「宅」了。
阿宅代表一:「这两年投资赔钱,一切要从头再来,反正不出门就不花钱,在家打打Wii,累了睡个觉,7-11随便买个便当,一天就过去了。」
阿宅代表二:「唉!投资失利算什么,至少还有收入,我被老板fire,再找不到工作,全家就要饿肚子,现在只能在家干等,春燕何时会来呢?」
阿宅代表三:「老板叫我们休无薪假回家待命,这样算不算失业?现在也不敢乱花钱,突然空闲下来,同事约我一块骑车练体力,只要不花钱,做什么都好!」
阿宅代表四:「有工作又怎样?过年前收到依妹儿,通知年
后减薪两成,本来要出国看小孩也先取消,现只想多存点钱,我怕下一封信会通知我打包回家。」
阿宅代表五:「我早就不当上班族很久了,在家搞网拍做点小生意,空闲玩玩线上游戏,跟网友聊天,找兼差机会,饿不死就好。」
以上阿宅代表们的心声是不是你变宅的原因?如果很不幸的,答案是「YES」,宅妈希望宅男们要当自强,即使在家,也要做做宅得身心健康头好壮壮的新运动,不能「宅」出病来。
打坐禅修,定性沈思,必能悟得三分道理,现今社会现象产生了一个新名词,叫做「宅经济」,有人认定越来越多人因为减薪、裁员、省钱等因素,回归家庭,以投资者的眼光,在家不会只躺着不动,宅经济将引爆新商机。根据各国失业率的统计,初估全球已有逾1亿人失业,遭到减薪者更不计其数,圣诞节是美国最大消费节日,但2008年12月美国零售市场大幅衰退2.7%,不算汽车销售,衰退更达3.1%,跌幅是专家预估的两倍以上,股灾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地球上的人类荷包全面大缩水,难道在家坐困愁城吗?
我常待在家,投资除了从数据判断,投资一样可以从各种生活的体验找到蛛丝马迹。宅妈不是很爱看电视吗?发现从牛年前开始各类游戏广告全面霸占电视,宅妈电视看了快40年,这是前所未见的现象,你会想到什么?鼠年开春时,同样看到房地产业者密集宣传新建案的广告,不一样的是营建业推案已经连连创新高好几年,而游戏产业正搭上这波宅经济的热潮动起来。宅妈看广告找投资方向不是一天两天,从现在起,如果你也爱看电视,爱玩电脑,别忘了把宅经济转型成靠电视电脑赚钱新运动。
有人一定说,我一点都不宅,但不知不觉你默默贡献了宅经济,我们不是看到有父母跟着年轻人排队买Wi i、iPhone、哈利波特、Nike球鞋,为了什么呢?带回家孝顺儿子啊,而你买的商品都算宅经济定义下的热门产品。你总是为了省点钱到百货公司或大卖场抢限时特价品;公司同事发起团购民生必需品或食品,多少会参一脚试用看看;平常设为首页的入口网站,上班一打开电脑极可能被网路广告吸引而点进去下订,你所消费的东西不都是在家生活所需?广义而言,这些都属于宅经济的一环。
自从当了妈,想宅也宅不到那里去,小孩那能跟我一样关在家里?我希望他们能快乐的成长,从吃喝拉撒睡到长大后的玩乐学习,花费一样不能少,就如同一般家庭主妇,总是这里省一点,那里省一点,何况我从小到大的认知里,买菜多要把葱是必须,吃不完打包回家是美德。
从家庭主妇的生活点滴里,我找到了省钱的乐趣,而且很多是来自于网路资讯的惊喜,谁说现在大卖场最便宜?错了,网购可以找到更便宜的商品,PChome24小时购物满490元还免运费,人在家中坐,货送家门来,我发起超级宅妈的自宅省钱新运动,也是延伸景气低迷下,走平价精神的宅经济路线。
的确,很多东西降价了,宅妈很久没去忠孝东路走九遍,就算走一遍,惊觉周末年轻人最爱驻足的闹区冷清了,不少门市倒了,餐厅生意也变差了,只能说出门的人真的变少了,要到什么时候景气才会转变,没有人知道。专家们目前仍在论战,有人乐观认为景气2009年下半年即将复甦,金融风暴可望随风而去,有人悲观表示,景气衰退还在持续向下沈沦,3、5年之内看不到回春迹象,如果是前者,带来生活便利的网路更发达,如果是后者,人们将继续紧缩消费,爸妈回家带小孩吃晚餐,宅经济依旧发烧。
宅妈在想,网路的盛行已经让人类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不管景气好与不好,年轻人不再订报,上网可以看到全世界的新闻,网路书店可以买到全世界的书报杂志。有人说想要讨好年轻人,请上网登广告,于是报社和杂志一间间倒,连花花公子杂志都倒了,因为上网就看得到G奶。团购、网购、网拍、游戏早就是网路主流,现在找工作可以上网、看房子可以上网、算命可以上网、交友可以上网、试穿衣服可以上网、补习可以上网,连拜拜、祈福、祷告、点光明灯都可以上网,与其说宅经济成就了网路的发达,不如说网路的发达成就了宅经济。
景气不好会让人更宅,本来喝星巴克,现在回家泡即溶咖啡,我们看到了美国星巴克店面一家一家收;本来买名牌包,现在改用副牌包,逼着精品业出现前所未有的折扣;本来要出国玩,现在改成国内单车一日游,我们看到了全球自行车大热卖;本来去沙龙SPA,现在回家敷面膜,面膜可以1年热销1亿片。
所以宅妈大胆预言宅经济将是未来的新国民运动,要赚宅男宅女的钱请趁早把握。别担心,本书没有硬梆梆的数据、没有涩生生的文字,宅妈决定搞笑耍宝,轻轻松松跟着宅妈一起做运动吧!
《宅经济,这样赚--教你如何开发、投资宅经济》这本书,光看书名就知道是冲着“宅经济”来的。我平时也算是个“宅”星人,对这个概念挺感兴趣的。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看,想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能让我在家就能轻松赚钱的干货。不过,读了几章之后,我的感觉有点复杂。这本书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直接给出一些“副业赚钱秘籍”或者“投资暴富指南”。它更多的是在探讨“宅经济”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趋势。书中会分析人们为什么会选择“宅”,以及“宅”的生活方式对商业和经济带来的影响。作者也列举了一些“宅经济”的例子,比如线上教育、远程办公、居家健身、在线娱乐等等,并且对它们进行了分析。我比较欣赏的是,书中对“宅经济”的解读非常全面,它不仅仅局限于消费层面,还涉及到了“宅”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社交方式的改变。不过,对于“如何开发”和“如何投资”这部分,我感觉还有些不够具体。书里提到的建议,更像是一种宏观的指导方向,而不是具体的执行方案。比如,它提到可以开发“宅经济”相关的产品或服务,但具体怎么做,需要注意哪些风险,书中并没有深入探讨。对我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启发式”的读物,它打开了我对“宅经济”的认识,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但离“手把手教我赚钱”还有一段距离。
评分这本《宅经济,这样赚--教你如何开发、投资宅经济》的书名一开始就抓住了我,毕竟现在大家不都宅在家嘛!不过,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好奇,想看看作者怎么把“宅”这个概念变现。拿到书翻了几页,感觉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它并没有直接教你怎么去开一家网店,或者怎么做网红直播,这些我身边很多人都在做了,感觉有点饱和了。这本书更像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解读“宅经济”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发展趋势。它会谈到一些宏观经济的变化,比如说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科技的进步对消费习惯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读起来有点像在看一篇深度商业分析报告,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它对未来“宅经济”的预测,有没有一些我没想到的领域会崛起?比如说,在家办公成为常态,那围绕“家”的办公用品、学习用品、甚至健康设备会不会迎来爆发?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身边的很多产品和服务,觉得它们背后都有“宅”的影子。当然,它也涉及了一些投资的角度,但不是那种教你炒股的小技巧,而是从“宅经济”这个大方向去分析哪些行业可能受益,哪些公司有潜力。对于我这种平时对投资不太敏感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
评分说实话,《宅经济,这样赚--教你如何开发、投资宅经济》这本书的标题确实很吸引人,尤其是“赚”字,直接戳中了我的痛点。我一直觉得,“宅”这个词在过去可能是个褒义词,代表着一种舒适和自由,但现在它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经济形态。书里对“宅经济”的定义和延伸,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它不仅仅是指在家打游戏、追剧,而是涵盖了所有在家就能完成的消费和服务,包括线上教育、远程办公、居家健身、在线医疗、甚至是虚拟社交等等。作者的分析很到位,让我意识到“宅经济”的潜力远比我想象的要大。我比较欣赏的是,它并没有把“宅经济”局限于互联网领域,而是从更广泛的社会变迁角度去解读。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宅”的本质是追求效率和个性化,以及“宅经济”将如何重塑城市规划和社区服务,都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虽然书中关于“开发”和“投资”的具体操作,可能对我来说,还有些不够详尽,但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分析框架,让我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这个领域。我更像是通过这本书,打开了认识“宅经济”的一个新窗口,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评分拿到《宅经济, Sådan tjener du penge—Lær, hvordan du udvikler og investerer i "hjemmeøkonomien"》这本书,我第一感觉是,这名字也太长了吧!后来才注意到,书名里的“宅经济”是核心,而“这样赚”和“教你如何开发、投资”则是它试图给出的答案。坦白讲,我并不是那种整天宅在家里的人,反而更喜欢出去社交和体验生活。所以,我买这本书更多的是想了解一下,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宅经济”,它到底有什么魔力,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读完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和我的期待有些出入。它并没有给我一些“宅家就能赚钱”的秘籍,也没有教我怎么去开网店或者做代购。相反,它更多的是在探讨“宅经济”背后的社会和经济动因。它会分析为什么人们越来越愿意宅在家,背后的心理因素是什么,科技的发展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书中也提到了一些“宅经济”的例子,比如线上教育、远程办公、居家娱乐等等,但都是比较宏观的介绍,缺乏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导。对我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篇关于“宅”的社会学研究报告,让我对“宅经济”这个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如何在实践中“开发”和“投资”,我还是有点摸不着头脑。
评分我对《宅经济,这样赚--教你如何开发、投资宅经济》这本书的期待,其实是想找到一些实操性的方法,毕竟书名听起来就很有“干货”。我一直觉得,光说不练假把式,所以当我看到书里花了大量篇幅去分析“宅经济”的宏观背景和市场趋势时,我有点小失望。它就像一篇关于“宅”的学术论文,分析得头头是道,但落实到我手里,却不知道该怎么动手。比如,书中提到“宅经济”涵盖了衣食住行、娱乐学习等方方面面,这我知道,但具体到“如何开发”和“如何投资”,我期待的是更具体的操作指南。比如,如果是开发,那具体的流程是什么?需要哪些资源?如果选择投资,那应该关注哪些指标?书里虽然也提到了这些方面,但感觉都比较笼统,就像隔靴搔痒,不够到位。我希望它能给我一些案例分析,具体到某一个“宅经济”领域的成功案例,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踩过哪些坑,又怎么爬出来的。又或者,它能提供一些工具或框架,让我自己去评估某个“宅经济”项目的好坏。读完之后,我的感觉是,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理论普及者”,让我对“宅经济”有了更深的认识,但离“赚钱”还有一段距离。也许是我对“开发”和“投资”的理解过于具体化了,这本书的重点在于“引导思考”而非“手把手教学”,这一点我还需要慢慢消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