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0
我们生在人世间,必须得学会接受现实,虽然有时候现实很残酷。我们要学会随缘一世,这样才能活得自在。人有太多的追求,不懂得提起只能与忧愁相伴,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人有太多的慾望,不懂得放下只能在诱惑的漩涡中丧生。提起并不等于痴迷,放下并不等于放弃,我们应该提起我们所拥有的,放弃那些永远也无法拥有的。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于自己的妄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这种程度而已。生活的内容很多,我们不可能全部拥有,那些能让我们快乐的事情也同样能使我们痛苦,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得到而欣喜若狂,也不要由于失去而痛苦不堪。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世间一切,这才是幸福。随缘自在,随遇而安【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慈航法师///春天来了,寺庙的院子?还是一片萧条,师父让小和尚准备一些草籽。小和尚问师父什么时候撒种,师父回答说:"随时。"春天总是刮风,小和尚撒的草籽有一些被风吹走了,他慌了神,对师父说:"不好了!好多草籽被风吹走了。"师父说:"那些被风吹走的草籽多半是空的。随性。"夜?下了一场雨,第二天清晨,小和尚着急地对师父说:"师父!许多草籽被雨水沖走了。"师父说:"沖到哪里都会发芽的。随缘。"一个星期过去了,枯黄的草下面泛出了绿意,草籽长出了青翠的小苗。小和尚高兴地跑去告诉师父,师父说:"随喜。"佛说:随缘自在。也就是说,随遇而安,随心自在,才是生活。
随缘自在,随遇而安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慈航法师
我们生在人世间,必须得学会接受现实,虽然有时候现实很残酷。我们要学会随缘一世,这样才能活得自在。
宽恕而非排斥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佛陀
虽然宽恕无法改变过去,却能够改变未来。只有那种既往不咎、懂得宽恕的人,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进。
兼善而不独善
【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
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刀枪武器、权位势力更有力量和震撼力呢?那就是慈悲,一颗兼善天下、包容万物的慈悲之心。
平等而非差?
【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普贤菩萨行愿品》
只有心是清净的、平等的、恭敬的、没有成见的,世间万物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而真正的平等是立足点的平等,而非齐头式的平等。
多元而不一元
【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金刚经》
面对同样一幅画,如果你用挑剔的眼光看,那么这幅画就是满身缺点与漏洞;如果换作欣赏的眼光去观赏,那么这幅画便处处都是优点了。其实,世界依旧,所不同的只是我们看待它的角度。
心空方能生妙有
【沙门问佛:何者最有?佛言:垢灭心空,净瑕无秽,是为最有。】——《四十二章经》
茶杯空了才能装茶;口袋空了才能放得下钱。唯有把心放空,让心柔软,这样我们才能包容万物、洞察世间。
凡事不能斤斤计较
【佛陀的教育不只是教我们如何了生脱死,更是教我们如何包容人,不生计较。】——证严法师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载,很多事就如同过眼云烟一般,根本不值得挂念。况且许多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为何还要如此顽固,经常为小事和别人争执呢?
是非恩怨莫放心头
【善男子,若能观怨一毫之善,不见其恶,当知是人名为习慈。若彼怨家,设遇病苦,能往问讯,瞻疗所患,给其所需,当知是人能善修慈。】——《优婆塞戒经‧禅波罗密品》
“是非恩怨莫放心头”并不是软弱,一个懂得“原谅”二字的人,原谅会成为他的无形武器,它既可以避免因仇恨卷入复仇无益的漩涡,也可以克服对他所有不利的敌人,而且可以更进一步化敌为友。
知足之心方尝快乐
【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佛遗教经》
人能知足,就不会有贪心;不会有贪心,就是功德。人知足就常乐,不知足就常苦、常忧。若想要得到福报,脱离种种苦恼,就要懂得知足。
保持一颗平常心
【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 ——《圆觉经》
幸福是相对的,你付出多大的苦难,你就会获得多大的快乐和幸福。只是有时苦难来得太早,幸福来得太迟。
用正见去看世界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六祖
生活的内容很多,我们不可能全部拥有,那些能让我们快乐的事情也同样能使我们痛苦,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得到而欣喜若狂,也不要由于失去而痛苦不堪。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世间一切,这才是幸福。
不偏执,不妄念
【忧生于执着,惧生于执着;凡无执着心,亦无所忧惧。本自无缚,不问求解,直用直行,是无等等。】——慧海大师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于自己的妄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这种程度而已。
心包太虚,仰俯皆得
【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虚空,道不失矣。】——《四十二章经》
有的人,每天都沉湎于患得患失的苦闷中,主要精力都放在失去了多少、得到了多少上,从不关心失去的是什么,从不思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看起来他没有失去什么,事实上他们往往因得到的东西而迷失了自我。
自伞自度,自性自度
【神在幽冥,哪能保护,你一件事都不做,烧香点烛也徒劳。】——白云禅师
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就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就是因为遇事只去求自己。如果我们都拥有遇事求己的那份坚强、自信和主动,也许我们就会成为自己的菩萨。
心怀善念才是为人之道
【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善念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弘一大师
不可因为作恶没有得到恶报而怙恶不改,也不可由于行善遭遇困境而放弃行善。一个人爱自己原本没有错,我们都是凡人,然而无论“利己心”有多少,有善念相伴,你都会是一个好人。
不贪者无累,不欲者刚
【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
通常人的慾望很多,真正如愿的太少,所以就很难体会到生活中本已存在的快乐。痛苦的根源是贪慾。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摒弃贪爱,你会生活得坦然,没有干扰,也没有外来的祸害,才能在自在宁静的生活。
不后悔过去,不渴望未来
【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初祖达摩
不论昨天发生过什么,也不论明天有什么即将来临,你永远置身于“现在”,快乐与满足的秘诀就是全心全意集中于现在的每分每秒上,紧紧抓住眼前的快乐,不必再去想,不必再去问。
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
【要提起就完全提起,要放下就全心放下。】——证严法师
人有太多的追求,不懂得提起只能与忧愁相伴,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人有太多的慾望,不懂得放下只能在诱惑的漩涡中丧生。提起并不等于痴迷,放下并不等于放弃,我们应该提起我们所拥有的,放弃那些永远也无法拥有的。
给他人留余地
【观诸众生,是佛化身,观于自身,为实愚夫;观诸有情,作尊贵想,观于自身,为僮仆想,又观众生,作父母想,观自己身,如男女想。出家菩萨常作是观,或被打骂,终不加报,善巧方便,调伏其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无垢性品》
在这个世界上,给人一条生路就是给自己一条生路,给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人,不可把事做绝,要留后路,要存善念,要积善德,这样终究会得福报。
火大烧人也烧己
【万物为泡,意如野马,居世若幻,奈何乐此。】 ——《法句经?世俗品》
情绪总是能够轻而易举地控制人们,而且很多时候人们无法注意到自己已经被情绪控制了。这时候,不管是语言方面还是行为方面,人们都会伤害自己,同时也伤害别人。
双方相互体谅和宽容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心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布袋和尚
佛说:“要学会体谅,要学会宽容。”学会宽恕别人,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只有体谅和宽容,才能以更好的姿态继续向前生活。如果不原谅他人的过错,心灵就会被怨恨佔据,受伤害的终究还是我们自己。
相斗俱伤,相让共得
【誉恶恶所誉,是二俱为恶。好以口快斗,是后皆无安。】——《法句经?言语品》
朋友之间、恋人之间、夫妻之间在一起不要为彼此“谁付出的多,谁付出的少”而斤斤计较,虽然说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就像一盘可口的菜餚上洒了一把沙子,无论如何也是难以下嚥的。
扬人善事,隐他过咎
【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闻他秘事,不向余说。】——《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
要赞扬别人的善事,不要宣扬别人的过失;对别人惭愧羞耻之事,不要宣讲;听到别人的隐秘,也不要向其他人讲说。谈论是非,只会蒙蔽自己的心性。“说人者,人?说之”,若不谨言慎行,可以预见,这个人将永难挣脱是非的困扰了。
随缘自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随缘自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