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本书向全世界每一位老人诚心致敬,并献给即将迈入老年者,以及关怀、协助老人的照顾者,
您是上帝所宝贵和珍爱的人,深愿您有生之年皆成为蒙神赐福的黄金岁月,从而安享天年。─张宰金
人口老化的深远、普遍和持久的影响,向全世界所有社会皆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面对这项重要的社会议题,教会应有怎样的省思与评估?神学院为配合训练合乎时代的工人,又应有怎样的回应?这些都是需要更多有志之士,一起来思想和研讨的。为了教会老年事工的需要,为了越来越多老人生活品质的提高,也为了提供许多老人照顾者能更有效关怀和协助老人之道,并帮助许多即将进入老年的人群有更好的预备,笔者利用2008年7月至12月这半年安息进修年,专心写了这本书。全书共有二十章,每章主题均可各自独立,也可连结成为一道彩虹,涵盖老年生活常会遇到的各个主题,和考虑的重点。二十年来,西方学术界对老人学的研究资料,巨量增长,看出欧美社会实在比华人世界,更看重老人的需要,也更有远见看出老年人口结构之变迁,而预先准备面对挑战。
全书每一章的结构都包括本课目标、生命故事、自由表达、核心概念、圣经学习、分享讨论、关怀代祷。可当教科书、参考书、老人读书会或老人团契聚会材料。老人最需要和同侪有沟通、来往和支持。因此,书中设计的题目,就是很好的工具,促进老人之间的分享与表达。核心概念是一些老人学研究的相关资讯,圣经学习是从圣经的教训来看相关的主题。期盼所有读者,不论是否为基督徒,都能按各个人不同的需要,汲取资讯,获得帮助,也都能在阅读本书,思考其内容时,产生对神话语的渴慕之心。更期盼未信耶稣的人,阅读之后,能接受基督耶稣的福音,而获得永生的盼望。使自己的人生,在走到终站之前,能达致圆满,得到智慧,成长成熟。
葛理翰牧师(Rev. Billy Graham)在八十七岁被记者採访其老年生活时,曾说过一句话:「我一生被教导如何死,却未被教导如何老。」我期盼所有愿意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士,都能一起来,学习如何老,使大家都能真正安享天年。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专为银发族长者编写的指引手册,可当教科书、参考书、银发读书会或长青团契聚会材料。
全书共二十章,每一章都包括七个单元,分别是:
◎本课目标:循序导引认识年长生活的核心价值。
◎生命故事:真实案例改写,切入、贴近年长者的生活点滴。
◎自由表达:灵活设计的题目,促进年长者间的分享与表达。
◎核心概念:透过老人学研究的相关资讯,吸收新资讯。
◎圣经学习:研读与主题相关的经文,品味隽永真智慧。
◎分享讨论:回应主题,经由讨论加深印象。
◎关怀代祷:借由分享,提出需要,成为代祷小组。
作者简介
张宰金
现任:
中华福音神学院专任教授及谘商中心主任、台北市浸信会仁爱堂主任牧师
学历:
中华福音神学院道学硕士、美国三一福音神学院神学硕士、西敏神学院教牧学博士
着作:
《松柏长青》(美国:基督使者协会,1991年)
《压力终结者》(台北:华神,2002年)
《倾听忧郁之心》(台北:华神,2002年)
《饶恕的人有福了》(台北:华神,2002年)
《教牧谘商——改变生命的助人模式》(台北:华神,2005年)
Dissertation∕Biblically Helping The New Immigrant Elderly in North America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1990
译作:
《活在成长边缘》(台北:长青,1974)
《以色列史综览》(与梁洁琼合译。台北:华神,1977)
《艺术与西方文化之死》(与林满镁合译,)
这本书真是太及时了!我老爸老妈年纪大了,身体总有些小毛病,做子女的虽然想多照顾,但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我之前也找过一些相关的书,但总觉得内容太笼统,或者太偏向医学术语,看了半天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本《松柏长青:老年生活照顾指引》就不一样了,它从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角度出发,就像一个经验丰富、又很有人情味的长辈在跟你聊天一样。 书里不只是讲生病了该怎么办,更重要的是讲怎么“预防”和“维持”老人家好的生活状态。比如,它会教我们怎么帮老人家调整饮食,不只是说要吃什么,还讲了为什么这么吃,以及怎么把这些健康的食物做得既营养又好吃,我妈以前就觉得吃健康餐很无聊,看了这本书的食谱,我们一起做了几道,她现在吃得很开心,精神也变好了很多。还有关于运动的部分,也不是叫老人家去跑马拉松,而是教一些舒缓、安全的关节运动,甚至是一些简单的居家活动,让老人家在家里也能动起来,预防肌肉萎缩。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本书还非常重视老人家心理上的需求。它讲到怎么跟长辈沟通,怎么倾听他们的心声,怎么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爱。我之前有时候会觉得老人家有点固执,沟通起来有点困难,看了书里提供的沟通技巧,我才明白很多时候是沟通方式不对。书里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小例子,读起来很亲切,让我知道自己不孤单,很多家庭都有类似的困扰。它让我学会用更耐心、更理解的角度去看待父母,也让我更知道怎么去鼓励他们,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比任何药物都重要。 而且,这本书还考虑到了很多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比如居家环境的安全改造,怎么让浴室、厕所变得更安全,怎么选择适合老人的家具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平常可能不太会去注意,但对老人家来说却至关重要的小细节。书里给的建议都非常具体,甚至连该买什么东西、要注意什么尺寸都写得很清楚,真是帮了我们大忙。我按照书里的建议,给家里的几个关键区域做了些小调整,老爸最近走路都感觉更稳当了,我们全家都松了一口气。 总而言之,《松柏长青:老年生活照顾指引》是一本非常实用、非常有温度的书。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人情味的指南,让做子女的在照顾长辈时,不仅有方法,更有信心和爱心。这本书让我觉得,照顾好父母,让他们安享晚年,其实是一件充满爱和意义的事情。如果你家里有长辈,我强烈推荐你看看这本书,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很多启发和帮助,让你们全家都过得更舒心、更幸福。
评分哇,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照顾长辈顶多就是按时给药、准备三餐,顶多再陪他们散散步。没想到,里面讲的这些“看不见”的学问,竟然是影响老人家生活品质的关键。比如,书里讲到“老化的社会适应性”,光是这个概念我就觉得很有深度,不是说老了就得什么都不管,而是要怎么让他们在身体机能变化的同时,还能保持社会参与感。 它里面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怎么鼓励长辈去发展新的兴趣,即使是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东西,比如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或者参加社区的才艺班。一开始我还会觉得,他们年纪大了,学东西肯定慢,而且也未必有兴趣。但书里就教我们怎么去发掘长辈内心深处可能被遗忘的渴望,怎么用引导的方式,而不是强迫的方式。我试着跟我妈讲了讲社区里有个编织班,她一开始兴趣缺缺,我用了书里说的“你看看,这个课程可以让你认识新朋友,还能学到一门手艺,以后可以织围巾送给孙子孙女呢”这样的说法,她竟然就有点心动了!这真的让我觉得,沟通的艺术太重要了。 另外,关于“居家安全”的章节,简直是为我这种粗心大意的人量身打造的。我以前总觉得家里很安全,但书里列出的那些潜在危险,比如地毯的边缘、过长的电线、光线不足的楼梯间,我看了才惊觉,这些都是我们不经意间会忽略的“小陷阱”。书里不只是告诉你危险在哪里,还提供了一系列解决方案,怎么安装扶手、怎么选择防滑垫、怎么调整灯光等等,都写得非常详细,就像请了一个居家安全顾问在家一样。我最近正打算按照书里的建议,给家里做一些小小的改造,特别是浴室那边,真是想都没想到,原来一个简单的防滑垫就能差这么多。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有关于“失智症预防与早期识别”的部分。虽然我父母现在身体还算硬朗,但年纪大了,总是会担心。这本书不是只讲疾病的可怕,而是教我们怎么从日常生活中观察,比如记忆力、语言能力、情绪的变化等等,这些细微的改变可能就是早期信号。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比如通过规律的运动、健康的饮食、以及保持社交活动来延缓认知能力的衰退。这让我觉得,我们现在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为父母的长远健康打基础,非常有意义。 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本全能的“老年生活百科全书”,它不仅提供了解决眼前问题的方案,更着眼于长远的健康与幸福。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照顾者”,变成了一个更积极、更有方法的“生活伙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棒,不是那种生硬的专业术语,而是充满了生活智慧和人文关怀,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觉得受益匪浅。
评分刚翻开《松柏长青:老年生活照顾指引》,我就被它的标题吸引了,感觉充满了积极的力量,不是那种让人感到沉重的“负担”,而是希望和生机。读下去之后,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果然名不虚传,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许多我之前从未想过、也从未留意过的老年生活议题。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非常强调“赋权”和“尊重”的原则。很多时候,我们作为晚辈,总是不自觉地扮演着“监护者”的角色,替长辈做决定,限制他们的自由,即使是出于好意,也可能让他们感到被剥夺了自主权。这本书就教我们,怎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长辈自己做主,参与到生活的决策中来。比如,它提到,在选择康复器具时,不应该直接买回来就算了,而是要听取长辈的意见,让他们亲自试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一点让我反思了很多,我以前似乎总是觉得“我比他们懂”,现在才明白,长辈的感受和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它里面还提到了“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我之前以为照顾长辈就是家庭内部的事情,但这本书强调了,如果能和社区、社福机构、甚至其他有经验的家庭建立联系,会让照顾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有效。它介绍了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社区的日间照顾中心、居家服务等等,甚至是一些线上的互助社群。这让我意识到,照顾长辈不是一场孤军奋战,而是可以有很多外援的。我正在研究我们小区有没有类似的资源,希望能给父母争取到更好的照顾。 还有关于“生命故事的记录与传承”这一章节,简直是戳中了我的泪点。书里鼓励我们去倾听长辈的人生故事,记录他们的经历,这不仅仅是对他们过去生活的尊重,更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它教我们怎么去引导他们回忆,怎么去把这些珍贵的记忆保存下来,甚至是通过照片、日记、口述历史的方式。我想到我父亲年轻时经历了很多不平凡的事情,我一直想听他多讲讲,但总是抓不住重点。这本书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让我知道怎么去勾起他的回忆,并且用一种更有条理的方式来记录。这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照顾,更是对亲情的深化和对历史的传承。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温和而坚定,它承认老年生活会面临挑战,但同时充满了对美好晚年的憧憬和方法。它不仅仅是关于“照顾”,更是关于如何让长辈“活得有尊严、有意义”。我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内心充满了力量,不再觉得照顾父母是一件劳累的事情,而是可以充满爱和智慧的过程。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对“照顾老人”这个概念有点模糊,总觉得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或者完全交给专业人士。但是,《松柏长青:老年生活照顾指引》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做什么”,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怎么做得更好”。 其中有一个章节讲到“老年人的感官退化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让我茅塞顿开。我以前只是注意到老人家听力下降、视力模糊,但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感官的变化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调整环境来配合。比如,它提到,老年人对色彩的辨识度会降低,所以我们在室内布置时,应该选择对比度较高的颜色,并且保持灯光明亮。还有,它讲到,老年人的触觉可能不如以前敏感,所以在选择衣物时,要避免那些容易导致皮肤损伤的材质。这些都是非常具体、也非常实用的建议,解决了我之前很多“为什么爸妈会觉得不方便”的困惑。 还有一部分内容,专门讲了“老年人的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这简直是太有用了!我一直觉得老人家有时候会比较忧郁,或者情绪不稳定,我总是不知道怎么去安抚他们。这本书就提供了一些非常科学的方法,比如怎么鼓励他们进行正向思考,怎么通过一些放松的技巧来缓解焦虑,甚至是如何面对和处理“空巢期”的失落感。它还强调了,子女的陪伴和倾听是最好的良药。我学着书里说的方法,每天多花一点时间陪我妈聊聊天,听她讲些家长里短,发现她真的开心了很多,晚上睡得也安稳了。 让我特别欣赏的是,这本书对于“老年人的营养需求”的讲解,非常细致和科学。它不只是告诉你多吃蔬菜水果,而是会根据不同的生理状况,比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等,给出具体的营养搭配建议。它还解释了为什么某些食物对老年人很重要,比如钙质对骨骼的好处,膳食纤维对肠道健康的重要性。甚至还提供了一些简单的食谱,让健康饮食变得不再是难事。我按照书里的建议,调整了家里的一些食材,我爸妈的食欲和气色都明显好了不少。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温度,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用循循善诱的方式,把你带入老年生活照顾的方方面面。它让我觉得,照顾父母,不仅仅是责任,更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
评分拿到《松柏长青:老年生活照顾指引》这本书,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的排版和设计,感觉很清爽,不像很多专业书籍那样密密麻麻,看起来就让人放松。翻开目录,更是惊喜,内容涵盖的方面太全面了,从身体健康到心理慰藉,从居家安全到社会参与,几乎你想到的、想不到的,里面都有涉及。 书里有一段讲到“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下降与应对策略”,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老人家可能会健忘,还会详细解释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辅助。比如,它建议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像日历、备忘录、或者是一些智能提醒设备,来帮助他们管理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要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不因为他们的健忘而责备,而是用耐心和理解去引导。这一点我真的需要好好学习,我有时候会不耐烦,觉得他们怎么总是记不住。 另外,关于“老年人的社交需求与活动规划”的部分,也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觉得老人家退休了,在家休息就好,但这本书告诉我,社交活动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它提供了很多关于如何鼓励长辈参与社区活动、发展兴趣爱好的建议,比如组织读书会、园艺小组,甚至是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比如视频通话,来保持与远方亲友的联系。它还强调了,要尊重长辈的选择,让他们自己去决定想要做什么,而不是强加给他们。这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为我父母规划一些更有意义的晚年生活。 让我觉得非常贴心的是,这本书还专门讨论了“老年人的临终关怀与尊严”,这虽然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但提前了解和准备,能让我们在面对时更加从容。它不仅仅是关于医学上的护理,更多的是关于如何尊重长辈的意愿,如何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能够感受到爱和尊严。它提供了一些关于“预立医疗指示”的科普,以及如何与医疗团队沟通的建议,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知识。 总的来说,《松柏长青:老年生活照顾指引》是一本非常全面、非常实用,而且充满人文关怀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为子女们提供了照顾长辈的“方法论”,更是传递了一种“生命智慧”,让我们在陪伴父母走过晚年岁月的过程中,能够更有爱心、更有耐心、也更有信心。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指引我在照顾父母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