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大手印、无上瑜伽
共通的关键认识
本书特色
●十种主题阅读法带你进入无上瑜伽的世界
●完全图解无上瑜伽祕密修行的路径
●比较剖析五大金刚教法的特色
●系统整理从显入密的修行理论和仪轨依据
张宏实先生继《图解西藏生死书》、《图解心经》、《图解金刚经》后,深入探讨藏传佛教「祕密修行」的重要着作。读过「西藏生死书」的人,当然不能错过这本破解脱离轮回的关键之书!
修习气、脉、明点,为何可以进入生命最纯净的境界?
拙火瑜伽、气瑜伽能解开所有脉结,体验与生俱有的狂喜大乐?
爱欲为何会是证悟成佛的能量?
为何无上瑜伽的最清净境界是佛父佛母的亲密结合?
金刚乘的目的是「转化」能量和意识,这与「即身成佛」有何关系?
本书以图解方式清楚揭示藏传佛教金刚乘最高的修行密法。书名中所谓的「无上瑜伽」,就是指脱离轮回「即身成佛」的最高修行阶段。
有系统的整理藏传佛教从显入密、由浅入深的修行理论和仪轨依据。并进一步详细阐示金刚乘修行的次第,即所谓的「四部密续」──修行者如何从净化外在行为的「事部」,历经「行部」、「瑜伽部」,一直到最高阶段转化内在意识与能量的「无上瑜伽部」。
针对最高教法「无上瑜伽」的五部经典──《密集金刚》、《胜乐金刚》、、《吉祥喜金刚》《大威德金刚》和《时轮金刚》的教法,也就是俗称的「五大金刚」,完全以图解方式比对这五个法门的差异,这是无上瑜伽修行精髓之所在。
掌握关键词是学习金刚乘与无上瑜伽的开始。作者张宏实先生从三千多个藏传佛教词条中,筛选出学习无上瑜伽必须认识的关键用语,并採用问题的形式来学习。诸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双修、本尊、坛城、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拙火瑜伽、气瑜伽、气脉明点、意识与气的关系、二谛圆融、空乐圆融等等,都是无上瑜伽的核心概念,在本书均有详尽图解分析。
无上瑜伽的修学除了要有「基础认识」,也要有「真实体验」,缺一不可。「真实体验」必须仰赖每个人的修行与上师的指导,而这本书则是一本提供「基础认识」的工具书,对于有志要「真实体验」的人也一定会有很大的助益。
作者简介
张宏实
佛教艺术、佛教经典研究者。
美国罗德岛州立大学电机工程硕士,目前任电脑工程师一职。
作者擅长运用简单的电脑工具以及各种图解、图表解析法,探讨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
重要着作包括:
图解金刚经(2008)、图解心经(2006)、图解西藏生死书(2005)、探索西藏唐卡──揭开藏传佛教即身成佛的祕密(2004)、探索唐卡:佛部与菩萨部(1998)
张宏实先生另一个研究领域是佛教艺术,特别是藏传佛教艺术与唐卡艺术。他曾经多次参与重要佛教艺术展览的作品翻译与解说工作,这部分的着作包括:
美的沉思:中国佛雕艺术(图说撰写,2002)、祕境宝藏:达赖喇嘛珍藏文物展(2002)、藏珠之乐2:古代神秘的眼珠与护身符(2000)、藏珠之乐1(1999)、清宫祕藏:承德避暑山庄藏传佛教文物展图录(1999)、慈悲与智慧:藏传佛教艺术大展(译者,1998)、璀璨琉璃.战国古珠(1997)、古域瑰宝.圣眼传奇(1996)、西藏神域.辟邪瑰宝(1995)、沧海遗玉.细说琥珀(1994)、法相庄严.管窥天珠(1993)
Part 1 认识金刚乘
金刚乘被视为大乘佛教中的奥密教法,它跟小乘、大乘有何差别?到底是如何发展出来?有什么样的主张?包含了哪些密法典籍?又有什么样的修行特质呢?
1.想要成佛有哪三种路径?-三乘
三乘的代表性人物
2.金刚乘是来自印度的奥密教法?-金刚乘
金刚乘的特质
由印度密教发展成金刚乘的脉络
金刚乘的其他称唿
3.金刚乘核心主张即身成佛,是什么意思?-即身成佛
无数轮回与即身成佛
4.怎样才能即身成佛?有一定的修行次第吗?-显密教法
三显密并重的修行次第
三十七道品
教王经与大教王经
5.金刚乘的经典都称为「密法」,为什么?-密续
Sutra与Tantra的比较
6.什么是四部密续?与即身成佛有何关系?-四部密续
四部密续内外瑜伽
7.四部密法是如何发展出来的?-四部密续的发展
金刚乘的四个发展阶段
胎藏界与金刚界
金刚乘的传播
大日经与金刚顶经
8.四部密续有哪些重要典籍?-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
四部密续重要经典
9.「转化」是金刚乘的修行特质,到底要转化什么?-转化
密集金刚的转化
四种神奇的转化经验
10.金刚乘为何要用「爱欲」来引导修行?-爱欲
四部密续如何运用欲念
11.「双修」一直备受争议,到底意义何在?-双修
佛父佛母的亲密结合
1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进行双修?-发菩提心
双修的三个重要概念
Part 2 无上瑜伽密续的思想基础
金刚乘的系统是在「充分认识空性与意识」的基础之下,透由《无上瑜伽密续》的技巧,转换人生中各种体验成为觉悟的因子。如果能够认识中观学派的空性与唯识学派的意识系统,对于无上瑜伽密续的修习将有极大的助益。
13.即身成佛的证悟基础是什么?证悟工具又是什么?-意识
无上瑜伽的「见地」与「体验」
14.南赡六庄严指的是哪六位圣贤?-六庄严
中观、唯识与因明的代表人物
15.提倡空观的中观派,重要主张是什么?-空观
认识中观
中观的圆融
16.什么是中观应成派与中观自续派?-中观两大学派
中观应成派与中观自续派
17.一切唯心造的唯识论对心的主张是什么?-八识
八识的分类
18.阿赖耶识是世界万有的本源?-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的三种体相
19.唯识论的奠基者是无着大师-无着大师
无着大师与瑜伽行派
20.瑜伽行派如何主张「转识成智」?-转识成智
转识成智的方法
21.最高密法无上瑜伽如何看待心识?-粗重意识、细微意识、最细微意识
三种意识
22.据说人的粗重意识有八十五种之多?-粗重意识
粗重意识的分类
23.无上瑜伽如何转化粗重意识,开发证悟的能力?-意识的转化
粗重意识转换成细微意识的过程
24.最细微意识指的是根本净光心?-最细微意识
细微意识与最细微意识的不同
25.最细微意识会在何时才显现出来?-根本意识
无上瑜伽所认知的意识
26.无上瑜伽和瑜伽行派对「根本意识」的主张不同?-无上瑜伽和瑜伽行派
根本意识的比较
Part 3 临终是「无上瑜伽」脱离轮回的关键
从《无上瑜伽密续》的教法来说,所有瑜伽行者生前精进努力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粗重意识的概念分别暂时停止,在「临终」的那一刻有机会进入意识的最深处。那是什么?就是与生俱有的根本净光心,就是佛性,就是觉醒的能力。
27.人如何经历临终死亡的奇幻世界?-临终中阴、实相中阴、投生中阴
认识中阴
死亡过程里的意识变化
28.人在临终过程会经历哪四大分解?-四大分解
四大分解内外变化
29.四大分解之后,临终者会经历哪些景象?-白显心、红增心、黑近成就心、根本净光心
临终者的四种景象与四空
死亡的八个征候
30.无上瑜伽行者所体验的四空与临终时的体验有何不同?-四空
无上瑜伽行者的四空
31.无上瑜伽行者如何预演死亡这出戏?-三种正念
死亡八征候与三正念
32.意识的最深处含藏着什么?-佛性
佛性与概念分别心的比较
33.无上瑜伽行者的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体验根本净光心
根本净光心停留身体的时间
34.人活着时可以体验到根本净光心吗?-睡觉、打喷嚏、昏厥、性高潮
体验根本净光心的四个机会
35.意识与死亡的关系?-三种成就
意识消融的过程
三种层次的修行成就
Part 4 无上瑜伽行者的最高密法
在密乘系统,「脉轮」结合人类身体就是一座「坛城」,这个概念再配合六大(地、水、火、气、脉、明点),使得密续整个生理运作的概念更加完备。而最后是透过各类瑜伽禅定技法,启动心灵及生理的转化,达到即身解脱的境界。
36.无上瑜伽密法的修行有何独特性?-无上瑜伽密续
无上瑜伽密续三法门
观想能力与生理体验并重
37.三续分别用来对付哪三种迷妄?-父续、母续、不二续
三续与三毒
38.五大金刚是五部经典拟像化而产生的?-五部经典
藏传佛教里的拟像化或拟人化
39.五大金刚各有何特色?-五大金刚
四部密续和五大金刚的关系图
五大金刚的比较
40.到底何谓「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
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的差别何在?
41.体验死亡是无上瑜伽密续的最大特色-体验死亡
如何体验死亡过程?
42.如何可以一窥无上瑜伽行者的修行路径?-时轮金刚密续
时轮金刚密续的修行路径
「生起」与「圆满」两个次第的体验
43.何谓「本尊」?对金刚乘修行的意义何在?-本尊
本尊的意义
44.什么是本尊相应法?-本尊相应法
本尊相应法的要点
45.如何观想本尊?-本尊相应法的六个步骤
本尊相应法
本尊相应法的六个步骤
46.坛城是本尊居住的圣洁境域?-坛城
坛城的种类
47.修行者与本尊的关系-自生坛城与对生坛城
自生坛城与对生坛城的关系
48.金刚乘坛城的世界如何转动?-二谛
世俗谛与胜义谛的比较
坛城的世界
49.气、脉、明点是金刚乘身心系统的基础?-气、脉、明点
气、脉二者的关系
50.七轮:密集金刚密续的脉轮说-七轮
七轮与体验四喜的相关位置
51.五轮:时轮金刚密续的脉轮说-五轮
五轮与七轮的比较
显现根本净光心的方法
52.意识与气是维持身心的两大支柱?-意识与气
骑士与马
53.气有哪些类别?-五主气、五支气
五主气
54.解脱必经的祕密通道就在于中脉上?-智慧气
脉结的构造与特性
55.什么是红白明点?是聚集于中脉的生命能量?-红白明点
红白明点
56.不坏明点是含藏最细微意识的所在?-不坏明点
不坏明点的特征
57.红白明点相遇是临终者体悟心念本性的时刻-红白明点相遇
体验红白明点相遇的征候
58.「菩提」一词在金刚乘里别有所指?-菩提
你我的菩提不同
59.无上瑜伽行者如何练习停止粗重意识?-移动「红白明点」
瑜伽行者为何要移动红白明点?
60.人体内有八个细微的物质明点-八个物质明点
如何净化八个物质明点
61.什么是拙火瑜伽?-拙火瑜伽
拙火瑜伽如何生起内热?
62.粗重意识转化为细微意识有哪些方法?-气瑜伽、四喜瑜伽、大圆满法
转化粗重意识的三种常见方法
63.宁玛派最高的修行法门-大圆满法
无上瑜伽密续与大圆满
宁玛九乘
64.大手印如何开展无想的状态?-专注于一
噶举派大手印的修行方法
65.无上瑜伽所追求的二谛圆融是什么?-二谛圆融
无上瑜伽的圆融
66.什么是空乐圆融?如何达到?-先乐后空与先空后乐
空乐圆融的两种路径
到达空乐圆融的两种路径比较
67.无上瑜伽行者如何体验大乐?-大乐四部曲
体验大乐四部曲
68.慈悲可以加速「智慧的转化」-慈悲
慈悲的四个关键时期
无上瑜伽的慈悲
作者序
掌握关键词是进入无上瑜伽世界的开始
无上瑜伽密续,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1无上是「无法超越其上」。
2瑜伽的意思是「相应」。
3密续是「与显教相互唿应的祕密经典」。
4密续一词源自于梵语Tantra,音译为「坦特罗」,原意是织布过程中的纬线。
5Tantra一词后来用来统称金刚乘典籍。
6在众多金刚乘密续中,最高级且无法超越的就是《无上瑜伽密续》。
过去十多年来,我因为参与多次藏传佛教艺术特展与个人收藏计划,有很长一段时间与一群喜爱藏传佛教的朋友进行大量「唐卡」(西藏宗教绘画)的实物分析。透过一幅又一幅唐卡、一尊又一尊佛像,尽情赏析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藏传佛教艺术。同时,我也曾接受几个美术馆的委託,建立与佛教艺术相关的影像典藏资料库,由此,更进一步经由视觉图像、视觉元素的分析,与相关典籍的阅读,对藏传佛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在2004年与2005年分别完成了《探索西藏唐卡》与《图解西藏生死书》两本书。
不可忽视关键字词的重要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之中,无论从图像分析入手或从典籍阅读入手,我觉得学习最关键之处就是要掌握重要名词的诠释与理解,像藏传佛教几个关键用语「续」、「本尊」、「护法」、「明光」等等……,它们是需要被仔细说明的。如果能对这些名词有清楚认识,再阅读藏传佛教的文章,相信就多点理解的机会。所以每当我阅读完一本藏传佛教的书籍,就会将重要的名词解释输入电脑(仅仅利用简单的试算软体Excel就行了),日积月累,慢慢增添输入,竟累积了三千多条的词条,若以A4纸张列印出来,也有二百页之多,都可独立成书了。我深深觉得,如果无法理解这些重要名词,想要了解藏传佛教,甚至更深奥的无上瑜伽,的确是有点困难,这便促成了书写这本书最初的动机——好好解释藏传佛教重要的关键名词。像一开始的「无上瑜伽密续,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便是帮助读者阅读这本书的一个起始。
何谓「本尊」?
我在阅读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重要着作The World of Tibetan Buddhism(1995)时,对关键字词的感受特别深刻,此书有陈琴富先生的中译版本,书名是《藏传佛教世界》(1997),翻译得相当地精确而流畅。书中涵盖相当厚重的佛教显密思想,如果没有丰富的佛学词汇基础,肯定会读得很辛苦。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藏传佛教的「本尊」一词,在藏语音译为Yidam,梵语则是Ishtadevata,这个字词在西藏或印度是一个常见的用语,但是在中文里却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字词来描述。本尊一词透彻的理解应该是本尊代表「觉悟或是证得智慧的意义与过程」,这原是一个抽象概念的描述,但以一个具象的拟人化图像来传达。于是「本尊」被视为信众在情绪、感官、领悟与佛教誓言上的最佳模范,这才是本尊真正的概念。
何谓「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
但是,如果只是将类似本尊这样的字词以条例式的解释汇集,就像是一本字典,只适合查阅,却缺乏阅读动力。于是,橡实文化的编辑群与我开始进行讨论,从三千多个词条中,筛选出认识藏传佛教必须认识的关键语词,再把每一个重要关键词或一组组的词组,採用问题的形式,来提示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因此逐渐形成书中一篇篇的文章。
以「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这两个常见的词组来说,许多信众看到这两个字词时会有陌生、甚至神圣不可触及之感。其实它们的意思很简单,生起次第,藏文Cherim,指的是开始的发展阶段(Development Stage),而圆满次第,藏文Dzorim,是进阶的完成阶段(Completion Stage)。简单来说,生起阶次第与圆满次第好比是基础课程与进阶课程,修习金刚乘必须经历这两个阶段。
而不同的密续典籍有不同的生起与圆满次第,在这本书中会有清楚介绍。让我们阅读以下这一小段文字:
在密续经典中最高层级的《无上瑜伽密续》,其生起次第与圆满次大致上是这样划分的:一、生起次第,这是修行的开始阶段,以观想本尊的身形为重点,逐步建立坛城与本尊的具体形象后,并持续发展作为圆满次第的前置作业。生起次第这个阶段着重于观想的能力(Visionization),修行者必须努力使自己的「精神功能」更加成熟。简单来说,就是反覆地运用想像的能力,训练在脑海中转换抽象概念成为具体形象的修行。二、圆满次第,是密续禅修的第二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瑜伽行者透由体内气脉及能量的变化而得到大乐(Great Bliss)、体悟净光(Clear light),与无二(Non-dual)的经验。
「基础阅读」与「真实体验」
你会发现上面短短一段文字之中,就出现了金刚乘、无上瑜伽、密续、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坛城、本尊、大乐、净光、无二等十个关键名词,它们不就是一组相互交叉的概念知识吗?因此,本书除了有字词的解释之外,更透过「图解方式」、「群组结构」来比较归纳、认识这些重要的藏传佛教思想,深信能帮助读者轻松阅读,并深入其中精髓。
最后,邀请对于藏传佛教有兴趣的朋友透过这本书,从「开始的认识」(生起次第)与「进阶的学习」(圆满次第),来进行无上瑜伽密续的「基础阅读」。为何只说它是「基础阅读」呢?因为「真实体验」是必须仰赖每个人的修行与上师的指导,而这本书则是一本可提供基础认识的工具书。不过,有了扎实的「基础阅读」,相信对于「真实体验」一定会有很大的助益。
张宏实2009
导读
你可以这样读「无上瑜伽」──本书的十种主题读法
Course 1:认识金刚乘
必读单元:1-10、43 、48、49、50
什么是金刚乘(Vajrayana)呢?这点在一开始就必须弄清楚。金刚乘被视为大乘佛教中的奥密教法,发展于大乘佛教的转型期,深受印度大乘佛教「中观派」与「瑜伽行派」的影响,并且融合了婆罗门教的咒术。金刚乘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本尊观想等为其信仰特征,而在实践方法上强调?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契印(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
【建议】单元1 ~ 10完整说明金刚乘思想的演进,其中包含了金刚乘的核心主张──即身成佛(单元3、4、5)。另外,金刚乘重要的修行方法──双修(单元10、43)、坛城(单元48)、气脉明点(单元49、50)等四个议题的阅读也非常有助于认识金刚乘思想的演进过程。
Course 2:认识无上瑜伽的核心主张「即身成佛」
必读单元:3、4、6、13、17
大乘佛教认为成佛必须经历无数次的轮回之苦与生生世世不断努力才能达到。而金刚乘认为,在修行上如果能够达到高层次的人,将拥有极高的证悟能量。这些人瞬间获得解脱是可能的,也就是在现世的身躯之下获得解脱。
菩萨是誓愿救度他人的修行者,称之为菩萨,菩萨将等待众生都获得解脱之后,才寻求自我的解脱。于是成佛的转化过程必须生生世世不断努力,与经历无数次的轮回之苦。加速成佛之道的金刚乘就在大乘佛教的转型期出现(约5~6世纪)。金刚乘认为在修行上如果能够达到高层次的人,将拥有极高的证悟能量。这些人瞬间获得解脱是可能的,也就是在现世的身躯之下获得解脱。
【建议】单元3、4、6分别就即身成佛的「基本认识」、「修行次第」与「相关经典」做了说明。单元13、17则指出「即身成佛的证悟基础—意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单元13的文字说明与图表解说,几乎可以说是本书的主要轮廓,理解与记住其中的图解内容,非常有助于整个无上瑜伽的认识。
Couse 3:认识无上瑜伽最祕密的「双修」概念
必读单元:10、11、12、34、43、66、67
佛父佛母亲密结合的「双修」形式一直备受争议,到底意义何在?金刚乘认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承受轮回之苦,解决的方法就是从轮回中解脱(即涅槃)。轮回与涅槃的关键都与爱欲有关,因为爱欲是生命的起源,也是达到究竟涅槃、终止轮回的方式。在密续的思想中,爱欲不应该受到压抑,因为爱欲的本质与我们存在的本性有关。于是金刚乘在迈向解脱的道路上,尽可能的利用欲望的巨大能量,全力地将欲念转化为空性智慧,这就是所谓的方便之道。
【建议】阅读单元10、11、12、 34、43、66、67这七个单元后,对双修的认识会较完整,同时可避免偏颇的误解。特别是单元66、67论及在进行双修时人类体内的基本要素将经历种种重要变化。这是修行过程代表「生命力量的气进入、停留、消融」于中脉的转化结果。透由人体的特殊状态,体内成分的变化会导致意识细微程度的变化,此乃《无上瑜伽密续》最特殊之处。
Cours 4:认识《无上瑜伽密续》的思想发展
必读单元:13~26
以龙树、提婆为首的「中观学派」与无着、世亲为首的「唯识学派」,并称是印度大乘佛教的双璧。中观与唯识的见解都被吸纳进当时密乘的发展过程中,并成为初期密乘的世界观。金刚乘的系统是在「充分认识空性与意识」的基础之下,当证悟能量极高的修行者在面临生、死与中阴身时,将透由《无上瑜伽密续》的技巧,转换这些体验成为觉悟的因子。如果能够认识中观学派的空性与唯识学派的意识系统,对于无上瑜伽密续的修习将有极大的助益。
【建议】单元13~26连续十四个主题让你了解整个无上瑜伽思想的演变过程,特别是单元26,比较「无上瑜伽」和「瑜伽行派」对「根本意识」见解的异同,以图表呈现,虽然简短,却一针见血地点出两者的细微差异。
Couse5:认识无上瑜伽的核心力量「转化」
必读单元:9、20、23、42、62、68
金刚乘的修行特质是「转化」,包含潜藏的能量转化与意识的转化。这种转化是可以无限地加速进行,修行者可以借由心中的意象瞬间改变物质,有如梦境。转化的概念并非金刚乘独一无二的修行方法,印度大乘佛教的一大学派「瑜伽行派」(亦称为唯识学派),该体系谈的转化是「转识成智」,将「八识转化成智慧能量」(第20题)。而无上瑜伽密续中教导的是如何「将粗重意识转化成细微意识」,借此开发证悟的能力(单元23)。但最重要的转化是单元68所谈的主题,该题完整说明了「慈悲能加速智慧的转化」,建议读者不妨细读。
【建议】当体悟到他人的苦与痛,愤怒与瞋恨的负面能量就会渐渐消失,这是慈悲于精神层面的运用,金刚乘延续了大乘菩萨的心灵层面,并认为修行者对于空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再生起慈悲众生的菩提心,如此,在显密圆融之前,有了「无我」(去除我执)的空性基础,再加上慈悲的力量,便能加速智慧的取得。请阅读单元9、20、23、42、62、68。
Couse6:透彻认识「本尊」与「坛城」
必读单元:43~47
密乘的修行者称自己的护法神为「本尊」。本尊其实就是有关觉悟或是证得智慧的意义与过程,但这个意义与过程原本是一个抽象的字眼,在密乘中将这些字眼予以拟像化,并以佛的形式呈现。如果没有宗教信仰而是以单纯的哲理去思考,观想具象的本尊形式其实就是「抽象概念拟人化的图像表现手法」,这也是本尊相应法的核心思想,同时是生起次第的重心所在。
【建议】在冥想过程中,本尊地位尊崇,祂被视为是信众在情绪、感官、领悟与佛教誓言上的最佳模范。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概念这种理论之下,密乘坚信佛陀教导较高层级的密续时会转化成本尊的形式,显现于与修行者相互对应的坛城(音译曼荼罗)内。所以,彻底认识本尊与坛城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课程,建议阅读单元43~47等内容。
Course7:认识无上瑜伽的两个学习阶段:「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
必读单元:40、41
许多人第一次看到「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这两个名词时,会有陌生、甚至神圣不可触及之感。其实它们的意思很简单,生起次第指的是开始的发展阶段(Development Stage),而圆满次第是进阶的完成阶段(Completion Stage)。在生起次第的禅修过程中,将观想本尊像与坛城(曼荼罗)的技巧发挥到极点,其重要的细部程序是致力于开展视觉化的想像能力。在完成的圆满次第中,由之前的心理层面转入生理层面的深层体验,也就是由「想像阶段」过渡到「真实的体验」。
【建议】在阅读〈Part 4 最高密法「无上瑜伽」〉之前,建议先了解单元40、41的「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有了清晰的面貌之后可以进入更仔细的阅读及更深的领悟。
Course8:认识与比对「五大金刚」的教法
必读单元:35~40、42、50、51、60
特别建议研究唐卡艺术(Thangka)的人,能对五大金刚有深切的认识,这样才能对图像的理解由表层相状进入深层意义。西藏伟大的学者塔克桑(Taktsang Lotsawa Sherab)将无上瑜伽分成三类:父续、母续与不二续,这是根据修行者在圆满次第的灌顶所具备的条件来分类。金刚乘认为修行者的三大敌人是三种根本迷妄(三毒),它们是贪、瞋、痴。《无上瑜伽密续》的父续、母续、不二续各有专长来应付这三种根本迷妄。一般而言,父续主要适合瞋重的修行者,母续适合贪重的修行者,不二续适合痴重的修行者。五部无上瑜伽密续的《父续》包括大威德金刚与密集金刚,《母续》则是胜乐金刚与吉祥喜金刚,《不二续》是时轮金刚教法。
【建议】本书提到五大金刚的单元非常多,分别是第35~40题、第42题,第50~51题,还有第60题。如果想立刻有个清晰的轮廓,不妨先翻阅第39题,其主要的内容是谈论五大金刚的个别特色与差异比对。
Couse 9:认识「气、脉、明点」在无上瑜伽修习的重要性
必读单元:49-67
解释与分析「气、脉、明点」是本书的重点章节,因为有着相当程度的知识厚重度,不易阅读,所以我们总共拆解成19个题目来分析,借此减轻读者阅读上的压力。虽然不同密续之间的说法略有出入,但大体上观念相近。无论是《时轮金刚密续》的五轮或是《密集金刚密续》的七轮都是源自于印度的轮脉观念,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在密乘系统,「脉轮」结合人类身体就是一座「坛城」,这个概念再配合六大(地、水、火、气、脉、明点),使得密续整个生理运作的概念更加完备。而最后的发展是《无上瑜伽密续》,在该密续中认为透过瑜伽禅定技法,将心念专注于脉轮上,微细心识就有机会显现。
【建议】优秀的瑜伽士熟悉体内的气、脉、明点与其运作的方式,竭力净化身体内会引起烦恼妄念的业力能量。在这样的学习中,自在运用气、脉、明点的过程,瑜伽士将渐渐达到心气不二的境界。与气、脉、明点相关的章节,由第49题起直至第67题,内容完整而绵密。
Couse 10:「慈悲的力量」能加速无上瑜伽的学习
必读单元:68
慈悲(Compassion)一词的意思是:深刻体会与悲悯他人的苦痛。在佛教的概念与英文字面上的解释是相近的,意思是「给予众生安乐与解脱」,并含有「拔除众生痛苦」的意思,也可以延伸至慈爱或悲悯他人的意义,这是佛教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而智慧(Wisdom)一词,并非代表物质世界的聪明才智,而是体悟人生真理,透彻宇宙智慧的觉知能力。「慈悲与智慧」是了解藏传佛教金刚乘思想的重要关键。
【建议】慈悲是什么?如何生起慈悲?慈悲对于修行密续的重要性为何?慈悲可以让「转化」加速进行?请看第68题。如果你对于慈悲有深刻的了解与实践,对于追求无上智慧将有很大的助益。我们特别推荐第68题,很明显地这是非常独特,而且非常重要的单元,也请读者比对《唐卡图像表现与「抽象思想具象化」》单元,你会很惊讶慈悲与其发展是有着紧密的关连。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引人注目,那种古老而神秘的图案,配合上书名中“无上瑜伽”、“金刚乘”、“最高密法”这些字眼,瞬间就能抓住目光。身为一个长年对佛教密宗有些好奇的台湾读者,我一直觉得很多密宗的教义和修持都充满着智慧,但往往门槛很高,不是那么容易触及。特别是“脱离轮回”这个目标,听起来就觉得是终极的解答,非常有吸引力。我曾经在一些寺庙的书店里看过类似的出版物,但总觉得要嘛太学术化,要嘛就是讲得过于笼统,这次看到这本《图解无上瑜伽》,特别是“图解”两个字,让我眼睛一亮,感觉似乎有机会能够以一种更直观、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认识这些高深的法门。我非常期待里面是不是有详细的图释,能够把那些抽象的观想、仪轨,甚至是手印、坛城等,用画面来呈现,这样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绝对是一大福音。毕竟,光是文字描述,有时候真的很难抓住精髓。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我之前对密宗书籍的刻板印象,让我能够真正领略到金刚乘的精妙之处。
评分平常我就是个喜欢钻研各种事物的人,对历史、文化、哲学都很有兴趣。最近一两年,我开始对东方宗教,特别是佛教的某些派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读过一些关于显宗的书,也对禅宗的一些公案颇有感悟,但总觉得密宗的部分,尤其是西藏密宗,似乎藏着更深邃的智慧和更强大的力量。当我看到这本《图解无上瑜伽》的介绍,特别是“金刚乘最高密法”和“脱离轮回的关键途径”这些字眼,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地经历生老病死,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苦的循环?这本书似乎承诺能够提供一条“关键途径”,这让我非常激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关于“无上瑜伽”的见解,并且用“图解”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概念梳理清楚。如果能看到关于如何通过特定的修行方法,来直接触及到意识的本源,甚至是如何在当下就转化业力,那将是无比珍贵的知识。
评分我对佛教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佛经的白话版本,或是对菩萨精神的理解,对于密宗的“坛城”、“本尊”、“观想”等概念,一直以来都感到十分神秘,也带点敬畏。总觉得那是非常高深的修行,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涉足的。但“图解”这两个字,就像一道光,照进了我之前模糊的认知。我曾经尝试阅读过一些关于密宗的书籍,但往往因为语言的艰涩,或是缺少具象的指导,读了几页就觉得难以继续。这次看到《图解无上瑜伽》,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可能是一本能够真正将密宗的深奥智慧“翻译”成我们普通人能懂的语言的书。特别是“金刚乘最高密法”这个定位,让我相信它会触及到最核心的部分。我非常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那些关于修持次第、心念转化、甚至是对“空性”更具体的阐释,而且最好能有清晰的图示,让我能边看边理解,甚至尝试去练习。毕竟,唯有“图解”,才能让那些抽象的理念变得生动起来,才有可能真正帮助我们“脱离轮回”这个终极目标。
评分我是一位对心灵成长和宗教哲学抱有极大好奇心的读者。近年来,我一直探索不同的灵修道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真正能够净化心灵、超越烦恼的方法。在我的探索过程中,我接触过一些关于冥想、内观的教导,也阅读了一些关于心灵能量的著作,但总感觉离那种“究竟解脱”还有一段距离。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图解无上瑜伽》这本书时,我的目光就被它所吸引。书名中的“无上瑜伽”、“金刚乘”和“最高密法”,无不透露着一种直指本质的力量。而“脱离轮回的关键途径”这个副标题,更是点出了我内心深处一直在追寻的那个终极目标。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金刚乘修行的奥秘,特别是那些能够帮助我们摆脱生死循环的独特方法。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能提供一些实际的修行指导,让我们能够通过“图解”的方式,更清晰地理解和实践这些高深的法门,最终实现心灵的自由。
评分近来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常常会觉得身心疲惫,对生活也难免产生一些迷茫感。在这个时候,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去寻找一些能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或者能为人生指引方向的智慧。之前偶然接触到一些关于禅修和印度瑜伽的内容,虽然也觉得有帮助,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好像还不够深入。后来有朋友提起金刚乘的修行,说它是一种非常直接且强大的解脱之道,让我很好奇。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无上瑜伽”和“最高密法”这些词汇时,我感觉找到了一个可能深入了解的入口。我一直觉得,宗教的精髓在于它能否提供一种超越苦难、获得真正自由的途径,而“脱离轮回”这四个字,正是我内心深处一直在追寻的答案。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能窥探到一丝解脱的曙光。毕竟,对于许多人来说,轮回的束缚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如果真能找到“关键途径”,那将是多么宝贵的馈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