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佛教人性与疗育观》以宗教观点提出对社会人心和校园文化见解,并协助社会人士,尤其是青年学子安住身心、健全思想的方法。
宗教是一种社会化的客观存,具有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和宗教体制四项基本要素。本书《佛教人性与疗育观》,收录了以下专题,包括《胜鬘经》的生命教育意涵探讨〉、〈佛教禅修戒毒实例之比较研究〉、〈佛教「供佛斋天」仪式的疗育意涵探讨〉及〈武则天与作教互动关系之探讨〉,分别从佛教的人性和疗育观。
本书的特色是理论与实务兼具,且运用了人文历史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研究方法,除了主要的文献观察分析外,一採用在美国和台湾的一些实地参与观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是生命教育的专书。
作者简介
释永东
学经历
美国加州洛杉矶西来大学宗教哲学博士
佛光山丛林学院讲师
佛光山禅学副堂主
佛光山北美巡回弘讲师
美国西来大学行政主任
美国西来大学宗教学系专任助理教授
现任佛光大学刚教学系专任助理教授
02序
第一篇《胜鬘经》的生命教育意涵探讨
12壹、前言
15贰、《胜鬘经》如来藏思想看生命意义
一、 如来藏义─在缠与出缠17
二、 如藏与佛性21
24肆、胜鬘十大受与生命教育
一、 何谓「生命教育」三大领域24
二、 胜鬘十大受的生命教育内涵28
三、 十大受与生命教样三大领域的关系34
37伍、《胜鬘经》的生命目标
一、 本经各章的生命教育意涵37
二、 从本经各章节次第看圆满生命的步骤45
47陆、「生命教育」课程实例报导
一、「禅偈与生命智慧」课程在大学与小学同步实验报告47
二、研究发现与建议55
56柒、结论
57参考书目
附表
表1:生命教育三大领域与胜鬘十大受对照表36
表2:题四宗教信仰50
表3:题六选修『禅偈与生命智慧』的动机或理由50
表4:题八你喜欢「禅偈与生命智慧」这门课的教学方法吗?51
表5:题九「禅偈与生命智慧」这门课对你有无影响?什么影响?52
附录
附录一 佛光大学「禅偈与生命智慧」通识课程问卷调查表61
附录二 澳花国小四年级忠班「我爱大佛法语」学习单62
第二篇 佛教禅修戒毒实例之比较研究
63壹、绪论
一、 戒毒相关文献64
二、 「脑波与禅定」和「脑波与吸毒」相关文献67
68贰、毒品
一、 毒品的历史69
二、 吸毒者的药瘾成因71
三、 吸毒者与禅修者在脑中所产生的变化74
77参、禅修的戒毒功能
一、 禅法的演变77
二、 禅修对戒毒的功能82
三、 由五蕴身心看毒瘾产生的根源90
肆、戒毒实例和禅修原理比较
一、台南明德戒治分监98
二、台东县鹿鸣精舍101
三、两处戒毒中心戒毒成效问卷的差异比较105
四、禅修理论与戒毒运用困难突破的三项考量方向111
114伍、结论
116参考书目
附录
附录一 执行人员禅修戒毒成效问卷调查表121
附录二 禅修戒毒成效问卷调查表122
附录三 明德戒治分监92至96年受刑人出监再犯率统计表127
附录四 台南监狱明戒治分监受刑人资料128
附录五 台南监狱明德戒治分监受戒涓人资料130
第三篇 佛教「供佛斋天」仪式的疗育意涵之探讨
135 壹、?论
138 贰、「供佛斋天」的相关词义探讨
一、关键词释义139
二、「供佛斋天」的实质意义探讨144
145参、「供佛斋天」的起源和演变
一、 施设净食供天人145
二、 二十四诸天共分六组148
158肆、「供佛斋天」的疗育意涵
一、 中国传统仪式158
二、 佛光山改良仪式163
165伍、「供佛斋天」的疗育意涵
一、 供品的疗育意涵166
二、 传统「供佛斋天」法会程序的疗育意涵174
三、 「供佛斋天」仪式进行引发的疗育意涵182
186陆、结论
188参考书目
第四篇 武则天与佛教互动关系之探讨
192 壹、前言
196贰、武则天的生平与佛教最初的因缘
一、 武则天与神异预言196
二、 武则天最初的佛教因缘197
三、 建言十二事198
四、 武则天的登基神迹200
五、 无字碑与佛教的空无203
204参、武则天的登基与佛教法宝的关系
一、 武则天与《大云经》的疑伪204
二、 武则天造经立序210
232肆、武则天与佛教僧白的互动
一、 僧尼列首位232
二、 护法济贫234
三、 礼敬国师236
四、 造寺铸钟237
五、 促进大乘宗派丛林的建立239
六、 制定《三教九流图》240
241伍、武则天与与佛宝的关系及晚年去佛向道
一、 开窟造像241
二、 推动弥勤思想242
三、 十一面观音像之盛行243
四、 开启地宫瞻仰佛骨244
246陆、结论
248参考书目
三年前,笔者才结束美国西来大学的教职,返回睽违十多年的台湾,任教于佛光大学宗教学系。对于台湾的人心社会和校园文化,相当好奇和关心。常思如何协助青年学子安住身心、健全教体验、宗教行为、和宗教体四项基本要素,基于上述理,本《佛教人性与疗育观》,收录了四篇通过外审的论文,其中一篇为研讨会论文,三篇为期刊论文:一、〈《胜鬘经》的生命教育意涵探讨〉,二、〈佛教禅修戒毒实例之比饺研究〉,三、〈佛教「供佛斋天」仪式的疗育意涵探讨〉,四、〈武则天与佛教互动关系之探讨〉,分别从佛教经典、修持、仪式、和人物等四个面向,来探讨佛教的人性和疗育观。本书的特色是理论与实务兼具,且运用了人文历史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研究方法,除了主要的文献观察分析外,并採用在美国和台湾的一些实地参与观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
每篇论文皆有其撰写的因缘,第一篇〈《胜鬘经》的生命教样意涵探讨〉是2008年11月底台湾生命教学会和台湾大学生命教育研发育成中感合办的2008生命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甄选的论文,本论文是该研讨会只三成通过外审的极少数论文之一。撰写本篇论文,一方面因为西方学者认定「生命教育」,但是一直难以成为主流教育的教材教法。这些年来,这些年来,经台湾生命教育学会的努力,将「生命教育」的理论架构大为终极课题的探索与实践、伦理思考与反省、人格统与灵性提升三大领域,并在台湾大力推动「生命教育」课程,和积极培训高中种子教师等,已逐渐唤醒台湾社会和民众觉悟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因为近几年来,台湾「生命教育」的理论架构亡趋成型,相关课程也愈来愈多采多姿,而在多样化的「生命教育」课程中,常见到《胜鬘经》名列其中,却未见过任何相关议题的研究。故本篇论文「《胜鬘经》的生命教育三大领域做比较,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再从本经章节内容的次第探究相关的生命目标,希冀证实《胜鬘经》所讲述的卷容就是圆满生命教育的方法。同时为响应胜鬘夫人重视儿童教育的睿智,特辟一节陈述笔者与自己指导的研究生96学年第二学期在大学和小学同步实施的「禅偈与生命智慧」课程的成果,最后提出笔者对实施「生命教育」的三点建议。
第二篇〈佛教禅修戒毒实例之比较研究〉撰写的远因,基于笔者过去二十年的海外禅修教经验,近因则始于2004年笔者任赴美国西来大学时,曾应邀至奥斯丁德州大学社工人员防治毒害研讨会,以「佛孝与戒毒」做了一场讲演,当时笔者仅以佛教浅显的五数百名社工人员的称许,盛赞佛教教义的实用性,对于染上毒瘾的根源居然能分析的如此精辟,这批与会人士都很希望能进一步获得此方面更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此是笔者从事此篇研究论文的主要动机。
翌年2005年笔者在美国加州西来大学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有一位心理学教授Ming Lee 发表了Buddhist Psychotherapeutic Approach to Depression in the Era of Economic Development(经济成长时代的忧郁症问题及佛教心理疗癒法),主张忧郁症可以以佛教内观禅法来治疗,当场反驳声四起,殊不知此动中禅法固然方便在生活中修持,但进入到第三个遍知智阶段时,会产生对色身强烈的厌离感,甚至会有厌世自杀的冲动,怎么适用在已有自杀倾向的忧郁症患呢?今日有些西方学者,极欲结合东西方的相关思想理论,尤其是佛教的禅修教理,其立义固然好,却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实际的经验,即冒然提出是很危险的。此是笔者从事此篇研究论文的第二个动机。
此外,笔者2006年八月由美返台任教大学,担任二十岁左右青少年学生的导师,眼见时下毒品对年轻一 代的诱惑太大,如何戒毒固然急迫,然而防患染毒更为重要。为保护这些幼苗防范毒品进入校园,很有必要将禅修原理对戒毒运用做更具体实例的印证,此是笔者投入此研究的第三个动机。
值此科技时代,对于日益氾滥的吸毒问题,基督教一直以福音疗法戒毒,而作为佛教论与实践的禅学,虽已有近两千六百年的历史,迄今运用于戒毒者的治疗,却不及基督教的具体成果。虽然国内外许多佛教或非佛教团体也很积极以禅修协助染毒者戒毒,虽然使用的禅法不同,但都有成功的实例。惟迄今未有学者将佛教禅修应用在戒毒的原理做系统的整理,而基督教已一篇探讨「福音戒看」的硕士论文出书及晨曦出版发行的数本相关着作等。笔者希望借闿这个研究所整理出来的禅修原理,再辅以台湾现有酴个禅修戒毒中心──台南监明德戒治中心和台东县疗鸣精钳──的实例佐证后,此套禅修原理不但适用在戒毒上,同理亦可用在治疗及防犯忧郁症和躁郁症等现代文明病,更进一布能运用在提升教育的成效上。此是笔者做此研究的第四个动机。
基于以上四个理由,笔者希冀能将中国佛教引以为傲的禅法,透过有效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若干功能,呈现于世,协助戒毒、造福群伦。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毒品──回溯毒品的历史,检视吸毒者的药瘾成因,了解吸毒者三身心状况,比较吸毒者与禅修者在脑中所产生的变化;第三章禅修原理、方法,依据原始佛教经论,辅以现代脑神经科学,寻找染上毒瘾的根源所在,并从探讨禅修者的身心变化中,提出协助毒瘾者杜绝毒害侵扰的有效方式第四章戒毒实例和禅修原理比较──透过两个戒毒中心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分析和比较,了解禅修对戒毒的运用现况及困境,辅以前述原理的分析比对,获得原理与应用的具体例证,以达到协助戒毒、防犯染毒的根本目标,并提出建言;第五章结论。
第三篇〈佛教「供佛斋天」仪式的疗育意涵探讨〉撰写动机来自于笔者多年参一美国洛杉矶西来寺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办的「供佛斋天」的仪式,担任引礼工作的实地参与观察。原本农历初九是「天公生」,在台湾农历初九「拜天公」是普及民间的仪式。佛教徒不皈依诸天,且此「斋天」仪式并未出现在印度佛教任何经论中,为何台湾的佛寺在这一天也有「供佛斋天」的仪式?如今又传到美国等西方国家。斋天仪式多在子时以后于佛寺大殿或法堂举行,直到第二天中午午供送圣完才圆满。仪式冗长且需要熬夜进行的「供佛斋天」为何如此深受华人佛教徒喜爱,且年复一年盛况有增无减。它究竟有何历史渊源,及实质意义和价值?在这些意义和价值中又包含了多少的身心疗癒意涵和教化功能?迄今研究宗教仪式的学术论文实属凤毛麟角,尤其是佛教的「供佛斋天」,鲜少人谈及。因此尽管此仪式于台湾社会中极为盛行,但仍仅限于佛寺的活动。
本论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言;第二章为「供佛斋天」的相关词义释和实质意义探讨,第三章检视「供佛斋天」的起源和演变,追溯《金光明最胜王经》的斋天典故;第四章讨论「供佛斋天」的仪式卷内容和进行方式;第五章借由「供佛斋天」的仪式内容和进行方式,来探索此仪式所发挥的身心疗癒和教育意涵;第六章?结前五章的结论。
第四篇〈武则天与佛教互动关系之探讨〉撰写因缘,来自于教授「中国佛教史」的课堂上,谈到武则天窜改《大云经》以正名其登基的天命说的合理性,为釐清史实而兴起强烈的研究动机。再者,中国历史上,武则天(627-705)是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帝,其毁誉参半争议性的一生,从22岁入住感业寺、《大云经》预言其第一篇论文主角胜鬘夫人和武则天两位凑巧都是女性王后都热衷佛法,积极护法,风评却两极。在学术界,从各个角度切入研究武则天的学者不乏其人,反而从佛教观点来探讨武则天却凤毛麟角。有些学者不认同武则天借佛教来迷惑百姓、篡夺王位。但是为何是武则天运用此途径,而不是其他人?武则天一定曾种下某些佛孝因缘,导致她相信佛法,并以之来巩固帝位,并以之治国。以上诸点更加催生本论文的面世。
本论文借着汇整其一生与佛教互动的所有事实,透过五个章节,略述武则天的生平与佛教的最初因缘;武则天与法宝的关系;包括《大云经》的怀疑为伪经释疑和写经造序;武则天与佛门僧白的互动;武则天与佛宝的因缘以及晚年的去佛向道等,作全面的探讨,撌出其与佛教的始末因缘,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转变;到她,抑或反她造恶的利器?
释永东于佛光德香楼2009年3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