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与枭雄:六个伟大领导人的功绩和决策故事

英雄与枭雄:六个伟大领导人的功绩和决策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Frank McLynn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成王败寇,差别就在于决战时的决策与判断!
历史上那些有分量、有魅力的领袖,
他们所向无敌的力量从何而来?
什么样的动机、长处和特点,驱使他们勇闯无人敢至之处?

  本书作者以斯巴达克斯、阿提拉、狮心王理查、科提斯、德川家康、拿破崙为例,生动地描述这些英雄的事蹟,看他们如何在关键时刻于战场中展现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人生与其追随者或子民的命运,在某些例子里,他们甚至改变了世界历史。

  历史上,有一群菁英凭借着他们的勇气、野心以及过人的军事天赋,成为传奇人物。

  英国历史学家法兰克?麦可林在本书中,便提出历史上最具分量和魅力的六位领袖:斯巴达克斯、阿提拉、狮心王理查、科提斯、德川家康、拿破崙。他们如何取得大权?是什么样的动机让他们敢勇闯别人想都没想过的领域?以及他们在决策时刻的人性表现与心理挣扎。

  在这六位生动描述的人物中,透过麦可林的生花妙笔,彷彿让这些天才将领栩栩如生地在战场杀戮中证明自己的能力、保家卫国,或改变了自己的生命和其追随者的命运,甚至在世界历史上,留下璀璨的光辉。

  从本书中,我们将会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斯巴达克斯在看似没有任何胜算的情况下,仍勇往直前的对抗罗马帝国?年轻的拿破崙又是如何在土伦战役中,以戏剧性方式夺权?或是德川家康如何在小牧之役、关原之战获胜,让日本迈入强盛的幕府时代?

  本书不仅仅是英雄传记,借由探讨这一群超凡人复杂的心理层面,麦可林在每一位英雄的最后一场战役中,都对他们的性格优劣和人生历程加以配对比较和分析,带领我们一窥这群在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军事领导人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法兰克.麦可林(Frank McLynn)

  英国历史学者,任教于牛津大学,其着作甚丰,包括极度受到赞扬的《拿破崙传》(Napoleon : A Biography)、《理查和约翰:战争中的国王》(Richard and John : Kings at War)、以及《英国成为世界之主的一七五九》(1759 : The Year Britain Became Master of the World)等等。目前为专职作家,定居于英国。


【译者简介】

郑初英

  云林县褒忠乡糖厂村人,目前为家庭主妇与兼职翻译,译有《空中火力:大卫.罗宾逊》(麦田)、《葛蕾西.艾伦杀人事件》(脸谱)、《格林家杀人事件》(脸谱)。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导论 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士
第一章 斯巴达克斯:征服罗马的角斗士
第二章 阿提拉:黑手党战士
第三章 狮心王理查:英国最伟大的战士国王
第四章 科提斯:叛逆的征服者
第五章 德川家康:日本传奇武将
第六章 拿破崙:战略高手&军事天才
战士之心——战士们的心理

图书序言

【导论】

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士

  说到「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士」,一般人的反应必然莫衷一是,也有点儿矛盾。一方面,我们赞赏他们精湛的武术、足智多谋和出众的才智;另一方面,我们则会担忧,他们的成就是否让我们付出太多代价。有位顶尖的中国语言和历史学家告诉过我,他永远不可能对蒙古的功绩感兴趣,因为他们对人类历史最大的贡献就是堆积如山的骷髅,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另一个常见但十分错误的偏见,就是以矛盾的形容语态来套用「军事智慧」●1一词。我们可以钦佩画家、诗人、作曲家、作家,甚至政治家,但绝不会是军人。可是这里确实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战士们的精神和心理极有可能就会让他们和大部分人有所不同。这让我想起费滋杰罗和海明威之间一段着名的对话。费滋杰罗在试图探索百万富翁的心理本质时,有点迷惑地说:「有钱人不像我们。」海明威回答他:「是的,他们的钱比我们多。」

  海明威直言不讳的实用主义观点,经常博得喝采;不过,对朋友提出的严肃论点,他的回答其实是回避的遁辞。不过他们的这段对话,却又与战士世界的描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历史上的伟大军事家,总是被片面地简单处理成兇残的刽子手,以致谈起他们伟大特质的那一面时,相对就显得困难许多。回答这个问题时,如果只把焦点放在欧洲,最好是欧亚大陆,就会比较容易些,因为这儿是绝大部分传说中伟大战士──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凯撒、帖木儿●2、速不台●3──的故乡。本书的方法却不是这样;我们研究调查超过两千年的历史,涵盖的文化面从墨西哥到日本。不管这本书可能犯了哪些错误,我们只希望褊狭和短浅的态度不会是其中之一。

  想要深入探讨历史上的伟大领导者,只能以极大的耐心一步步完成。不过,假如非得指出所有成功战士必备的一种先决条件时,我会说,那是处理并存且长期积累的庞大压力的非凡能力。伟大的领导者必须处理社会和外在世界的冲突,必须与其他人打交道,而且也经常得克服自己内在的问题。

  斯巴达克斯●4是奴隶起义的领导者,不仅必须和罗马人对战,同时得面对抱持相反意见的自家将领,以及来自叛徒的背信、盟友(尤其是西西里海?)的背弃,特别是对大规模起义可行性的疑虑,更不断在他心里盘桓。

  匈奴王阿提拉●5,则必须在政治上分别和分裂成两个迥然不同帝国的东西罗马帝国打交道,面对背叛者和各式各样的谋杀企图,甚至是来自自家兄弟的强势敌对立场,还得处理西元五世纪时帝国与欧洲错综复杂的统治关系。

  身为帝国国王和统治者的狮心王理查●6,处境应该比较好,但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他面对的不只是萨拉丁●7和萨拉森人●8,还得加上东征军队里的敌对不和、普遍存在的派系分裂倾向,以及遭到巴勒斯坦基督徒统治者、本土文化保护主义者的反抗。更严重的,是仇恨的激化和来自欧洲方面的密谋,两者都来自背叛他的弟弟约翰和阴谋要绑架他的欧洲君主。

  科提斯●9必须让印地安盟友,尤其是至关重要的特拉斯卡拉(Tlaxcalans),站在他那边,同时得打败阿兹特克人●10,也必须处处迁就不怎么赞同他的「野蛮」教会,此外,还要处理内自他所征服的军队、外至其他西班牙大公●11们对他那岌岌不保地位的觊觎,加上他目睹亲密的同志被强行拖到墨西哥圣坛上献祭,所遭受的严重精神创伤。

  德川家康●12发起的战役,不只是和对手争取日本的最高统治权,也是和耶稣会教士、执拗的和尚、皇室宫廷,甚至自己刚愎任性儿子的对抗。最重要的是,他必须与从七岁起就纠缠他的心理恶魔搏斗──他亲眼目睹自己的父亲被斩首示众。

  拿破崙打败大不列颠和它的许多盟国,并且轻易就摆平身边人的阴谋诡计;但他憎恶来自家乡科西嘉岛的老朋友,成为兄弟阋墙中饱受嫉妒的对象;除此之外,还得面对本身的「自我分裂」──他敏感的觉受性,陷入精确的理性主义和浪漫派的幻想之间的相互拉扯。当它袭上战士时,就算祭出最古老的智慧也徒然。

  了解了所有的原委之后,我们并不需要原谅他们所有人,但是应该从人的角度来看待他们:这些战士不但才华出众,也有严重缺点。


-----------------------------------------------------------------------------------------------

●1military intelligence,一般译为「军事情报」。军队的本质不具备策略的判断力,intelligence本义指的不是情报蒐集而是智能,它只是用矛盾的词句组合表达新的概念。
●2Tamerlane,一三三六 ~ 一四○五,帖木儿帝国创建者,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家庭出身,兴起于撒马尔罕,卒于东侵中国途中。
●3Subudei,一一七六 ~ 一二四八,蒙古帝国大将,长期扮演总参谋长的角色。征战所及东至高丽,西达波兰、匈牙利,北到西伯利亚,南抵开封,是古代世界征战范围最广的将领。
●4Spartacus,西元前一四一 ~ 七一,抵抗罗马的「角斗士战争」(Gladiatorial War,西元前七三 ~ 七一)的领袖。
●5Atilla the Hun,四○六? ~ 四五三。
●6Richard the Lionheart,一一五七 ~ 一一九九,英格兰国王,策划并领导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7Saladin,一一三七 ~ 一一九三,埃及和叙利亚苏丹、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创建者,促进伊斯兰教的发展,以对抗十字军东侵闻名。
●8Saracens,中世纪基督教用语,指所有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
●9Cortes,一四八五 ~ 一五四七,西班牙殖民者,一五一八年率探险队开辟新殖民地,一五二三年征服墨西哥。
●10Aztecs,墨西哥印地安人,有高度文化,一五二一年为西班牙殖民者征服。
●11grandees,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最高爵位。
●12一五四三 ~ 一六一六,德川幕府的创始人,一六○三 ~ 一六年间日本的统治者,也是第三个统一日本的人。

图书试读

第五章 德川家康:日本传奇武将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幕府的创建者,直到西元一八六八年的明治维新时期之前,日本一直都由这个独裁政府统治。他前六十年的人生,正好是整个日本历史最动盪不安的时期,内战不断。若用一种较宽广的角度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六十年间日本从以庄园为基础的社会形态,转变为集权的独裁统治国家,由大名● 或大将军统辖较次要的臣服者──以划分过的领地为据点,但是仍然很有势力;大名们依据阶级管理自己数国或数郡的领地,而且强迫所有武士做为个人的家臣。

庄园曾是日本社会型态的缩影,充斥各式各样的社会阶层和官衔,不过,在领主和大名兴起后,它们变成了只管务农的封地。两种势力几乎随时都在暗中较劲:一是有封建属地的大名,另一边则是从拥有土地的权贵人士中冒出头来的武将;另外,各领主也必须提防自己土地上出现的其他势力,是否会威胁到自身权力──包括没有土地的武士(或称浪人)、叛变的农民、狂热的宗教团体。十六世纪下半叶时,几乎所有武士都对他们的领主怀抱传统的忠诚态度,大部分领主也都秉持臣服义务,无时无刻矢志效忠位居中央、拥有最大权势的人。日本的历史总以一种不同于西方世界的步伐前进,那就是为什么历史学家一套用西方模式就会感到格格不入的原因。从某个角度来看,日本人经历了类似英国都铎王朝的中央集权专制政体;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要直到现在,日本才首次出现类似西方的封建制度,取代了先前地方性的、世袭的和以家族为基础的社会结构。

争权夺利的马前卒
关于武士的话题,只除了一件事得就事论事,基本上都不需要我们花费篇幅做过多着墨。假如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西元一五五○~一六○○年间日本社会的演进的确令人感到迷惑混乱,那么,当下的不确定性、未来的不可预期和普遍的紊乱氛围,很明显地缠上了这些兵马倥偬的军队,让他们在四分五裂的内乱时期更换政治上的盟友,不断变节、背叛,甚至亲生兄弟都反目成仇,可想而知,那时候的他们心理上有多沉重呢?就以家康这个人来说,打从出了娘胎直到成年,他就一定没理解过什么是平静安定的日子。他于西元一五四三年一月三十一日在日本东部三河国出生,幼名竹千代。父亲是松平广忠,只活了二十三年,过世时儿子才六岁大;母亲是于大之方● ,一位毗邻的城主之女;他的双亲实际上是继子和继女的身分,儿子出生时双方分别是十七和十五岁(为了避免混淆了日本源于父名的姓,我们统称家康)。两年后广忠将老婆送回娘家,从此以后就没再见过她。双亲都再婚也都各自拥有婚生子女,所以家康合计有十一个异父或异母的兄弟姊妹。

早期在日本东部争夺权势的大名,由织田家和今川氏两造分庭抗礼;而因为部分的松平家选择当今川氏的家臣,另一部分则竭力支持织田,混乱的源头于是乎自然开启。年少时的家康,看到自己的氏族在织田氏和今川氏之间不停兵戎相接时,总是视之为意义更大的冲突;他的父亲拥护今川氏,但是大部分的松平家族都是织田氏的支持者。一五四八年织田入侵三河国,家康的父亲广忠向今川氏的家督请求援助,他有条件地答应──要求当时年仅五岁的家康必须到他位在骏府的城堡当人质;当时所有日本的领主最怕的就是遭到背叛,依例都会要求人质当保障,这种情形,在战争中尤其常见。但织田家一得知此事,便突袭护送家康的队伍,劫持了这个小男孩。然后他们恐吓他的父亲,除非广忠放弃三河国,否则这个小伙子会被处决;广忠严词拒绝,宣称要借着儿子的死亡让织田明白他有多忠诚。此举非常明智,织田并没有加害家康,而是将他拘留在名古屋● 的总部当了三年人质。广忠在二十三岁那年离奇死亡时,织田家正遭受传染病(疫名不知)的侵袭,今川氏便想趁虚而入、彻底打败他们,包围织田的主要城堡,要胁如果不肯交出人质家康,他们就不解除封锁;织田先前的仁慈策略,证明是个智慧的决定。已经九岁的家康──又成为一名人质,被层层卫队护送到骏府城,在那儿生活到十五岁。

当时的家康依旧保留父系的姓氏,但是才到一五五○年代后期,他便经历了两次改名换姓的阶段,第二次改名是十六岁结婚时● 。今川氏认为他已届武士的年龄,允许他回到老家三河国,不过必须筹组一支兵力对抗织田。家康小试身手,很快赢得他的初阵● ,先在寺部的小规模战事打败对手,再以一场大胆的夜袭行动攫住众人的目光,更成功运送兵秣到边界的堡垒。但家康的这一方却是败战者,因为一五六○年织田氏的领导权传给英明的信长,注定在十六世纪末期晋升为日本历史上的「三雄」之一。家康总是能够逢凶化吉,特别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今川氏带着两万兵力入侵织田氏的领土,不过在桶狭间之役中被信长击溃。当时家康奉命攻佔边境的一个堡垒,留在边陲的城镇防守,所以没有卷入大战之中。原本今川氏的领主对他有契约上的约束,如今领主已死于桶狭间,在混沌未明的状态下,家康做出非常正确的判断,表态解除之前所有的臣服义务但没有公然断绝关系,而且打算归顺信长。这种典型口是心非的双面手法,已成为那个时期的日本政治或是军事活动场上的特征,但是他还是得秘密进行,因为他的妻儿仍扣押在今川氏的骏府城当人质。直到一五六一年,家康攻佔了(今川氏直系的)鹈殿氏居城上之乡城,借着交换城主鹈殿氏的妻女为条件,才终于赎回妻儿。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