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命中带水,一生注定要跟着男人漂浮......
美菊,一个日治时期的台湾南部乡下女孩,因算命仙断言她命中带水,若当童养媳,将不安于室,躲过了当童养媳的命运,却被卖入艺妲间当养女,进而展开她起落浮沉的一生。
作者邱旭伶为国内研究台湾艺妲的年轻学者,一九九九年出版《台湾艺妲风华》(玉山社出版)一书,揭开台湾艺妲那既华丽又沧桑的生命面纱,入选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并获新闻局二○○○年金鼎奖优良图书推荐奖。
本书她以小说形式,再次诉说台湾艺妲的故事,透过书中人物的生命历程,将台湾艺妲与当时代的台湾生活风貌,栩栩呈现,故事情节感人,很容易就将读者带进台湾艺妲的悲欢岁月,更加了解当时代台湾民间的生活样貌。
本书特色
以小说形式呈现台湾艺妲的艺界人生;以台湾为背景,兼具历史意义,却极富故事情节,彷彿故事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台湾艺妲女子浮华的沧桑人生,首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邱旭伶
一九七○年生,桃园县人。
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美国俄亥俄大学戏剧研究所毕业。
曾任《自由时报》记者,现任职于文建会驻纽约台北文化中心。
着有《台湾艺妲风华》(玉山社,一九九九)一书,曾获新闻局金鼎奖推荐优良图书,及中国时报「开卷」好书推荐。
推荐序
真花园花开花落 辜怀群
友人吴先生是台南人,一生爱台南,哪里也不去。几年前我到台南出差,趁机找他当向导,细数台江今昔—从湮没在车水马龙中的郑成功打水大古井,到不再临江的清朝官员下船之接官亭旧址,到蜿蜒伏匿在民宅里的热兰遮城旧墙垛,到台南艺妲的「源生地」新町。
我与吴先生在「町」内缓步而行,张望着百年老字号「真花园」的门庭,听他娓娓道来一字一句,想像当年婀娜多姿的艺妲,在「点烟盘」的动作里媚眼打量多金的富绅郎,斜抱琵琶轻唱几段南北管。 没想到今天居然被邱旭伶要求为《浮尘花落》写序,而故事的主角美菊恰就是早期的台湾女人「原型」之一:台南艺妲。
艺妲的特点是色艺俱全。她们大部分出身「小养女」;亦即在女孩子不值钱的年代,被无力供养的父母卖给了老鸨。她们的「养成训练」包括缠足挽面、诗棋书画、弹唱应对;长大后如果成功「出师」了,就能「经营」一个艺妲间:八仙桌、太师椅、古硬床、一把箫或琵琶。艺妲的工作是取悦客人,虽然穿戴时髦,举止大方,由于未必卖身,赚的是辛苦钱。
艺妲的出路有限:不是「绮年从良」嫁入人家,便是漂浮人海,从旗袍穿到洋装、穿到夜礼服、穿到邋邋遢遢,从南管唱到京崑、唱到流行歌、唱到低俗曲,终究浓艳的脂粉盖不住岁月的痕迹,年老色衰而銎茕隐去。
「大色的」艺妲常是文人墨客赋诗的对手与对象;白先勇的金大班也是一种现代「艺妲」,她的养成「与时俱进」,由京崑琵琶「发展」到了狐步和恰恰。
我想邱旭伶由于长期研究台湾艺妲的风华,不知不觉在脑海里就浮现了一个艺妲的身影。因为她疼惜那身影,故而《浮尘花落》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恻隐。这股恻隐很质朴,很迷人;早期的台湾艺妲在她的笔下,以一种常人不熟悉的风貌重生。揭开神秘的面纱,露出一个会爱、会怕、会盼、会疑、会需要、会选择、会认命、会咬牙的「正常」女性。《浮尘花落》应是她另一本着作《台湾艺妲风华》的对应与落实。
有一幅画着日本艺妓的图画里,撑着伞的艺妓在风里低头而行。她的纸伞半合、衣摆凌乱,沉静的面庞却映写着风雨不惊。《浮尘花落》让我想到了那幅画。
而包含邱旭伶和我在内的、各式各样的台湾女子:不管什么职业、什么姿色,百年之后大家都一样是「浮尘花落」了。不知谁能留下吉光片羽,启人幽思?
二○○九.三.十六
(本文作者为新舞台馆长)
采异人生 邱坤良
小说作为文学的重要部分,所以吸引读者,在于能透过阅读,体验小说家所提供的历史观点、生活经验或其他讯息,让读者了解自己生活中未必存在的人物与故事情节。
旭伶从学生时代就研究艺妲,并以此作为大学的毕业论文,这篇论文—《台湾艺妲风华》,于一九九九年由玉山社出版,可见她的研究资料蒐集与书写功力。十几年来旭伶已成为艺妲专家,如今进一步以艺妲题材创作小说《浮尘花落》,路愈走愈宽。
我不知道她何以对艺妲情有独钟,不过每次看到她五官清秀、体态圆润的外表,我的内心已有答案:她大概有点感觉前世就是艺妲吧!正因有这种感觉,她写艺妲小说,与其说选择一般人较少注意的创作题材,毋宁说,以「同理心」看待艺妲这个「特殊行业」,并透过小说形式,把她的感觉传达给读者分享。
台湾艺妲出现的时间,大约从清末到日治时期,艺妲之所以为艺妲,除了需要具备容貌之外,还强调「艺」的培养。她们为顾客侑酒,演唱当时流行戏曲、歌谣,有时则以诗文酬唱,目的皆在表现才艺,取悦酒客。从艺妲演唱的戏曲歌谣,大概也反映当时的流行品味与戏曲变迁。尤其日治时期文人雅士流行听京剧,原本唱南管的艺妲也纷纷改学京剧,甚至登台演出,被称为艺妲戏。
艺妲大多身世飘零、历经沧桑,却又代表时尚与流行趋势。在台湾早期电影的萌芽阶段,导演常从艺妲中物色女演员或主唱电影主题曲的人选,艺妲因而有机会成为电影明星与唱片的女歌手。她们的交际应酬、唱曲、登台演戏、拍电影等等行径,也多彩多姿,充满传奇色彩,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浮尘花落》描述一群历经风霜的风月女子,逆来顺受地接受命运的安排,默默承受着生命的种种变故,每个艺妲的人生都在隐忍中存在着一股无奈。这种无奈与不安,一直萦绕着小说情节进行,最后在旭伶的笔下,有着魔幻式的结局。
这部小说固然以女性为主,但亦有不少男性角色,例如受糖厂压迫的农人,地下组织,南台湾的文人,泉州来台的裁缝师傅,京剧班演员以及台湾商贾等等,大致反映日治时代不同男性典型。虽然作者对于这些男性角色的描述,不如女性深刻,但放在艺妲的情节脉络中,仍由他们掌握了艺妲的命运。
读者在《浮尘花落》中,随着角色的生活细节,体验当年的生活型态,以及「艺妲鑑札」、「开天官」、「食清粥小菜」等等属于艺妲的生活名词。
以历史题材为创作的小说,最怕流为史料堆砌,旭伶因为长时间的田野工作经验,对于这个题材十分熟稔,又善于消化相关史料,能从角色的生活与视野,表现时代整体环境。读者因而得以从小说情节及角色构成,透过场景描述与人物对话,感受她对艺妲的种种想像及创作力,并不自觉地被引入当年的历史情境中。
(本文作者为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教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