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多年来阅读并书写中、外文科技文章,深谙国内学子、学者以及翻译工作者在写作及翻译时常见的问题,如文体、格式不正确、译名不统一、误用,或是专业知识不足等。书中先将这些问题逐一整理及检讨,提供正确科技文章写作方式;再论其翻译技巧,佐以中英翻译范例,并逐句检讨;接着介绍各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科学用语。书末附录三个科技专业词汇对照表以供查索。全书结构如下:
科技文章的特性
科技文章的文体、格式与写作特点
科技翻译
科技专业用语与名词、词缀、缩写与符号
自然科学与现代科技
现代生物科技、分子生物学与自然科学
数字与测量单位
科技短文参考、附录(常用科技专业词汇、SI单位标准符号表等)、索引
作者简介
田静如
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化学硕士,及德国波昂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橡树岭国立研究所(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资深研究员,从事超临界流体、界面化学、石油化学、热力学等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后执教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教授科技翻译。
译有小说《腐化》(书林)、《阳台上的化学家》(天下文化)、《温度决定一切》(天下文化)。后者获选为2006年《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十大翻译类好书。
科技知识,因为它的逻辑性和复杂性,常给人一种难懂的印象。如果又包含了大量的理论、定律、数字、程式,或是数不清的专业词汇,无形中就更加深了它复杂、枯燥又乏味的性质。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科技也有它令人振奋的一面,尤其今日无论食衣住行,或是生活品质的提升,无一不和科技的进展有关。因此对科技知识的认知非常重要。
现今科技英文书籍的普及和早期比较起来,可以说进展相当大,除了大学英文教科书之外,即使是一般科普书籍的发行数量也相当惊人。因此理工科专业人士与学生,对于和科技外文(以英文为主)有关的一切可能并不陌生。但是这并不就意味着没有困难,比如科技写作,对许多人来说仍然是一种挑战。除了语言的问题,在研究资料的处理,重点的取舍,以及写作的格式与文体等等方面,也常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这是一个科技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对基本科技知识稍有认识,因此科技知识必须普遍化与大众化。要做到科技知识的普及,许多时候必须借助于翻译,毕竟不是人人都熟悉在科技中佔有非常重要地位的科技英文资料。遗憾的是在科技翻译方面不但人才缺乏,而且有关科技翻译技巧的书籍也寥若晨星。
市面上讨论翻译技巧的书很多,但是真正涉及科技翻译的,不论是中文的,或是英文的都非常稀少。偶而找到一两本和科技翻译稍有关系的书或是书段,也往往因为作者的学术背景不同,以致使得内容常和科技翻译扯不上太多的关系。
科技翻译是非常不容易的工作,因此谈科技翻译也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基于科技的独特性质,译者不但要通两种语言,具有中文写作的根底,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科技的背景。现代科技跨越的领域不但广,而且所包含的专业知识如浩瀚的海洋,绝非是一蹴可几的东西。
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科技学习和推展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做一番探讨。今天英文几乎已经变成了一种国际性的语言,特别是在科技方面,因此本书所採用的资料也以英文材料为主。
英文科技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无法在一本书中全部予以讨论。因此这本书仅就其中比较重要的项目:科技写作、科技翻译、以及和专业词汇与术语有关的知识等,加以探讨。与此同时,还介绍了基础科学,以及与基础科学有密切
这本书的名字,简单明了,直指核心。我作为一个对科技充满好奇,又渴望将自己的想法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人,一直觉得在科技英文写作和翻译方面存在着一些“瓶颈”。有时候,阅读国外的科技文章,感觉作者的逻辑跳跃得太快,或者某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我无法完全把握其精髓。另一方面,当我要用英文记录自己的思考或者向他人介绍我的技术时,又常常感到词不达意,找不到最贴切的表达方式。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突破这些困难的希望。《科技英文写作》部分,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构建一个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科技文本,如何运用精准的词汇来描述复杂的科学现象,以及如何写出引人入胜的科技摘要。而在《科技英文翻译》方面,我更关注的是如何才能在保留原文信息准确性的同时,使译文读起来更加自然、流畅,并且符合目标读者的认知习惯。这本书能否成为我提升科技沟通能力的“秘密武器”,我非常期待。
评分作为一名刚刚接触科技领域不久的研究生,我常常被浩如烟海的英文文献所困扰。很多时候,我能看懂字面意思,但就是无法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作者的意图,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科技英文表达的独特性。这本书的题目《科技英文写作与翻译》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我既需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需要为将来发表英文论文打下基础。《科技英文写作》的部分,我希望能学到如何构建一个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的科技论文,包括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等各个部分的写作要点。同时,我也希望能了解一些常用的科技英文表达句式和惯用语,让我的写作更具专业性。而《科技英文翻译》的部分,我则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准确地将中文的科技概念翻译成英文,避免那些听起来“怪怪的”译法。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实际的翻译案例,并进行详细的解析,让我能够触类旁通。这本书能否成为我学习和成长路上的得力助手,我很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置身于实验室的感觉,那种严谨而又不乏探索精神的氛围,让我觉得它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我一直认为,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信息的交流,而语言是信息交流最直接的载体。在科技领域,英文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阅读前沿的研究成果,还是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都离不开扎实的科技英文功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科技英文的独特之处,比如它在词汇选择、句式结构以及语篇组织上的特点。尤其是在翻译方面,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准确地传达原文的科学内涵,同时又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避免出现“中式英语”或者“英式中文”的情况。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处理复杂的科技术语,如何进行科技文献的摘要和编译,以及如何写出地道的科技报告和演示文稿。这本书如果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指引我在科技英文的世界里游刃有余,那将是极大的福音。
评分我一直对跨文化的技术交流很感兴趣,也深知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多么关键的角色。这本书的名字——《科技英文写作与翻译》——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痛点。我常常在阅读英文科技文献时,感觉有些地方的表达虽然字面上没错,但就是少了一种原汁原味的“科技感”,或者说,不够地道。反过来,当我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翻译成英文时,更是感到力不从心,生怕因为语言的不准确而影响了内容的传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科技英文写作的“内功心法”,比如如何构建清晰的逻辑链条,如何运用被动语态的技巧,以及如何恰当使用连接词来增强文章的连贯性。对于翻译的部分,我更期待能够学习到一些处理“意译”和“直译”的平衡之道,尤其是在遇到一些没有现成译法的专有名词时,如何进行准确且易于理解的翻译。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能够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让我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能明白“为什么”以及“怎么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简洁又不失专业感的风格,让我觉得它会是一本内容扎实的工具书。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很舒服,印刷清晰,翻阅起来心情就很好。我一直觉得,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科技理念至关重要。无论是国内的研究成果需要走向国际舞台,还是我们需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科技英文的写作和翻译都是绕不开的坎。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比如如何清晰地组织科技文章的结构,如何选择恰当的词汇来表达复杂的概念,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那些具有行业特定性的术语。我特别期待它能给出一些关于科技论文写作的范例,分析其中的优点和技巧,甚至可以提供一些常见的错误分析和避免方法。同时,对于翻译的部分,我希望能看到不同类型科技文本的翻译策略,比如说明书、技术报告、专利申请等,它们在翻译的侧重点上肯定有所不同。这本书的名字给我一种“知己知彼”的感觉,既要学会如何“写”,也要学会如何“译”,感觉能从根本上提升我的科技沟通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