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空前绝后的幻想小说,献给所有的孩子
三个孩子的奇幻之旅,带着梦想、友情与勇气,探索过去,寄望新未来
久未有小说问世的大江健三郎在2003年写出令人感动的新作:《两百年的孩子》。之前两部散文《孩子为什么要上学》与《给新新人类》的意念透过这本小说重新诠释,寻找故事所能给孩子带来的力量。
故事中智障的哥哥真木,听到父亲说,如果想要去异世界,只要躲进「千年柯树」的树洞中,一边祈祷,一边进入梦里,就能前往希望遇到的人事物所在之处。因为真木想要进行这趟冒险之旅,妹妹明和弟弟朔决定一起陪伴护持哥哥。这三个小孩进入森林一棵奇妙的树木的洞中,开启了一趟前后跨越两百年的时空旅程,见到遗落在「现在」背后的「历史」,光明的未来会来到吗?
这是一部充满了悲伤与勇气、舒畅的幽默以及超越时空的友情,隐含着大江对新人类逐渐成形的寄望。
大江健三郎自言:「身为一个小说家,年纪渐长,我越来越想写当下的真实和不可思议。我身体里的老人和小孩尽力为此磨练文笔,创造出完成了时间之旅的孩子们(和一只叫「培根」的狗)。很长一段时间,这将会是我可以愉快准备,唯一的一本奇幻小说吧!」
作者简介
大江健三郎
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风格与传统和川端康成等人的温婉柔美不同,自创出一种曲折行进、气势汹汹的文体。1935年生于日本四国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早在东京大学法文系就读时,即嗜读卡谬、沙特等作品,初期作品受其影响甚深,以存在主义为形式,呈现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饲养》一书荣获1958年第三十九届的芥川赏,确立他「学生作家」的文坛地位。
1963年大江的妻子生下一个严重残障的孩子,《万延元年的足球》便是以此为本,这本代表作为他拿下第三届谷崎润一郎大奖。1970年代,他又将文化人类学的理念逐步引进小说创作中,代表作为《个人的体验》,该书除获第十一届新潮文学奖,并因此作英译而将他推向国际作家的位置。
大江的小说主题充满争议,他将自己归类为「怪诞现实主义」,他擅长将最强烈的恐惧和下意识愿望穿插在日常生活中,以不合常理的想像瞬间改变现实。其写作范围涉猎宽广且具人本关怀的精神,无论是政治、核能危机、死亡与再生,甚至包括宇宙论,皆呈现在他的创作中。
时报大师名作坊系列有《静静的生活》《换取的孩子》《为什么孩子要上学》《忧容童子》《给新新人类》《再见,我的书!》等书中文版。
译者简介
陈孟姝
辅大日文系毕业。译者、出版工作者,现定居上海。曾翻译大江健三郎《为什么孩子要上学》、梦枕貘《鸟葬山》、小栗左多里《达令是外国人》等作品。
1章 冒险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
2章 牧叔叔的秘密
3章 时光机的规则
4章 「三人组」想起同样的画面
5章 被奶奶的画引导
6章 时光机的其他规则
7章 铭助君的作用
8章 鱼形石笛
9章 远离战争的森林深处
10章 人生的计画
11章 前往一百零三年前的美国
12章 来自铭助君唿唤
13章 中间报告
14章 驻留在未来
15章 如永远般暗郁的森林
16章 时光机最后的规则
说实话,《两百年的孩子》这本书,一开始我有点不太适应它的节奏。它不像我平常看的那些小说,上来就抛出一个大事件,而是用一种非常缓慢、内敛的方式,一点点揭开真相。我喜欢作者那种不急不躁的叙事风格,仿佛是在娓娓道来一个古老的故事。那个活了两百年的“孩子”,他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藏着无数的秘密和情感。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他用一种近乎孩子般的纯真,去观察成人世界的复杂和矛盾,那种对比真的让人又心疼又觉得有趣。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他比很多所谓的“成熟”的人都要看得透彻。这本书没有明确的“好人”和“坏人”,更多的是展现人性的多面性,以及在漫长时间面前,一切的执着和痛苦都显得那么渺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内心被一种宁静的力量所洗涤。
评分《两百年的孩子》这本书,我读得很慢,因为它值得细细品味。作者的文字功底真的非常了得,每一句话都像是精心雕琢过的宝石,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故事的主人公,一个活了两百年的孩子,他的存在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他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人世的沧桑,却始终保持着一种超然的态度。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情感”的描写,那种历经风雨却依旧纯粹的情感,让我非常感动。有时候,我会觉得他就像一个旁观者,冷眼看着世界的变化,有时候又会深深地卷入其中,体验着人生的悲欢离合。这本书让我对“时间”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只是衡量生命流逝的刻度,更是一种塑造心灵、沉淀智慧的力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境也变得更加平和,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哇,我最近读了一本叫做《两百年的孩子》的书,本来以为是那种轻松的科幻小说,结果完全不是!它那种沉静又带着点诡异的氛围,一开始就抓住我了。故事的主角,一个活了两百年的孩子,他的视角真的太特别了。你能想象吗?他看着这个世界从过去到现在,看着人们一代一代地出生、成长、老去,而他却像是被时间遗忘了一样。书里面没有太多花哨的特效描写,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一种对时间的疏离感。有时候会觉得他很孤独,但有时候又觉得他好像看透了人生的本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活着”这件事,有着一种超乎寻常的理解,那种平静中带着的沧桑,读得我心里有点闷闷的,但又忍不住想继续看下去,想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又会走向何方。这本书真的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时间、生命和存在的意义,绝对不是那种可以随便翻翻的书,需要静下心来,慢慢体会。
评分读完《两百年的孩子》,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梦。这本书的文字就像陈年的老酒,每一句都蕴含着深意,需要慢慢品味。它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让你肾上腺素飙升的故事,反而是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生命。两百年的光阴,在一个“孩子”身上流淌,这本身就充满了魔幻的色彩。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记忆”和“遗忘”的探讨,那些被时间冲刷过的画面,那些被遗忘的片段,在“孩子”的意识里留下了怎样的痕迹?书里那种淡淡的忧伤,有时候会让我觉得,也许长生不老并非是一种祝福,而是一种无尽的孤独。它让我思考,我们每个人在时间的长河中,又算是什么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哲学上的启迪,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时间的关系,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这本书《两百年的孩子》,绝对是我近几年读过最特别的一本。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耀眼夺目的主角光环,但却有一种让人难以言喻的吸引力。那个活了两百年的“孩子”,他的视角就像一个万花筒,折射出不同时代的光影,以及人心的百态。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叙事技巧,能够将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用一种既连贯又充满跳跃感的方式展现出来。书中很多细节的描写,都让我印象深刻,比如他对某个微小事物的观察,对某种情感的细致捕捉,都体现出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这本书让我思考,到底是什么定义了一个人的“生命”,是时间的长度,还是经历的深度?它让我对“存在”这件事产生了更深的哲学思考,也让我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