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陷入资本市场的泥沼时,不约而同的想起---卡尔.马克思
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然而在此同时:
.《资本论》在德国的销售量已由一年200本增加到4500本。
.在日本,根据《资本论》 改编的漫画,成为2008年岁末年终最炙手可热的礼物。该书首印2.5万册,上市不过10天便销售一空,并挤进了畅销书排行榜。
.法国总统萨科齐、德国现任财长相继捧起了《资本论》。
.华尔街「凉」了,马克思「热」了!
150年前他就预言了资本市场危机,是巧合?还是真理!
.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週期性地患上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 ex.衍生性金融商品
.资本主义像一个魔法师,无力控制自己召唤出来的魔鬼 。
.以繁荣期和衰退期为特点,这个制度会让〝富人更加富有,穷人更加贫穷 〞。
危机真的过了吗?还是正要开始
面对21世纪的挑战,你也可以轻松搞懂《资本论》!
画说《资本论》全套将近一千五百页,共分成四册,内容超过五千多幅图画,动员五十余位画家和多名学者并且邀请中国知名马克思学者、现任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担任总撰稿。
本书吸纳原典精华,以图画的形式重现商品、货币、资本、利润的来龙去脉,尽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错节盘根,完整展现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内容不但浅显易懂,又可使人印象深刻,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精美的画作过程当中,轻松学习经典。
作者简介
关于卡尔.马克思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1883年)犹太裔德国人,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并精通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占星学还有数学。主要着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其理论被认为是近代最复杂和精深的学说之一。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网路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
◎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
编者简介
顾海良
中国着名的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长期致力于马克思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同时也是现任武汉大学校长。
出版和翻译着作20余部,主要代表作有:《画说〈资本论〉》、《世界市场全书》、《邓小平的经济思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当代视界》等,公开发表论文近300篇。
序卷《资本论》序卷.创作之路
人类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
经济学「明星」的升腾与陨落
追求人类幸福与自身完美的人
沿着陡峭山路的不断攀登
恢宏的构思不朽的着作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解开经济学的千古之谜---商品和货币
财富的元素经济的细胞
起初是行动
走着不平坦的道路
罗陀斯岛上的跳跃---货币转化为资本
探寻资本增殖的源泉
从劳动过程到资本生产过程---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抓住掠夺者的手
资本的精力、贪婪和效率
权利同权利的对抗
我一直觉得,历史的进程和思想的演变,都离不开那些伟大的著作。而《资本论》,无疑是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之一。不过,它的阅读门槛确实很高,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所以,当我看到《画说〈资本论〉1》这本书,我立刻就联想到,它是不是可以作为一本“导读”性质的书籍,用一种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马克思思想的殿堂。我希望它能够抓住《资本论》第一卷的核心精髓,将那些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性批判,通过生动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传递给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我想象中,它可能会用一些富有历史感的插画,来展现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与工人阶级的对比,或者是用象征性的图形,来描绘资本增殖的无限欲望。我非常期待它能在解释“劳动力成为商品”这一核心概念时,能够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资本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天书”,而是可以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智慧之书”。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真是让人眼睛一亮!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不是那种老掉牙的学术风格,而是用了很多插画和图表,感觉一下子就拉近了跟读者的距离。我一直觉得《资本论》这本书虽然重要,但读起来真的有点劝退,那些理论和概念,光是看文字就让人头疼。所以,当我知道有这么一本“画说”的版本,立刻就心动了。我猜想,它应该会用一种比较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解释那些抽象的经济学原理,比如剩余价值是怎么来的,资本家是怎么剥削的,还有阶级斗争的演变等等。光是想到这一点,就觉得学习起来会轻松很多。我希望这本书的插画风格不会太卡通,而是能有那种带有一定深度的艺术感,能够准确地传达马克思的原意,而不是流于表面。而且,如果能在章节的编排上也能有所创新,比如按照时间线或者主题来展开,那就更好了。我期待它能成为一本真正帮助普通读者理解《资本论》的入门读物,甚至能成为一本可以放在茶几上,随时翻阅的“解压”读物。
评分说实话,《资本论》这本书,我一直想读,但总觉得有点压力。它太厚重了,感觉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啃下来。所以,当看到《画说〈资本论〉1》的时候,我眼前一亮。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用“画说”的方式来解释,肯定会比单纯看文字更容易接受。我猜想,这本书会用很多生动的插画,把《资本论》第一卷里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商品的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剩余价值”等等,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我希望它能把资本家如何通过延长工作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来榨取剩余价值的过程,用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做到“寓教于乐”,在轻松的阅读中,让读者理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如果它还能加入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或者对不同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对比,那就更好了。总之,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理解《资本论》的“敲门砖”。
评分这本《画说〈资本论〉1》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了。“画说”两个字,暗示着它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巨著。我一直对《资本论》中关于“资本的秘密”以及“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部分特别感兴趣,但原著的晦涩常常让我望而却步。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用直观的视觉语言,把那些复杂的经济学原理变得易于理解。我猜想,它或许会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插画,来描绘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是如何被生产、流通,最终实现价值增值的全过程。我特别好奇它会如何解读“资本的拜物教”这一概念,是会用怎样的画面来表现人们对物的迷恋,而忽视了背后的社会关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既保留原著的思想深度,又具备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如果它能在视觉呈现上有所突破,比如采用多层次的图解,或者加入一些动态的概念演示,那将是非常令人兴奋的。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想了解《资本论》但又被其原著吓退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评分这本《画说〈资本论〉1》的出现,可以说填补了一个很大的市场空白。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对经济学,特别是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感兴趣,但真正能静下心来啃完原著的,寥寥无几。大家都被那些晦涩的语言和复杂的逻辑吓退了。所以,这种“画说”的方式,我觉得非常聪明。它是不是就像把《资本论》里的核心思想,用更容易理解的视觉语言重新解读了一遍?我非常好奇它在处理“商品”、“价值”、“货币”这些基本概念时,会采用什么样的插画表现手法。是会用生活化的场景来举例,还是会用更抽象的图形来象征?如果它能把马克思在第一卷里重点论述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运动”这些核心内容,用清晰的图解加上精炼的文字来呈现,那简直就是福音了。我希望能看到它在解释“资本的积累”时,能够有力地展现出资本主义发展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运作机制。我期待它能让“剩余价值”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学术名词,而是能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它的来源和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