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岸金融MOU之签订,ECFA也已开始进行协商,台湾金融业即将登陆中国大陆发展。了解中国金融制度与市场,乃为金融学、业界或关心台湾金融前途者知己知彼的必要知识。
有别于其他零散、不完整之着作与文章,本书完整的介绍中国金融制度与市场,内容包括中国的银行、证券、保险等各行业,以及基金管理、期货、创业投资、货币、债券和外汇市场……等,除了最新的法规与数据之外,在相关章节中也提供了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发展的情形,作为台湾金融业登陆之参考;最后,本书并对台湾金融机构之登陆策略以及未来两岸金融的互动与发展,做了详细的讨论。
本书部份内容曾在各大专院校、EMBA、各金融机构、相关公会、训练机构和政府部门讲授过,应可视需要作为教科书、员工训练或中国金融研究的参考书籍。
作者简介
朱浩民
现职:
.政治大学金融系(所)教授
学历:
.台湾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美国布朗大学经济学硕士、博士
经历:
.政治大学金融系(所)教授兼主任、所长.兴国管理学院校长.台湾期货交易所董事.台湾金融控股公司董事.中国输出入银行常务理事台湾证券交易所及证券柜台买卖中心上市(柜)审议委员.劳保局劳保基金管理及运用谘询委员.公务人员退休抚卹基金管理委员会顾问、委员
专长领域:
.中国金融、金融管理、总体经济
第1章 中国金融体制与市场
第2章 中国银行业现况与未来发展
第3章 中国金融监理机构与其他非银行之金融机构
第4章 中国证券市场(一):股票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
第5章 中国证券市场(二):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期货市场
第6章 中国保险市场
第7章 中国外汇市场
第8章 两岸金融互动与未来发展
附录I 中国金融相关网址
附录II 外资金融业进入中国之相关法规
不得不說,《中國金融制度與市場》這本書,對於想了解中國金融市場的讀者來說,絕對是必讀的入門磚。作者以非常系統化的方式,將中國金融制度的建立與市場的發展,進行了全面的梳理。書中從宏觀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到微觀的銀行體系、資本市場、保險業,都涵蓋其中。我特別欣賞作者在分析中國金融市場的過程中,並沒有簡單地套用西方的理論模型,而是結合中國自身的國情與發展階段,來探討其獨特性。例如,書中對中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角色、不良資產的處理,以及如何推進其市場化轉型,都有深入的論述,這對於我們理解中國金融風險的來源與化解機制非常有幫助。同時,書中對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以及中小企業板、創業板的設立,都做了詳細的介紹,這有助於我們理解中國企業融資渠道的豐富程度。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有廣度,更有深度,能夠幫助台灣讀者建立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全面認知。
评分哇,這本書《中國金融制度與市場》我可真是花了不少時間才讀完,雖然書名聽起來有點嚴肅,但裡面對於大陸金融市場的演變、制度的建立與變遷,真的提供了非常深入的視角。作者花了許多篇幅,詳細追溯了從改革開放初期,大陸如何一步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金融體系,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各個領域的發展歷程。特別是關於國有銀行體系如何轉型、證券市場如何從無到有,再到如今的規模,這些過程中的制度設計、法規變動,以及對市場效率、風險控制的影響,都寫得相當細緻。我對其中關於「金融抑制」與「金融深化」的探討印象深刻,這解釋了為何某些時期的金融發展會出現瓶頸,以及如何透過制度改革來突破。書中也觸及了對外開放過程中,如何平衡引進外資與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之間的權衡,這點對於我們理解台灣與大陸金融交流的背景很有幫助。總體來說,這本書像一本厚重的研究報告,但寫法卻不失條理,讓身處台灣的讀者,能夠對彼岸金融世界的運作邏輯有更清晰的認識。
评分這本《中國金融制度與市場》,真的是一本打開眼界的好書。書中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是什麼」,更重要的是探討了「為什麼」和「如何」的過程。作者深入分析了中國金融制度在不同發展階段所面臨的挑戰,例如如何平衡經濟增長與金融穩定、如何處理金融風險、如何推進金融開放等。我對書中關於中國金融監管框架的演變,以及其在維護金融市場秩序、防範系統性風險方面的作用,有著特別的關注。書中也提到了中國金融創新,例如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以及它對傳統金融業態帶來的衝擊,這部分內容讓我覺得非常貼近當代,也讓我看到了中國金融市場的活力與變革。同時,書中對於金融市場的結構性問題,例如產權不明晰、信息不對稱、市場分割等,都有提出一些觀察與分析,這有助於我們理解中國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總體而言,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相當完整且深入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中國金融制度與市場是如何在不斷的探索與改革中發展至今的。
评分拿到《中國金融制度與市場》這本書,本來以為會是一本比較枯燥的學術專著,但閱讀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作者的筆觸非常生動,而且相當貼近實際的市場運作。書中對於大陸金融機構的介紹,例如各家銀行、券商、保險公司的發展脈絡,以及它們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描寫得非常具體。我尤其對作者分析中國證券市場如何從最初的試點、摸索,到後來發展出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以及後來的科創板、北交所等,整個過程中的制度創新和挑戰,都做了深入的剖析。書中也探討了中國貨幣政策的演變,如何從計劃經濟下的指令性調控,逐步走向市場化的利率、匯率形成機制,這對於理解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有著重要的啟示。作者不僅僅是羅列史實,更重要的是,他試圖找出這些制度變革背後的邏輯,以及它們對中國經濟發展、資源配置和風險承擔的影響。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對中國金融市場的「遊戲規則」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這對於我們在台灣進行兩岸金融相關的商業活動,甚至只是單純的知識學習,都非常有價值。
评分這本《中國金融制度與市場》,對我這種習慣從歷史發展角度理解金融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書中並沒有急著去探討當下複雜的金融產品或高深的理論,而是花了不少篇幅,深入淺出地勾勒出中國金融制度的演進軌跡。我對書中關於「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金融體系所面臨的挑戰與應對,有非常深刻的體會。作者詳細介紹了從單一國有銀行體系,如何逐步分化出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以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過程。同時,對於中國資本市場,從最早期的公司債券、股票試點,到後來證券交易所的建立,以及股權分置改革等重大里程碑,都做了詳盡的記錄和分析。更重要的是,書中探討了中國金融監管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例如人民銀行如何從中央銀行、商業銀行集於一身,逐步演化為現代意義上的中央銀行,以及證監會、保監會等專門監管機構的設立,這些都對我們理解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和風險管理機制至關重要。讀這本書,就像是在看一齣波瀾壯闊的金融史劇,讓人受益匪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