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攸关自身利益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很容易为了先顾自己,而陷入各种僵局和困境,导致难以合作的局面。对此,「赛局理论」提供了独到见解,既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在劳资纠纷、名人婚变案例中,有这么多冲突、毁约、背信以及欺骗;也可以告诉我们,面对各种竞争和冲突,最佳的因应策略为何。
本书由「搞笑诺贝尔奖」得主费雪执笔,以诙谐的笔调、周遭常见的例子,深入浅出的介绍赛局理论,并且示范了该怎么把赛局理论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里。
作者简介
费雪 Len Fisher
畅销科普书《搞笑学物理》的作者,经常为《华尔街日报》、《旧金山纪事报》写文章,也上过BBC、CBS、Discovery频道,跟大众讲述科学家如何看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目前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Bristol University)物理系的访问研究学者。
费雪因为研究出怎么泡饼干和甜甜圈最好,获得1999年搞笑诺贝尔物理奖,又以《搞笑学物理》赢得2004年美国物理学会科学写作奖;另着有《灵魂有多重?》(中文版均由天下文化出版)。
译者简介
林俊宏
师大翻译研究所硕士,现就读于师大译研所博士班
引言
1 坐困愁城
2 我切你选
3 七大困境
4 剪刀、石头、布
5 齐心协力
6 信任
7 一报还一报
8 改变赛局
结论:个人也能扭转全局──十大要诀
引言
最近有位朋友告诉我,有群科学家发表一篇报告,研究办公室茶水间的茶匙是怎么不见的。他得意洋洋的大声宣告:「一切都是赛局理论!」我大大感谢了他一番,然后将这个例子也加进我已然蒐集成堆的例子之中。
赛局理论无所不在。虽然名称用了「赛局」两字,但其实讲的并不是比赛,而是我们每日与人互动的策略。自从我宣布要写关于赛局理论的书之后,就接到许多朋友的来信,分享报纸上看到的例子和他们的个人经验。我想看看,赛局理论提出的新观点是否能让我们发展出新的合作策略,再亲自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境中,不管是正经八百的英式晚宴,还是棒球赛、拥挤的人行道、大卖场、人满为患的印度街道上,甚至是澳洲荒野间的酒吧里。
赛局理论可以告诉我们,在家庭失和、邻居口角、劳资纠纷、名人离婚案例中,究竟为什么有这么多冲突、毁约、背信以及欺骗;赛局理论也可以告诉我们,面对各种竞争和冲突,最佳的因应策略为何。正因此,自从1940年代晚期赛局理论诞生以来,大型企业和军方莫不深感兴趣;商人能据以赢过对手,西方世界的军事思维也因为赛局理论的加持,进展到吓人的程度。赛局理论专家常常能同时涉足商业和军事领域。随便举个例子:五位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赛局理论家,都曾经在生涯某个阶段获聘为美国国防部的顾问。
但赛局理论也还有另外一面,探讨的不是冲突、而是合作,不是竞争、而是互助。生物学家利用赛局理论,来了解「适者生存」的自然界要如何演化出合作关系,而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政治学家,则用赛局理论来了解合作时面临的问题,毕竟现在面对全球暖化、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恐怖主义、战争等议题,若要解决这些难题,人类势必比以往更需要合作。我想了解赛局理论是否能应用在日常情境,以及是否能延伸其中的经验去解决更大的问题。我想,至少能找到一点线索,看看在解决问题上,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努力的空间。
赛局理论家发现,所有相关问题其实有一个神祕的共通之处:一个隐藏的合作障碍,如果我们不尽快想办法解决,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害。这个障碍正是一个两难的逻辑陷阱,不论是在家庭争执、邻居不和、日常社交,或是现在面对的全球议题,都存有这个陷阱,而且常常不为人知。甚至连办公室茶水间里的公用茶匙为什么不翼而飞,其实起因也在于此。
研究这个茶匙问题的澳洲学者,想出了一堆天花乱坠的解释,而且看来乐在其中(在其他时候,他们可是一群头脑极为正常、声誉卓着的流行病学家)。他们提出的其中一种说法是,茶匙都逃回了外星球,那个星球上住的是一群长得像茶匙的生物,而且都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不用一直被头下脚上泡到热茶或咖啡里。
他们提出的另一种解释,可以用一个词汇来代表,叫「非生物敌意论」(resistentialism),认为非生物都对人类存有敌意,会不断以各种方式来捣乱。像是茶匙,就会在人类最需要它们的时候躲起来,而洗衣机里的落单袜子也是在玩这种把戏。
这群澳洲学者当然也作了比较认真严肃一点的解释,就是「公共财的悲剧」;生态学家哈定(Garrett Hardin)在1968年的文章中,提出了这个情境,但早从亚里斯多德的时代,哲学家就已经在烦恼这个问题了。
哈定用一则寓言来阐述「公共财的悲剧」:有一群牧人,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牲口赶到公有牧地上吃草。有一天,其中一个牧人想要再多养一只,好增加一点收入,而且不过多一只,对整片土地上的牧草只会增加一点点负担,因此多养一只似乎十分合理。但等到所有牧人都这么想,悲剧就出现了,每个人都多养了牲口,牧草不够吃,很快牲口便全部饿死了。
这群科学家将同样的论法套用到茶匙的问题:「用茶匙的人认为(不论是否有意),如果拿走一只茶匙,对自己的效用(utility,也就是对自己的利益)就能增加,而且其他人的利益平均下来也只会损失一点点(『毕竟还剩下很多茶匙啊……』)。而随着愈来愈多人都这么想,茶匙这项公共物品也就岌岌可危了。」
虽然用茶匙来举例有点好笑,但如果把茶匙换成土地、石油、渔获、森林,或是任何其他的公共资源,就能清楚看出,许多现在十分严重的全球问题,其实都起源于这种逻辑的恶性循环,得利的是某一个人或某群人,成本却要由全体一同负担。
如果我们之间有人为了共同的利益而愿意合作,但又有某些人为了私利而破坏合作(在赛局理论里,称为「背叛」或是「作弊」),就可以看到「公共财的悲剧」所造成的毁灭性结果。私利的维持无法长久,等到每个人都开始这么想,就会使得合作破局,每况愈下。人人都想自私自利,最后反而人人都是输家。
这种棘手的逻辑矛盾,曾经造成加拿大纽芬兰省鳕渔业无以为继,曾经导致苏丹内战伤亡惨重,也曾促使中国大规模兴建火力发电厂,也让许多美国人选择开着耗油惊人的大车。这种矛盾同时也造成网路垃圾邮件横行、夜间窃盗频传、民众插队不断,以及路上车祸连连;这可能是复活节岛上的树木被砍伐殆尽的原因;也必然是因为这种逻辑,才会让民众在无人的地方乱倒垃圾而不好好处理,申请保险理赔时总是夸大其词,报税时又总有某些收入「一时忘记」。而这也正是为何政府拒绝签署像是「京都议定书」这种国际协议。最重要的,这是一种会逐渐恶化的逻辑。正如着名的1970年代抗争歌曲所写的:
Everybody’s crying peace on earth,
Just as soon as we win this war.
(我们都爱好和平,只要赢了这场战争就好。)
如果双方都用这种逻辑,世界也就永无宁日。
如果我们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更有道德,更为他人着想,爱邻(至少)如己,就能避免「公共财的悲剧」。可惜这只是做梦,虽然偶尔做做这种梦也不赖,但毕竟我们都不是泰瑞莎修女,最好还是快快认清事实:我们总得有点好处,才会愿意合作。不仅个人如此,国家亦然;2006年深具影响力的「史登报告」(Stern Review)就已指出,各国一定要先看到在短期内就能直接获得的经济利益,才会愿意合作解决问题。
对于这种态度,赛局理论不会下道德判断,而是接受事实,承认自私其实是我们的主要动机之一;赛局理论评定各种不同策略,也是以是否符合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合作策略的矛盾在于,合作是为了将整体的饼做大,但每个参与者又希望自己分到的饼大一些,最后就会为贪婪所困,一如卡在网里的龙虾。
批评贪婪其实无济于事,但如果人人(和各国)都只要拿到公平的一份就满足,也不啻为好事一桩。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要先认识这个逻辑陷阱,才可能加以避免或脱困,进而达成合作。
早在不可考的年代,这个陷阱便已存在,例子可见于圣经、古兰经、许多古代典籍、史书、小说及歌剧情节,还有许多现代故事当中。然而,要到1940年代晚期,数学家纳许(John Nash,也就是电影「美丽境界」当中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主角,199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利用赛局理论剖析这个陷阱的内部运作,我们才认清了它的本质。
这些内部运作正是本书的重点,它们会造成许多社会困境(social dilemma),赛局理论家给了这些困境一些耐人寻味的命名。其一就是「公共财的悲剧」,另外还有着名的「囚犯困境」,可用美国的认罪协商制度来说明(请见第1章);其他还包括:「胆小鬼赛局」(古巴飞弹危机时,美国总统甘迺迪和苏联总理赫鲁雪夫因此差点造成世界毁灭)、「自愿者困境」(阿根廷火地岛当地所讲的亚根语中,有一个字可以表达这种两难的困境,叫做mamihlapinatapai,意思是「双方互望,希望对方去做一件彼此都希望能完成、但又不想自己做的事」),以及「两性战争」(比方说夫妻情侣想一起出门,但男生想去看球赛,女生想听歌剧)。
在这些情境中,只要双方合作就能得到最佳的结果,但纳许陷阱(现在称为纳许均衡)却使我们随着自利的逻辑而陷入困境,其中至少有一方的情况可能会变得不利,但如果要逃离这个困境,情况反而还会更糟(由此可见这的确是个有效的陷阱)。如果我们想知道如何合作得更有效,就必须想办法避开陷阱或从中逃离。赛局理论已经点出了这个问题,但又是否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答案是肯定的。
有些线索在于研究合作发展的本质,有些则有赖仔细检视那些我们传统上用以赢得并维持合作的策略。一些大有可为的合作策略包括「我切你选」、新的合作协商方式(甚至很漂亮的用上了量子力学)、刻意限制自己作弊或背叛的可能选项,以及改变奖励结构,除去破坏合作的诱因。
有些最重要的线索来自于电脑模拟,是将不同的策略两两比较,看看何者能够胜出、何者又遭淘汰。初步的结果可见于艾克索罗德(Robert Axelrod)1984年出版的着作《合作的演化》。生物学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后来为该书写了序言:「我们应该先把世界上的领导人都关起来,读完这本书才准放出来。」从过去二十年的历史看来,恐怕世界上没有几位领袖,曾经用这种新颖又积极的方式来看待合作问题。
关键点在于「一报还一报」的策略(还有后续的类似做法),这种策略可能会造成冲突扩大,但也可能带出「你帮我抓背、我也帮你抓一抓」的合作,这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可见到。究竟是冲突或是合作,十分难以断言,只要情势些许改变,结果就可能全然改观,就像是经济大繁荣之后接着大萧条,动物族群扩张之后又会萎缩。数学家将这个关键点称为分歧点(bifurcation point),在这个点上所选择的路,会造成最后的结果完全不同。合作的问题,常常是要找出策略,让选择道路的时候走向合作的那一端,而不要走向冲突的一端。
近年的研究已经提出一些大有希望的做法,或许可以达到这个目标。虽然赛局理论并非万灵丹(讲成这样就太夸张了),但的确能够从新的观点来看合作的演进方式,并提出新的策略,或为老策略加些新风貌。
在本书中,各位可以看看我如何试着了解这些策略,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的目标是找出全套的合作策略,就像我在当科学家的日子里,曾经慢慢建起全套的科学问题处理方法那般。科学家的生活虽然有趣,但进行关于合作的实验却更有意思。结果有时引人发笑,有时让人警惕,但总能让人再更了解一点,看看是什么促成人类合作,而且继续合作。
最后应该强调,我并非专业的赛局理论家,只是一个关心此事的人、一个关心此事的科学家,想试着解答一些最迫切的社会问题。赛局理论可以从许多人不熟悉的新角度来切入问题,而我想看看这些解答与真实的生活能多么相关。希望你也能与我一块儿享受这段过程。
本书架构
本书第1章介绍纳许均衡的基本概念,看看这如何导致着名的「囚犯困境」。囚犯困境会造成许多世上最严重的问题,包括「公共财的悲剧」。接着第2章介绍如何利用「我切你选」等等策略,公平分配资源。这两章的结论是:如果希望合作能够长久,就不能只依赖外来的权威或自己对「公平」的认知,而要想想如何利用我们的自身利益,让合作达成自我规范、自动运作。
第3章是一大重点,我以赛局理论来检视究竟社会困境由何而生。接下来的几章则讨论合作策略,其中有童年「剪刀、石头、布」游戏的变形、新的合作协商方法、促成信任的方式、还有「一报还一报」的策略运用。我会解释自然界中如何产生这些策略,并研究人类社会如何运用这些策略来促进合作,而非引发对立。接着我还会探究怎么去改变赛局本身,以避免社会困境,方法可能是引入新的参与者,或甚至可以神奇的用上量子力学来解决。
本书最后则是回顾所谈过的合作策略,并提出在各种状况下、我个人认为前十大最有效的策略。如果各位想看看结果如何,不妨先看看这一章。
本书一如我之前的着作,书末附有大量的附注,包括轶闻、参考文献,以及延伸讨论一些前面章节中不适合涵盖的内容。这些附注可以说是独立的章节,不看正文而单看附注也顶有意思。有些读过我先前几本书的读者,甚至写信告诉我,他们是从这个部分开始读的!
附带说明
随着研究逐渐开展,我发现一件令人很困扰的事:几乎每一段都可以发展成一篇论文,甚至是一本专书。但为了不让这本书厚得像大英百科全书,许多复杂的讨论都予以简化或省略。如果本书能激起各位的兴趣而希望深入研究,可去找任何一本关于赛局理论的教科书来看。其中主要的几点是:
.纳许陷阱:赛局理论专家可能不会太欣赏我介绍纳许均衡的方式,因为这似乎会让人误以为纳许均衡一定会导致不好的下场。但因为本书要讲的正是各种不好的下场,以及如何摆脱这些下场,所以我并未改变介绍方式。然而要请各位了解的是,其实纳许陷阱还可分为三种:轻度、中度、重度。轻度陷阱虽然也会逼我们选定某些策略,但其实和我们为了达到共同利益而自愿採取的策略并无不同。本书只在第5章、第6章略有提及轻度陷阱,其他时候仍旧是以中度及重度陷阱为重点。
.N人情境:合作可以发生在两人或两个群体间,或是多人或多个群体间。本书的范例多为前者,只偶尔提到较为复杂的案例。
.完整资讯和不完整资讯:赛局理论学家会区分资讯是否完整。虽然我也会区分,但并未明言。有时候我们对他人过去的行为知之甚详,但也有时候只能凭手上的资讯作最佳的猜测。通常,只要看上下文,就能知道我书中的例子属于前者或是后者。
.同步决策或逐序决策:我们作决策的时候,有时完全不知道另一方所採取的策略,这也就是赛局理论家所称的「同步」决策;有时候,我们可以等另一方下了决定并採取行动,掌握这些资讯后再作决策,这就称为「逐序」决策。同样的,只要从上下文判断,就能知道书中的例子属于何者。
.理性:不论是否为赛局理论家,都常讨论「理性」究竟为何。那些导致「公共财的悲剧」和其他社会困境的逻辑,可能并非真正的「理性」。而且有时候,似乎我们能做的最理性判断,竟然就是不理性!相关的例子,在本书中会一一提及。
连恩.费雪(LEN FISHER)
于英国雅芳河畔布拉福德镇(Bradford-on-Avon)以及澳洲布莱克希斯镇(Blackheath)
2008年5月
这本《剪刀、石头、布:生活中的赛局理论》,老实说,我一开始对它的期待并没有很高。我以为会是一本讲很多数学公式、复杂模型的书,毕竟「赛局理论」听起来就很高深。但翻开之后,我才发现我错了,大错特错。作者的文笔非常有趣,而且非常擅长举例。他把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像是交通堵塞、投票行为、甚至是一场球赛的胜负,都巧妙地用赛局理论来解释。 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推导,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让你自己去体会赛局理论的精髓。读到最后,你会发现,原来我们每天都在玩着各种各样的赛局,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你观察世界的新视角。你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生活,而是开始主动地去分析、去思考,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下一个选择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这种感觉非常棒,让我觉得自己的智慧都提升了不少。
评分这本《剪刀、石头、布:生活中的赛局理论》简直像是一本生活百科全书,而且还是那种让你越读越觉得有趣的类型。我通常不太会主动去接触这类“理论”书籍,总觉得会很死板。但这本书的作者,真的太有才了!他用一种非常轻松、幽默的方式,把赛局理论这个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概念,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书里的例子,很多都让我会心一笑,因为太贴切了。比如,在讨论到为什么某些流行趋势会突然出现又消失时,书中就用赛局的视角来解释,这是一种群体性的策略选择。还有,在分析夫妻间的争执,或者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时,也能看到赛局理论的影子,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博弈”。这本书最棒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强迫你接受什么结论,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分析,让你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逻辑。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世界的眼光都变了,变得更敏锐,也更懂得如何去理解和应对周围的人和事。
评分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很平凡的上班族,生活就是在公司、家里两点一线,每天重复着相似的事情。直到我读了《剪刀、石头、布:生活中的赛局理论》,我才发现,原来我的人生,或者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隐藏着无数的「赛局」。书中的一些案例,我真的感同身受。比如,在公司里,同事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有时候真的就像是几个人在玩剪刀石头布,每个人都想赢,但又不能把关系搞僵。 作者很巧妙地运用了「纳什均衡」这些概念,但没有让我觉得难以理解。他会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比如大家一起排队买东西,为什么有时候队伍越长,反而越没有人愿意退出,因为一旦退出了,可能就什么都得不到。这种观察非常到位。读完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选择,我开始思考,我的决定是否是最佳的?是否有更好的策略?这本书真的让我变得更聪明,也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坦白说,我拿到这本《剪刀、石头、布:生活中的赛局理论》的时候,心里是有点打退堂鼓的。因为我对「理论」这类的书一向有点苦手,总觉得会充满晦涩难懂的概念和枯燥的公式。但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以一个非常亲民的姿态,将赛局理论这样一个原本属于经济学和博弈论的专业领域,带到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之中。 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有趣,他将那些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像是朋友聚餐时如何决定谁买单,或是网络购物时如何比较价格,甚至是在通勤时如何选择最快的路线,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竟然都蕴含着深刻的赛局智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囚徒困境」的解释,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即使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人们却依然会选择背叛。这种深刻的洞察,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解读。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我当初在书店瞥到时,真的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剪刀、石头、布」,多熟悉的游戏啊,童年回忆湧上心头。没想到,作者竟然能从中挖出这么深的学问,把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博弈,甚至是社会现象,都用这个简单的游戏来剖析。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原来那些看似随机的决定,很多时候背后都有着一套精密的逻辑,而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就参与了一场场「赛局」。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一些例子,真的跟我们在台湾的生活经验太贴近了。像是市场上的竞争,不同店家如何定价、如何促销,有时候看起来像是无序的混战,但作者用赛局理论一解释,立刻豁然开朗,原来背后是大家都在衡量对手的下一步,然后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还有一些人际关系的处理,夫妻之间的沟通,甚至是父母与子女的相处,都能找到赛局理论的影子。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用过于艰涩的学术语言,而是用贴近生活的比喻,把复杂的理论讲得浅显易懂,让人读起来一点压力都没有,反而有种「原来如此!」的惊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