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序言
第五章 赢家的诅咒
The Winner’s Curse
-------------------------------------------------------------------------------------------------------
下次你晚上出门发现身上现金不够的时候,可以在就近的小酒馆里试试这个实验。拿一个罐子,里面装满硬币,记下这些硬币总共值多少钱。然后到吧台当着众人的面,拍卖你手上这个装满硬币的罐子(你要说会付给得标者纸钞,以免有人讨厌硬币)。你很可能得到以下结果:
1. 平均的投标价格将远低于硬币的总值。(投标者为风险趋避者)
2. 得标的价格将会超过硬币的总值。
进行这个实验,你不仅获得了夜间娱乐所需的资金,也教育了酒馆里的顾客「赢家的诅咒」的危险。
-------------------------------------------------------------------------------------------------------
赢家的诅咒是一个概念,首次讨论此概念的论文作者是ARCO(Atlantic Richfield)石油公司的三位工程师,卡潘、克拉浦及坎贝尔(Capen, Clapp, and Campbell, 1971)。概念很简单。假设有多家石油公司有兴趣购买某块土地的钻探权,我们假设该权利对所有的投标者而言,价值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这个标案是所谓的「共同价值」标案(common value auction)。而且,假设每一个投标厂商都是从他们的专家那里得到这项权利的价值估算。假设这些估算是没有偏误的,因此估算数的平均就是这块开发区的共同价值。这个标案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我们知道,要估计某个地方的石油蕴藏量是非常困难的,专家的估算差异会非常大,有些过高,有些过低。即使公司有时出价会低于他们专家的估算,那些专家提供高估算值的公司,其出价也倾向于高过专家估算值低的公司的出价。赢得标案的公司是专家估算值最高的公司,这的确是可能发生的。如果真是这样,标案的赢家可能就是输家。赢家将因为以下两个原因,而「受到诅咒」:一、他的得标价超过开发区的价值,厂商因而蒙受损失;或是二、开发区的价值低于专家的估算,得标的厂商因而感到失望。我们将这两者分别称为赢家的诅咒版本一跟版本二,比较温和的版本二,即使得标厂商有获利时也适用,只要利润低于投标当时的预期都算。两个版本中的赢家对于结果都不会高兴,所以两个定义似乎都很适当。
如果所有的投标者都是理性的,就不会发生赢家的诅咒(请见寇克斯及伊萨克〔Cox and Isaac, 1984〕),所以赢家的诅咒构成了市场环境里的一个反常现象。然而,在共同价值的标案中,理性的行动可能会有困难。理性出价需要先区别事前可得资讯条件下的标的物预期价值,以及在赢得标案条件下的预期价值。然而,即使一个投标者抓到了这个基本观念,赢家的诅咒版本二还是可能会发生,如果投标者低估了因其他投标人的存在而必须做的调整幅度。
标案的一般形式是出价高的人赢得标案,并支付他所出的标价,此处有两项因素要考虑,而这两项因素的作用是相反的。其他投标者的人数增加,暗示要赢得标案,你的出价必须要更积极;但是如果你得标,其他投标者人数的增加也会增加你高估标的物价格的机会──这表示你的出价应该不要太积极 。最适出价的求解,并不容易。因此,投标人在各种情境下是做对了,还是被诅咒了,是个实证上的问题。我会从实验及实地研究两方面提出证据,显示赢家的诅咒可能是个普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