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这波金融危机的形成与每逢春夏之交的肠病毒肆虐似乎有几许相似之处。首先,肠病毒的流行有週期性,国际金融危机也是在一段期间之后就会爆发;第二,肠病毒流行期间人体会自然产生抗体,然后疫情会逐渐冷却,直到病毒产生变种后又再掀起另一波疫情。回想亚洲金融风暴之后,许多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机构与企业几乎难以重返国际资本市场筹资,因为放款者学到教训后变更内部授信机制,将信用风险做更严格的控管;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也给评等机构与投资者带来巨大省思,评等机构改变评价模式,投资人不再单凭评等机构的报告作为投资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依据。这些投资与授信政策的调整就像抗体的产生,遗憾的是病毒会产生变种,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风险也会躲在一些正常交易之后,直到我们心防松懈之后,再次发动攻击,而造成损失。
众所週知,对抗病毒没有灵药仙丹,只能靠自身抵抗力,下一波国际金融危机不知何时发生,但将再度试炼市场的应变能力,故当务之急便是增强金融危机抵抗力,第一步应从认识衍生性金融商品开始,包括其诞生背景、交易模式与评价方式,最后订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并有纪律的执行。「衍生性金融商品理论与实务」乙书正是了解该商品之最佳选择,全书共计10章,内容涵盖商品介绍;远期市场、期货市场、交换市场、选择权市场之交易实务;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衍生性金融商品评价理论及风险管理、个案研讨及相关法令规定,兼具理论及实用价值,为金融机构从事财务工程、金融交易、风险管理及投资部门相关人员、大专院校财金相关系所师生与对衍生性金融商品有兴趣之投资大众之极佳工具书。
这本书实在太经典了!我第一次接触衍生性金融商品,就是因为这本书。当年大学老师推荐的,虽然初次阅读时觉得有些吃力,但每次回头翻阅,都会有新的体会。作者的理论功底非常扎实,把复杂的概念讲得条理清晰,逻辑性极强。尤其对于期权定价的Black-Scholes模型,书里有非常详尽的推导过程,让我这个金融小白也能慢慢理解其中的奥妙。而且,书中不仅仅是理论,还穿插了不少实务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或者期权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这些都让我对衍生性金融商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身为一名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交易员,我坦白说,这本书是我书架上最常被翻阅的工具书之一。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泛泛而谈的导论性书籍,而是真正深入到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骨髓”里。从最基础的远期合约、期货,到复杂的掉期、期权,作者都给出了教科书般的定义和解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各种衍生性金融商品组合策略的分析,例如蝶式套利、价差交易等等,这些策略在实际操作中能否盈利,书里都有提及,并提供了相应的模型来衡量风险和收益。当然,这本书的深度也决定了它不是给完全没有基础的读者看的,需要有一定的金融市场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吸收。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我大概看了两遍,还有一些地方实在吃力。它绝对是一本“硬核”的书,尤其是在理论建模方面。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学术化,对于一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他会从最基本的数学模型出发,一步步构建出完整的理论框架。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风险对冲策略的讨论,作者深入分析了不同的风险敞口以及如何利用各种衍生工具进行有效管理。不过,这本书更偏向于理论和模型,实际操作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交易平台的选择、市场流动性问题等,可能需要读者自己去进一步探索。总的来说,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专业的衍生品交易员或者研究者,这本书是必读的。
评分如果你是那种喜欢刨根问底,想彻底搞懂衍生性金融商品背后的数学原理的读者,那么这本书绝对会让你满意。作者在理论推导上毫不含糊,很多公式的由来和意义都解释得非常清楚。尤其是一些涉及到随机过程、概率论的章节,虽然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枯燥,但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对整个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定价和风险控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严谨性,缺点可能也是在于它的严谨性,对于只想了解大概、或者需要快速上手实操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门槛有点高。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纯粹是看中了“实务”两个字。想着能学点能在职场上派上用场的知识。这本书确实在这方面做得不错,除了理论讲解,后面有很多章节都是在讲不同行业如何运用衍生性金融商品来规避风险。比如,航空公司如何利用燃油期货来锁定成本,农产品生产商如何利用期权来应对价格波动,这些都让我大开眼界。书中还举了很多真实的案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虽然有些案例的年代可能稍远,但其背后的逻辑和方法论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