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人祸是人类有史以来,反覆发生的灾难。在过去六十年以来,台湾也曾遭遇过些天灾人祸所造成的重大损失,然而,台湾不但克服了它而且在逆流中持续发展,由贫穷变为富有,由落后变为进步。本书即利用「浴火重生」的涵义来表达台湾的政府和人民如何制服这些灾难而屹立于世。
台湾所遭遇的灾难包括战后初期的恶性通货膨胀、二次石油危机的洗劫、房市与股市泡沫的崩溃、网络泡沫的破灭、陷入M型社会泥沼尚不能自拔、以及在世纪金融大海啸中,马政府能否跃出萧条的泥沼。都从每次灾难发生的背景、事实、原因、政策以及启示,作了深入而平实的剖析,从而也揭示出风雨生信心的经验。
作者简介
于宗先
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印地安那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曾任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中央研究院经济所所长,中央研究院评议员,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并兼任中央政府经济、教育、统计、研究等部门顾问、谘询委员及委员。研究专长为经济预测、国际贸易及两岸经济发展等。主要着作包括《经济预测》、《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突破经济观念中的茧》、《经济挑战的回响》、《经济发展启示录》、《蜕变中的台湾经济》、《台湾泡沫经济》、《台湾的故事:经济篇》、《台湾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全国总供需估测:回顾与展望》、《台湾通货膨胀》、《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大陆经济台湾观》、《台湾中小企业的成长》、《台湾土地问题》、《浴火中的台湾经济》、《一只看得见的手》、《两岸农地利用》、《两岸股市面面观》、《龙头到龙尾─台湾经济何去何从》、《台湾金融体制之演变》、《两岸中小企业发展的比较研究》和《台湾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等专书,主编中英文经济专书30余种,及发表学术性中、英文论文170多篇。
王金利
现任中国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国立中兴大学经济学系学士、硕士,中国文化大学经学研究所博士,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中央研究院经济所副研究员,中兴大学法商学院经济学系与财政学系教授及财政学系主任,国立台北大学财政学系教授,中央政府经济、农业等部门谘询委员及委员。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研究专长与兴趣为个体经济、经济发展、金融、渔业经济与两岸经贸等。主要着作包括《台湾人口因素对家庭消费型态之影响》、《我国海水及新兴养殖鱼类发展之经济分析》、《台湾泡沫经济》、《台湾通货膨胀》、《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建构周延合理的社会福利制度》、《台湾中小企业的成长》、《台湾土地问题》、《一只看得见的手》、《台湾金融体制之演变》、《两岸中小企业发展的比较研究》和《台湾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等专书。曾在国内、外学术性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70多篇。
序
第一章 序论
第一节 浴火重生的意义
第二节 浴火重生的殷鑑
第三节 经济巨变期间全国上下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 本书佈局
第二章 战后初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事实
第三节 探原
第四节 抑制通膨措施
第五节 恶性通货膨胀的启示
第六节 经济复甦后的面貌
第三章 石油危机的洗劫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事实
第三节 探原
第四节 石油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第五节 对政府措施的平议
第六节 石油危机的启示
第四章 股市房市泡沫经济的联袂崩盘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事实:泡沫现象
第三节 探原:泡沫的形成与破灭
第四节 股市泡沫与房地产
第五节 泡沫破灭的影响与启示
第五章 网络泡沫破灭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原因
第三节 冲击
第四节 政策
第五节 复甦
第六节 检讨
第六章 陷入M型化社会泥沼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事实
第三节 探原
第四节 台湾中产阶级的没落
第五节 M型社会对社经的影响
第六节 台湾能脱出M型社会的泥沼
第七章 世纪金融大海啸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背景
第三节 原因
第四节 冲击
第五节 措施
第六节 金融海啸消退后的世界情势
第八章 马政府能否跃出萧条的泥沼
第一节 面临的国际经济情势
第二节 面临的国内经济情势
第三节 台湾经济陷入萧条泥沼探源
第四节 冲击
第五节 政策平议
第六节 马政府能否跃出萧条的泥沼
第九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台湾经济巨变的根源
第二节 对公营事业民营化的再考虑
第三节 台湾经济浴火重生的原因
参考文献
索引
序
记取历史教训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应有的态度。台湾自光复以来,迄今已有64个年头,在这64个年头中,曾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日子,也曾经历过风清日丽的时光,要使这些年的经历变成后代的资产是这一代知识份子的责任。我们是从战后生活匮乏、社会紊乱、国家衰亡中走出来的。对于这半个多世纪的变迁有着深刻的记忆,对于今后台湾的走向,有着更多的忧虑与关心。所以决定以「台湾经济的浴火重生」为题,将它刻绘出来,作为殷鑑。
在过去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台湾由贫穷变为富有,由落后变为进步,都曾经历过「浴火重生」的过程。
台湾本身是地少人稠而土地并不丰腴的海岛,既没有大量的地下资源,而地上的资源经常要遭受台风的洗劫与地震的凌迟。一次无情的台风,像1959年的八七水灾,曾造成667人的死亡,45,769间房屋倒坍;一次空前的大地震,如1999年921大地震,曾造成2,415人的死亡,105,479间房屋倒坍。至于较小规模的台风,年年都发生,四、五级的地震更是经常降临。处在这种环境下,台湾的政府和人民不仅表现出和衷共济的情操,也充分发挥了克难打拼的精神,所以在短时间内使1950年前后的恶性通货膨胀化为温性通货膨胀;使19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也在短期间恢复正常,进而使1990年爆发的泡沫经济之经验成为台湾人民所记取的惨痛教训;2001年所发生的网络泡沫经济于次年即慢慢恢复常态。这些经历,都印证了台湾经济浴火重生的经验,该是多么珍贵。但是我们也不讳言,在过去六十多年,执政当局曾犯了些错误及其所造成的后果。
在本书稿构思时,全球性金融大海啸尚未爆发;当它于2008年8月冲击到台湾,台湾经济便陷入萧条的境地;到2009年夏,台湾经济尚未脱出萧条的泥沼。不过,我们相信,以台湾潜在的储蓄力,及应付环境的应变能力,以及政府所推动各种振兴经济措施,会使台湾经济在2010年春慢慢展现它复甦的力量。
在这本书稿中,我们有系统地将每个重大的经济事件,从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发生的事实、产生的原因,以及政府政策与平议,都作了有系统的剖析。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相信,在本书所阐释的道理对未来处理同类事件时,会有些参考的价值。
为使本书稿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我们特别请三位资深经济学者审阅,他们是陆民仁教授、叶万安教授以及王凤生教授,前两位教授曾目睹而且直接间接参与推动台湾经济发展的行列。特别是叶万安教授,他大半生是在政府政策形成机构任职,对于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了如指掌;陆民仁教授和叶万安教授且曾是台湾大报,如中央日报、经济日报的社论主笔;王凤生教授是较年轻的经济学者,他有深厚的经济理论造诣,对现实经济问题有精辟的见解,而且经常在报纸发表他的时论。我们相信他们的审阅会使这本书稿生色不少。
在本书稿撰写过程中,蒙黄国枢先生不辞辛劳,细心校阅,并协助改正错误,而胡美云小姐与黄素娟女士之耐心打字,不怕再三修改之苦,并蒐集资料,对初稿之完成均作了很大的贡献。特在此一併致谢,如本书仍有错误,全由作者负责。
最后,对于资助本书撰写的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会,以及大力推介的李瞻教授,致最诚挚的感激之意。尤其近年来,利率降至最低水准,靠利息收入之基金会,多到了惨淡经营的地步,而该基金会董事长宗成志之慷慨赞助,帮我们完成我们的心愿,更是我们永感难忘。除此,容我们再谢谢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的负责人,蒙他们的厚爱使我们对台湾经济发展所撰写的专书,一一为我们出版,更是难得。特在此致最诚挚的谢忱。
这本书的书名《台湾经济的浴火重生 (台湾经济论丛 16)》听起来就很有力量,也充满了希望。作为一名在台湾生活了数十年的读者,我对台湾经济的变迁有着深切的体会。我记得小时候,台湾经济起飞,到处都是工厂,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台湾的未来一片光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经历了不少挑战,像是产业转型、全球竞争加剧,还有国际情势的不确定性,这些都让我们对经济发展感到忧虑。 这本书的名字“浴火重生”,立刻勾起了我对于过去那些艰难时刻的回忆,以及对于未来能够走出困境的期盼。我很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台湾经济“浴火重生”的过程,究竟是哪些关键的转折点,是哪些政策的推行,又是什么样的社会力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机遇,还是传统产业的成功转型,抑或是政府的战略布局?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关键因素,提供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台湾经济是如何克服挑战,重新焕发活力的。毕竟,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关系到就业机会、薪资水平,乃至我们下一代的未来。
评分《台湾经济的浴火重生 (台湾经济论丛 16)》——这个书名,就像一股暖流,注入了我这个长期关注台湾经济发展的读者心中。我记得在九零年代末,台湾经济经历了一段相对低迷的时期,许多人都在担忧产业外移、人才流失的问题。那时候,“转型升级”的口号响彻云霄,但具体要怎么做,似乎大家心中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台湾经济确实迎来了一波新的增长。 然而,时代在变化,挑战也在升级。如今,我们面临着人工智能、气候变迁、地缘政治等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定义“浴火重生”的内涵。它所指的“重生”,是重回过去的辉煌,还是开创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书中会不会详细解读台湾在半导体产业之外,有没有孕育出其他足以支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新兴产业?例如,绿色能源、生物科技、甚至是文化创意产业,在书中是否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洞察,让我们了解台湾经济是如何在新时代下,找到新的生命力,并且持续茁壮成长。
评分看到《台湾经济的浴火重生 (台湾经济论丛 16)》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闪过了几个画面。我曾经在大学时期,因为课程需要,接触过不少关于台湾经济发展的论文和书籍,那时候对“台湾经济奇迹”的概念印象深刻。但近几十年来,尤其是在面对国际贸易壁垒、区域经济整合的压力,以及全球供应链的重塑,台湾经济似乎也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很多朋友私下都会讨论,台湾的经济还能不能回到过去的荣光,或者说,未来的经济出路到底在哪里? 因此,“浴火重生”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更是一种迫切的需要。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的分析,比如,它会不会探讨台湾如何在高科技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又能发展出新的、具有潜力的产业?书中会不会深入分析台湾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方面的具体举措?还是说,它会更侧重于全球视野下的台湾经济定位,例如如何在美中科技战的大背景下,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和生存空间?我很想知道,书中的“重生”故事,是否能给予我们一些具体的启示,让我们对台湾经济的未来,不再只是感到迷茫,而是能看到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台湾经济的浴火重生 (台湾经济论丛 16)》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最近几年台湾社会对经济前景的讨论。我身边不少朋友,尤其是年轻一代,常常会感慨就业机会不如父辈,生活成本持续上升,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感到有些茫然。我们都记得过去的“台湾钱淹脚目”的年代,那时候充满自信和活力,但现在,大家似乎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点,新的出路。 所以我对这本书的“浴火重生”概念非常好奇。这究竟是经济体质的根本性改变,还是仅仅是短期内的复苏?它会深入分析哪些具体的因素,让台湾经济能够“重生”?是政策上的突破,还是民间企业创新能力的爆发?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探讨台湾如何在新兴科技领域,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或生物医药等方面,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优势,甚至创造出新的“护国神山”?同时,我也关心书中是否会触及到,台湾经济如何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保持稳定和发展,以及如何应对来自中国大陆的经济压力和竞争。总之,这本书名给我一种强烈的期待,希望它能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充满希望的台湾经济未来图景。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台湾经济的浴火重生 (台湾经济论丛 16)》让我感到一股振奋人心的力量。作为一个在台湾出生、成长,并且一直关注着这片土地经济脉络的读者,我亲身经历了台湾经济从默默无闻到举世瞩目的辉煌,也感受到了近年来所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从制造业的繁荣,到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再到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动,台湾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牵动着我的心。 “浴火重生”这个词,充满了生命力与希望,它暗示着经历过艰难困苦后,能够实现更强大的复苏。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描绘台湾经济“浴火重生”的具体图景。它会着重分析哪些产业的突破与创新,才使得经济得以重焕生机?书中是否会探讨台湾在国际贸易、吸引外资、以及留住优秀人才方面,采取了哪些关键性的策略?又或者,它会从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甚至是社会文化层面,来深入剖析台湾经济韧性的来源?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深刻的见解,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台湾经济在复杂环境中,是如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力,迎接未来的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