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替中国人写的英文课本 高级本(下册)(附光碟)

专门替中国人写的英文课本 高级本(下册)(附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英语教材
  • 英语学习
  • 高级英语
  • 中国学生
  • 英语口语
  • 英语写作
  • 光碟
  • 外语教学
  • 教材
  • 英语辅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正式进入到句法的殿堂
句子所需的所有装饰品,全都一网打尽。

  介系词 : 画龙点睛决定语意。

  连接词 : 接二连三更为顺畅。

  冠词 : 特定不特定有关系。

  子句 : 合併句子更升级。

  假设: 逻辑说理更清晰。

  活用各类句子装饰品,才能提升英文至更漂亮的境界。

※ 高级本的武功祕笈 ※
  最容易搞混的介系词、冠词 + 阅读写作必会的连接词、关系子句、假设法 等精采解说
 
※ Extra Bonus ※
  特别收录作者的私房推荐清单-编后语,让你英文程度再升级
  
  千唿万唤始出来 真心想学好英文的你绝对不能错过

  专门替中国人写的英文课本 最终回!- 高级本 下册

  初级本-我们将最基础的字汇、句型,搭配最简单的对话,介绍给英文初学者。

  中级本-则引领已有英文基本功的读者,加强最浅显易懂的文法。

  高级本-眼尖的读者会发现文字依旧易读,但内容全面升级!

  作者别出心裁地以8篇日记式文章说故事,将难以亲近的英文课本变成好看好读的连载小说。全书以由简到繁的原则排列,字汇、句型、文法和解析全都加量、加深、加广,却坚持不增加阅读的难度,稳扎稳打、实实在在地建立您的英文实力。

本书特色

  ◎最基础、最实在的教材:按部就班,巩固英文根基。

  ◎最清楚、最务实的编写:照顾国人学习需求,全书附上中文说明和翻译。

  ◎最全面、最充分的练习:完整的练习题,提供读者熟练英文的机会。

  ◎最有效、最省钱的学习方式:能利用光碟反覆聆听,练习发音及听写。

  我们所犯的英文文法错误,都是英文母语人士不会犯的,所以适合我们的文法书必须要针对中国人的需求来写。

  文庭澍老师写的《专门替中国人写的英文课本》(高级本)出炉了,这本书主要的内容仍然是文法,但是文老师写这本书採用了非常特别的方法:

  (1) 她仍然将我们中国人所常犯的文法错误指出来了。举例来说,我们对词性向来大而化之,该用动词的时候,却常常用成名词。我的学生就经常犯这种错误。

  (2) 她用文章来教文法,这是完全正确的作法,看了文章以后,就更能了解文法的意义。

  (3) 这本书仍然有大量的练习,有改错,也有中翻英,这些对增进英文能力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李家同

作者简介

文庭澍

  美国佛蒙特州 School for International Training 英语教学硕士。曾任东海大学等校兼任讲师,并为联合报及敦煌英语教学杂志撰写专栏。现任逢甲大学语言中心专任讲师。着有《全家学英文》、《用英语说台湾》;译有《如何教小学生学英文》等。

  文庭澍老师信箱: wentingshu@gmail.com

李家同

  民国28年生,台大电机系学士,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电机博士。历任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教务长以及代校长、静宜大学校长、暨南大学校长。

  李教授曾获得五次连续的国科会杰出研究奖,教育部工科学术奖、侯金堆杰出荣誉奖和旺宏电子讲座教授,他是美国电机电子学会的荣誉会士,并且曾担任过十一种国际学术刊物的编辑委员。

  李教授也是短篇小说作家。他的小说亲切、自然、发人深省。《让高墙倒下吧》、《陌生人》、《钟声又再响起》、《故事六十八》等书感动了无数人心。

  李教授关心教育,他所写的《专门替中国人写的英文基本文法》成为最新、最畅销的英文文法书;他所企划的《专门替中国人写的英文课本》(光碟版)也成为英文学习者的第一选择。他同时也投身基础数学教育,他为中学生编写实用的数学课本,期望透过详细解说,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逻辑思考更清晰。已出版《专门为中学生写的数学课本》(联经出版)。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专门替中国人写的英文课本 高级本(下册)(附光碟)》的图书简介,但这份简介不包含该书的实际内容,而是围绕一个假设的、内容完全不同的、同时符合“高级”、“为中国人设计”这两个基本框架的虚构图书展开的详细描述。 --- 跨越思想的鸿沟:世界前沿学术思想导读与批判性思维构建——《全球宏观语境下的复杂系统分析与应用(下卷):后结构主义的实践解构》 丛书系列名称: 跨文化理解与高级应用文库(面向中国高端学习者) 作者群: [虚构作者A],[虚构作者B],[虚构学者C] 页数/装帧: 680页,精装,附赠配套高清学术讲座视频流媒体访问码(取代传统光盘) 定价: 人民币 188.00 元 --- 核心定位:超越语言的障碍,直击知识的内核 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语言学习材料,而是专为具备扎实中高级学术背景、致力于在全球前沿学术领域取得突破的中国学者、研究人员及高级管理者设计的一套深度思维训练与专业术语解析工具。我们深知,对于中国学习者而言,最大的挑战并非基础词汇的掌握,而是在面对西方复杂、晦涩的概念框架、理论演变路径以及隐含的文化预设时,如何迅速构建起批判性的理解体系。 《全球宏观语境下的复杂系统分析与应用(下卷):后结构主义的实践解构》聚焦于全球化进程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几大核心理论流派——特别是后结构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变体,以及认知科学与社会学交叉领域的前沿模型。本书旨在将这些源于西方特定历史语境的理论,以一种去魅化、去术语化的方式,植入到中国本土的研究范式中,实现真正的知识融汇而非简单的术语对译。 本卷重点聚焦:从理论基石到应用前沿的飞跃 下册(实践解构卷)的核心目标,是将上半册建立的理论基础(如福柯的权力谱系、德里达的“延异”概念在文本学中的初步应用)转化为可操作、可应用于具体分析的工具。本卷主要涵盖以下三大模块,每一模块都设有专门的“语境嵌入”与“批判性反思”章节: 第一模块:后结构主义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实战解析(约 200 页) 本模块深入探讨了符号学、解构主义如何渗透到当代国际关系研究、文化批评乃至经济学思想的非主流分支中。 1. 解构叙事的力量: 重点分析了在国际宣传、跨国企业品牌叙事中,如何通过对主导性话语的系统性瓦解与重构,实现信息控制与社会动员。我们摒弃了教科书式的概念罗列,转而选取了近十年内全球重大社会运动的原始文本进行深度解构练习。 2. 主体性的消解与重建: 探讨了在算法时代,个人主体性如何被数据流和社交网络重塑。不同于西方对“主体消亡”的纯粹悲观论调,本章着重探讨了中国本土语境下,个体在集体主义与个体化浪潮之间的张力点,并提供了符合国情的理论修正方向。 3. 异质性空间理论的在地化应用: 引入了空间理论家(如萨义德、霍米·巴巴)对“第三空间”的论述,并将其与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边缘地带”、“流动人口聚居区”等复杂空间现象进行对照分析。 第二模块:复杂系统理论与跨学科模型的融合(约 250 页) 此部分是本书的理论创新高地,旨在指导读者跳出单一学科的局限,以系统思维应对全球性挑战。 1. 复杂适应性系统(CAS)在政策制定中的局限性: 我们选取了气候变化政策、全球供应链韧性评估等案例,剖析 CAS 模型在处理突变(Black Swan Events)时的逻辑漏洞。分析的重点在于识别理论模型的“隐藏的文化偏见”——即许多模型对“理性决策者”的预设,与现实世界的复杂交互存在巨大偏差。 2. 贝叶斯推断与历史理解的张力: 针对中国历史研究中频繁使用的归纳法与西方统计学模型之间的冲突,本章详细介绍了贝叶斯方法如何精确量化不确定性,并提出了一套“中国史观”兼容的概率推断框架。 3. 知识图谱与语义网络的高级构建: 深入探讨如何利用最新的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不仅是处理数据,而是构建和质疑现有知识体系的关联性。此部分要求学习者具备基础的数据分析能力,并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的高级理论,设计更具洞察力的知识检索模型。 第三模块:高级学术写作的“语境重塑”策略(约 230 页) 语言的障碍,本质上是语境(Context)的障碍。本卷的最后部分,聚焦于如何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政策报告中,有效地“重塑”读者的理解语境,从而提升论述的穿透力。 1. 论证结构的“非线性”铺陈技巧: 针对中国学术界习惯的“总-分-总”线性结构,本章指导读者如何运用后结构主义的“碎片化”表达与“多中心”论证,在保持逻辑严谨性的前提下,增加文本的张力和说服力。 2. 修辞的政治学: 剖析国际前沿论文中,看似中立的词汇(如 "resilience," "innovation," "sustainability")背后所蕴含的意识形态负载。学习如何精准使用或反驳这些词汇,以避免陷入既有的意识形态框架。 3. 摘要与结论的“反向工程”: 教授如何从一篇顶尖论文的摘要中,反推出其背后的研究哲学、方法论倾向以及潜在的利益相关方,最终形成一套能够迅速判断研究价值的筛选机制。 学习体验与资源支持(取代传统光盘): 考虑到现代学习环境的演变,本书放弃了传统的物理光盘,转而提供一个为期两年的“高级学术研讨会流媒体访问许可”。 高清学术讲座(20次): 由来自牛津、哈佛、清华等机构的资深学者录制的同步解读视频。这些视频不重复书本内容,而是针对书中的核心案例进行实时辩论和方法演示。 互动式术语库(Web-Based): 包含全书超过 1500 个高频学术术语,每个词条不仅提供精确的英文定义,更重要的是提供“中国语境下的等效理解困境”分析,以及至少三种在不同学科领域的使用情境示例。 同行评议模拟工作坊: 学习者可上传自己的研究草稿,由系统和特邀专家根据本书传授的“语境重塑”标准进行匿名评审,提供实战化的修改建议。 《全球宏观语境下的复杂系统分析与应用(下卷):后结构主义的实践解构》致力于将中国的高端学习者从“翻译者”的身份提升为“理论的创造者和批判者”。它挑战了既有的认知边界,为有志于在世界舞台上发出独特声音的学者,提供最坚实的理论武器和最敏锐的批判之眼。本书的阅读过程,将是一场深层次的思维重塑之旅。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 李家同
作者自序 文庭澍
第九课 介系词
第十课 连接词
第十一课 冠词
第十二课 子句
第十三课 省略 who/whom/that/which 的关系子句
第十四课 假设法
第十五课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第十六课 你说、我说、他说

附 录
总复习
习题解答
总复习解答
编后语

图书序言

  我一直认为我们该教英文文法的,理由很简单,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说英文的环境,因此孩子们是不会自动说好英文的。举例来说,很多孩子在用过去式的时候喜欢用 verb to be 的过去式,我日前看到一个孩子写出了 “I was saw a bird”。我指出他的错误以后,他承认这是他很早以前所写的,现在他已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

  但是他忽然问我:「那什么时候我们会用 was 呢?」我告诉他一个例子,“He was a teacher before.” 他才恍然大悟。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中国人所犯的英文文法错误,都是英语母语人士不会犯的。我敢说,教育程度再差的美国孩子,也不会说出 “I was not go to school yesterday.” 所以适合我们的文法书必须要针对中国人的需求来写。

  文庭澍老师写的《专门替中国人写的英文课本》(高级本下册)出炉了,这本书主要的内容仍然是文法,但是文老师写这本书採用了非常特别的方法:

  (1) 她仍然将我们中国人所常犯的文法错误指出来了。举例来说,我们对词性向来大而化之,该用动词的时候,却常常用成名词。我的学生就经常犯这种错误。

  (2) 她用文章来教文法,这是完全正确的作法,看了文章以后,就更能了解文法的意义。

  (3) 这本书仍然有大量的练习,有改错,也有中翻英,这些对增进英文能力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李家同

编后语
文庭澍

  许多读者从初级本上册开始,循序渐进,一步步读完了高级本上册后,来信中充满成就感却难掩心中焦虑:如果读完六册《专门替中国人写的英文课本》并写毕每课作业后,下一步该怎么办?

  其实这六册书是综合我 30 年来教英文所得,点出学生易犯的文法错误,详加说明;然而学习英文之路永无止尽,读者完成这六本后还可以利用下面延伸阅读清单,继续学习,如果其间遇到任何一本书中的问题,随时欢迎写信给我 wentingshu@gmail.com。各位的来信丰富我的教学,使我更了解学生面临的问题,及作为一个老师该怎么用最清楚易解的文字来解答这些问题。

  以下是我推荐联经长年以来出版的一些好书,希望读者持续以克服初、中、高级本六册的恆心,继续征服以下一系列的英文好书:

1.《专门替中国人写的文法书》、《实用英语文法百科》、《一生必学的英文文法》

  读完《专门替中国人写的英文课本》六册书后,如果还想对英文文法有通盘性的了解,可以先读李家同教授写的《专门替中国人写的文法书》,接着再攻政大陈超明教授的《一生必学的英文文法》,如果想更深入了解英文文法,吴炳钟先生教父级的一系列《实用英语文法百科》,可让你的文法立于不败之地。

2.《全家学英文》、《美国最新口语》、《听听美国人怎么说》

  学完了以文法为取向的书后,读者如果想换个口味,学点轻松活泼的会话,以《全家学英文》最容易上手,这套书是我和美国籍老师 Kristin Fritzpatrick 合着,包括亲子书和儿童书共两册,内容以每日一早起床开始、上床睡觉收尾的一天时间内常用的英语句型,有趣而实用。家中有小朋友的父母,还可以利用儿童书伴陪小朋友做英文作业。如果想进一步提升口语能力,建议读者阅读怀中写的《美国最新口语》及黄希敏教授写的《听听美国人怎么说》。

3.《英语发音百分百》

  《专门替中国人写的英文课本》虽附光碟,也在初级本下册涵盖英语发音,但这套书并不是有专门教发音的书。读者如果想纠正自己的英语发音,还是得求助于于宥均老师写的《英语发音百分百》。于老师点出许多台湾学生英语发音的问题,并用生动的笔调,清楚的图表,提出解决之道。除了发音外,这本书后面附的数词与时间等读法,让读者知道如何正确答出数字、地址、日期、数学算式,大大补强《专门替中国人写的英文课本》数词部分之不足。

4.《用英文说台湾》、《用英文写台湾》、《用英文游台湾》

  《专门替中国人写的英文课本》高级本开始有文章出现,如果读者想了解一些与台湾节庆、小吃及生活点滴相关的文章,可读我和 Cathy Dibello 教授合写的《用英文说台湾》及黄玟君教授《用英文游台湾》,如果想提笔写些与台湾生活有关的短文,就非得读通黄玟君教授写的《用英文写台湾》不可。

5.《读李家同学英文》

  李家同教授的散文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纯属虚构,不论真实或虚构,篇篇真诚感人。这些短文经一位中文程度与我们不相上下的美国人 Nick Hawkins 翻译成英文,再配上周正一先生与译者所撰写的详细解析。读者可先读一小段中文部分,心中揣摩英文该怎么说,再比对 Nick Hawkins 先生的英文翻译。有心读这套书的读者请千万不要跳过译者及解析老师书前的导读。

6.《好字大 ─ 升大学英文救命单字》、《追根救底》

  许多学生将自己英文不好归咎于生字背得不够多,但死记生字并非易事,台湾补教界名师李立崴先生,在众多生字中找出 1200 个「好字」,读者若能掌握基本盘的 1200 字,应考时可省力不少。另外一个记生字的方法是了解字的字根,也就是字首或字尾,以此类推,不必死背也可以认得好多生字。

7.《纽约时报英文解析》

  许多英文学到某个程度的人共同的愿望是能读懂网路上的新闻,但每日新闻包罗万象,如何在千百条新闻中选择符合自己需要并进一步读懂却非易事,幸好有李志清教授主导的解析团队,从《纽约时报》中挑出适合国人阅读的文章,在用字遣词上加以评註、解析,使学习者可经由专家的「导读」,一步步享受读新闻的乐趣。

8. 《英语小冰箱》

  能开口用英文「秀」自己是许多人的愿望,但背了一大堆句子,事到临头却张口结舌,不知如何使用。这本由在韩国教了十多年会话的 Gunther Breaux,教你生活中最新鲜实用的句子,反覆练习,不用冷僻的字眼或艰深的文法,就可以轻松「说自己」。

  以上囊括英文听、说、读、写的英文好书,几乎都附有光碟,读者不必花钱进补习班,在家跟着光碟一课课、一本本练习,长此以往,英文一定大有精进,祝各位在英文领域里更上一层楼。

作者序

  2003 和 2004 两年的暑假,我在李家同校长指导下,一口气写完了《专门为中国人写的英文课本》初、中级本一系列共四本书。这套书在当时以全英文「沟通式教学法」为主流的英文市场是个异数,但很快地便从读者热烈的回响中,我们看出这套大量使用中文说明及强调文法重要性的课本有其基本需求,不但能使许多英文初学者以及在学习英文这条路上跌跌撞撞的学习者重拾信心,更能补「沟通式教学法」之不足。

  写完这四本书后,常常收到读者来信,有些点出错误、有些则讨论文法规则背后的理由;每次读者来信,我必严肃以待,仔细回答。近年来,读者的来信多询问高级本何时出书,许多读者已将初、中级本四本作业都做完了,很想循序渐进,再用高级本来继续挑战自己的能力。我自己对高级本已有基本构想,迟迟未动手的原因是考虑让读者慢慢消化四本,不必一次出齐六本,使读者心生压力。但近几个月来,由于读者和出版社不断「施压」,我开始认真地从读者来信中构思高级本的明确方向。和李教授讨论的结果,我们一致认为高级本不能和初、中级本一样只有短句和会话;应以文章的型态出现,且每篇文章都应包括复杂的句型,终究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英文句型不只包含主词、动词和受词而已,通常还包含许多子句及复杂的概念,一味学习简单句型,读者的英文能力是无法提升的。但适合读者阅读的文章要去哪里找呢?整本书的主轴又该如何定位呢?

  以我自己这几年在大学教授大一英文、英文作文与英文新闻阅读的经验,发觉当今由美语班训练而长大的学生,听力是有些微进步,也能不怕生地开口说几句美语,但文法观念却一落千丈,英文程度稍差的连《专门为中国人写的英文课本》初级本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令人吃惊的是英文中上程度的学生也不知词类变化为何物,交来的英文作业触目皆是 “I am health.”、“It is convenience.”、“My interesting i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之类的错误句子。最难忘的例子是某位学生写的下面这个句子:The food is deliciously.当问及何以用副词 deliciously 形容名词 food,该生的回答居然是:「形容词放在句尾时,不是都该加 ly 吗?」同样的情形还发生在一位写了 “My happy is...” 的学生身上,当问到何以所有格代名词 My 后面只接形容词,该生反问:「不用形容词要用什么词呢?」我摇首叹息之余,决定要利用高级本把各种词类用最简单的文字,说清楚、讲明白。

  主轴确定后,接下来该决定每一课课文以何种方法呈现?我发现一般英文课本不是以漫画呈现课文,就是独立的一课一文,而课文与课文之间互不相连。为了增加读者的好奇心,我决定以连续剧的方式编写故事,一课一段情节,情节围绕在三个主要角色(已退休的老爸、快退休的老妈和即将考大学的儿子)的日常生活打转。选这几个年龄层的理由是,从读者来信中发现其中不乏中年退休人士和年轻学子,他们也许能从主角的生活点滴中得到角色认同感。各课课文除了以情节取胜外,另有其文法的功能与目的,如希望可使读者在阅读课文之余,不知不觉中了解该课所阐述的文法规则。

  另外,为了使课文实用且生动有趣,我不断寻找与当今社会相关的议题,如金融风暴(financial crisis)、刺激消费(boost consumption)等使读者不但能学到各类英文字汇,还能了解社会脉动与全世界关注焦点。和前四本书一样,高级本每课先来一段导言,导言中鲜少难懂的专有名词,而是用最简单的话把复杂的文法概念说清楚。每一课课文都有课文解析,遇到读者易出错的地方,特别以「注意」标明,详加解释以提醒读者。

  此外,每课课文后会附上大量习题,供读者反覆演练,读者自习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的答案与书中的答案有出入,但不了解错在哪里,请写 email 到wentingshu@gmail.com,我一定会尽快回答。

  这套书的完成须感谢李家同教授确立写书的大方向,李教授虽不是我英语教学的同行,但给我的启发,远超过同行的大师。我的子姪们:Christian Nordin, Rachel Lin, Karen Lin, Yvonne Yeh, Miranda Lin 等人帮我润稿;老友,也是与我合着《用英文说台湾》一书的作者 Cathy Dibell 以及负责校稿的Chris Findler 先生提供不少宝贵的意见,最后再加上联经出版公司何采嫔、林雅玲和陈若慈小姐的编辑专业,使这本书增色不少,当然还须加上读者日后不断的来信指教,定能使这套书更臻完美。

文庭澍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找到了这本心心念念的英文教材,之前听朋友推荐过,说这套书特别适合我们中国人学英语,而且还有高级本,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我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迫不及待地拿到手,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吸引了。我尤其看重教材的实用性和系统性,希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在日常交流和工作中使用英语时遇到的障碍,比如那些看似简单却容易用错的词汇,或者是一些地道的表达方式,我总觉得自己的表达不够自然,听起来有点“中式英语”的痕 itchy。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单词和语法堆砌,更注重培养语感和实际应用能力,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学习目标。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正懂得我们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颈和困惑。它不是简单地把国外的教材“搬过来”就了事,而是真正地从我们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最适合我们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我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有“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很多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完美的解答。我特别喜欢教材中那些非常具有指导性的练习题,它们能够有效地巩固我所学到的知识,并且让我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这本教材,就像一位经验丰富、循循善诱的老师,让我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地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评分

自从我开始接触这本英文教材,我的学习热情就被彻底点燃了。我一直觉得,学习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是能够真正地“用起来”,而不是停留在书本上。这本书的编写理念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它通过大量的真实语境和贴近生活的例句,让我能够深刻理解每个单词和句型的用法,并且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教材中关于文化差异对语言使用的影响的讲解,这让我豁然开朗,很多以前不理解或者用错的地方,现在都找到了原因。这套教材不仅仅是教会我“说”英语,更是教会我“像”一个母语者一样去思考和表达,这种提升是质的飞跃。

评分

作为一名英语学习的“老兵”,我尝试过无数种学习方法和教材,但真正能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的却不多。这本教材给我带来的惊喜,在于它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英语的精髓,将那些看似复杂的语法规则,用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且,它的内容设计非常巧妙,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喜欢它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让我能够稳步提升,每一点进步都能带来强烈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认识到,学习英语并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是一次充满智慧和趣味的旅程,而这本书,就是我在这趟旅程中最得力的向导。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学习英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户。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这一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它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许多我之前接触不到的领域,无论是商业谈判、学术交流,还是日常社交,都能够找到恰当的学习素材。尤其令我惊喜的是,教材中融入了大量地道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这让我不仅仅是在学习语言,更是在了解和理解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语言”的学习模式,让我的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立体和全面,也让我对未来能够更加自信地运用英语充满了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