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冀,汲汲营营的世界里最具正面影响力的人物
他是第一位获得美国建筑师最高荣誉的台湾人
走人少的路,需要勇气与热情,却能创造属于你的传奇
是什么信念,让他兼顾理想与现实,享受成功事业与美满家庭?
他的故事与哲学,一定能帮你少走许多冤枉路。
潘冀唯一授权出版、耗时两年的砌砖哲学大公开!
让你学会看到正面机会,不再只看负面问题的人生手册!
正当的力量,才是人生的王道!
人生不只是一场战斗,更是一趟有梦相随的旅程。
为你的梦想追根究柢,一切就从基本功开始!
潘冀,台湾唯一一位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在本书中首度公开分享成功事业与美满家庭的背后,如何兼顾理想与现实,享受工作与生活,尽一己之力让世界更美好!在这一段从砌砖块到盖教堂的人生筑梦过程里,也看到潘冀坚持把事作好的23个关键态度与秘诀。
【潘冀的基本功语录,每一句都是受用一生的智慧】
*一件不对的事,尽管大家都做,仍然是不对的事。
*我们很难改变别人的偏见,但自身处境可以改变。
*每一件事都能讲得出道理来,就不会被说是用权力在压迫别人。
*每一个工作,都可以有计画的帮自己寻找磨练的机会。
*所有的成就都来自于基本功;而基本功来自于既深且广的历练。
*把每天的生活优先顺序排对,就可以让脑筋清楚,日子顺畅有效率。
*从事每一行都需要宽广的视野,才能出类拔萃。
*先求有,再求好。
*好的建筑是里程碑,坏的建筑是墓碑。
*每个人都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生产工具。
作者简介
关于建筑师 潘冀
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
唯一荣获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FAIA)头衔的台湾建筑师。
中国民国杰出建筑师。曾获《天下杂志》选为「影响200飞越2000」人物。行事低调,却是台湾最具正面影响力的人之一。
21岁,成大建筑系毕业,前往美国留学,同学念硕士,他选择从大学念起。
25岁,同学还在攻读硕士,他已经拿到莱斯大学学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进入纽约建筑大师的事务所工作。
34岁,参与中正纪念堂竞图勇夺第一名,却因蒋宋美龄一句话,中正纪念堂改採用第二名的设计,抱撼落选。
38岁,自行开业,只为了实现不应酬,不攀关系,不走旁门左道,凭专业就能成事的梦想。
60岁,不仅梦想成真,还主持全台最大的建筑师事务所,其「快车式设计」兼顾设计美学、效率、品质,对环境亲和,台积电等一流高科技大厂都委由他设计。
他相信,建筑不需要个人英雄主义的大师,建筑更需要团队。
他强调,好建筑不应只在乎凸显个人风格,而应该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并创造和谐环境,服务人群。
他认为,建筑不应该是墓碑,而是里程碑。
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www.jjpan.com
关于撰文者 蓝丽娟
专职作者,写作领域以生活美学、单车风尚、旅行等life style为主,畅销代表作《跟着安藤忠雄看建筑》。
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系学士。
第五届两岸关系暨大陆新闻报导奖,杂志类首奖得主。曾任《天下杂志》副主编、《Cheers杂志》副主编、民视新闻部编辑,目前报导文字散见《天下杂志》、《康健杂志》、《cheers杂志》、《亲子天下杂志》。
作品包括:《跟着安藤忠雄看建筑》、《梦想的骑点——跟着标哥京骑沪动》、《就熘吧!抛开一切环岛去──女力单车体验记》、《我的环台梦──刘金标的73岁自行车环岛日记》、《新.东京美学经济》、《不上班去酿酒──葡萄园教我人生四堂课》、《开始在纽西兰自助旅行》、《大陆工作一卡通──抢佔世界职场的教战手册》、《老板为你泡咖啡》。译作:《亚洲名牌圣教--破解奢华爆炸的密码》。
部落格:blog.chinatimes.com/goyalan
●潘冀其人其事
●PART 1 找寻人生方向的基本功
为你的梦想追根究柢
志趣不是一见钟情
你可以让世界更美好
从零开始,为抱负努力
●PART 2 奠定职场实力的基本功
工作是有计画的学习,为自己安排课表
建立条理,创意、效率立现
坚持品质才能永续经营
不要立墓碑,以理念打造里程碑
高明来自深厚的基础
一边用电一边充电,克服瓶颈
不以成败论英雄,克服得失心
●PART 3 学会管理魅力 / 扎稳工作能力的基本功
走人少的路,培养胆量和热情
看见别人的天才
向心力满点的七个方法
寻求共识,化冲突为双赢
专业无高低,30出头也能有Guts!
不对的事,大家都做,仍是不对
说出道理来,才可能成功
先毕业再开业,有些关就是要冲
●PART 4 圆满人生智慧的基本功
专心工作、用心生活
「不拥有」的幸福: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代管经营者」
社会要进步,每个人都要发挥力量
感受天命,做出超越自己想像的事
●採访后记
前言
潘冀其人其事
蓝丽娟
他是当今台湾最具国际知名度的建筑师之一,五十一岁便荣获国际建筑界备受敬重的荣誉: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FAIA)。
他设计的真理堂屹立于台北市各色宗教建筑林立的新生南路上。入夜后,漆暗的黑幕笼罩台大校园,心焦的学生与市民一时迷惑了方向。只要仰望天际,真理堂的红色十字架与白色星点彷彿一盏来自上天的灯塔,为迷途之人照亮回家的路。他设计的埔里基督教医院具有最佳的耐震实力,即使面临九二一震灾也依然是病患最安心的居所。
他具有国际第一流的科技厂办设计能力,让台积电、联发科技、友达光电、华硕电脑的厂房快速运作生产,新竹科学园区三分之一的厂房都出自他之手,没有他,台湾科技竞争力是否能超美赶日,成为国际第一,将是个大问号。可以说,他是最令科技企业业主放心的建筑师。
一九八一年,一个誓言不追随流俗,坚持以理想性与专业性自行开业的三十八岁年轻建筑师,从零开始,办公室只有一位秘书与一个学生助手。二十九年后的二○一○年,他不仅坚持理念、实现梦想,事务所甚至成为全台湾最大建筑师事业体,员工人数也从三人跃升到两百人以上。
他,是台湾杰出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潘冀(Joshua Jih Pan)。
潘冀并非含着金汤匙出生,也没有权贵家世,出身布衣的他,父亲是一介公务员,母亲只是家庭主妇,上有一位兄长、两位姊姊、一位妹妹、一位弟弟。
他从师大附中、成功大学建筑学系毕业;退伍后申请奖学金赴美留学,当他的同学攻读硕士,他却选择在美国建筑系从大学四年级念起,寒暑假一边修学分,一边在事务所兼职打工;没想到,他读完大学与硕士时,当初一起出国留学的台湾同学有些还在念硕士。
他在美国工作十年,担当中型建筑师事务所的设计管理大任,也摸透建筑的每个环节,多数台湾同学滞美不归,他却决定「学成下山」,回国贡献全副功力。看似辛苦而怪异的选择,事后证明,是一种不凡的选择,不仅奠定了他个人扎实的基本功,也为日后台湾自信心低迷的建筑产业界,开启一线新契机。
怎么说?三十八岁时,当他怀疑台湾建筑界的流习,决心从零开始自行开业,试图为台湾开出一条专业、不随流俗、不走旁门左道的建筑路时,周遭亲友甚至岳父都担心他会失败而加以劝阻。
他这个尝试没有失败。
他敢写信给总统针砭时政,他勇于挑战权威并向「民不与官斗」的迷信说不,他追求产业界与社会进步的作为,使他每每成功将建筑法规与制度推向更合理的境界。
一九九四年,五十一岁,他荣获国际建筑界重要荣誉之一,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的肯定。他得知获奖的第一时间却说:「送审的十件作品都是我们事务所在台湾设计的作品,这代表,台湾的建筑作品也有能力跟国际平起平坐!」
他不因桂冠加冕而高调张扬,反而越加低调,力求设计与专业突破。果然,他的作品二○○一年,文化大学城区部大夏馆增建工程荣获美国纽约建筑师协会年度建筑设计奖;二○○五年,交通大学机车停车棚获得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金奖;二○○六年,台北真理堂全人关怀大楼获得美国纽约州建筑师协会佳作奖;二○○八年,上海群裕办公室更获得美国纽约州建筑师协会杰出奖和第二届《商业週刊》《建筑实录》中国奖。
除了国际大奖之外,他在两岸所获得的设计奖项难以计数,走进位于台北市仁爱路的事务所,两间会议室的立柜上摆满了各种设计奖与业主致赠的感谢状。但他总是淡然说:「能得奖固然高兴,但是,重要的不是又得了什么奖,重要的是,我们的设计是不是能从人出发,不只考量生活在其中的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还要能帮业主解决问题,不应慷业主之慨只为凸显一己的设计风格。」
这种关怀人与环境、对业主忠诚、不彰显个人的低调态度,也促成了潘冀的事务所成功茁壮。
一九九○年代,包括DRAM、晶圆代工、TFT-LCD等台湾科技厂商,随着科技推陈出新与市场需求而不断加快建厂速度,非常需要一个能与国际接轨的高效率建筑设计团队协同整合,潘冀的事务所正具有独一无二的国际专业实力;于是,从华邦电子开始,台积电、旺宏电子、友达光电、华硕电脑、联发科技等各科技厂商纷纷採用他的设计与顾问整合服务,一边设计一边建厂,设计师与工程人员在工地三百六十五天待命,不眠不休,充分展现其效率、配合度与设计美学,成为科技大厂最信赖的建筑师事务所。
尽管如此,潘冀在设计时总是思索建筑与人的关系:「工厂的建筑尺度很大,常给人呆板的观感,又像是个冷酷的生产机器,对环境的亲和力有待加强。如何突破这种传统设计,需想尽设计的办法来降低厂房的压迫感,为常常待在厂房里的员工创造一个好的空间与归属感,使它对外在周遭环境更亲和,更贴近自然。」
现在,事务所大团队的人数扶摇直上,还随台湾科技大厂进军大陆的脚步而进驻上海、厦门与天津。台湾有上千家建筑师事务所,为何惟独他获得科技大厂信任,还能垫高门槛,称雄科技建筑领域?
台湾有数千名建筑师,为何只有他能荣获国际建筑界肯定?
他的事务所拥有上百名设计师,他如何以深厚的管理能力指挥若定,让世界上最难管理的职业──建筑设计师,能成为兼顾效率与美学的设计团队,被媒体封为「建筑界的王永庆」?
他的事务所有最低的人员流动率与最佳的福利,他运用什么样的理念,让这群最优秀的资深人才甘愿效力?
当他一手创办的事业不断成长,他为何选择「传贤不传子」,将事务所扩展为联合事务所,还能持续坚持宗教奉献与社会改革?
答案来自于他的理念与基本功。
「对的事情就去努力。事情不对,有再多诱因都不应该去做。事情对,再困难都应该去做。」「我觉得我没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是很认真的,把来到手上的事情做好。」
潘冀轻描淡写,彷彿武林高手,轻轻比划两下,胜负与高下立现。
二十九年前,他自行开业时曾说:「我自己也没有把握,我只是单纯地想知道,真正依循国外建筑师做事的原则,走一条正规专业的路——纯粹用建筑师专业的角度做事,再加上我先前的学经历与背景——到底做不做得通?可不可以做得开来?」
他做到了。
在台湾这讲求功利、人情与关系,讲求成本与利润的商业社会中,许多人踏入社会工作、进入这流俗横行的经济逻辑中运转,很难不感叹「社会现实」与「眉角」充斥。
然而,潘冀不然。
一个充满理想性,只想以专业成事,凡事讲求合理、社会进步、不卑不亢的修正现代主义者,如何在台湾社会披荆斩棘,开出一条与国际平起平坐的成功之路?
抑制向来谦虚、低调的性格,潘冀在荣获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肯定的十七年之后,经过出版社与笔者的数度沟通与说服之下,首度愿意立于社会大众之前,娓娓分享他的经验。他说:「我们事务所的做法向来跟社会不太搭调。但是,或许这些年来的历程,对社会有些正面影响,能与大家分享;如果能对社会有所启发,也许就值得做。」
「这个社会上都是在找流行,我们刚好相反,我们诉求的是历久弥新;一些我们想诉求的价值观,应该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在不景气的年代,在坚守诚实、追求理想、磨练专业、敬天爱人等普世价值观逐渐式微的台湾社会,潘冀的人生故事提醒我们,坚持理念如黑夜里的一柱灯塔,为镇日奔波的迷途船只引领方向;也别忘记筑梦人生时打稳基本功的重要。
展书阅读,你将领受他带给我们的勇气,有为者亦若是的梦想力与实践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