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历史灰烬掩埋了一甲子后,终于冒出地表如草芥般不息的坚韧生命经过!
这是一九四五年被国军诱以「工作」名义,参加国共内战的一批台湾兵的故事。
是被国家亦或上天玩弄了命运?一段让人泪流不止的流离岁月。
真实故事改编,第一人称写作,作者以活泼的笔调丝丝入扣的叙述,
如实呈现主角心境、战争场景、社会变动与大时代气息。
从日据时期在台东的大八六九部落族人屈纳诗(陈清山)在山间的农作开始,到日本战败撤退,被国军以高薪工作名义引诱至从未到过的祖国参与国共内战,在战争中死里逃生,受伤被俘虏后反而成为解放军干部,在大陆成家立业的曲折生命历程。从来无法弥补的乡愁让他不知流了多少泪水,直到四十七年后,终于踏上魂牵梦萦的归乡路……
如果,没走过这一回,我究竟会有怎样的一个人生?是更幸福,还是更不幸?更平凡,或者更值得记忆?
如果说,我真要有什么期待?但愿百年之后,能把我的骨灰分成两半,一半送回大陆,一半留在台湾,我想我应该会含笑、知足、感激于九泉之下而了无遗憾。
回想起这一段走过的漫长岁月,特别是我从十七岁的少年郎,历经离家、征战、重生,到六十四岁踏上阔别四十七年之久的归乡路,到现在八十的岁数;那些我所经历的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型态与记忆印象;那些崎岖、坎坷;那些一件又一件令我意想不到的历程尽是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五味杂陈,无时无刻地在心头胡乱翻搅,让我在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的泪水。而这些真实生活经历所付出的血泪汗水,却也成了我生命中记忆最深刻,永远也无法磨蚀一丝丝的烙痕。
作者简介
巴代
一九六二年生,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人(泰安村),台南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硕士,大学兼任讲师。曾获原住民文学奖、金鼎奖最佳着作人奖、台湾文学奖长篇小说金典奖等。着作有《笛鹳: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间》、《斯卡罗人》、《姜路》、《Daramaw: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之巫觋文化》、《马铁路: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间(下)》等。
自序 跟随走过这一回
楔 子
第一章 梦的讯息
第二章 惊异旅程
第三章 训练记事
第四章 马场记事
第五章 远离家园
第六章 异域印象
第七章 开赴战场
第八章 突围之战
第九章 被俘经历
第十章 战地英雄
第十一章 重生之路
第十二章 异乡故乡
第十三章 返乡路迢
第十四章 故乡异乡
第十五章 走过一回
跋 semaLaw,超越 孙大川
孙大川专文推荐
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第六部〈福尔摩沙的少年〉亲访主角人物陈清山老先生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长篇小说创作发表专案补助
6/5于书中主角陈清山先生的台东大巴六九部落举办新书发表会
6/10于台北举办新书发表会
我迫不及待地,呈给陈老先生看,几週后他告诉我,说我彷彿是跟随着他走过这一回,我说了很多他想说却怎么也表达不出的话,而他可是一路哭哭笑笑的看完。
我无法精准的理解,陈老先生「哭哭笑笑」的确实意涵,但透过小说形式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揣摩陈老先生的心境,企图以他一个人的经验,没有怀恨、不预设立场的说明整个台籍老兵的境况;并呈现四○年代动盪台湾的人民,渴望从废墟重新站立的决心与期盼;进一步具象台湾原住民族不可避免的陷入时代的纷乱,在异乡乱世中如何自处的调适与挣扎。希冀这些痛苦经验永远不会在后代子孙身上重蹈。
我竟天真的认为战场是这些台籍老兵一生的全部,忽略了这些多数的长辈,在一九四七年元月踏上中国大陆,四月便在鲁南地区阵亡的事实;而最久的战场经验也只是延伸到一九五一年的朝鲜战争;忽略了他们满怀希望离乡,却证实这是一场必须卖命的骗局的不甘心与近乎绝望的心情;忽略了当时整个台湾社会的氛围,以及埋藏在背后的无数情绪与故事;忽略了他们滞留大陆四十几年人生最菁华的岁月,是如何在整个中国激烈动盪的社会运动中,压抑着自己,让乡愁啃食心理的煎熬;忽略了陈老先生自己想要表达的「人生走过一回」的态度。(作者自序)
这本书名《走过:一个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一出现,就牵动了我内心深处的那根弦。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在台湾的读者,我深切地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历史重量,以及无数个体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足迹。这本书名本身就蕴含着一股沧桑感和叙事的力量,它暗示着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走过”的艰难与坚韧,同时“台籍原住民老兵”这样的身份标签,更是将历史的洪流与个体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在历史课本里、在长辈口述中,模糊而又真实存在的画面:日治时期、二战的烽火、国共内战的波及、国民政府迁台后的种种适应与挑战,以及原住民群体在这变迁中的独特视角与遭遇。我好奇,这本书将如何描绘一个原住民个体,如何在时代的大潮中,以一个“老兵”的身份,去经历、去感受、去“走过”那些我们或许早已遗忘,或许从未真正理解的岁月。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可能是一段被忽视的历史的缩影,一段关于身份认同、生存智慧、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探讨。书名中的“故事”二字,则让我对作者的叙事能力充满期待,希望它能带领我穿越时空,去触碰那些鲜活的生命,去感受那些不曾亲历的悲欢离合。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共同承载的历史。
评分《走过:一个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这个书名,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对台湾本土历史深层探索的大门。作为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我深知这片土地上承载着多元文化的印记,而原住民的历史,更是这片土地最早的脉络。将“原住民”与“老兵”这两个身份叠加,本身就充满了叙事的张力与深度。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一位原住民如何成为了“老兵”,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战争洗礼,又带着怎样的心情“走过”那段岁月?“走过”二字,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生命中无数次的抉择、牺牲、坚守和遗忘。它饱含着历史的厚重,也蕴藏着个体的坚韧。我渴望从这本书中,看到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一个在历史的洪流中,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生命故事的个体。它或许能为我揭示那些被主流叙事所遮蔽的角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原住民群体在台湾近现代史中的独特经验,以及他们如何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生存空间。这本书名让我对作者的叙事功力充满了期待,希望能给我带来一次深刻的心灵触动和历史洞察。
评分《走过:一个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这个书名,仿佛是一首低沉而悠扬的歌谣,在我的脑海中回荡。它不张扬,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我是一名在台湾长大的人,深知这片土地承载了多少故事,多少沧桑。“走过”,这个词语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移动,更是生命历程的象征,是岁月沉淀的痕迹。它暗示着一段漫长而充满挑战的旅程,经历了风雨,也见证了彩虹。“台籍原住民老兵”,这几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极其鲜明而又充满复杂性的意象。它指向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在台湾历史进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却又常常被忽视的群体。他们曾身披军装,在不同的战场上留下足迹,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汗水,甚至他们的生命,都可能为这片土地的历史留下印记。而他们又是原住民,他们的文化、他们的身份认同,又会在这段“走过”的历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本书名让我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一个“老兵”的生命轨迹,又是如何将“原住民”的视角融入其中,去讲述一个既宏大又微观的故事。它可能是一部关于战争创伤的治愈史,也可能是一次关于身份认同的深刻追寻,更可能是一段关于生命尊严的庄严宣言。我迫切地想翻开这本书,去聆听这位老兵的讲述,去感受他“走过”的岁月,去理解他的人生。
评分《走过:一个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这个书名,仅仅是名字,就足以让我驻足,细细品味。在台湾,我们谈论历史,往往会触及到各个时期、各个族群。而“台籍原住民老兵”这个身份标签,恰恰触及了一个极其特殊且复杂的交汇点。它暗示着主人公既是这片土地的原住民,又曾是某个时期军队中的一员。这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也引发了我对“他们是如何成为老兵的?”、“他们的战争经历是怎样的?”、“他们的原住民身份与他们的军旅生涯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等等问题的无限遐想。“走过”二字,更是点睛之笔,它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生命中无数的经历、选择、挣扎与沉淀。它暗示着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有过辉煌,也必然有过伤痛。这本书名勾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我希望它能为我揭示一个被历史洪流裹挟下的个体命运,一个关于身份认同、关于归属感、关于在时代的浪潮中如何坚守自我的人生篇章。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真诚、朴实的语言,带领我走进这位老兵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去理解他的人生哲学,去触摸那些被岁月打磨得更加坚韧的生命印记。
评分《走过:一个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段在我们台湾历史课本里,却又常常被一笔带过,或者语焉不详的时期。当“台籍原住民老兵”这几个字组合在一起时,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和个体命运的交织感便油然而生。我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身处不同阵营,却又同在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他们是怎样被卷入战争的漩涡,又是以怎样的身份,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走过”,这个词,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生命中无数次艰难的抉择、坚定的信念、以及最终的沉淀与回顾。它饱含着一个生命体的全部重量,既有战火的硝烟,也有岁月的沉淀,更有对家园的眷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细腻、贴近的方式,让我看到一个鲜活的个体,如何在这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用自己的方式去“走过”。它可能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战争创伤的治愈,一次关于身份认同的追寻,又或者是一种关于生命坚韧不拔的讴歌。总之,这个书名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渴望从中读到那些被历史洪流所掩埋的真实情感和生命故事。
评分《走过:一个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台湾的本土历史,特别是那些非主流的、被淹没的声音,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台籍原住民老兵”的组合,简直是一个自带故事性的标签。它指向了一个在历史的漩涡中,拥有双重身份的个体——既是这片土地最早的居民,又曾是时代洪流中的参与者。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位老兵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他的“走过”,究竟经历了怎样的风雨?“走过”这个词,对我来说,不只是时间的流逝,更是生命的轨迹,是无数的经历、选择、牺牲和感悟的沉淀。它一定饱含着辛酸,也一定闪耀着光芒。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个人化、充满人情味的方式,让我走近这位老兵,去倾听他的心声,去理解他的视角。我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被历史边缘化的群体,他们在时代的变迁中,如何坚守自己的身份,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又是如何带着回忆和伤痛,继续前行。这本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叙事的张力,我渴望从中看到一个真实、立体的生命故事,一段被历史尘埃掩盖却依旧闪耀的生命传奇。
评分《走过:一个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这个书名,如同一道光,照亮了我一直以来对台湾历史中某个模糊地带的探寻。作为在台湾这片土地上成长的儿女,我们总是被教导要了解自己的根源,了解这片土地的故事。然而,很多时候,历史的叙述都聚焦于某些主流群体,而那些更加边缘的声音,却常常被淹没。当我看到“台籍原住民老兵”这个词时,一种强烈的共鸣和好奇心瞬间被点燃。他们是谁?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的“走过”,是如何与这片土地的变迁交织在一起的?“走过”,这个词语充满了沧桑感,它暗示着一段漫长而充满艰辛的生命旅程,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也目睹了时代的更迭。我无法想象,一个拥有原住民身份的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是如何在“老兵”这个身份下生存和行动的。这本书名让我看到了一种跨越身份和经历的连接,它可能揭示的是一个关于身份认同的挣扎,一次关于民族尊严的维护,又或者是一曲关于生命韧性的赞歌。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深刻而动人的方式,为我呈现一个饱满的灵魂,让我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台湾复杂的历史进程,去感受那些被忽视的生命所承载的厚重与力量。
评分《走过:一个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这个书名,就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心中对台湾本土历史那份深沉的探索欲望。我一直认为,理解台湾,不能仅仅停留在宏大的历史叙事,更要深入到那些构成历史的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身上。而“台籍原住民老兵”这个身份,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它包含了“台籍”这个地理和文化归属,也包含了“原住民”这个最古老的身份,更包含了“老兵”这个经历过时代风雨的印记。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位老兵的“走过”是怎样的?他经历了哪些风雨,又留下了怎样的足迹?“走过”这个词,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生命中无数次的选择、牺牲、坚持和成长。它蕴含着一段饱经沧桑的人生旅程,可能充满了艰辛,也一定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真诚、朴实的笔触,为我展现一个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它可能是一段关于战火中的回忆,一次关于文化身份的坚守,又或者是一曲关于生命尊严的赞歌。总之,这个书名已经成功地激发了我阅读的兴趣,我渴望从中读到一段触动心灵的故事,感受一个在时代洪流中,依旧顽强生长着的生命力量。
评分仅仅是《走过:一个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这个书名,就已经在我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我一直对台湾的本土历史,特别是那些被主流叙事所遮蔽的部分,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台籍原住民老兵”这个身份,无疑是历史画卷中一个极其独特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勾勒出一位经历了时代变迁,同时又拥有着深厚文化根基的人物形象。我常常思考,在日治时期,在二战的硝烟中,在国共内战的余波下,再到国民政府迁台后的种种变化,这些历史事件是如何在一位原住民身上留下烙印的?他们的“走过”,又是以怎样的方式,与这片土地的命运紧密相连?“走过”二字,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是生命中无数的选择、牺牲、坚持和遗忘。它包含着辛酸,也孕育着力量。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展现一个真实、立体的人物,而非一个符号化的概念。我希望通过这位老兵的故事,能更深入地理解原住民群体在台湾近现代史中的经历,理解他们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坚守自己的身份,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这本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叙事的潜力,我渴望从中读出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真相,感受那些饱经风霜的生命力量。
评分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走过:一个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这本书时,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因为“台籍”这个词语,更因为“原住民老兵”的组合。我的童年记忆里,总会有些长辈,他们身上带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眼神里藏着故事,言谈间偶尔流露出我听不懂的古老语言,他们中的一些人,就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兵”。而“原住民”的身份,更增添了一层神秘与厚重。我们都知道,台湾的历史是由多元族群共同书写的,原住民更是这片土地最早的居民。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的文化、他们的历史,是我们了解台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当一个原住民同时也是一个“老兵”,这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战火?他们是在怎样的立场下成为“老兵”?他们的战争经历与他们的原住民身份之间,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本书名触动了我对历史的敏感神经,也让我对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群体和个体,充满了探究的欲望。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个非常贴近的、充满人情味的方式,为我展现一个鲜活的生命,让我看到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坚持与回望。这不仅仅是一本回忆录,更可能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在复杂历史背景下的独特生命轨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