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身(作品集珍藏经典版)

双身(作品集珍藏经典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文学作品集
  • 短篇小说
  • 当代文学
  • 经典作品
  • 情感
  • 人性
  • 爱情
  • 成长
  • 文学
  • 小说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忘了村上春树 忘了卡尔维诺 忘了卡夫卡 忘了艾可
  这是董启章的「双身」时代

  半世纪以来的香港文学奇才 各项文学大奖 好书奖得主
  《双身》开创双性写作、雌雄同体、性别越界的写作巅峰、最震撼的主题
  华文文学必读经典之作,影响未来的重要长篇小说
  网路搜寻点击率最高的热门话题小说

  全新打字珍藏经典版,书腰双面∕书签精美设计,世纪典藏

  如果他和你,妳和她,但是妳,所以我
  故事就从这一天说起……

  如果一个男人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个女人,那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香港男子林山原,某天在日本起床后发现自己拥有女性的身体,却失去记忆,他焦虑地想明白自己变成女身的真正原因。一路寻来,曲折细腻的情节,神祕而吸引人……于是「他」追寻到关键所在地,即猫眼咖啡店与一名神祕女子池渊真知子,回溯自身关于性别与爱欲的往事。

  于是,一场关于性别、身分、认同、血缘的故事,开始说起……

得奖纪录

  1995年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特别奖

作者简介

董启章

  1967年生于香港。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硕士,现专事写作及兼职教学。1997年获第一届香港艺术发展局文学奖新秀奖,1994年以〈安卓珍尼〉获第八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中篇小说首奖,同时以〈少年神农〉获第八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短篇小说推荐奖,1995年以《双身》获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特别奖。2005年《天工开物.栩栩如真》出版后,荣获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十大好书中文创作类、亚洲週刊中文十大好书、诚品好读杂志年度之最∕最佳封面设计、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文学类。2006年《天工开物.栩栩如真》入选香港电台、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十本好书20周年──我最喜爱的十本好书」其他推荐好书,以及第一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决审团奖。2008年再以《时间繁史.哑瓷之光》获第二届红楼梦奖决审团奖。2009年获颁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发展奖2007/2008年度最佳艺术家奖(文学艺术)。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新版自序∕幸灾乐祸──《双身》的性别变向
代序∕类之想像
得奖感言∕甲虫与女人
评审意见∕一个人身上「住着」两个女人∕陈映真
女身
如果你,一个女孩子
妳会叫我一声哥哥
如果你,和一个男人
妳会叫我一声姊姊
如果妳,和一个男人
格子花裙
如果你有一天早晨醒来
我会希望妳说一遍我的名字
而且会渴望哺育妳
如果你找到十五万圆
我会不停撕毁
红脸新娘子
如果你来到「猫眼」
我会和妳,在自由泳中
而且静听妳泪水的声音
如果妳,一个男人
童身
我会变成妳的影子
如果你,和一个女孩子
我会跟她在照片中重遇
而且告诉妳人鱼的故事
草药味的房间
如果你没法摆脱这个身体
我会继续和男人的友谊
如果你目睹另一个身体
而且和妳喝一碗豆乳
如果男人跟你玩一场游戏
漂亮的眼睛
我会和妳走出分歧
如果男人告诉你一个故事
而且让我和妳的长发交缠
我会在他们的语言中迷失
如果你跟男人到迪士尼
裙子与飞刀
而且在黑暗中和妳喝一杯水
如果女孩子告诉你另外一个故事
我会在纷乱中重新发现
如果,在一个暴风雨的日子
八年抗战与占士邦
而且流尽我身上的汗水
如果你流泪
她会回来,我会远离
如果你在水中窒息
游泳裤
如果在男人喝醉的晚上
而且让她给我作画
我会在渡轮上飘摇
如果你和他,在草坪上
而且让她在我的身体上作画
疤痕与镜子
我会在黑夜里遗失妳
而且巡走于深夜的月色中寻找妳
如果在湖底,在富士山上
我们会在火光中重新相遇
气枪
如果他和你,妳和她
我们会于半空流离
如果你追上了真知子
但是妳,所以我
但是我,所以妳
如果今夜看不见星星
我会吻他,而且拥抱妳
如果这一切不是如果
我会离去
而且回来
附录∕董启章创作年表(一九九二─)

图书序言

  重读《双身》,感觉竟然像小说中的主角林山原,对自己的过去感到既陌生又熟悉。这不但是一个寻回记忆的过程,更加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有些地方让我感到难以置信,甚至是困窘,心想:自己居然曾经这样写!有些地方却又在意料之中,心想:对了,我就是这样写的了。但后者又随即让我感到惊讶,因为有些东西原来早就在那里,而且在以后的小说中反覆重现。这样说来,《双身》于我便是历久常新的了。

  《双身》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一九九三至九四年之间,最初的篇名叫做《女身》,跟川端康成的一部小说同名(这部小说也有译为《生为女人》),不过主题和手法其实颇为不同。一九九四年,我以《女身》参加联合报长篇小说奖,进入决审最后四名,但最后奖项从缺。同年我以〈安卓珍尼〉和〈少年神农〉获得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中篇首奖和短篇推荐奖。《女身》落选后,作为长篇小说没有发表机会,心感可惜,于是参考了评审委员的意见,大幅重写,把结构打散重组,加入了新的人物、情节和叙述层次,变成了一个更复杂的多声部小说。又因为受了当年时报百万小说奖得主朱天文的《荒人手记》的影响,而在某些部分採用了绚丽委靡的文风,以为这样会更接近一种女性化的语调。次年也即是一九九五年,我把小说改名为《双身》再次参加联合报长篇小说奖,虽然再次进入决审,但似乎依然未能得到大部分评审委员的认可。当中连续两届当评审委员的陈映真先生,认出此篇作品乃再次参赛,而且也努力做了些改进,便提议颁给这位作者一个特别奖。我至今依然非常感激陈映真先生,对一个他未必完全认同的新人做出了慷慨的鼓励,给予了发人深省的评语。就这样,《双身》于一九九六年由联经出版了。

  今天重读自己的第一个长篇小说试写,肯定看出当中的许多瑕疵,但也未曾对当中的诸种努力加以否定,甚至得出不少有趣的发现。教我感到惊讶的,是当中大量的身体特写,占去了不成比例的大幅画面,几乎到了露体狂的程度。用摄影的术语说,这不但是一种镜头上的close-up,更加是一种曝光上的blow-up了。但对于「身体」这个题材,当时实在有非如此不可的感觉。那事实上是一场文字与身体的战斗,也同时是写作的一个本质的难题──我们如何利用文字这种抽象符号,去刻画我们的意识所企图认知的物质世界?而当外部世界的物质性,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也即是由我们赖以认知事物的感官所构成,文字和身体因此便必须而且能够合而为一,构成一体两面的关系吗?也即是说:感官能写吗?被写出来的感官还是感官吗?形诸文字的感官跟纯粹的感官有什么分别?有什么关系?艺术再现的物质性,是人类的写实意图的根本问题。当你立意去写一部关于身体的小说,你就必须跟这个问题搏斗。所以,不但就内容来说,就算是在文字的层面,也见出一场名副其实的「肉搏战」。所以,我得承认,看到结尾,是有点力倦筋疲的感觉的。结果变成了一场漫长的「消耗战」,似乎就谈不上什么快感了。

  另一个相关的有趣发现,就是纵使身体感官几乎在每一页也扑面而来,当中却几乎没有性。我所指的是最狭义的性,男女性交的性。整部小说唯一的狭义的性,发生在开场之前,也即是还是男性的林山原和在飞机上偶遇的池源真知子的一夜情。这次看似寻常甚至庸俗的性,可以说是往后的一切「不幸」遭遇的「祸根」。第二天早上林山原变成女人,而在这之后她也没能以女性之身去进行先前那种狭义的性。往后许多场面也朝向这种性交的可能性,甚至整个情节发展的动力,其实也是建基于这样的一个期待∕欲望——成为女人的林山原什么时候才「失守」?这里面似乎是把跟男人性交视为林山原(自愿或被迫)接受自己变成女人的事实的最后防线。我不知道这样的「物质」上的条件是否必要和具意义。林山原到了小说结束的时候还没有跟阿彻进行这狭义的性,但她却在情感上接受了爱上一个男人的事实。所以,拒绝以生物学上的男女性交的方式来做爱,与其说是因为林山原始终未能接受女性的身分,不如说是她不愿意接受一种狭义地、物质地界定性别关系的方式。到了最终就不再存在「失守」与否的问题。写作《双身》的最大困难是,小说一方面建基于这个「男变女」的推进动力,另一方面却必须不断障碍它、延缓它到达「完成」的一刻,甚至到了最后拒绝接受「完成」的可能。完全服从于这动力,小说就会变成一个彻底的通俗剧,但过于约束它的推进,小说又会因此失去能量。我不知道现在两者是不是处于最适当的平衡。

  《双身》是一个充满异质的小说。隔了一段时间重读,参差的感觉更形突出。当中有保持距离的嘲讽,但也有沉溺伤感的抒情;有通俗剧的情节,滑稽的场面,但也有批判性的立场,沉痛的反省;有感性的、文艺的腔调,但也有理性的、思辨性的语言。这些异质性一方面是多次改写重整的结果,也包含还未能完全驾驭题材的成分,但看来也不无多声对话的意义。跟观点相对地比较单一的〈安卓珍尼〉或〈少年神农〉相比,《双身》让我首次发现了多声结构的好处。它当中有一种互相补偿和互相制衡的机制。任何一个单元中的过度或不足,也可以在另一个单元中得到回应和调整。这样的机制在长篇小说的规模中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发挥。多声结构的运用在《双身》中也许还有许多未尽完善之处,但它却奠定了我以后写长篇小说的方式,也同时是我观照世界、建构世界的模式。

  《双身》很容易被拿来跟吴尔芙的《奥兰多》比较。当年就有评审委员认为珠玉在前,此作未能超越。我当然同意《双身》没法跟《奥兰多》比,但这并不代表拙作没有推陈出新的尝试。我是写完《双身》之后才去读《奥兰多》的(后来也看了电影版),所以前者没有受到后者的影响,而我也可以较为独立地看到两者的分别。吴尔芙的奥兰多神奇无比,生命跨越数个世纪,中间突然由男变女,感觉却是十分的欢快和正面。虽然不可思议,但却顺理成章,甚至早有预期,毫无过度的困难。《双身》中的变身却是震惊的、惶惑的、伤害性的、负面的。它以一场灾祸的姿态降临,把主角林山原的人生彻底砸碎。而为了以新身重建自己的人生,林山原经历无数的考验,受到无尽的折磨。而这场灾祸的根源,其实不是先前说的与真知子的一夜情,而是深扎于自己的成长经历里,甚至是在整个人类社会的既定条件中。当然,到了最后,林山原其实是「因祸得福」。变身让她∕他得到非如此不能达到的自我认识和解放。不过,把身为女人的经历写成一场灾难、恶梦或惩罚,怎样说也有其偏颇之处,其视点归根究柢也是从男性出发,近似于一篇男性的忏悔书。这就是《双身》跟《奥兰多》的根本性差异。

  也许,《双身》更近似卡夫卡的《变形记》。那同样是一个恶梦的实现,和想像力的实验。对我来说,《变形记》是一切文学的基形——在想像中变成另外的东西,并尝试说服别人真有其事。文学创作就是把设想变成实践,把「如果」变成「事实」的一种行为。可是,跟卡夫卡不同的是,变成巨虫的格雷哥尔.萨姆莎悲哀地、无助地死去,变成女人的林山原却经历了一次重生。所以无论林山原是如何地祸不单行,她最后还是因祸得福,又或者,那所谓祸本身其实就是福。我不知道,读者会认为我是在丑化还是美化女性,但就林山原的经验来说,身为男性肯定是个灾难。灾难在于,男性同时是施害者和受害者,而又对二者完全没有自觉意识。这很可能会引起某些男性读者的不满。有人曾经质疑我为什么没有好好写男性,和男性间的情谊。也即是说,我的小说缺乏阳性特质。我倒认为我的小说,就某方面来说,已经过于男性化。你也可以说,我笔下的女性都是男性化的女性——她们总是在思考,和战斗。我不认为我自身的男性因素没有发挥作用。分别只是,我身为男性的灾难意识特别强烈,而能够把自身从灾难中拯救出来的,大概只有想像的性别跨越一途。

  面对《双身》这样的一本写于十五、六年前的旧作,也同时是自己很不成熟的少作,感觉是复杂的。我到今天还能欣赏当中一些果敢、坦诚、细致的地方,但也对当中的鲁莽、外露和琐碎感到不满。不过,只要把它的不完美,视作一次思想的准备,一场想像力的演练,一个不断延续和演变的写作人生的起点,我认为,这样的一本小说,还是可以一读的。

书评

  这是「女性主义」、「同性爱」成为流行论述的当前,以同一个身体中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即肉体的性别与认同的性别的剥离、矛盾为题材的小说。小说的「动作」,是一个男形而女身的「林山原」,焦虑地急于寻找在日本东京某地的「猫眼咖啡店」,以便在那儿找到一个「池源真知子」,来解明何以自己变成男形女身的原委,因为这林山原的叙述者,失去了邂逅池源时的一段记忆。在这追寻、挫折、返回香港的过程中,「林山原」与「阿彻」、「秀美」、「妹妹」和分别叫做「汤」和「康」的男男女女发生繁复的关系,呈现一个性别的形与质混乱倒错的爱欲和苦恼的喘息。

  不同的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寓于一个肉体,一个人身上就「住着」两个人了。一个是生理学上的存在,另一个是心理学上的存在。两者寓于一体,就形成了对立,互相界定,互相矛盾又互为条件的关系。生理和心理的存在,自然也成为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的关系,即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之间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的独特的关系。

  小说叙述观点的建立,是营造小说世界时确立叙述角度、视角的重要前提,其目的,在建设一个可信、可理解、可推想的世界与秩序,因此,小说叙述的人称,一般只允许使用一个人称:全知观点的第三人称,限制在所设定叙述者年龄、背景等诸条件的第一人称,和第一人称的变种即第二人称。

  但是在《双身》这篇小说,作者适应了性别认同倒错者独特的人称倒错,一口气在这篇小说中使用了三种人称,使读者频频跟着改变视角──也跟着改变性别认同,相当有效地一窥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又矛盾又统一,既紧张对立又浑乎一体的世界。

  但这叙述人称的复杂化,固然乍见热闹非凡,但也绝不是通篇顺畅合理。例如同时出现两个身分不同的第一人称;指谓不明的第一人称;作为直接以第一人称出现与作者设定为叙述者的第一人称间的矛盾……这些人称、观点上的「交通事故」,时而严重破坏作者刻意营造的小说世界里的秩序。

  不可否认,作者在个别的段落,表现了对于身体、官能、爱欲独特的敏感与表现力,虽艳而不淫,却也难掩颓废。性别倒错之世界,乍看是爱欲的焦虑与喘息,但也不乏触及灵魂深部的苦难(suffering)和约伯式的被弃置者为救赎而挣扎的独白。只写前者不免猥小,能写后者,其成功者可以通大文学之心灵矣。

  ──陈映真(知名小说家)

图书试读

女身

在这些日子的温暖早晨,我也会以相同的姿势自梦中醒来。侧身躺卧,胳膊搁在鼻子前,手腕遮挡眼睛,在半张惺忪视野中掩映着粉红色的光泽,如胎儿在母体中透过母亲腹部所领受的光之沐浴。这种想法总令我觉得好笑,嘴角慵倦微微牵动,轻颤睫毛在手腕上造成蝴蝶或飞蛾拍翼的感觉。深深唿吸肌肤气息,彷彿残留昨夜浴露的甜蜜幽香,混合被子吸收了的体味,教人忍不住让鼻尖在臂胳上细细磨蹭,或是把嘴唇贴上温存亲惜,遗留下丝丝滋润清凉。

也许我会在窜进凉风的被窝中转身,隐约意识胸脯重量的流动,并发现另一条手臂因长时间压抑而变得酥麻,像爬满蚂蚁般恐怖。但不安稍纵即逝,背向日光,很快又沉进梦的湖中,赤裸身体向滑过的水流展开,在模煳不清的场景和动作中惬意享受大腿互相摩擦的触感。好像有谁躺于我旁,善解人意的手在我腰背上沿着肌理线条探索,彷彿此身是我心貌地图。灵巧指尖既经过豁然开朗的地方,也探进阴隐幽微的处所。但也许他或是她并不知道,甚至是曾经在镜子前无数次鑑照这个身体的我,也从来没法在它的形态上掌握到一点关于自己的什么。它总是以那么陌生的姿态和我勾连在一起,与我经历共同的迷惘和屈辱,但却日久常新地教我领略到它的美妙和庄严,使我在每天早晨睡醒的时候也感受到无以言状的爱望。

在这将醒而未醒的时刻,琐碎的人生片段会像化合物般在我体内混合或分解,随着血液的运行巡游到身体上的各个部分,毫无预告地在任何一个地方登陆,发出照亮回忆中某个角落的讯号。我彷彿意识到我有两个生命,一个前生一个今生;或许该说,有一个生命,两个身体,一个前身一个今身。有时候,我的半梦半醒之躯会告诉我一个在镜子前鑑照自己的童身的故事,在稚嫩的形骸上复叠着异体的重象。我的鼻息又会把我引领向一个满是草药味的房间,窗外有澄净的天空和爬满土墙的碧青藤蔓,阳光抚摸肉身如汩汩暖流。

我揉了揉眼睛,彷彿听见妹妹叫我起床。那一段日子,我卧床不起,妹妹忧心而近乎哀求的声音常常自耳边响起。但那已经过去,妹妹不是上班了吗?我通体的毛管一战颤,有一种于人前赤身的戒惧,承受着康的镜头的凝视。我忘记了是否真的让康拍了一辑照片,是真的还是在梦中?那不是康,其实是汤,我的老朋友,从前的手足,现在的捕猎者。汤的眼光如同镜头把我捕捉,牢固封锁在意识的黑匣子内,永不超生。对不起,汤!我们原本是好朋友。我看见他的身体在火焰中焚毁,像秀美给妹妹和我画的画,化作烟和飞灰,在烟幕的后头妈妈在低头饮泣,在一座行将坍塌的古老大宅内孤身一人,为她死去的儿子哭泣。我站立于她身旁,无能为力,如同死后重访故地的幽灵,徒然飘盪,制造令伤怀者毛骨悚然的阴风。我整个身体的物质化解,换作微粒,灰飞烟灭,只剩下一阵阴风。

啊!我是一阵阴风。

骇然醒来,这一天竟然没有像平常一样被静谧眷顾,彷彿不祥之兆。晨光明媚依旧,与噩梦大相迳庭。我掀被下床,撩理长发和衣摆,暗暗庆幸自己体态完好。妹妹已经上班了,早餐放在桌上,用碟子覆盖着。我刚回来的日子,妹妹也是这样给我准备早餐,恍如昨天。未及梳洗,我瞥见桌上早报头版的巨幅广告,一眼便认出华华。那是一个高级私人屋苑的广告,照片前方是俱乐部游泳池,后面是屋苑的别墅式楼宇群。华华身穿性感白色泳衣,浑身湿透,作势攀上池边。她把头发剪短了,上次见她还是长发披肩。我有点不敢去看她那深不可测的乳沟,匆匆翻过报纸。港闻版头条是一宗碎尸案,一具赤裸女尸给遗弃在大帽山,身首异处,警方不排除死者曾遭强暴的可能性。报导附有死者躯干照片一幅,形象模煳,据说已经腐坏。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