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统治台湾之初,为了要了解陌生的台湾,所以透过实地调查和接触,以充分顺利统治台湾,于是各方面的调查报告如雨后春笋般,一一呈现,其中影响最大又成效显着的,即「三大调查事业」──旧惯、土地、人口,以及为了解台湾自然环境所进行的地质、动物、植物等博物调查。
日后,学术调查者接二连三加入,逐渐形成「东京帝国大学台湾学」,成为后来「台湾帝国大学的热带研究学」之基础。
本书特色
本书以日本统治时期(1895-1945年)前后,日本人获悉方人对台湾所做的调查、探险、研究为主,呈现借由这些博物专家的调查和研究,除了让统治者了解台湾外,并完成台湾资本主义化基础建设的前置调查工作。
作者简介
张静宜
.国立成功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专研台湾史。
.现职为国立台南大学文化与自然资源学系助理教授。
.代表着作有《战时体制下特用作物增产政策之研究(1934-1944)》、《太阳旗下的台湾》、《台湾博物调查》。
张丽芬
.国立成功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候选人,专研台湾史。
.现职为私立崑山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讲师。
.代表着作有《后藤新平》、《台湾博物调查》。
1绪论
2收藏家的陈列柜——西人来台的博物调查
十九世纪西人来台的动物调查
一、 蛮荒探险的先驱者
二、 台湾特有鸟类的发现
十九世纪西人的植物採集
一、殖民时期植物园代表:邱植物园
二、植物猎人们的探查
三、海关官员的採集
3日本治台后的学术探险
动物的学术分类与应用
一、特有动物的发现
二、台湾动物的应用与利用
日治时期植物的调查与应用
一、主要的採集人物
二、热带林业试验场的试验与应用
地质矿物的调查
一、 治台前自然资源的调查与探索
二、 日人治台时期的调查与利用
4统治目的需求的调查
日人情报收集
一、 治台前情报收集
二、 仿效英国的殖民地调查
统治初期的产业调查
台湾特殊产业的调查
一、山蓝的调查
二、茶叶的调查
三、盐的调查
资本化的基础调查
一、 地籍及地租的确立
二、 确立台湾的人口资料
三、 台湾民土风情的了解
5结论:调查做为治台之准备
参考书目
初次接触《台湾博物大调查》,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它那令人赞叹的选题深度和研究广度。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而是试图通过一种更为宏观和细致的视角,去“调查”台湾这片土地上的一切。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作者可能深入到台湾的每一个角落,从高山到深海,从古老的聚落到新兴的城市,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发现、去记录、去分析。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一些鲜为人知但却极其重要的科学发现。比如,在台湾的某个偏僻的山谷中,是否还有尚未被科学界记载的植物或昆虫?它们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它们在生态链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再比如,台湾沿海地区的海洋生物多样性,除了大家熟知的珊瑚礁和鱼类,是否还有一些更为奇特、更能代表台湾海洋生态特色的物种?我很希望书中能用翔实的数据和严谨的论证,来解答这些我一直萦绕在心头的疑问。此外,我对书中对台湾自然环境演变的记录也充满了期待。气候变化、地质变迁、人类活动对台湾生态系统造成了哪些长远的影响?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令人警醒的案例,让我们意识到保护台湾自然环境的紧迫性?我对这本书不仅仅是将其视为一本知识的普及读物,更将其看作一次深入的科学探究,一次对台湾自然之美的全面致敬。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台湾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独特性以及其在全球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台湾这片土地就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究竟隐藏着怎样令人惊叹的自然奥秘和人文历史?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开《台湾博物大调查》这本书时,那种迫不及待想要探索的冲动瞬间被点燃。从书籍的装帧设计来看,它就散发出一种沉静而厚重的气质,书名本身就透露出一种百科全书式的严谨与深度,预示着这是一次对台湾全方位的、细致入微的“调查”。我尤其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涉及那些被大众所忽略的、但却对台湾生态系统和文化传承至关重要的元素?例如,那些已经濒临灭绝的特有物种,它们在台湾的生存现状如何?它们的消失或延续,又与当地的环境变迁、人类活动有着怎样的深刻联系?我设想,书中可能会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专家访谈,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态图景,让我们了解到台湾不仅仅是高耸的山脉和壮丽的海岸线,更是无数微小生命共同构筑的脆弱而充满活力的生命共同体。同时,我也好奇,这本书是否会将目光投向台湾那些古老的手工艺、传统的民俗活动,以及那些默默坚守在岗位上的传承者?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用细腻的笔触,捕捉到这些文化基因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演变,展现出台湾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韧性。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深入了解我所热爱的这片土地,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之下的精彩,去认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台湾。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进行这场意义非凡的“博物大调查”,去揭开台湾那层层神秘的面纱。
评分《台湾博物大调查》这个书名,让我对这本书所承载的内容充满了无限的想象。我脑海中构想的,是一本包罗万象、深入浅出的百科全书,它将带我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台湾探索之旅。我最期待的,是书中是否能够揭示台湾那些鲜为人知的自然现象和生态奇迹。比如,台湾的某些特殊地理区域,是否孕育了独特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在当地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是否具有特殊的科研价值?又比如,台湾的夜间生态系统,在黑暗中又隐藏着多少神秘的生灵?那些发出荧光的昆虫、在夜间活动的哺乳动物,它们的生活习性是否会被详细记录和描绘?我对书中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前沿性也充满期待。书中是否会引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将复杂的科学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关于台湾自然科学的最新知识,拓展我的认知边界。同时,我也好奇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台湾地质和海洋环境的研究。例如,台湾的地震活动是否与当地的地质构造有着怎样的关联?台湾周边海域的洋流、潮汐变化,又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是一次知识的洗礼,一次对台湾这片土地深层奥秘的追寻。我期待它能够带领我,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科学之美,去领略台湾作为一座“博物岛”的独特魅力。
评分《台湾博物大调查》这个书名,一下子就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于未知的好奇与探索欲。我设想,这一定是一本充满发现与惊喜的书籍,它将引领我走进台湾那片神秘而充满活力的土地,去揭开它隐藏的种种面纱。我尤其期待,书中是否会深入探究那些在台湾特有的、但可能不为人知的动植物?它们是如何在这片特殊的地理环境中演化而来的?它们又面临着怎样的生存困境?比如,我很好奇在台湾的高山上,是否还存在着一些未被科学界完全记录的物种,它们的形态、习性、甚至是它们与当地原住民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否会在书中得到详尽的阐述?同时,我也对台湾丰富的地质景观和矿产资源充满了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台湾独特的火山活动、温泉资源,以及这些地质特征是如何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发展的?我对书中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叙述的生动性都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作者能够运用科学的语言,将复杂的自然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又能用引人入胜的故事,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精神的旅行,一次与台湾这片土地进行深度对话的绝佳机会。我渴望通过它的内容,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之下的科学之美,去感受台湾作为一个“自然宝库”的独特魅力。
评分拿到《台湾博物大调查》这本书,我立刻被它那充满力量的书名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图书名称,它仿佛是一张地图,指引着我将要去探索一个无比丰富和精彩的世界。我最感兴趣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打破我对台湾的固有印象,让我看到一个更加多元、更加立体的台湾?我脑海里设想,书中可能不仅仅会聚焦于台湾那些广为人知的自然景观,比如阿里山、太鲁阁,而会更深入地挖掘那些隐藏在山林深处、海湾边缘的“博物”宝藏。我期待看到,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台湾独特的动植物,它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繁衍、进化,又面临着怎样的生存挑战?例如,那些在台湾山区特有的鸟类、哺乳动物,它们的习性、叫声、甚至是它们在当地神话传说中的地位,是否都会被一一呈现?我同样期待,书中是否会关注台湾的地理和地质奇观,比如那些形成亿万年的岩石构造、活跃的地热活动,以及这些地质特征是如何塑造了台湾独特的景观和孕育了特殊的生态环境。我尤其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科学知识与人文故事相结合,让我们在了解自然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脉搏和生命力。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与自然对话的契机。我期待通过它的阅读,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台湾的自然之美,更清晰地认识到保护这些珍贵资源的重要性,并因此激发出更强的环保意识。
评分“台湾博物大调查”这个书名,如同一个充满诱惑的邀请,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未知与惊喜的探索世界。我设想,这本书将不仅仅是关于台湾的自然风光,更是关于它背后那些深邃的科学奥秘和丰富的人文底蕴。我最迫切想知道的是,书中是否会披露一些关于台湾独特地质现象的科学解释?比如,台湾的褶皱山脉是如何形成的?其活跃的地震活动又与哪些地质因素息息相关?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严谨的地质学知识,并理解台湾这片土地的形成过程。同时,我也对书中对台湾气候变化和环境监测的研究充满了期待。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台湾作为一个岛屿,其生态系统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书中是否会提供详实的监测数据和科学的分析,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更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台湾在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对台湾这片土地深度理解的过程,一次对自然界鬼斧神工的敬畏之旅。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台湾,理解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生态价值。
评分“台湾博物大调查”这个书名,仿佛召唤着一股求知欲的洪流,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潜入其中。我脑海中构筑的,是一部详实而富有洞察力的著作,它将带领我突破地域的限制,深入探索台湾岛的每一个角落,去发现那些被时间尘封或被忽略的自然与人文宝藏。我最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披露一些关于台湾地质构造和火山活动的最新研究成果?台湾位于活跃的地质带,其复杂的山脉和丰富的地热资源,无疑是研究地球科学的绝佳范本。我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到,台湾的火山是如何形成的?温泉的形成机制是怎样的?这些地质特征又如何影响了台湾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再者,我对书中对台湾的海洋生态研究也充满浓厚的兴趣。台湾四面环海,其周边海域拥有极其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书中是否会介绍台湾特有的海洋生物,比如那些生活在珊瑚礁中的鱼类,以及深海中神秘的生物?我希望能够通过书中详实的描述和精美的插图,去了解台湾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并因此更加关注海洋保护的重要性。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次对台湾这片土地深邃之美的全面审视,一次对自然界无穷魅力的深度体验。
评分《台湾博物大调查》这个书名,瞬间勾起了我对这片土地深深的好奇心。它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景点介绍,而是似乎在暗示着一场深入的、系统的、对台湾方方面面的“调查”。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是否会带我走进台湾那些不为人知的自然角落?比如,台湾的離島,例如兰屿、绿岛,它们是否拥有独特的海洋生物和地质构造?这些地方的生态环境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考察报告,用科学的数据和生动的图片,为我揭示这些地方的自然奥秘。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台湾的植物学和动物学研究充满期待。台湾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希望了解那些在台湾特有的植物,它们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以及它们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同样,那些在台湾栖息的动物,无论是高山上的哺乳动物,还是海边的鸟类,它们的生存现状、繁殖习性,是否都会被一一记录?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关注那些濒危的物种,它们为何会走向灭绝,以及有哪些保护措施正在被实施?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田野调查,一次与台湾自然世界深度对话的绝佳机会。我渴望通过它的内容,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之下的科学之美,去感受台湾作为一个“自然宝库”的独特魅力。
评分“台湾博物大调查”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庄重感和探索精神,仿佛预示着一场深入骨髓的知识挖掘。我脑海中浮现的是,这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旅游指南,而是一部严谨的、系统性的、对台湾自然与人文进行全面考察的学术性著作。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到台湾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例如,那些在台湾高山、森林、湿地、甚至是在城市绿地中生活的各种动植物,它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络的?书中是否会提供详实的物种名录、分布图,甚至是关于濒危物种的保护现状?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关于台湾特有物种的知识,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繁殖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此外,我也对书中对台湾地质演变和气候变迁的记录抱有极大的兴趣。台湾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其地质活动十分活跃,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台湾的山脉形成、火山活动以及地震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同时,我也好奇台湾在不同时期,其气候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对台湾这片土地深刻理解的过程,一次对自然界鬼斧神工的敬畏之旅。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台湾,理解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生态价值。
评分《台湾博物大调查》这个书名,给我一种想要立刻拿起它,开始一场深度探索的冲动。我脑海中描绘的,是一本充满科学严谨性和人文关怀的著作,它将带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台湾这片土地。我最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对台湾的原生动植物进行详尽的记录和分析?例如,那些在台湾高山地带特有的植物,它们是如何适应高海拔、低氧气的环境的?又比如,在台湾的森林中,是否还隐藏着一些尚未被广泛认知或濒危的动物物种?我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到,这些生物的生存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它们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作用。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台湾的古老文化和传统技艺的考察充满了兴趣。台湾的原住民文化,以及那些代代相传的手工艺,它们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发展的?书中是否会采访那些默默坚守的传承者,用他们的故事来展现台湾文化的韧性和生命力?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堆砌,更能触动我内心的情感,让我感受到台湾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文化的寻根之旅,一次对台湾独特生命力的深刻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