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甲午战后虽取得殖民地台湾,却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立即改变台湾的经济结构,致使台湾总督府的经济施政受到各种主客观的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降,发生在日本的历次经济恐慌,也由于台湾总督府受限于所处权力结构的位阶,连带使台湾受到影响。
然而台湾总督府的施政对岛内还是有决定性的影响,此点可证诸于台北帝大的办学方针,以及台湾年轻学子的负笈日本。而在保存台湾总督府公文文书方面,则因缺乏周延的保存计画,而造成文件四处散佚。故研究者在运用台湾总督府史料时,必须特别留意被视为次要的周边相关资料。
本书就上述各点分成:一、台湾总督府的经济施政权限;二、台湾总督府与台湾的经济学;三、台湾总督府与史料等三大部分,描述台湾总督府于台湾经济史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简介
黄绍恆
新竹县人。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毕业,东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博士。曾任国立政治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教授及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现任国立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人文社会学系教授,专攻台湾经济史与台湾客家研究。着有〈论日本昭和金融恐慌期台湾总督府的对应〉(陈慈玉主编《地方菁英与农民运动》论文集,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2007年)等论文。译有石井宽治着《日本经济史》(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等书。
【台湾史与海洋史】系列丛书缘起 3
自序 5
序编
第一章 台湾经济史的理论与课题 12
第二章 欠缺经济动因的殖民地领有--殖民地台湾在近代日本经济史的历史意义 51
第一编 台湾总督府的经济施政权限
第三章 不平等条约束缚下的殖民地领有--日治初期台湾樟脑的涉外纷争 74
第四章 工业未发达国家的殖民地经营--日治初期盐专卖的台、日纠葛 100
第五章 被动的殖民地资本输出--日治中期日本劝业银行台湾分行的设立 129
第六章 日本帝国主义危机下的台湾--昭和初期金融恐慌的台银危机 152
第二编 台湾总督府与台湾的经济学
第七章 筛选过的近代化--台北帝大经济学讲座的师与生 190
第八章 殖民地人民「立身出世」的选择--张汉裕在东京帝大的求学与研究 243
第三编 台湾总督府与史料
第九章 长野县豪农山田家的清代台湾史料 266
第十章 台湾总督府经济关系史料的周边与运用 280
引用书目 308
作者序
对于所谓「五年级生」的台湾人而言,国家曾经是个既巨大又可怕的存在。因为体现国家权力的政府当局,不仅使用外装近代性的法律威权,更操持着前近代性的泛道德绵密地控制人民,对于稍有越其轨道的行为与想法,会毫不留情地施予制裁的铁拳。
一九八七年春寒料峭的时节,笔者获得政府发给的「出境证」与东大的入学许可,离开台湾出国留学。刚到日本的第一週,很偶然地在霞关附近看到示威的人群,首次感受到「人民的存在」,这的确是令人怀念的心灵悸动。随着居住在日本的时间一久,逐渐发现这种「人民存在」,在当时美国雷根、英国柴契尔夫人、日本中曾根康弘构筑的新保守主义铁三角,官僚与资本家共享的国家权力面前,其实只是稀薄的存在,最初的悸动不仅是自己井底之蛙的少见多怪,而且那种悸动也随着对日本社会的理解而消失。尽管同时期的台湾与南韩,人民的力量已逐渐茁壮到与威权统治的政府进行抗争,并且获得一定程度的成果,加上柏林围墙的倒塌与苏联共产帝国的垮台,使得东西民主化的潮流激越澎湃。
相对于勇敢挺身对抗国家威权的斗士,笔者这种心中纵有异议却欠缺胆量说出的人而言,将研究的方向投射到国家的相关课题上,或许是一种自我宽恕的鸵鸟心态。无论如何,本书以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为研究课题,自认在动机的深层,确实有上述的心态并且带点愧疚的歉意。
当然,对研究历史的人而言,史料的有无与运用的便利与否,成为其研究取向的决定因素。无可讳言,近年台湾与日本在公文书档案的整理与公开运用等各方面,相对民间私文书而言,的确条件优渥,使得笔者的动机得以实现,这点也必须坦白承认。
本书其实也纪录着笔者从学校毕业,重回学术象牙塔后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有关台湾总督府档案的学习。记得初次到恩师石井宽治教授研究室拜师,石井教授第一个问题就是询问这份史料群的现状。即使到了今日,台湾的经济学教育也未将历史课程列为重点,当时笔者因而无法回答这个提问,不过却开启此后对这份史料群不断的注视与学习,一九九四年春回台之后,即参与国史馆台湾文献馆与中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共同进行的档案目录制作计画。尽管台日学术界对此计画有着毁誉参半的看法,但是笔者确实经由将近十年与档案原件的相处,并且从日本专家学者学习到许多专业知识,也发展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想法,笔者是心存感激的。
最后,笔者想借此对先父说出未及表达的感谢。父亲是所谓「昭和一位数字」年代出生的新竹关西客家人,新竹高商毕业之后,原本接受台湾总督府指令搭船前往埼玉县工作,因预定搭乘的船只遭美军击沉而作罢。父亲与同年代出生的台湾人皆经历过战前与战后台湾最艰苦的岁月,不过也如新竹家乡山壁上绽放的百合花一般,是那么坚毅且努力等待着春风的吹临,谨将此书献给先父焕文公。
黄绍恆
《台湾经济史中的台湾总督府》这个书名,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近代台湾经济发展关键时期的窗户。我一直坚信,理解一个地区的经济史,必须深入研究其政治权力结构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分布和走向。台湾总督府作为殖民时期的一个强大经济和政治实体,其角色无疑是理解台湾近代经济发展绕不开的关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关于总督府经济政策的系统性梳理。它是否会详细阐述总督府在推动台湾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铁路、港口、电力等方面的贡献,并分析这些建设对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实际影响?我更关注的是,在工业化方面,总督府究竟采取了哪些策略?是鼓励本土产业的发展,还是仅仅将台湾作为原材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倾销市场?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总督府在金融和贸易领域的运作机制,例如它如何建立银行体系、管理外汇、以及制定贸易政策,并且这些政策对台湾的商业阶层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通过分析某个产业或某个时期的经济数据,来佐证其观点。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够对总督府的经济政策进行批判性评估,探讨其在促进台湾经济发展的同时,是否也带来了社会不平等、资源掠夺或文化冲击等负面效应。这本书能否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台湾总督府在台湾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台湾经济史的演进逻辑?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台湾经济史”这个部分,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塑造着今日台湾的经济脉络。我一直对经济发展如何影响一个地方的社会变迁、文化融合以及政治格局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标题暗示着它将深入探讨台湾总督府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我期待它能详细梳理从殖民初期到二战结束前,总督府在农业、工业、金融、贸易等各个领域的政策与实践,以及这些政策是如何一步步改变了台湾的经济结构,并对台湾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我希望书中能够不仅仅是罗列政策条文,更能深入分析这些政策背后的逻辑、执行中的挑战、以及对不同阶层民众带来的不同后果。例如,它是否会描绘出糖业、林业、矿业等产业在总督府主导下的发展模式,以及这些模式是如何与日本本土的经济需求相结合的?它是否会探讨总督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港口、水利工程等方面的投入,以及这些建设对台湾经济的长期带动作用?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长久以来的疑问:在总督府的经济规划下,台湾本土的资本和技术力量是如何发展的?原住民和汉人的经济地位是否有所改变?这本书能否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台湾经济发展内在机制的窗户,让我看到那个时代经济活动的多重面向,并理解它们如何为日后的台湾经济奠定了基础,抑或是埋下了某些隐患?我期待它能是一部既有学术深度,又能引发读者思考的著作。
评分对于《台湾经济史中的台湾总督府》这个书名,我内心的想法是:这绝对是一部深入挖掘殖民时期经济运作肌理的作品。我一直对经济决策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民众生活有着强烈的好奇,而台湾总督府在那个时代,无疑是扮演着“经济操盘手”的关键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细致地勾勒出总督府在经济领域的具体作为。它是否会深入分析总督府如何通过政策手段,例如土地改革、农业改良、以及引进新技术,来重塑台湾的农业生产模式,并探讨这些措施对农民的生计和社会的经济基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工业发展方面,总督府又采取了怎样的策略?是积极扶持本土产业,还是仅仅将其定位为日本本土工业的补充或服务者?这本书能否为我展示总督府在金融体系建设,比如银行、货币发行、以及财政收入等方面的运作细节,以及这些运作如何支撑了其殖民统治的经济目标?我特别想了解的是,总督府的经济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台湾的经济现代化,又在多大程度上加剧了对台湾资源的剥削和对本土经济的制约?我期待这本书能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辅以深刻的分析,为我揭示台湾总督府在塑造台湾经济命运中所扮演的复杂且深远的角色的全貌。
评分当我在书店里看到《台湾经济史中的台湾总督府》这本书名时,我的眼睛为之一亮。我一直对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模式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台湾总督府无疑是塑造近代台湾经济格局的核心力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总督府在经济领域的各项举措。它是否会详细介绍总督府如何管理和开发台湾的自然资源,例如林业、矿业、渔业等,以及这些资源的开发是如何服务于日本的殖民扩张和工业化进程?我也对总督府在农业政策上的介入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它如何推广新的农作物、改进耕作技术,以及这些改变对台湾的粮食生产和出口贸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本书能否为我展现总督府在建立和完善金融体系、货币制度、以及税收制度方面的努力?我希望它能够解释总督府如何通过这些经济手段来巩固其统治,并如何影响台湾本土的资本积累和商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总督府经济政策的评估,它是否在客观上促进了台湾的经济现代化,还是仅仅以牺牲台湾的利益来服务于日本的帝国发展?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这些问题的深刻见解,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台湾经济史的复杂性。
评分《台湾经济史中的台湾总督府》这个书名,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其中,殖民统治下的经济运作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一直对殖民经济的运作模式非常着迷,特别是当它涉及到像台湾这样,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深刻转型的地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台湾总督府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例如,它是否会详细介绍总督府如何管理和开发台湾的自然资源,如森林、矿产、渔业等,以及这些资源的开发是如何服务于日本的工业化进程的?我也对总督府在农业政策上的介入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它如何推广新的作物、改进耕作技术,以及这些改变对台湾的粮食生产和出口贸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本书能否为我展现总督府在建立和完善金融体系、货币制度、以及税收制度方面的努力?我希望它能够解释总督府如何通过这些经济手段来巩固其统治,并如何影响台湾本土的资本积累和商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总督府经济政策的评估,它是否在客观上促进了台湾的经济现代化,还是仅仅以牺牲台湾的利益来服务于日本的帝国发展?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这些问题的深刻见解,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台湾经济史的复杂性。
评分书名《台湾经济史中的台湾总督府》犹如一把钥匙,似乎能开启我对近代台湾经济发展历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篇章。我一直对殖民经济的运作机制充满探究的欲望,特别是当它与一个具体而强大的权力机构——台湾总督府——联系在一起时。我设想这本书会详细揭示总督府是如何在台湾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经济管理体系。它是否会深入探讨总督府在土地改革、水利建设、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如何改变了台湾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我也对总督府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策略非常感兴趣。它是否会分析总督府如何引进日本的技术和资本,扶植特定的工业部门,例如糖业、制纸业、水泥业等,并考察这些产业对台湾经济结构转型产生的深远影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总督府的经济规划下,台湾本土的经济力量是如何被塑造或被压制的?普通民众,特别是农民和工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生活水平在总督府的经济政策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些关于总督府在金融、货币、以及财政收入方面的运作细节,以及这些运作如何支撑了其殖民统治的经济基础?我期待它能是一部既有史料支撑,又有深刻洞见的著作,能够让我领略到那个时代经济活动中的复杂博弈与深层影响。
评分读到《台湾经济史中的台湾总督府》这个书名,我的思绪 immediately 飞向了那个充满殖民色彩的时代,脑海中勾勒出总督府作为一股强大力量,如何系统性地重塑台湾的经济版图。我很好奇,这本书究竟会以怎样一种视角来解读总督府的角色——是单纯的掠夺者,还是带有某种程度的“建设者”?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个 nuanced 的视角,而不是简单地非黑即白。尤其是在经济层面,总督府推行的政策,例如关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农业技术的引进、以及工业化的尝试,这些举措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它是否会深入分析总督府如何利用台湾的资源来服务于日本的国策,同时又是否会客观地评价这些政策在客观上带来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我特别关注的是,在总督府的经济体系下,台湾本地的经济主体,比如农民、手工业者、早期企业家,他们的地位和生存状况是如何变化的?是否存在一些被忽视的群体,他们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在总督府的宏观规划下被边缘化甚至扼杀?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那些隐藏在数字和政策背后的具体故事,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我期望它能是一份详尽的经济档案,同时又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社会写实,能够让我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经济逻辑,以及它如何深深地刻在了台湾的土地上,并持续影响至今。
评分《台湾经济史中的台湾总督府》这个书名,让我的思绪立刻飘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我渴望了解总督府这个庞大机器是如何在台湾这片土地上运转其经济意志的。我一直相信,经济发展是理解一个地区历史变迁的基石,而殖民时期的经济活动,更是具有其独特的逻辑和影响。我期望这本书能够细致地描绘总督府在台湾经济领域所采取的各项政策。它是否会深入分析总督府如何介入和改革台湾的土地制度,以及这些改革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冲击?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总督府是否扮演了关键的推动者角色,例如在修建铁路、港口、码头等方面的投入,以及这些投入如何促进了台湾的商品流通和对外贸易?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总督府在发展工业方面采取了何种策略?是鼓励自主创新,还是仅仅将台湾作为日本工业品的市场和原材料的供应地?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总督府在税收、货币发行、以及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以及这些做法如何影响了台湾本土资本的积累和商业活动的开展?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对总督府经济政策的批判性分析,它在客观上为台湾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哪些贡献,又带来了哪些阻碍和不公?我期待这本书能是一次深入的经济探究,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台湾总督府在塑造台湾经济命运中的复杂角色。
评分《台湾经济史中的台湾总督府》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对殖民时期台湾经济发展脉络的好奇心。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地区的经济史,就必须深入研究其政治权力结构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分布和走向。台湾总督府无疑是那个时代塑造台湾经济格局的最核心力量。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描绘总督府在经济领域的具体作为。例如,它是否会深入探讨总督府如何规划和管理台湾的土地资源,特别是关于土地所有权、地租制度以及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这些是如何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社会?在工业化方面,总督府又是以何种模式推动的?它是否会着重分析总督府在引进日本本土工业技术、建立示范工厂、以及鼓励特定产业(如糖业、制茶业、林业)发展方面的具体举措?我特别想了解的是,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台湾本地的资本家、农民、以及产业工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他们是被动接受者,还是在其中扮演了某种程度的能动角色?这本书能否为我展现总督府在金融体系建设,例如银行、货币发行、以及财政收入方面的运作,以及这些运作如何支撑了其经济政策的推行?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总督府经济政策的成效与弊端的客观分析,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台湾经济的现代化,又在多大程度上加剧了对台湾资源的剥削和对本土经济的抑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台湾总督府在台湾经济史上的关键作用。
评分当我看到《台湾经济史中的台湾总督府》这个书名时,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我一直对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塑造社会结构和国家命运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台湾总督府作为殖民时期的一个强大经济和政治实体,其角色无疑是理解台湾近代经济发展绕不开的关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关于总督府经济政策的系统性梳理。它是否会详细阐述总督府在推动台湾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铁路、港口、电力等方面的贡献,并分析这些建设对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实际影响?我更关注的是,在工业化方面,总督府究竟采取了哪些策略?是鼓励本土产业的发展,还是仅仅将台湾作为原材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倾销市场?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总督府在金融和贸易领域的运作机制,例如它如何建立银行体系、管理外汇、以及制定贸易政策,并且这些政策对台湾的商业阶层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通过分析某个产业或某个时期的经济数据,来佐证其观点。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够对总督府的经济政策进行批判性评估,探讨其在促进台湾经济发展的同时,是否也带来了社会不平等、资源掠夺或文化冲击等负面效应。这本书能否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台湾总督府在台湾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台湾经济史的演进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