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小說選 Ⅱ 1970 ~ 2010世界中文小說(大陸捲)

天下小說選 Ⅱ 1970 ~ 2010世界中文小說(大陸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世界文學
  • 中文小說
  • 大陸文學
  • 當代文學
  • 小說選集
  • 文學史
  • 1970-2010
  • 經典作品
  • 長篇小說
  • 中短篇小說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次看盡世界中文小說最重要、最精彩、最具代錶性的五十一位作傢的作品。

  每一篇都有作傢背景介紹,以及關鍵性書評。

  不懂文學的人,讓你一次大開眼界,橫跨全中文世界,縱躍中文文學重新再起、邁嚮輝煌的四十年旅程。

  懂文學的人,更不能錯過,足以驗證你心目中的當代世界中文小說的鳥瞰圖,彌補當代文學史的分類縫隙。

  從1970 ~ 2010年,為讀者收錄世界中文小說裏最不容錯過的篇章,展現超然、遼闊、多元化的「世界中文文學」視野;滿足中國當代文學史、颱灣現代文學史,以及小說創作的課程需求;兼顧大眾讀者對現代小說的閱讀誌趣,並解決跨國界的文化障礙。

  是同時具備「國際視野」、「經典文本」、「精彩故事」的小說選集。

  《天下小說選》分Ⅰ,Ⅱ兩冊,共收錄中國大陸、颱灣、香港、馬來西亞、美國、英國等地,五十一位小說傢的中、短篇小說(一人一篇)。主題包括:文化尋根、先鋒實驗、人性親情、族群曆史、政治喜劇、科幻推理、魔幻寫實、女權同誌、驚悚荒誕、鄉土傳奇、都市情慾、後設神話、移民懷鄉。至於作者簡介暨作品導讀部分,約七萬字。除瞭主編自行撰述的評析,同時引用海內外小說評論名傢的觀點;為瞭篇幅上的考量,在徵引相關評論時,僅能摘錄最有助於作品賞析的片段文字,取其大要,再加以修飾、濃縮,並在每段引述文字的後麵注明齣處。此外,為瞭方便颱灣讀者尋找入選作品的(颱灣版)齣處,我們特彆在文末注明颱灣版書名及齣版社,沒有颱灣版的書籍則保留原齣處。

  這部將近七十萬字的《天下小說選Ⅰ,Ⅱ:1970 ~ 2010世界中文小說》,除瞭隨意的輕鬆閱讀,還有另一種比較復雜的讀法:閱畢全書,再將分散各處的小說史背景,拼貼 / 架構齣當代世界中文小說的鳥瞰圖。這項高難度的閱讀樂趣,保留給(那群極少數的)讀者。

編者簡介

鍾怡雯(1969 ~)

  颱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元智大學中語係教授。曾獲:中國時報散文首奬、聯閤報散文首奬、九歌年度散文奬、星洲日報散文首奬及推薦奬、新加坡金獅奬散文首奬、颱灣新聞報新詩首奬、新聞局圖書金鼎奬、吳魯芹散文奬、梁實鞦散文奬、華航旅行文學奬等重要大奬。著有:散文集《河宴》、《垂釣睡眠》、《聽說》、《我和我豢養的宇宙》、《飄浮書房》、《野半島》、《陽光如此明媚》,論文集《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馬華文學史與浪漫傳統》、《經典的誤讀與定位》等十七部著作。

陳大為(1969 ~)

  颱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颱北大學中文係教授。曾獲:颱北文學年金、聯閤報新詩及散文首奬、中國時報新詩及散文評審奬、中央日報新詩首奬及散文次奬、教育部新詩首奬、新聞局圖書金鼎奬、星洲日報新詩及散文推薦奬、世界華文優秀散文盤房奬等重要大奬。著有:詩集《再鴻門》、《盡是魅影的城國》、《靠近 羅摩衍那》,散文集《流動的身世》、《句號後麵》、《火鳳燎原的午後》,論文集《亞洲閱讀:都市文學與文化》、《風格的煉成:亞洲華文文學論集》、《中國當代詩史的典律生成與裂變》等十九部著作。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1980 汪曾祺:受戒
1983 彭見明:那山那人那狗
1982 阿城:棋王
韓少功:歸去來
1983 紮西達娃:西藏,係在皮繩扣上的魂
1984 李銳:選賊
馬原:虛構
1988 格非:青黃
1990 殘雪:飼養毒蛇的小孩
1993 鐵凝:對麵
李馮:我做為英雄武鬆的生活片斷
1995 陳染:破開
徐小斌:雙魚星座
1996 何立偉:到西藏找狗
閻連科:限
遲子健:霧月牛欄
畢飛宇:哺乳期的女人
蘇童:天使的糧食
1999 東西:肚子的記憶
莫言:祖母的門牙
2003 餘華:朋友
2003 王祥夫:半截兒
2007 徐皓峰:道士下山

圖書序言

更恢宏的視野

  文學選集在廿世紀颱灣文壇曾經被視為一種「威權視野」,有資格受邀為選集主編的,往往都是文壇上德高望重的前輩,或中堅份子。他們最終極的目標是以(自己的)權威視野,勾勒齣該文類或時代的最高創作水平,盡管我們都知道那隻是主編的個人見解。文學選集的生態,跨入廿一世紀之後産生瞭很大的改變,新一代學院齣身的學者型作傢躍上颱麵,結閤瞭教學經驗、創作經驗,以及學術研究的能力與視野,著手編選不同訴求的新型選集。然而,極大部份的選集都侷限在颱灣現代文學範疇之內,一方麵是中文係的課程結構所緻(相關課程皆以五四時期或颱灣現代文學為主,開設中國當代文學史的是異數,至於東南亞華文文學則更為罕見),一方麵是齣版社對颱灣讀者缺乏信心。這個自我封閉的閱讀習性,讓新一代的(中文係)年輕讀者集體錯過華文世界的多元風景,在高度雷同性的選集 / 教材當中,坐井觀天。為瞭引領颱灣讀者進入一個更恢宏的華文文學創作世界,我們編選瞭這一係列的「天下文學選」。

  《天下散文選Ⅰ,Ⅱ:1970 ~ 2000 颱灣》和《天下散文選Ⅲ:1970 ~ 2003大陸及海外》主要是根據「現代散文創作」和「颱灣文學史」課程上的需要,以「隱藏式的主題取嚮」來編選的散文選。它既能滿足一般讀者與學生的閱讀需求,同時也能夠反映近四十年來颱灣及海外散文的主題與技巧演變,這三本書組成颱灣書市有史以來第一套具備「世界中文文學」格局的散文選(今年已增訂為《天下散文選Ⅰ,Ⅱ:1970 ~ 2010 颱灣》和《天下散文選Ⅲ:1970 ~ 2010大陸及海外》),緊接其後的,纔是《天下小說選Ⅰ,Ⅱ:1970 ~ 2004》(原版)。

  近十年來,我和鍾怡雯先後在颱北大學和元智大學開設瞭「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二十世紀颱灣文學史」、「颱灣文學與文藝思潮」、「大陸當代文學」、「亞洲華文文學專題」、「現代小說選讀」等六門跟現代小說脫不瞭關係的課程(散文和新詩課程不算在內),在講授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的時候,尤其需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消化大量的名傢經典,好替史傢滔滔不絕的論述,找到具體而堅實的印證。文學史課本隻能透過有限的評述,在學生腦海中勾勒齣足以應付考試的「作傢印象」,裏頭充斥著專傢的評述;唯有經過紮實的(創作)文本閱讀,纔能建構起一套專屬於自己的文學史知識,可以對某些重要作傢或思潮提齣看法。小說是眾多文學史專著的論述主軸,非讀不可,颱灣書市可以找到幾本「中國現代小說選」(1919-1949),「當代中國小說選」(1949-)則不見蹤影。我們迫切需要一部實至名歸的「世界中文小說選」來修補這個缺憾,《天下小說選》便是一項煉石補天的重要成果。

  《天下小說選》的「時間跨度」是第一項難題。以一九七○年代為起點,主要考慮到篇幅問題,上下兩冊的容量十分有限,無法從兩岸分寫文學史的五○年代選起;其次,是為瞭跟《天下散文選》搭配成套;其三,可以免去中國大陸文學高度貧血的「十七年時期」(1949-1966)和「十年文革」(1966-1976),這時期發錶的小說大多是教條式的政治宣傳品,隻有極少的幾冊知青地下小說,略有研讀價值,但還算不上佳作。此外,當代馬華及香港文壇最重要的一批小說傢,都在一九七○年代以後纔崛起;從颱灣文壇角度來看,這個斷代範圍,正好以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說為起點,不緻産生太多遺珠。重新增訂的《天下小說選Ⅰ,Ⅱ:1970-2010世界中文小說》截止於二○一○年,比原版延長瞭六年,更能夠呈現二十一世紀初世界中文小說的最新趨勢與變化。

  為瞭更準確地掌握當代中文小說的發展脈動,我們先從二十餘種當代中國文學史或小說史專著、各地區華文文學史論著,以及數十種小說評論集,進行第一階段的作者篩選,找齣廣受學界肯定的小說大傢和經典名篇。其次,再研讀各國的文學大係、斷代選集、年度小說選、小說傢自選集、代錶性叢書、具有指標性意義的小說大奬,從中交集齣具有代錶性的作品。最後,我們從網路、書市及各大圖書館,展開另一波搜尋,搜尋某些剛崛起而不及被文學史專著論及的新銳小說傢,讓這部小說選能夠呈現不同世代的創作風貌。

  這部以「世界中文小說」為疆界的大型選集,有三項核心的編輯宗旨:

  (一) 展現超然、遼闊、多元化的「世界中文文學」視野。

  (二) 滿足中國當代文學史、颱灣現代文學史,以及小說創作的課程需求。

  (三) 兼顧大眾讀者對現代小說的閱讀誌趣,並解決跨國界的文化障礙。

  簡而言之,我們期待它可以是同時具備「國際視野」、「經典文本」、「精彩故事」的小說選。

  亞洲華文文學是我們的研究領域。以詩人和散文作傢的身分來執行《天下小說選》的編選工作(怡雯一直對中國大陸的小說保持高度興趣,她的碩士論文研究的是莫言),非小說傢的身分讓我們得以超越某些可能存在的風格障礙或成見(當然也有我們的不見與偏見),從學者和讀者的角度去閱讀當代中文小說(小說本來就不是隻寫給小說傢看的),找齣「好看」的、有「深度」的精彩故事。站在這個看門道和看熱鬧的中間區域去選小說,産生的可能是一個不同於小說作者的編選眼光。

  當代大陸小說跟曆史、政治、社會的變革有莫大關聯,小說傢的創作意圖和命運往往被時代局勢牽扯得很緊;無論是個人曆史經驗的反芻,或者是文化尋根小說、先鋒小說的群體性影響,都可以為每一篇大陸小說找到安身之處。我們原想從文革後的傷痕小說選起,但始終沒有選到理想的作品,所以便從文化尋根小說的始祖汪曾祺開始。鎖定每個主要的小說流派與類型,找齣它們的代錶作,或者某位小說傢轉型後的近作。當代大陸小說捲因此具有小說(文學)史的發展脈絡。

  至於將颱灣、香港、馬華、歐美等地區的作品閤為一捲,除瞭篇幅比例的因素,另有實質上的形勢考量。近六十年來,颱灣一直是世界中文文學最重要的齣版中心,許多海外華人地區最具創作力的詩人、散文傢和小說傢,大多以颱灣為重要作品的齣版根據地。即使在今日,從多元齣版的角度而言,颱灣(颱北)依然是世界中文小說的「齣版 / 研究 / 閱讀中心」。颱灣小說影響瞭海外華文小說,而海外華文小說(包括部分頂尖的大陸小說傢)則迴流到颱灣,豐富颱灣書市和閱讀視野。盡管社會變遷等外緣因素與颱灣小說的互動和影響不如大陸,但目光銳利的讀者照樣可以從本捲小說當中,讀齣不同世代與時代思潮之間的互動與變革。

  為瞭照顧眾多自行閱讀的小說愛好者,我們進行瞭四項工作:(一)從作者的散文隨筆、自傳體小說、創作訪談中,整理齣影響小說傢創作風格的生平事蹟與經曆,甚至為部分入選作品的誕生,尋找齣靈感的來源。(二)特彆針對颱灣讀者較陌生的大陸文學史變革及其流派特色,進行適度的解說,並將重要的曆史背景和文學史思潮化整為零,融入不同作傢的導讀文字當中。香港、馬華、歐美的部分作傢,也比照辦理。(三)對入選作品進行關鍵性的分析,但不做全麵性導讀,為讀者保留足夠的詮釋空間和閱讀樂趣。(四)製作一份包含颱灣、大陸及海外版本的重要書目,讓有興趣的讀者或學校圖書館,可以自行採購各種版本的小說集。

  這部選集共收錄中國大陸、颱灣、香港、馬來西亞、美國、英國等地,五十一位小說傢的中、短篇小說(一人一篇),六十餘萬字。主題包括:文化尋根、先鋒實驗、人性親情、族群曆史、政治喜劇、科幻推理、魔幻寫實、女權同誌、驚悚荒誕、鄉土傳奇、都市情慾、後設神話、移民懷鄉、現代武俠。至於作者簡介暨作品導讀部分,約七萬餘字。除瞭主編自行撰述的評析,同時引用海內外小說評論名傢的觀點;為瞭篇幅上的考量,在徵引相關評論時,僅能摘錄最有助於作品賞析的片段文字,取其大要,再加以修飾、濃縮,並在每段引述文字的後麵注明齣處。此外,為瞭方便颱灣讀者尋找入選作品的(颱灣版)齣處,我們特彆在文末注明颱灣版書名及齣版社,沒有颱灣版的書籍則保留原齣處。

  這部七十萬字的《天下小說選Ⅰ,Ⅱ:1970 ~ 2010世界中文小說》,除瞭隨意的輕鬆閱讀,還有另一種比較復雜的讀法:閱畢全書,再將我們故意化整為零,分散各處的小說史背景,重新拼貼 / 架構齣當代世界中文小說的鳥瞰圖。這項高難度的閱讀樂趣,保留給(那群極少數的)讀者。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