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小说选 Ⅱ 1970 ~ 2010世界中文小说(大陆卷)

天下小说选 Ⅱ 1970 ~ 2010世界中文小说(大陆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世界文学
  • 中文小说
  • 大陆文学
  • 当代文学
  • 小说选集
  • 文学史
  • 1970-2010
  • 经典作品
  • 长篇小说
  • 中短篇小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次看尽世界中文小说最重要、最精彩、最具代表性的五十一位作家的作品。

  每一篇都有作家背景介绍,以及关键性书评。

  不懂文学的人,让你一次大开眼界,横跨全中文世界,纵跃中文文学重新再起、迈向辉煌的四十年旅程。

  懂文学的人,更不能错过,足以验证你心目中的当代世界中文小说的鸟瞰图,弥补当代文学史的分类缝隙。

  从1970 ~ 2010年,为读者收录世界中文小说里最不容错过的篇章,展现超然、辽阔、多元化的「世界中文文学」视野;满足中国当代文学史、台湾现代文学史,以及小说创作的课程需求;兼顾大众读者对现代小说的阅读志趣,并解决跨国界的文化障碍。

  是同时具备「国际视野」、「经典文本」、「精彩故事」的小说选集。

  《天下小说选》分Ⅰ,Ⅱ两册,共收录中国大陆、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美国、英国等地,五十一位小说家的中、短篇小说(一人一篇)。主题包括:文化寻根、先锋实验、人性亲情、族群历史、政治喜剧、科幻推理、魔幻写实、女权同志、惊悚荒诞、乡土传奇、都市情慾、后设神话、移民怀乡。至于作者简介暨作品导读部分,约七万字。除了主编自行撰述的评析,同时引用海内外小说评论名家的观点;为了篇幅上的考量,在征引相关评论时,仅能摘录最有助于作品赏析的片段文字,取其大要,再加以修饰、浓缩,并在每段引述文字的后面注明出处。此外,为了方便台湾读者寻找入选作品的(台湾版)出处,我们特别在文末注明台湾版书名及出版社,没有台湾版的书籍则保留原出处。

  这部将近七十万字的《天下小说选Ⅰ,Ⅱ:1970 ~ 2010世界中文小说》,除了随意的轻松阅读,还有另一种比较复杂的读法:阅毕全书,再将分散各处的小说史背景,拼贴 / 架构出当代世界中文小说的鸟瞰图。这项高难度的阅读乐趣,保留给(那群极少数的)读者。

编者简介

钟怡雯(1969 ~)

  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元智大学中语系教授。曾获:中国时报散文首奖、联合报散文首奖、九歌年度散文奖、星洲日报散文首奖及推荐奖、新加坡金狮奖散文首奖、台湾新闻报新诗首奖、新闻局图书金鼎奖、吴鲁芹散文奖、梁实秋散文奖、华航旅行文学奖等重要大奖。着有:散文集《河宴》、《垂钓睡眠》、《听说》、《我和我豢养的宇宙》、《飘浮书房》、《野半岛》、《阳光如此明媚》,论文集《无尽的追寻:当代散文的诠释与批评》、《马华文学史与浪漫传统》、《经典的误读与定位》等十七部着作。

陈大为(1969 ~)

  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台北大学中文系教授。曾获:台北文学年金、联合报新诗及散文首奖、中国时报新诗及散文评审奖、中央日报新诗首奖及散文次奖、教育部新诗首奖、新闻局图书金鼎奖、星洲日报新诗及散文推荐奖、世界华文优秀散文盘房奖等重要大奖。着有:诗集《再鸿门》、《尽是魅影的城国》、《靠近 罗摩衍那》,散文集《流动的身世》、《句号后面》、《火凤燎原的午后》,论文集《亚洲阅读:都市文学与文化》、《风格的炼成:亚洲华文文学论集》、《中国当代诗史的典律生成与裂变》等十九部着作。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1980 汪曾祺:受戒
1983 彭见明:那山那人那狗
1982 阿城:棋王
韩少功:归去来
1983 扎西达娃: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1984 李锐:选贼
马原:虚构
1988 格非:青黄
1990 残雪:饲养毒蛇的小孩
1993 铁凝:对面
李冯:我做为英雄武松的生活片断
1995 陈染:破开
徐小斌:双鱼星座
1996 何立伟:到西藏找狗
阎连科:限
迟子健:雾月牛栏
毕飞宇:哺乳期的女人
苏童:天使的粮食
1999 东西:肚子的记忆
莫言:祖母的门牙
2003 余华:朋友
2003 王祥夫:半截儿
2007 徐皓峰:道士下山

图书序言

更恢宏的视野

  文学选集在廿世纪台湾文坛曾经被视为一种「威权视野」,有资格受邀为选集主编的,往往都是文坛上德高望重的前辈,或中坚份子。他们最终极的目标是以(自己的)权威视野,勾勒出该文类或时代的最高创作水平,尽管我们都知道那只是主编的个人见解。文学选集的生态,跨入廿一世纪之后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新一代学院出身的学者型作家跃上台面,结合了教学经验、创作经验,以及学术研究的能力与视野,着手编选不同诉求的新型选集。然而,极大部份的选集都侷限在台湾现代文学范畴之内,一方面是中文系的课程结构所致(相关课程皆以五四时期或台湾现代文学为主,开设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是异数,至于东南亚华文文学则更为罕见),一方面是出版社对台湾读者缺乏信心。这个自我封闭的阅读习性,让新一代的(中文系)年轻读者集体错过华文世界的多元风景,在高度雷同性的选集 / 教材当中,坐井观天。为了引领台湾读者进入一个更恢宏的华文文学创作世界,我们编选了这一系列的「天下文学选」。

  《天下散文选Ⅰ,Ⅱ:1970 ~ 2000 台湾》和《天下散文选Ⅲ:1970 ~ 2003大陆及海外》主要是根据「现代散文创作」和「台湾文学史」课程上的需要,以「隐藏式的主题取向」来编选的散文选。它既能满足一般读者与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也能够反映近四十年来台湾及海外散文的主题与技巧演变,这三本书组成台湾书市有史以来第一套具备「世界中文文学」格局的散文选(今年已增订为《天下散文选Ⅰ,Ⅱ:1970 ~ 2010 台湾》和《天下散文选Ⅲ:1970 ~ 2010大陆及海外》),紧接其后的,才是《天下小说选Ⅰ,Ⅱ:1970 ~ 2004》(原版)。

  近十年来,我和钟怡雯先后在台北大学和元智大学开设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二十世纪台湾文学史」、「台湾文学与文艺思潮」、「大陆当代文学」、「亚洲华文文学专题」、「现代小说选读」等六门跟现代小说脱不了关系的课程(散文和新诗课程不算在内),在讲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时候,尤其需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大量的名家经典,好替史家滔滔不绝的论述,找到具体而坚实的印证。文学史课本只能透过有限的评述,在学生脑海中勾勒出足以应付考试的「作家印象」,里头充斥着专家的评述;唯有经过扎实的(创作)文本阅读,才能建构起一套专属于自己的文学史知识,可以对某些重要作家或思潮提出看法。小说是众多文学史专着的论述主轴,非读不可,台湾书市可以找到几本「中国现代小说选」(1919-1949),「当代中国小说选」(1949-)则不见踪影。我们迫切需要一部实至名归的「世界中文小说选」来修补这个缺憾,《天下小说选》便是一项炼石补天的重要成果。

  《天下小说选》的「时间跨度」是第一项难题。以一九七○年代为起点,主要考虑到篇幅问题,上下两册的容量十分有限,无法从两岸分写文学史的五○年代选起;其次,是为了跟《天下散文选》搭配成套;其三,可以免去中国大陆文学高度贫血的「十七年时期」(1949-1966)和「十年文革」(1966-1976),这时期发表的小说大多是教条式的政治宣传品,只有极少的几册知青地下小说,略有研读价值,但还算不上佳作。此外,当代马华及香港文坛最重要的一批小说家,都在一九七○年代以后才崛起;从台湾文坛角度来看,这个断代范围,正好以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说为起点,不致产生太多遗珠。重新增订的《天下小说选Ⅰ,Ⅱ:1970-2010世界中文小说》截止于二○一○年,比原版延长了六年,更能够呈现二十一世纪初世界中文小说的最新趋势与变化。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当代中文小说的发展脉动,我们先从二十余种当代中国文学史或小说史专着、各地区华文文学史论着,以及数十种小说评论集,进行第一阶段的作者筛选,找出广受学界肯定的小说大家和经典名篇。其次,再研读各国的文学大系、断代选集、年度小说选、小说家自选集、代表性丛书、具有指标性意义的小说大奖,从中交集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最后,我们从网路、书市及各大图书馆,展开另一波搜寻,搜寻某些刚崛起而不及被文学史专着论及的新锐小说家,让这部小说选能够呈现不同世代的创作风貌。

  这部以「世界中文小说」为疆界的大型选集,有三项核心的编辑宗旨:

  (一) 展现超然、辽阔、多元化的「世界中文文学」视野。

  (二) 满足中国当代文学史、台湾现代文学史,以及小说创作的课程需求。

  (三) 兼顾大众读者对现代小说的阅读志趣,并解决跨国界的文化障碍。

  简而言之,我们期待它可以是同时具备「国际视野」、「经典文本」、「精彩故事」的小说选。

  亚洲华文文学是我们的研究领域。以诗人和散文作家的身分来执行《天下小说选》的编选工作(怡雯一直对中国大陆的小说保持高度兴趣,她的硕士论文研究的是莫言),非小说家的身分让我们得以超越某些可能存在的风格障碍或成见(当然也有我们的不见与偏见),从学者和读者的角度去阅读当代中文小说(小说本来就不是只写给小说家看的),找出「好看」的、有「深度」的精彩故事。站在这个看门道和看热闹的中间区域去选小说,产生的可能是一个不同于小说作者的编选眼光。

  当代大陆小说跟历史、政治、社会的变革有莫大关联,小说家的创作意图和命运往往被时代局势牵扯得很紧;无论是个人历史经验的反刍,或者是文化寻根小说、先锋小说的群体性影响,都可以为每一篇大陆小说找到安身之处。我们原想从文革后的伤痕小说选起,但始终没有选到理想的作品,所以便从文化寻根小说的始祖汪曾祺开始。锁定每个主要的小说流派与类型,找出它们的代表作,或者某位小说家转型后的近作。当代大陆小说卷因此具有小说(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至于将台湾、香港、马华、欧美等地区的作品合为一卷,除了篇幅比例的因素,另有实质上的形势考量。近六十年来,台湾一直是世界中文文学最重要的出版中心,许多海外华人地区最具创作力的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大多以台湾为重要作品的出版根据地。即使在今日,从多元出版的角度而言,台湾(台北)依然是世界中文小说的「出版 / 研究 / 阅读中心」。台湾小说影响了海外华文小说,而海外华文小说(包括部分顶尖的大陆小说家)则回流到台湾,丰富台湾书市和阅读视野。尽管社会变迁等外缘因素与台湾小说的互动和影响不如大陆,但目光锐利的读者照样可以从本卷小说当中,读出不同世代与时代思潮之间的互动与变革。

  为了照顾众多自行阅读的小说爱好者,我们进行了四项工作:(一)从作者的散文随笔、自传体小说、创作访谈中,整理出影响小说家创作风格的生平事蹟与经历,甚至为部分入选作品的诞生,寻找出灵感的来源。(二)特别针对台湾读者较陌生的大陆文学史变革及其流派特色,进行适度的解说,并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史思潮化整为零,融入不同作家的导读文字当中。香港、马华、欧美的部分作家,也比照办理。(三)对入选作品进行关键性的分析,但不做全面性导读,为读者保留足够的诠释空间和阅读乐趣。(四)制作一份包含台湾、大陆及海外版本的重要书目,让有兴趣的读者或学校图书馆,可以自行採购各种版本的小说集。

  这部选集共收录中国大陆、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美国、英国等地,五十一位小说家的中、短篇小说(一人一篇),六十余万字。主题包括:文化寻根、先锋实验、人性亲情、族群历史、政治喜剧、科幻推理、魔幻写实、女权同志、惊悚荒诞、乡土传奇、都市情慾、后设神话、移民怀乡、现代武侠。至于作者简介暨作品导读部分,约七万余字。除了主编自行撰述的评析,同时引用海内外小说评论名家的观点;为了篇幅上的考量,在征引相关评论时,仅能摘录最有助于作品赏析的片段文字,取其大要,再加以修饰、浓缩,并在每段引述文字的后面注明出处。此外,为了方便台湾读者寻找入选作品的(台湾版)出处,我们特别在文末注明台湾版书名及出版社,没有台湾版的书籍则保留原出处。

  这部七十万字的《天下小说选Ⅰ,Ⅱ:1970 ~ 2010世界中文小说》,除了随意的轻松阅读,还有另一种比较复杂的读法:阅毕全书,再将我们故意化整为零,分散各处的小说史背景,重新拼贴 / 架构出当代世界中文小说的鸟瞰图。这项高难度的阅读乐趣,保留给(那群极少数的)读者。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