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橄榄树

哭泣的橄榄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Susan Abulhawa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萨依德巴勒斯坦论述的体验版。
具备文字上的深度与力度

  获得2007 年「美国书讯奖」历史小说类大奖
  ( USA Book News – Winner 2007 Best Book/ Historic Fiction)

  当你进入到本书的核心,它将让你心潮澎湃,为你所不知道的苦难世界同苦同悲,也为你打开了世界另一面向的一扇窗

  无数个黑夜
  裹我以深沉的忧伤
  冲击我,考验我,有如
  夹带悲愁的巨浪
 

  多数美国人无法像我们这样爱。关键在于他们活在安定安全之中,活得太浅,很难把人的感情推入到我们所活过的那种深度。

  我们悲伤,是因为我们不断地丧失,我们的家人就和死亡一样,唯有躲开你,才会使你幸福,---

  如果萨依德的巴勒斯坦论述,让世人了解了他同胞们痛苦的处境,那么这本书可以说是萨依德论述的体验版。

  作者苏珊.阿布哈瓦(Susan Abulhawa)扣着几次历史事实如1948犹太建国、1967的6日战争、1982夏提拉(Shatila)与萨布拉(Sabra)难民营大屠杀、1983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攻击案、2002阶林屠杀…等,六十年来巴勒斯坦人的苦难历史写成本书。她透过书中人物,让读者看到了他们的惶惶不可终日,并揭露了巴勒斯坦历史上的血腥路标。

  本书的原始材料都是历史事实,作者将虚构与文献加以揉合的手法,正是本书的力量之所在。

  英国泰唔士报(TheTimes /UK News)在2010/2/6的评论 很值得提出参考:《哭泣的橄榄树》绝不耽溺于种族情结,更不偏向种族主义。受苦与牺牲并未成为特定诉求的符码,勿宁是极为难能可贵的成就之一。这本小说的写作,其行文诗意,是现代阿拉伯写作的特点。作者掌握了阿拉伯语的细致慇勤与充满意像的特点,挥洒其所谓的「阿拉伯之舞」,可说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2009年新年前夕爆发的以色列攻击巴勒斯坦事件,意外地使这本小说受到擅长发掘新人作家的出版集团Bloomsbury的注意。打造过《英伦情人》、《哈利波特》、《追风筝的孩子》等国际重磅畅销书的Bloomsbury,信心满满地签下这本小说的英美两地英语翻译权,比照《追风筝的孩子》的行销规格,在2010年2月给这本小说一个新的名字MORNINGS IN JENIN,上市发行。
  
  故事在海法附近的艾因霍村揭开序幕,以阿布赫杰一家人与橄榄种植为核心,一九四八年「大祸临头」。在西方国家支持下,犹太复国份子入侵,佔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家园与清真寺。村庄遭到攻击,村民被迫流放,蒙受损失、流离与羞辱之苦,最后落脚在难民营,阶林。走到这一地步,「睁开眼睛,难民惶惶不安地发现,他们正慢慢地被人从这个世界上抹掉」。犹太人以各种手段断绝他们的生机,其用心与纳粹德国无异。

  艾因霍(Ein Hod)村的一家巴勒斯坦人被赶出世居祖宅的那一天,一个名叫伊士玛的新生婴儿,遭到一名以色列军人掳走,成为犹太人的儿子,取名大卫。

  伊士玛丢失后,他的母亲达妮亚生下女儿阿梅尔。《哭泣的橄榄树》便是在叙述亲兄妹阿梅尔与大卫,从敌对到相认的曲折故事。

  在阶林难民营中出生,阿梅尔一生下来便被丢入一个不断丧失的世界,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失去国家民族。但在残缺的人生中,每天黎明,父亲为年幼的女儿朗读,让她觉得自己拥有的爱「大如海洋及其全部游鱼」。但另一方面,却又活在母亲患难人生的哲学中:「无论什么感受,紧锁放在心里」,大悲大喜皆不形于色。

  阿梅尔的一生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六十年冲突的缩影,从阶林到耶路撒冷,到黎巴嫩,到陌生地美国,到重返阶林,伤痕与恐惧,亲情与爱情,步步血泪,其间有仇恨,有宽恕,有大爱。

  《哭泣的橄榄树》是小说但也是历史,人物虽属虚构,场景都是真实,也是作者苏珊.阿布哈瓦(Susan Abulhawa)颠沛流离的故事。她是巴勒斯坦人,出生于6日战争的1967年,故事跟着她苦难的生活-----科威特、约旦和被占领的东耶路撒冷,最后到达美国,目前定居于宾州。这几乎就是她个人的传记,也是今天巴勒斯坦人的传记。同时也揭露了九一一纽约双子星大楼事件背后令人淌血的动因,揭开了新闻头条底下不为人知的真相,为现代世界一场活生生的政治冲突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作者简介

苏珊.阿布哈瓦(Susan Abulhawa)

  巴勒斯坦人,一九六七年出生,一出生就成为六日以阿战争的难民。自幼颠沛流离,住过科威特、约旦和被占领的东耶路撒冷,最后到达美国,目前定居于宾州。

  青少年时期移民至美国后接受寄养制度的安排,在北卡罗莱纳州长大,就读费佛大学﹝Pfeiffer University﹞,并在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取得营养学硕士学位。

  苏珊对西方媒体看待以巴冲突的报导感到失望,经常投书报纸的论坛版,她的文章见于许多报章杂志。创办非政府组织「巴勒斯坦园地」﹝Playgrounds for Palestine, Inc. www.playgroundsforpalestine.org﹞,在被佔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与各个难民营为儿童建设游乐场,捍卫占领区内巴勒斯坦儿童的游戏权。

  作品常见《纽约日报》(New York Daily News)、《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及其他出版品与文选。

译者简介

邓伯宸

  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报社编译、主笔、副总编辑、总经理,获中国时报文学奖附设胡适百岁诞辰纪念征文优等奖。

  译作有《影子大地》、《孤独的聆赏者》、《族群》、《绿色全球宣言》、《邱吉尔的黑狗》、《美的滥用》、《旧欧洲,新欧洲,核心欧洲》等,皆由立绪文化出版。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国际媒体相关推荐 007
人物关系表 009
序曲 阶林.2002 011

1大难临头
1收成.1941 014
2亚里.柏尔斯坦.1941 020
3贝都因坏女孩.1940-1948 025
4别离.1947-1948 036
5「孩子,我的孩子!」.1948 051
6耶亚返家.1948-1953 056
7阿梅尔出生.1955 068

2灾难
8大似海洋,多似海中的游鱼.1960-1963 072
9厨房中的地洞.1967 080
10四十天之后.1967 097

3大卫的伤疤
11祕密,有如一只蝴蝶.1967 114
12约瑟,孩子.1967 117
13莫希的美丽魔兽.1967 120
14约瑟,男人.1967 124
15约瑟,囚犯.1967 126
16兄弟重逢.1967 130
17约瑟,战士.1968 132
18越过第一行桃树.1967-1968 133
19约瑟走了.1968 144
20英雄.1967-1968 149
21草草收尾.1969 153
22告别阶林.1969 166
23孤儿院.1969-1973 177

4陌生地
24美国.1973 198
25约瑟来电.1978-1981 208

5心系贝鲁特
26麦吉德.1981 214
27信.1981 231
28「是的」.1981 236
29爱.1981 238
30一个永恆的故事.1981-1982 240
31重返费城.1982 248
32永远未经证实的故事.1982 256
33哀哀子民.1982 260
34无助.1982-1983 267
35花之月.1983 271
36复仇者约瑟.1983 280

6我们之间
37墙女.1983-1987 284
38这里、那里、他方.1987-1994 289
39大卫来电.2001 299
40大卫与我.2001 304
41大卫的礼物.2001 314
42我的兄弟,大卫.2001 321

7我的祖国
43亚里.柏尔斯坦博士.2002 326
44抱紧我,阶林.2002 338

8结束与开始
45女儿的爱.2002 358
46天意.2002-2003 366
47约瑟,巴勒斯坦的代价.2002 370

后记 373
内容简介 377

图书序言

序曲Prelude

阶林‧二○○二
(Jenin在巴勒斯坦领土北边的一处难民营)

阿梅尔想要更靠近一点看清楚士兵的眼睛,但他的自动步枪枪口抵住了她的额头,使她无法如愿。但她其实已经靠得够近,近得可以看出他戴着隐形眼镜。她想像着士兵穿好衣服要出来杀人之前,靠近镜子把镜片塞进眼睛里的模样。真奇妙,她心里想,在这生死的一线之间,妳居然会想这种事。

她心里又想,她,一个美国公民,若遭到杀害,官员们或许会把它看成是「意外」,表示遗憾了事。或者,根本就把她的生命终结看成是「战争附带伤亡」的残屑,不值一提。

一颗圆滚滚的汗珠,从士兵的眉毛往下落,流经脸颊。他拚命眨眼睛。她那样盯着他,看得他极不自在。他杀过人,但从来没有和要杀的人这样面对面过。这一点,阿梅尔看得出来,杀戮重重中,她感觉得到他的那缕不安的灵魂。

真奇妙,又来了,我居然不怕死。或许是从士兵眨动的眼睛,她知道自己会没事。

闭上眼睛,重生,冷冰冰的钢铁仍然抵住她额头。记忆拉着她往回走,一直往回拉,回到一个她从未认识的家。


1大难临头
EL NAKBA(the catastrophe)


1收成.一九四一

许久以前,历史还没有翻越山头闯进来把现在和未来捣碎,风也还没有一把抓起土地的一角抖落它的名字和角色,阿梅尔尚未出生,那个时候,海法(Haifa)东边的一个小村庄,静静敞开着,活在无花果、橄榄树与阳光中间。

天还未明,整个艾因霍(Ein Hod)村,只有小婴儿依然沉睡,村民正准备晨祷,每天五次礼拜中的第一次。月亮低垂,欲满还缺,宛如一枚钮釦,紧紧将天地别到了一块儿。甦醒的肢体伸展,清水沖掉睡意,睁开充满希望的眼睛。礼拜前的净身,口唸律法,喃喃散入晨雾,众口悠悠,齐声颂赞唯一真神阿拉和先知穆罕默德。今天是橄榄收成季节的第一天,为了表示特别的敬意,所以祷告在户外举行。逢到这样重要的日子,那肯定是要爬到岩山上去,抱着一颗虔敬的心。

如此这般,傍着小生命们黎明前的合奏,蟋蟀的鸣叫,鸟雀的骚动,还有不久也加入的公鸡,月光下,村民在跪毯上祈祷,总不外乎请求宽恕自己的罪行,当然也不免另有所求,各怀心事,口唸:「我主阿拉,让�的旨意行在今天,我的顺从与感恩都归于�。」然后西向进入果园,高高踏出脚步,避开仙人掌的尖刺。

每年十一月,收成季节的来临都给艾因霍村带来新的生机,哈山他爹耶亚打从骨子里感觉到了那股活力,一大早就带着家里的男孩子出门,吆喝着他们赶在邻居的前头,好抢个一年一度的头香。偏偏邻居也怀着同样的心思,才不过清晨五点,早早就展开了收成。

耶亚看一眼妻子贝西玛,有些难为情,吞吞吐吐说:「哈山姆妈,明年,我们一定比他们早。只要比那个没牙的老家伙萨勒姆早一个小时就好。一个小时就好。」

贝西玛小心翼翼顶着放有油布与毯子的篮子,眼珠子转了转,心里却想,老公哪一年不是这样发愤图强的。

当黑暗的天空让位给晨曦,亮花花的阳光下,收成那高贵果实的声音自巴勒斯坦的山中升起。果农挥棍重击枝条,众叶簌簌,果实纷纷落到放在树下的油布上与篮子中,扑通有声。男人卖力工作时,女人唱着传唱了数百年的老歌,儿童嬉戏着,每当妨碍了收成,免不了会引来母亲的一顿好骂。

耶亚停下来,按摩着脖子上的痠痛,心想,眼看就要正午了,太阳已近天顶。浑身都给汗湿透了,站在自己的土地上,一个堂堂男子,一般阿拉伯农民的装束,头裹黑白格子头巾,袍子折边塞到腰带里。耶亚环视着壮丽的景色。苔绿色的野草沿山直奔而下,越过岩石,团团围住群树。围栏盘旋上山,有些是他以前帮忙祖父整修过的。回望哈山和达维希,随着每次挥动棍子击落橄榄,只见袍子底下他们的胸膛肌肉起伏。啊,我的儿子!耶亚心中不由得一阵得意。尽管肺部有毛病,哈山倒是长得越发强壮了。

孩子们各据一树,继续在对面工作,他们的母亲则跟在后头,拖走新收橄榄的篮子,晚些时候送去榨油。耶亚可以看见在邻近果园工作的萨勒姆。没牙的老家伙。耶亚忍不住笑了,其实萨勒姆还比自己小上几岁,倒是这个邻居却一副充满智慧的气质,加上老祖父般的耐心,全都写在多年来户外生活刻画出来的脸庞上。麦加朝圣回来,从此又多了个名号:朝觐者萨勒姆,这头衔使得他在资历上更长过了耶亚。到了傍晚,两个朋友就会一起抽着水烟袋,争论着谁工作得最辛苦,谁的儿子最结实。「这样厚脸皮,难道不怕下地狱?你这个老男人。」耶亚边说边将烟管送进嘴里。

「老男人?你才比我老哩,怪老头。」朝觐者萨勒姆顶回去。

「至少我的牙齿都还在。」

「好呀,把板子拿出来,看看到底是谁强。」

「你又来了,厚脸皮,你老子的孬儿子。」

两个人就这样唿噜着水烟袋,每年都会你来我往地争论着,总要弄到老婆三
催四请了,否则绝不罢休。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