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城市里头只有污染,没有自然?
本书就透过微距镜头,带你一窥灰扑扑都会丛林里的新鲜绿意,教你开门就能撞见大自然!
怀念小时国语课文:「夜阑人静月光明,天空无片云。声声蛙鼓伴虫鸣,乘凉到夜深。」描写的世界吗?曾几何时,帷幕大楼遮蔽了广阔穹苍,纵横高架取代了绿野香坡,耳边响起的不再是蛙鼓虫鸣,取而代之的是喇叭噪音、喧闹人语以及冰冷急促的电脑键盘声。小时总觉得大自然就在窗外、门外、教室外,而现在「大自然」则好像非得到乡下、山里、主题农庄才能找到。自诩设计 × 摄影宅男的铭沧老师,曾经也这样以为……直到有一天,在车水马龙的南京东路旁,意外地发现了虫虫的踪迹后,从此就像突然领悟了魔法真谛般,起初是瞥见灰扑扑都会丛林里的一抹新鲜绿意,渐渐地视野愈来愈广……忽地,隐身在都会里的大自然就这么跳了出来。
听!分隔岛上的蝉儿,正高声鸣唱,宣告着盛暑的来到;
瞧!富阳街一户民宅围墙上,攀木蜥蜴正悠哉、舒服的享受小蚂蚁为他准备的顶级SPA服务;
惊!听到嗡嗡声以为是有蜂来袭赶紧闪避,原来是只山寨版蜜蜂--食蚜蝇在「拟态」躲避天敌的猎杀;
哇!没想到自家路旁的杂草丛里,居然有只螳螂正殷勤地挥舞着双镰练功中……原来「大自然」从未离开我们。
现在就放下滑鼠与摇桿,离开萤幕和沙发,竖起耳朵弯下腰,睁大眼睛静下心,跟着铭沧老师的脚步,一起走出户外,来趟惊奇刺激的都市生态发现之旅吧!
【撞见自然祕诀大公开】
■独门寻虫、诱虫绝技:可爱树蛙哪儿有?雨后或傍夜到公园溼地附近走走,遇见的机会将大大增加。想要蝴蝶乖乖地停在身旁当模特儿?不妨带壶尿液与蜂蜜的特调洒在花上试试。各种独门寻虫、诱虫祕诀,决不藏私全面公开!
■台北寻绿踪十一景点大公开:精选十一个私房寻绿景点并附地图,其中还有当地人也不清楚的密境,就是要带你一起撞见大自然!
■虫虫专门教室开课啰:本书不只要带你看见城市里头的大自然,和蛙、虫们做朋友,还开了专业的虫虫专门教室,教你好好地认识牠们唷!
【行家推荐】
■这本书鲜活地告诉我们一件事:只要有亲近造物之奇的心,就算在都会忙碌工作,无处不在的生物世界,仍丰富得足以让你体会玩味,欢喜赞叹!--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徐堉峰
作者简介
王铭沧
西元一九六二年出生于基隆,酷爱咖啡、相机、音响、DVD及与影像相关的所有事物。二十岁开始从事黑白暗房及商业摄影,三十岁后从事广告设计,杂志、报纸美编与电脑绘图书籍着作等工作,着有Illustrator、摄影等相关着作六本(文魁出版)。现为文化大学推广教育部老师,联合晚报美术编辑。
四十年来一直过着宅男生活,直至某天于接送小孩上下学的南京东路上,发现停靠巷口的咖啡车旁路树,竟然有树鹊家族,猜想必定有食物链的关系才能有筑巢的条件,果然,在附近的路树及盆栽发现了虫吻的痕迹,进而找到了改变命运的第一只「虫」,并因此体会出绿色生机不在远,而在身边的生活乐趣,从此展开一路惊奇不断的「都市生态发现之旅」。
坦白说,我拿到《开门撞见大自然》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嗯,名字挺特别的。台湾现在关于自然类的书籍不少,有深入研究的,有摄影集的,也有游记,但我总觉得,很多时候,它们似乎离我的生活有点远。不是说内容不好,而是我总觉得,我不太可能像书里写的那样,跋山涉水去寻找什么稀有的生物,或者去某个绝美的秘境。然而,“开门撞见”这几个字,却一下子击中了我的点。它暗示了一种不期而遇,一种在日常中的惊喜。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也许是下班回家,在巷口的小树丛里,突然发现一只正在梳理羽毛的小鸟;又或者是,在周末的早晨,拉开窗帘,看到窗台上停留着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这种“撞见”,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发生,它带着一种纯粹的美好和意外的惊喜。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如何捕捉到这些瞬间的,又是如何通过文字将这些瞬间的感受传递给读者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温柔的朋友,在我疲惫的时候,轻轻地提醒我,抬头看看,侧耳倾听,大自然就在你身边,从未离开。它是不是会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分享那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忽略的自然现象?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认识我所生活的这个环境,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中的不凡。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开门撞见大自然》,这个名字光是听起来,就充满了画面感,也充满了惊喜。我一直觉得,我们生活在台湾,虽然都市的脚步很快,但大自然其实从未离开过我们。它可能就在我们每天上班会经过的街角,可能就在阳台上偶然盛开的花朵里,也可能就在夜晚,抬头就能看到的满天星辰里。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这一点,它暗示着一种不期而遇,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获得的,与自然的美好邂逅。我非常好奇,作者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讲述这些“撞见”的故事?是会分享一些关于台湾本土的动植物的小知识,让我们在生活中能更好地识别它们?还是会用充满诗意的笔触,去描绘那些微小却动人的自然现象,比如,雨后泥土的芬芳,清晨叶片上的露珠,又或者是,夜晚微风拂过树梢的声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引导我们去重新发现我们身边的自然之美,让我们不再觉得大自然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随时随地,都能与之产生深刻的连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并从中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力量。
评分《开门撞见大自然》,这个名字光是听起来,就有一种很美好的画面感。尤其是在台湾,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岛屿上,虽然都市化程度很高,但背后依山傍海的地理环境,使得大自然其实无处不在。我一直觉得,我们之所以常常感觉不到大自然的存在,不是因为它不在,而是我们自己的心被太多的事物占据了,忘了去感受。所以,这本书的书名,对我来说,就好像是一扇通往内心平静的窗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引导我们去发现身边的自然之美。也许,作者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在都市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然角落”的经验?比如,如何在自家的小阳台种点绿植,让它们成为都市中的小森林;又或者是,如何在通勤的路上,留意路边那些顽强生长的小草,它们是如何在水泥缝隙中努力伸展生命的?我对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特别感兴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充满温情和智慧的笔触,教会我们如何去“撞见”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丽,如何在这种不期而遇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力量。它会不会也探讨人与自然之间一种更和谐、更亲密的关系?我真的很想从这本书里获得一些启发,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份来自大地的呼吸,去拥抱那些触手可及的自然馈赠。
评分《开门撞见大自然》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它传递出一种非常亲切、非常生活化的信息。我一直觉得,我们生活在台湾,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其实,大自然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常常因为习惯而忽略了它。书名中的“开门”二字,就好像是一把钥匙,它暗示着,只要我们愿意打开那扇门,就能发现一个充满生机和惊喜的世界。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与我们身边的自然建立连接的故事。比如,也许会讲到如何在自家的小阳台,种植一些能吸引蝴蝶和蜜蜂的植物,让小小的阳台变成一个迷你生态系统;又或者是,在某个雨后的清晨,出门散步,偶然发现路边一片被雨水滋润得格外鲜绿的草地,上面还点缀着晶莹的露珠,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而美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非常温暖、非常有感染力的文字,去唤醒我们对自然的感知能力,让我们重新去聆听风的声音,去感受阳光的温度,去欣赏路边不起眼的小花小草。它会不会也探讨,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我们能够获得怎样的心灵慰藉和生命力量?我真的很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找回那份久违的,与大自然最纯粹的连接。
评分《开门撞见大自然》,这个书名一出现,就立刻引起了我的好奇。它给我的感觉,不是那种需要你刻意去计划、去安排才能接触到的“大自然”,而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就能获得的惊喜。我猜想,这本书一定充满了许多这样的小故事,关于我们如何与身边最微小的生命产生连接。尤其是在台湾,我们虽然身处繁华的都市,但只要我们愿意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生机。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捕捉这些“撞见”的瞬间的。会不会是描写在楼下的公园里,发现一棵与众不同的小树,它以怎样的方式在夹缝中求生存?又或者是,在一次偶然的散步中,与一只野猫对视,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非常生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来展现大自然在我们日常中的存在感。它会不会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培养观察力的技巧,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捕捉到这些“撞见”的时刻?我真的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重新认识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发现那些被我忽略的美丽,并从中获得一些心灵的滋养和对生命的热爱。
评分这本《开门撞见大自然》,光是书名就让我感觉一股清新的风扑面而来。我这个人,虽然身处都市,但骨子里却是个热爱大自然的人。常常在工作的间隙,会望着窗外发呆,想象着山野间的自由,或是海边的辽阔。所以,当这本书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简直就像是找到了知音。它的名字“开门撞见大自然”,太有画面感了,也太贴切了。我们大多数人,或许没有机会时常去郊外徒步,也没有时间去深山探险,但“开门”,这个动作却再日常不过了。我想,这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大自然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每天都会经过的地方,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去感受。我特别好奇,作者会以什么样的视角来展现这一切。是会分享一些关于台湾本土动植物的生动故事?还是会通过一些生活化的场景,教会我们如何在城市中“撞见”自然?比如,可能会讲到如何在自家窗台种一盆小小的香草,或是如何在一片被水泥包围的绿地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小自然角落?我对这方面的描写非常期待,因为我一直觉得,与自然的连接,不应该是一种奢侈,而是一种融入生活的方式。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切实可行的小建议,让我们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拥抱那份属于自然的美好。
评分天哪,我一拿到《开门撞见大自然》这本书,就被它那充满诗意的书名给吸引住了。我一直是个对生活周遭充满好奇的人,常常觉得,我们每天匆匆忙忙,好像都忘了抬头看看天空,低头看看脚下。书名里的“开门”,就好像是打开一扇日常的门,但门后撞见的,却是那充满生命力的、鲜活的大自然。这立刻勾起了我的兴趣,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撞见”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我猜想,这本书不会是那种枯燥的科普读物,它可能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引导我们去重新审视与自然的连接。台湾这片土地,虽然有现代都市的繁华,但同时也被山峦、海洋、田野包围,我们其实离大自然并不遥远,只是我们常常缺乏一双发现的眼睛,或者一个愿意停下来的心。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示,让我在通勤的路上,在午后的咖啡馆,甚至在自家的小阳台上,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大地的脉动。它是不是会分享一些有趣的观察,比如小区里悄悄盛开的花朵,或是夜晚偶尔传来的虫鸣?又或者,它会用文字唤醒我们久违的感官,让我们重新去听风的声音,去闻泥土的芬芳?我真的非常非常期待!
评分一看到《开门撞见大自然》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一种画面,一种在日常生活中,不期而遇的美好。我一直认为,大自然的美,并非总是需要我们跋山涉水去追寻,它也常常藏匿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台湾,每天都在为生活奔波的都市人来说,这种“开门撞见”的意境,简直是一种心灵上的召唤。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以怎样的方式,带领我们去“撞见”大自然?它会不会分享一些非常具体、非常实用的小故事,比如,如何在自家窗台种一盆绿意盎然的植物,如何在一场细雨后,去留意路边被雨水滋润得更加鲜亮的叶片,或者,如何在夜晚,抬头就能看见那闪烁的星辰,即使在城市的光害下,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我期待这本书能用一种非常温和、充满人情味的语言,去描绘这些细微却又动人的自然瞬间。它会不会也探讨,在我们与自然的互动中,我们能获得怎样的感悟和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本陪伴我左右的读物,在我感到疲惫或者迷茫的时候,能够从中汲取一些自然的力量,让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开门撞见大自然》,这个书名就让我觉得充满了惊喜和亲切感。我一直觉得,大自然的美,不应该只存在于遥远的深山老林,或是壮丽的海边,它其实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是我们常常因为匆忙而错过了。特别是住在台湾的我们,虽然都市生活很便利,但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身边的生机。我想,这本书就是要打破我们对“大自然”的刻板印象,让我们知道,原来“撞见”大自然,可以如此简单,如此日常。我特别好奇,作者会以怎样的笔触来描绘这些“撞见”的瞬间?是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在都市中寻觅绿意的小窍门,比如,如何利用阳台的空间打造一个迷你花园,或者如何在社区公园里发现那些被忽略的野花野草?又或者,它会通过一些充满诗意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子里,我们也能与自然产生奇妙的连接。比如,也许是描写下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的泥土芬芳,又或者是,夜晚抬头看到的一轮圆月,都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期待这本书能用一种非常生活化、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来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我们与周遭环境的关系,让我们不再觉得与大自然是割裂的,而是成为其中一部分,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力量。
评分听到《开门撞见大自然》这个书名,我的脑海里立刻就涌现出一种画面:推开家门,迎接我的不是冰冷的墙壁,而是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伴随着淡淡的花香,或是远处传来的鸟鸣声。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心生向往的景象!尤其是在台湾,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非常方便、现代化的社会,但有时也会觉得,与自然的连接似乎变得越来越疏远。这本书的名字,却恰恰点出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一种状态——一种在平凡日常中,就能轻松拥抱自然的方式。我很好奇,作者究竟是如何定义“开门撞见”这种体验的?它会不会是在描述一些非常细微、但却充满惊喜的瞬间?比如,在某个清晨,不经意间拉开窗帘,看到窗台上沾着露珠的叶片,上面竟然停着一只色彩鲜艳的瓢虫;又或者,在傍晚散步时,抬头仰望,发现夜空中的星星比平时显得更加明亮和璀璨。我期待这本书能用一种非常温柔、也非常有力量的文字,去唤醒我们沉睡的感官,让我们重新去感受风的触碰,去聆听雨滴的声音,去嗅闻泥土的芬芳。我希望这本书不是一本遥不可及的“自然指南”,而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触手可及的朋友,引导我们在日常中,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从而找到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