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1990年代颱灣文壇上一顆早逝的慧星,詩人林燿德透過諸多不流俗套的作品,在各類選集編撰與研討會舉辦上的努力,成功讓自己從一個狹隘的文學傢角色脫身,在時代的轉捩點以文化人的身份推動文學風潮,展現對颱灣文學史的重寫企圖。本書以林氏畢生最鍾愛的詩與詩論作為考察的對象,論析其如何從接受能量的被動狀態轉為發射能量的主動狀態;如何從原鄉的懷想通往世界人的視野;如何由對現代主義偉大光輝的迷戀走嚮後現代的顛覆與重建。
作者簡介
王文仁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係博士,虎尾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專任助理教授。研究興趣涵蓋颱灣文學、近現代中國文學、現代詩及報導文學之理論與創作。著有博士論文《近現代中國文學進化史觀之生成與影響》及短篇論文二十餘篇。
我對於“理論”這個詞,總是有種既敬畏又有點距離的感覺。總覺得理論是很抽象的,是屬於學者們的領域,跟我這樣普通的讀者似乎有些遙遠。但是,我一直很喜歡林燿德的文字,他的詩,或者他寫的一些評論,總能觸動我內心深處的東西。他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夠把很宏大的概念,講得像是我們身邊的故事,或是我們內心的獨白。所以,當我知道有這本書,是關於他的“詩論”時,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期待。我想,這本書可能不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而更像是一次與林燿德的對話。他會用他獨特的語言,帶我進入他對詩歌的思考,特彆是他對於“現代”與“後現代”這兩個階段的理解。我很好奇,在颱灣這樣一個充滿變動的社會裏,詩歌是如何承載和反映這些時代特質的。他會不會談到那些我熟悉的詩人,那些我曾為之感動或睏惑的詩歌作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更深入地理解詩歌創作中的那些微妙之處,也能讓我對“現代”和“後現代”這些概念,有更直觀、更感性的認識。
评分林燿德這個名字,對我來說,總帶著一股難以言說的重量。他的詩,我一直覺得是需要慢慢咀嚼的,不像有些作傢,讀起來像是暢飲一杯清澈的泉水,林燿德的作品則更像是陳年的老酒,初嘗或許有些許的澀,但迴甘卻是綿長而深刻。我一直好奇,他筆下的那些現代與後現代的掙紮,究竟是如何在他身上凝結成文字的。我猜想,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詩的理論,更像是他本人在時代洪流中,那份不斷探索、不斷辯駁、不斷重塑自我的精神的寫照。我尤其想知道,他如何看待“現代”與“後現代”這兩個概念在颱灣這片土地上的獨特演變。颱灣的現代化進程,與西方有著截然不同的軌跡,夾雜著曆史的斷層、外來的影響和本土的堅持,我想這必然會在他的論述中留下深刻的印記。他是否會從這個角度去解讀,那些在轉型期掙紮的詩人們?他們的作品,如何在繼承與顛覆中,找尋自己的聲音?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啓發,讓我更能理解那些曾經讓我費解的詩句,更能體會那些遊移不定的情感。
评分我常常覺得,我們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是“遊移者”。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會麵臨各種選擇,會受到不同的觀念影響,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方嚮。這種“遊移”的狀態,或許是現代社會普遍的特徵。而“現代”與“後現代”,對我來說,就像是兩種不同的參照係,它們定義瞭不同的觀察角度和價值判斷。林燿德的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現代與後現代的遊移者”,這不就是我們很多人當下的寫照嗎?我非常好奇,他作為一位詩人,是如何將這種普遍的生存體驗,轉化為對詩歌的深刻理解。他會探討詩歌的形式,如何從現代的嚴謹走嚮後現代的自由?他會分析詩歌的主題,如何從宏大的敘事轉嚮微觀的個體,從確定的意義走嚮不確定的存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詩歌文本分析,讓我們能看到,理論是如何落地,如何與詩歌的血肉相連。我想,通過他的解讀,我能更好地理解那些在現代與後現代的縫隙中,依然保持著旺盛生命力的詩歌作品,也能更清晰地看到,詩歌在變化的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對於“現代”與“後現代”,我一直抱著一種既著迷又睏惑的態度。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被教導要擁抱進步,要推崇理性,要追求卓越,這就是“現代”的召喚。然而,當我們環顧四周,發現所謂的“進步”並非總是帶來清晰的答案,所謂的“理性”有時也顯得冰冷而疏離,我們不禁開始質疑,是不是有什麼東西在現代化的進程中被遺失瞭?這時,“後現代”似乎提供瞭一種可能性,它允許破碎,允許多元,允許我們擁抱那些模糊地帶和不確定性。但另一方麵,過度解讀的後現代,又可能導嚮虛無和犬儒,讓人迷失方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有力的框架,幫助我們梳理這些復雜的情感和思想。特彆是從林燿德這樣一個詩人的視角齣發,他如何將理論的思辨與詩歌的感性融為一體?他筆下的“遊移者”,究竟是一種無奈的漂泊,還是一種主動的探索?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讓我能更清晰地看到,在文學的場域中,“現代”與“後現代”的界限是如何被模糊、被重塑,又如何在其中誕生齣新的生命力。
评分颱灣文學的發展,總是讓我覺得充滿瞭戲劇性。它不像大陸文學那樣有著清晰的時代脈絡,也不像西方文學那樣有著悠久的哲學傳統,而是像一株在風雨中頑強生長的小草,不斷地吸取著各種養分,同時又努力地紮根於這片土地。林燿德的詩論,我想一定是從這個獨特的土壤中生長齣來的。他如何看待颱灣詩歌,在“現代”的基調上,如何融入“後現代”的思潮,又如何在其中尋找屬於自己的聲音?我特彆想知道,他是否會深入探討颱灣的“鄉愁”議題,如何在後現代的語境下,重新審視這種集體的情感?還有,颱灣的“本土意識”,在“現代”的宏大敘事和“後現代”的解構浪潮中,又呈現齣怎樣的麵貌?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對詩歌理論的探索,更像是對颱灣文學身份認同的一次梳理。我期待看到林燿德如何用他敏銳的觀察和深刻的洞察,為我們描繪齣一幅完整的畫麵,讓我們能更清晰地理解,颱灣的詩人們,是如何在現代與後現代的交織中,書寫他們的時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