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1990年代台湾文坛上一颗早逝的慧星,诗人林燿德透过诸多不流俗套的作品,在各类选集编撰与研讨会举办上的努力,成功让自己从一个狭隘的文学家角色脱身,在时代的转捩点以文化人的身份推动文学风潮,展现对台湾文学史的重写企图。本书以林氏毕生最钟爱的诗与诗论作为考察的对象,论析其如何从接受能量的被动状态转为发射能量的主动状态;如何从原乡的怀想通往世界人的视野;如何由对现代主义伟大光辉的迷恋走向后现代的颠覆与重建。
作者简介
王文仁
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博士,虎尾科技大学通识中心专任助理教授。研究兴趣涵盖台湾文学、近现代中国文学、现代诗及报导文学之理论与创作。着有博士论文《近现代中国文学进化史观之生成与影响》及短篇论文二十余篇。
对于“现代”与“后现代”,我一直抱着一种既着迷又困惑的态度。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被教导要拥抱进步,要推崇理性,要追求卓越,这就是“现代”的召唤。然而,当我们环顾四周,发现所谓的“进步”并非总是带来清晰的答案,所谓的“理性”有时也显得冰冷而疏离,我们不禁开始质疑,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被遗失了?这时,“后现代”似乎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它允许破碎,允许多元,允许我们拥抱那些模糊地带和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过度解读的后现代,又可能导向虚无和犬儒,让人迷失方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有力的框架,帮助我们梳理这些复杂的情感和思想。特别是从林燿德这样一个诗人的视角出发,他如何将理论的思辨与诗歌的感性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游移者”,究竟是一种无奈的漂泊,还是一种主动的探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让我能更清晰地看到,在文学的场域中,“现代”与“后现代”的界限是如何被模糊、被重塑,又如何在其中诞生出新的生命力。
评分我常常觉得,我们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游移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会面临各种选择,会受到不同的观念影响,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向。这种“游移”的状态,或许是现代社会普遍的特征。而“现代”与“后现代”,对我来说,就像是两种不同的参照系,它们定义了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价值判断。林燿德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现代与后现代的游移者”,这不就是我们很多人当下的写照吗?我非常好奇,他作为一位诗人,是如何将这种普遍的生存体验,转化为对诗歌的深刻理解。他会探讨诗歌的形式,如何从现代的严谨走向后现代的自由?他会分析诗歌的主题,如何从宏大的叙事转向微观的个体,从确定的意义走向不确定的存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诗歌文本分析,让我们能看到,理论是如何落地,如何与诗歌的血肉相连。我想,通过他的解读,我能更好地理解那些在现代与后现代的缝隙中,依然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诗歌作品,也能更清晰地看到,诗歌在变化的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我对于“理论”这个词,总是有种既敬畏又有点距离的感觉。总觉得理论是很抽象的,是属于学者们的领域,跟我这样普通的读者似乎有些遥远。但是,我一直很喜欢林燿德的文字,他的诗,或者他写的一些评论,总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的东西。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把很宏大的概念,讲得像是我们身边的故事,或是我们内心的独白。所以,当我知道有这本书,是关于他的“诗论”时,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期待。我想,这本书可能不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更像是一次与林燿德的对话。他会用他独特的语言,带我进入他对诗歌的思考,特别是他对于“现代”与“后现代”这两个阶段的理解。我很好奇,在台湾这样一个充满变动的社会里,诗歌是如何承载和反映这些时代特质的。他会不会谈到那些我熟悉的诗人,那些我曾为之感动或困惑的诗歌作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创作中的那些微妙之处,也能让我对“现代”和“后现代”这些概念,有更直观、更感性的认识。
评分林燿德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总带着一股难以言说的重量。他的诗,我一直觉得是需要慢慢咀嚼的,不像有些作家,读起来像是畅饮一杯清澈的泉水,林燿德的作品则更像是陈年的老酒,初尝或许有些许的涩,但回甘却是绵长而深刻。我一直好奇,他笔下的那些现代与后现代的挣扎,究竟是如何在他身上凝结成文字的。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诗的理论,更像是他本人在时代洪流中,那份不断探索、不断辩驳、不断重塑自我的精神的写照。我尤其想知道,他如何看待“现代”与“后现代”这两个概念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的独特演变。台湾的现代化进程,与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轨迹,夹杂着历史的断层、外来的影响和本土的坚持,我想这必然会在他的论述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他是否会从这个角度去解读,那些在转型期挣扎的诗人们?他们的作品,如何在继承与颠覆中,找寻自己的声音?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更能理解那些曾经让我费解的诗句,更能体会那些游移不定的情感。
评分台湾文学的发展,总是让我觉得充满了戏剧性。它不像大陆文学那样有着清晰的时代脉络,也不像西方文学那样有着悠久的哲学传统,而是像一株在风雨中顽强生长的小草,不断地吸取着各种养分,同时又努力地扎根于这片土地。林燿德的诗论,我想一定是从这个独特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他如何看待台湾诗歌,在“现代”的基调上,如何融入“后现代”的思潮,又如何在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我特别想知道,他是否会深入探讨台湾的“乡愁”议题,如何在后现代的语境下,重新审视这种集体的情感?还有,台湾的“本土意识”,在“现代”的宏大叙事和“后现代”的解构浪潮中,又呈现出怎样的面貌?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对诗歌理论的探索,更像是对台湾文学身份认同的一次梳理。我期待看到林燿德如何用他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洞察,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完整的画面,让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台湾的诗人们,是如何在现代与后现代的交织中,书写他们的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