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位莎莉【新译本】

第5位莎莉【新译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Daniel Keyes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无解的骚动,错乱的意识,陌生的灵魂,究竟是你 / 不是你?

  《24个比利》作者刻划多重人格的精采姊妹作!
  30週年纪念版全新完整译本

  当那些不忍触及的童年之伤,
  都化作一个个完整独立的「女孩」,
  保护我、安慰我、折磨我、取代我……
  我应该拥抱她们?还是背弃她们?

  莎莉依稀记得这样的画面:小时候,她带着四个宝贝娃娃躲到衣橱里,度过难以忘怀的秘密时光,她们不仅是小莎莉最亲密的玩伴,更带她逃离童年岁月不堪回首的梦魇。长大后的莎莉再平凡不过,但她却隐隐觉得有人一直在偷她生命中的时间,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天接着一天……

  她失去时间、失去记忆,因为她只拥有1/5个自己。她不知道在她一个身体里其实住着五个灵魂,有时她是诺拉,爱好艺术与阅读,急欲寻求生命的真理;有时她是贝蕾,性感撩人,喜欢跳舞、音乐;有时她是愤世嫉俗的金妮,残酷冷血,杀人不眨眼;有时她是杜芮,情感丰沛,对生命充满源源不绝的热情。

  女孩们轮流登场,上演自残、偷窃、诱惑等一出出荒腔走板的戏码,直到支离破碎的生活全面失控,莎莉终于鼓起勇气寻求艾许医师的协助。然而他没有想到,莎莉体内的四个女孩都想成为独一无二的「莎莉」。此时此刻,唯有将零落的时间碎片逐步归位,回溯她们现形的那一刻,让尘封已久的往事重见天日,才能让完整的莎莉重获新生!

  每个人都有不想面对的回忆,我们可以选择遗忘或面对、抗拒或妥协。然而,当这些伤痛化作一个个与你大相迳庭的「人格」,又会变成什么状况?丹尼尔.凯斯这部刻划多重人格的精采杰作,宛如钻石稜面折射出既神祕又危险的光芒,让我们在目眩神迷之余,也不禁重新审视自己:哪一个我,究竟来自哪一段幽微的记忆?

作者简介

丹尼尔.凯斯 Daniel Keyes

  一九二七年生于纽约,拥有布鲁克林大学心理学学位。一九五○年代早期进入科幻小说杂志《Marvel Science Fiction》工作,随后转换跑道,成为时装摄影师与中学教师。凯斯在教学之际,利用课余时间在布鲁克林大学进行英美文学研究,再获得文学学位。

  一九五九年,凯斯在《奇幻与科幻》杂志首度发表作品即一鸣惊人,短篇处女作《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并为他赢得「雨果奖」的肯定,而在扩展成长篇后又再荣获「星云奖」,一举囊括了科幻小说界最重要的两项大奖!这部探讨心智障碍主角查理与白老鼠阿尔吉侬在医疗介入后,身体与心理所产生的变化的作品,更屡屡受到影剧圈的青睐,一九六八年先被改编拍成电影「落花流水春去也 」(Charley),让男主角雷夫.尼尔逊拿下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殊荣;而NHK也在二○○三年改编成电视剧「献花给仓鼠」,法国、波兰与英国则先后改编成舞台剧。

  在《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大获成功之后,凯斯又陆续推出了《抚触》、《第5位莎莉》、《24个比利》、《比利战争》及回忆录《阿尔吉侬、查理与我》等作品,其中《第5位莎莉》与《24个比利》均以探讨多重人格障碍为主题,也使得凯斯成为读者心目中最擅长以医疗背景描写人类心理的作家!《24个比利》呈现了美国第一个犯下重案、却被无罪释放的精神病患比利体内所共存的二十四种人格,扎实的研究与出色的情节安排,让凯斯赢得德国「科德.拉斯维兹奖」的最佳外国小说,并荣获美国侦探作家协会「爱伦坡奖」提名,美国华纳电影公司也改编拍成电影「拥挤的房间」(The Crowded Room)。

  凯斯的作品已卖出三十种以上语文版权,全球销量超过六百万本。一九八八年,布鲁克林大学颁发荣誉校友奖章给凯斯;二○○○年,美国科幻协会则颁发「荣退作家奖」,以表扬他在科幻小说上的卓越成就。

译者简介

吴俊宏

  台大外文系毕业,曾任报社编译,现为全职译者。除了对中外文学及语言有莫名的喜爱之外,还热中攀岩及冰雪攀等技术登山活动。

  译有《吸血鬼王子》、《暗夜盟友》、《黎明杀手》、《灵魂之湖》、《暗黑之王》等。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推荐文
我爱陌生人──畏惧当庸碌女人的分裂人生
钟文音

  为什么是第5位莎莉?

  不是因为有五个叫做莎莉的人,而是这五个人都是莎莉的化身,同一个莎莉的体内还同时住着四个女人:杜芮、诺拉、贝蕾、金妮。这四个人都会在不同的时空里跳出来「扮演」莎莉,真实的莎莉反而退位成第「5」位,其他的女生都抢着「消灭她」。

  精采的叙述从一场海边强暴开始,叙述者「我」叫杜芮,小说步步进入人格分裂自我者的生命迷宫,叫杜芮的我看着叫「诺拉」的她如何遭受强暴的可能,然后又袭击强暴者,接着她在医院醒过来,这时的她才顿然成为「莎莉」。如果不太明了这本小说的叙述位置,很容易读起来错乱而迷惘。但只要抓住一个叙述的线头即可:也就是随着不同的时空与情境,莎莉体内的四个女人会跳跃而出,扮演莎莉的「真我」。

  其实这本小说是一场「真我」与「假我」的战争,正经八百而又毫无特色的莎莉其实内心有多重的「我」,反而一般人见到的莎莉才是假我,真我的渴望必须由其他四个女人来扮演。小说在莎莉去餐厅面试时最为有趣,她一开始以莎莉现身时,餐厅合伙人陶德没有多看她一眼,住在莎莉体内的「我」知道莎莉会搞砸这一切,于是「我」抢着出来。「感谢上帝,也该是换我出来的时候了。」我一现身,陶德眼睛一亮,十分迷惑眼前这个女人是刚才所见的女人。「我」变得性感,晚上再度见餐厅另一个老板艾略特时依然成功地掳获男人的心,有趣的是小说写到洗碗摆餐具那些无聊工作还是让「莎莉」来做时,性感的「我」马上又变回了无聊的「 莎莉」,莎莉困惑于眼前的男人,于是她尖叫……读者一定可以马上感受到其实每个人的体内多少都住着「陌生的自我」,一个是进出光明的我,一个是想要走入黑暗的我,一个想要情欲,一个可能想要禁欲,一个想要行善,一个可能想要使恶,一个想要结婚,一个想要单身……分裂的自我永远拉扯在生命的两端。差别只是我们所谓的正常人拥有「自动切换的开关」,何时该开,何时该关,不会搞错,甚至我们一般人潜藏的多重人格与角色扮演慾望多仅停留在「想像 / 作梦」层面,有人终其一生在道德与舆论压力下都不曾让「真我」跳出来,而有人则将「虚构」与「真实」融为一体,难分难辨。

  读这本小说时,我想起小时候有个父亲的朋友常来家里玩,那时这个叔叔英俊而潇洒,等到我大了,有天他来按门铃,我完全不知眼前这个穿着裙子的「女人」是谁?等到他开了口,又显现某些我脑中习惯的动作时,我才哑然发现眼前这个女人就是当年那个叔叔,一直想要成为女人的男人,终于让真我的慾望跳出来。

  不过《第5位莎莉》则比「男变女」、「女变男」要复杂的多,小说处理得更庞大,小说处理「时间」、「多重」、「真假」,心理医师艾许在这本小说里其实是主角,他扮演整个社会清楚的认知机制,小说最常用「我」这个叙述观点的角色是住在莎莉体内的杜芮,她爱的人是「艾许医生」,而诺拉或者贝蕾爱的人是陶德和艾略特。问题是,莎莉体内的人会不会「自我扮演错乱」呢?你可以想像这本小说多么有趣之处了,当男人靠近莎莉时,他们喜欢的却不是莎莉,而是她的其他化身诺拉、贝蕾等,且更常发生让莎莉沮丧的是,男人可能常搞错他们约会的究竟是「哪一个她」?更严重的还有,莎莉体内的我,一个想死,另外一个却想活,当一个人的身体同时交战着生死,不发疯实在得生命够剽悍。

  「我所面对的不是生或死,我面对的是做一个不是我自己的人或死。」也就是在「做一个不是我自己的人」与「死亡」的两个抉择面前,「我还宁愿选择死亡。」这让我想到电影「时时刻刻」里抛夫弃子的女人老年面对他人的质疑时,她想到年轻时面对的那个世界是她不认识的世界时,她该如何自处?

  在这由庸俗统领的世界里存活,在这庸俗欲死的世界里求生,让许多人在年轻热腾腾面对世界与真我时刻都有过这种沮丧的心情。莎莉认为自己会堕落成一个庸庸碌碌的人,心灵会困在一盆泥巴里头。艾许医生在小说里扮演的「大师」与「治疗师」角色对她形容每个人其实比较像是一碗「心灵马赛鱼汤,虽然每个人都是里头的佐料,却又不失各自的特色。」艾许医生就像多数人会说的话:「放下不就好了。」「别想那么多了。」「都是慾望驱使啊。」……其实这都是失效之词,当这些字词如萤光记号从嘴巴或文字跳跃而出时,意味着人已经不再探索,至少认输了,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快速「服用语言的精神特效药」,也是让自己进入庸俗化世界的语言捷径,「不用再探索自我,也毋须检视自己存在的历史,毋须清醒自己行过的年表了。

  这本小说最有力量之处即是书写「莎莉」为自己生命的精神奋战,很苦的穿越多重慾望的自我,最后将所有遗散的碎片拾回,重拾了可能分崩离析的自我完整。

  所以「莎莉」也可以说是许多人的镜子,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像莎莉,因为人本身大多是懦弱的,我们大多「被收编成」一个只敢在安全领域庸庸碌碌过活的人,宁可心灵尘埃日积月累也不愿引一波波洪水来洗涤一番,毕竟面对「我」是残酷的。 然而被现实照射而碎裂的这片真我之镜下,人如何单一存在?人如何分裂而完整?人如何度过漫漫时间长河却保持清醒?我们如何统合我们内在的小女孩与大女人?如何让被恐惧与愤怒制造出来的「我」退位?

  「只有重新接受才行。」小说提出一个简单易懂却难行的话,人人懂「重新接受」四字,然如何才算真正的接受?心里是否能够对往事毫无任何的杂音?

  没有真正的解答,只有真正的面对。

  一个人过着五种人生,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就等于爱上五个人,难以捉摸的女人具有交往的刺激感……这让这本小说的「爱情」具有十足的犯罪欲与社会性介面,将我们庸俗的人生视野拉到如此缤纷的万花筒世界,且都由同一个人来演出。这太有趣,但也太危险了。莎莉最终被艾许医生泰半疗癒了,至少她「已经强大得能够面对自己了」。

  莎莉体内的女人可以说是所有女人的再现,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单一人格的,没有显现不代表没有,如前面所言我们所谓的社会正常人只不过是比较清楚地知道何时该「开」,何时该「关」而已,但问题我们也没有比较快乐。

  有时黑暗会把人带到深渊,但弹出深渊者力道之强大也让人肃然起敬。

  莎莉的人生是一则精神疾病者的奋斗史,但更宁愿把莎莉视为我的好友,莎莉也是我的分身,莎莉照妖镜了「我」,让「我」目睹体内自我繁殖的各种「她」:想远走高飞的浪女、红尘慾望熟女、退隐山林女尼、疯狂女艺者、永远不想长大的小女孩……她们互为关系,她们都是某个我的碎片,也是我刻意遗忘或者压抑的「部分本我」,完整的人意味着接受每个时间下的碎片自我。

  小说具有疗效功能,此为其一。

  当然,我更愿说《第5位莎莉》不仅是心理疾病探索的书写类型,其文本本身即是一本好看的「心理小说」,甚至初写作者还不妨将这本书视为「如何将叙述人称转换自如」的小说文本,当然也要读读精彩的丹尼尔.凯斯如何将多元分裂人格统合在一本小说里,在迷人的叙述下,看着莎莉如何对付其他四个从体内变换而出的女人,如何在清醒时刻见到不同样貌的陌生自我,然后在不同时空下爱上不同的男人类型,多重人物如何既交融又独立……迷人的小说永远给阅读者难题,因为阅读者同时也在理解自我的多重或复杂性,因之我们不过度简化自己的人生,也不将那种庸俗社会下所产生的「励志性格言」强行放在自己的脑海,而是将自己的人生历程如莎莉一般地进入各种实践之旅:发生-思考-面对-探索-接受-重生-上路……保持清醒。

图书试读

1
好吧,我叫杜芮,之所以被拱出来记下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因为除了我之外,没人知道我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总得有人把它记录下来,其他人才能了解。

我得先澄清一件事,说要在下着雨的四月夜里离开公寓的可不是我。一切都是因为诺拉满脑子都是那些她常读的希腊悲剧,让她沮丧得很。她想起儿时的夏日海滨,决定要再看一次海。她从曼哈顿搭地铁到康尼岛,然后开始步行。所有游乐设施都被封了起来,马路上,除了门口有几个醉倒的酒鬼,可怜兮兮裹着报纸发抖外,海神大道和美人鱼大道之间的街道一片荒凉。这样的景象让她觉得更难过,彷彿时间也结冻了,只等夏日的人潮来临。四月夜里阴雨霏霏的康尼岛恐怕是世上最荒凉的地方了,她想。

纳桑斯热狗店是唯一的例外。她还记得纳桑斯热狗店全年无休,犹如一方光与热的绿洲,此刻她正朝它飘去。店门前的人行道上,几个人一面喝着保丽龙杯里的咖啡,一面享用薯条和那「世上最有名的热狗」。要不是我正在节食,我一定会去挑一根最多汁的,塞满芥末和酸菜好好享受享受。下着毛毛细雨的晚上,再没有什么比得上热狗和薯条的香味了。但诺拉就是想去看海。她停下脚步,看看时钟,对了一下手表,把时间牢牢记在脑海中,十点四十五分。

我看见三个穿着补靪牛仔裤和铆钉丹宁外套的年轻小伙子。他们把酒装在棕色纸袋里传着喝,诺拉走过纳桑斯热狗店和冷冻牛奶蛋糕摊之间的暗巷时,他们三人不停上下打量着她。诺拉朝海边走,脑中浮现二十年前的夏天,她在人潮汹涌的沙滩盖完沙堡后,转身熘进水里洗净身上残沙的那一幕。
她走在漆黑的木栈道底下,嗅到海沙潮湿的气味。她一脚踢开鞋,让赤裸的双脚感觉趾间的沙。长久以来,在大海怀抱中结束生命的念头一直在她脑中徘徊不去。她一步步走向墨黑的海水,想起诗人荷马笔下醇酒般深浓的海,她脱下塑胶雨帽扔在沙地上。海滩上满是垃圾和屎尿,还有被沖上岸的保险套,彷彿来自久远以前的信息。但她自己也想不透,当她这样一个生命旅程中的处女,正打算让自己的命运胎死腹中时,为何竟会想起保险套?或许她也该留下只字片语,说她再也忍受不了这支离破碎的生活,而比起割腕,溺水要好得多了。

一想到这她就头痛。空无一人的海岸上,她朝着轰鸣不已的海浪继续前进,随手褪下身上的短衫和裙子,让雨就打在皮肤上,感觉真好。越靠近海,脚下坚硬的沙就越潮湿,走着走着,浪花打上她的双脚,海水退去,浪也把脚下的泥带走,只留下几许细流。她凝视着发光的手表,牢牢记住此刻的时间。

十一点二十三分。

夜里,海水比空气来得温暖,诺拉全身发冷,渐渐失去知觉,唯有一双脚活了过来。她想,苏格拉底喝下毒芹汁后,两条腿从上而下渐渐变成石头,感觉一定和她相反。

现在真不是头痛的时候。她奋力抵抗颈部的疼痛,一个声音从脑海深处传来,不断重复着不……不……不……她头痛欲裂。有个人正试图阻止她。

温暖的海水漫过膝盖与股间拥抱着她,她伫立原地,任由海水轻抚。再过不久,她就将投入众神的怀抱中。她和雅典娜一样,都是活生生从宙斯的脑袋里蹦出来的。在海水的拥抱中,她颤抖着往更深处走,却突然发现,当你思考死亡时,你的肚脐就成了全宇宙的中心。

在海水中唿吸是什么感觉?如果她是条美人鱼的话,不但不怕溺水,还可以深深潜入湛蓝的海洋世界里。尾巴轻摆,就可以和尼莫船长一起遨游海神的国度……哦,天啊,她从来没把《白鲸记》读完过。或许,从来没读完一本书是种罪,使她必须在灵薄狱里永无止境地漂浮。又或许,不停翻动的书页会无视于她逆流而上,不断将她沖往未完故事的马尾藻海。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