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独自踏查、行走在荒野大漠十年所写的《文化苦旅》和 《山居笔记》,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他爬梳了中华文化的经络,却也不断地思忖,这样悠久的文化,与人类的其他文明相比是处于什么地位?
他不只阅读参考古今文献,更相信唯有亲临现场才能拥有真实感动。就在世纪交替之际,随着香港凤凰卫视考察人类最重要的几个古文明发祥地,跋涉四万公里,途经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国,涵括了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佛教等各宗教文化,满眼尽是衰落荒凉的废墟,这些大河文明的神祕国度,人民常年饱受战火摧残;当他面对这些人类文明的遗址,种种赞叹、惊叹、感叹和悲叹,都以日记方式记录了见闻感受。这是前所未有的一次壮举,也是他从未经历过的文化反思和心灵悸动。
又一个十年,余秋雨将本书重新整理删节,尤其是在最后部分,那是他走完全程之后,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一个叫「鱼尾山屋」的旅馆中,对一路感受的整理。他说:「当时在火炉旁、烛光下写了不少,这次找出存稿,经过对比,对于已经发表的文字有所补充和替代。我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思考,稍稍弥补了每天一边赶路一边写作的匆促。读者既然陪我走了惊心动魄的这一路,那么,最后也不妨在那个安静的地方一起坐下来,听我聊一会儿。世界屋嵴下的炉火、烛光,实在太迷人了。」
作者简介
余秋雨
是全球华文读书界都不感到陌生的一位当代作家,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我等不到了》所拥有的读者量,难以计数。
他的人生经历更是令人惊叹。童年时代与中国农村民俗生态的血肉相融,青年时代在「文革」灾难中的生死挣扎,后来又成为最年轻的教授和高等院校校长,仕途畅达时毅然辞职亲自历险考察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文明遗址,所写书籍畅销全球又受到诸多嫉妒和譭谤,却永远有无数「余迷」捍卫着他……
这些经历,使他的人生产生了极为特殊的际遇和感悟,作品开创一代散文风尚,在两岸三地华人社区引发巨大回响,成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跨地域华文作家。
自序
希腊
哀希腊
荷马的迈钖尼
闲散第一
永恆的座标
神殿铭言
我一定复活
伏羲睡了
人类还非常无知
挂过黑帆的大海
埃及
巨大的问号
想念秦始皇
元气损耗
中国回送什么
一路枪口
碧血黄沙
他们老泪纵横
封存的法老人
枯萎属于正常
荒原沧海
西眺的终点
蚀骨的冷
海已枯而石未烂
以色列、巴勒斯坦
所罗门石柱
向谁争夺
年老的你
神的花园
每一步都面对孩子
写三遍和平
交缠的圣地
警惕玩弄历史的人
寻找底线
我们不哭
约旦
幽默的笑意
山洞盛宴
把伤痕当酒窝
文字外的文明
告别妻子
人生的最后智慧
伊拉克
我的大河
如何下脚
一屋悲怆
奇怪的巴比伦
你们的祖先
中国有茶吗
河畔烤鱼
忽闪的眼睛
过 关
且听下回分解
伊朗
白胡子、黑胡子
翻开伊朗史
阔气的近邻
黑袍飘飘
再凿西域
荆天棘地
丝路旅栈
中国人为他打灯
一代霸主
西风夕阳
再闯险境
札黑丹话别
巴基斯坦
黑影幢幢
赤脚密如森林
美的无奈
面对犍陀罗
玄奘和法显
远行的人们
国门奇观
「佛祖笑了」
印度
杰出的建筑狂
忧心忡忡
甘地遗言
成人童话
洁净的起点
我拒绝说它美丽
菩提树和洞窟
告别阿育王
尼泊尔
车轮前的泥人
本来就是一伙
万仞银亮
整理一路感受
鱼尾山屋
「盛极必衰」吗?
难道是文明造的孽?
中国为何成了例外?
最后一个话题
今天我及时赶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