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本书主题,假如能从西藏上古神话开讲就好了,就像老故事所云──在从前的从前,昨天的昨天,天和地发生了战争,铜和铁发生了战争。大地因此剧烈动荡,并发出金属撞击的刺耳声响,岩石崩坏,在天地间翻飞……
总之电光石火,充满宇宙,远古太初正是从这一个混沌无序的纪元始的。当战争结束,尘埃落定,松石成为倖存者,很可能作为大地的主宰。若说松石的父亲,那是松石王塘波,若说松石的母亲,那是某种上等的松石。他们的儿子,是分佈在东南西北各地、名字各有不同的松石家族,据说主要的有四种……
后来松石之间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战争,曾在七重天上打过,曾在七重地下打过。古代讲故事的人就说了:坚忍属于神和铁,人的思想没有一刻是坚定的。」自从数万年前人类踏上青藏高原,一部高原拓殖史就此展开。历经新石器时代、金属时代,到有文字记载的土蕃王朝,历史在这里波澜壮阔地进行着,共同书写了中国大历史中的恢弘篇章。
本书选取了西藏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在中华民族演进史的大背景下,娓娓道出,细细点评,是我们看到了藏地历史的本来面目。马丽华为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同时也是作家。拥有20多年西藏岁月深厚积累的她,借助西藏文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将史学与文学结合,加上一百多幅精彩图片,完成此书。
本书荣获2009年度「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马丽华再度走过西藏,这一次是文史之旅 ,穿行于前尘往事的风化迹地,钩沉索隐披沙沥金,在史实的主干上开枝散叶,曾经和曾经的曾经顿时生动起来。
作者简介
马丽华
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76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范学院中文系(现更名为临沂大学文学院),在藏工作27年,历任《西藏文学》编辑、西藏作协和西藏文联副主席。期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调至北京,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着有涉藏题材作品共计19部,以纪实文学为主,代表作为《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三部合集为《走过西藏》)《藏东红山脉》,以及《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50年》《老拉萨——圣城暮色》。另有诗集、散文结集和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其中多部已出版港台版,或译为英、法等文种。
作为一个对西藏历史文化充满好奇的读者,我最近有幸读到了一本令人回味无穷的书。这本书并非以枯燥的学术论述形式出现,而是巧妙地将历史的洪流与生动的故事融为一体,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作者显然对西藏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扎实的知识积累,他/她选取了十五个角度,每一个都如同开启一扇尘封的门,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被时光打磨得愈发醇厚的文史瑰宝。我尤其被其中关于古代吐蕃王朝的那些章节所吸引,那些关于赞普的传说、大臣的智慧、甚至是普通民众的生活片段,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仿佛我置身于那遥远的年代,亲历着他们的辉煌与沧桑。书中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解读,也并非人云亦云,而是融入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和细致的考证,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启发。它不仅仅是在讲述过去,更是在引导我们思考当下,理解西藏文化独特的韧性与生命力。那些精美的语言,如同佛像上的彩绘,细腻而富有层次,将历史的厚重感与艺术的美感完美结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西藏的认知不再是碎片化的印象,而是形成了一个更系统、更鲜活的图景。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那一定是“顿悟”。我一直对西藏充满向往,但总觉得隔着一层膜,无法真正触及它的核心。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那扇神秘的大门。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考究,语言流畅而富有韵味,每一句话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他/她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却又能将它们编织成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人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一些历史谜团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给出绝对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探寻,这种开放式的叙事,反而激发了我更强的求知欲。比如,关于松赞干布的统治策略,关于藏汉关系的演变,作者都提供了非常多元化的解读视角,让我得以从不同的层面去理解这些历史事件。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定论,而是一个不断被重塑和解读的过程。它不仅充实了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以更开放、更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深刻的文化体验。它以一种极为贴近读者的方式,讲述了西藏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作者的功力体现在,他/她能够将那些看似遥远、复杂的历史事件,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语言呈现出来。每讲的切入点都非常巧妙,或从一个人物,或从一件器物,或从一个传说,都能够引申出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时期西藏社会生活的描绘,那些关于服饰、饮食、婚丧嫁娶的细节,都让我感觉非常亲切,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对话。书中对于佛教在西藏传播和发展的脉络梳理,也做到了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那些古老寺庙背后所蕴含的故事所打动,它们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人的信仰和记忆。这本书让我对西藏的理解,从一种浅层的好奇,升华为一种深厚的敬意。它让我意识到,一个民族的文化,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故事去传承,而这本书,无疑是传承西藏文化的一份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理解历史的新视角。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史书叙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细微之处,比如关于藏医药古籍的起源、关于古代壁画中隐藏的符号学意义、亦或是关于民间口传史诗的变迁。这些故事,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活气息,让我看到了历史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舞台,更是无数普通人情感、智慧和信仰的沉淀。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结构和文化习俗的描绘,那些细节的呈现,如同一幅幅精细的素描,让我们得以真切地触摸到历史的肌理。例如,对于苯教与佛教在西藏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微妙影响,作者的分析就非常深入且富有洞见,打破了我过去对这一议题的简单化认知。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用充满温度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西藏文化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了解,需要穿越表面的喧嚣,去倾听那些来自远古的回响。
评分这次阅读体验,可以说是非常沉浸和富有启发性的。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作者善于将复杂的历史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枯燥的史料赋予生命。每讲都像一次精心设计的旅行,带领读者穿越不同的时空,领略西藏文化的多元面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刻画,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决策、他们的命运,在作者的笔下都显得格外立体和饱满。读到他们故事的时候,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当年的喜怒哀乐。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宗教仪轨和艺术形式的介绍,也做得非常详实,比如关于坛城绘制的讲究,关于唐卡艺术的演变,都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熏陶。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西藏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对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璀璨文明,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珍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