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晋代历史最详尽的史料是晋书,但晋书是纪传体,每一事分别记载于纪、志及有关人物的列传之中,必须加以综合。读史本来就应慢咀细嚼,急切不得。若要求速达,不妨读资治通鑑,若要更速达,则读纪事本末。但纪事本末所记仅一事,未能顾及历史的全貌,欲求速达又能顾及历史全貌,则读晋会要。本书凡四集二十篇,总字数为三十九万余字,由台湾两大史学名家林瑞翰教授,逯耀东教授费时多年所编撰而成,逯教授未及见本书出版而辞世,为其生前最重要遗作。
第一集五篇,曰帝系、后妃、礼乐、运历、舆版,第二集五篇,曰政事,崇儒、选举、职官、食货,第三集五篇,曰刑法、兵略、瑞异、门阀、识鉴,第四集五篇,曰艺文、释道、方域、蕃夷、偏霸。每篇各若干目。台湾并无相关出版品,以简体字而言,也仅有清朝历史学家朱铭盘《西晋会要》与《南朝会要》等之着作,这本《晋会要》之出版将可填补中国史学研究之空阙,嘉惠文史学者及学生。
作者简介
林瑞翰
民国十六年生,福建同安人。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毕,历任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民国83年荣获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名誉教授。
着有《中国通史》77/01,三民书局;《宋代政治史》78/08,正中书局(教育部联合出版大学委员会);《国史资料选读》81/09,五南出版社(国立编译馆);《中国史》83/05,三民书局;《魏晋南北朝史》84/12,五南出版社(国立编译馆)
逯耀东
民国二十二年生,江苏人。
台大历史系毕业,香港新亚书院研究所、台大历史研究所博士。曾任教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台大历史系教授。
着有评论集《何处是桃源》、《中共史学的发展与演变》、《胡适与当代史学家》;散文集《异乡人手记》、《出门访古早》、《窗外有棵相思树》、《肚大能容》、《且做神州袖手人》。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让我“耳目一新”的作品。《晋会要》这个书名,虽然我没有直接读过,但它给我一种“非同一般”的感觉。我感觉它可能不像市面上那些通俗的历史读物,而是更侧重于挖掘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或者对一些已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进行重新解读。我喜欢那种能够挑战传统认知、引发思考的作品。或许这本书会用一种更加审慎、更加深刻的态度去探讨晋朝的历史,揭示出一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我期待它能带给我一种“原来如此”的惊喜,让我对晋朝的历史产生全新的认识,并且能够激发出我对这个时期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评分坦白说,我平时看书比较杂,涉猎广泛,但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深入研究的机会并不多。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晋会要》,我第一感觉是,这本书的内容肯定会非常“硬核”,估计需要一定的历史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但正是这种挑战性吸引了我,我喜欢那种需要静下心来、仔细揣摩的书。我猜想,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可能比较严谨、学术化,充满了考据和分析,而不是轻松的读物。我脑海里浮现出那种厚重的学术著作的形象,封面可能不那么花哨,但内容一定是干货满满。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种智力上的满足感,让我通过阅读,能够真正掌握一些关于晋朝的重要知识,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理解。
评分我最近偶然看到这本《晋会要》,光是书名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在想,这“晋”指的是哪个时期的晋呢?是那个烽烟四起、英雄辈出的三国末期,还是那个文化繁荣、名士辈出的魏晋南北朝?“会要”二字又代表着什么?是重要的史料汇编,还是某个特定领域的精要总结?我脑海中已经开始描绘各种可能性了。或许它是一部关于晋朝政治制度的深度剖析,或许它是一卷描绘晋朝社会生活风貌的画卷,又或者是一本梳理晋朝文化艺术发展的脉络的书。我喜欢那种能够拓展我知识边界、让我茅塞顿开的书籍,而《晋会要》似乎就具备这样的潜质。我对它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获得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理解,填补我在这一历史时期的知识空白。
评分我买过很多关于历史的书,但总感觉有些碎片化,缺乏系统性。《晋会要》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纲举目张”的感觉,我非常希望它能填补我在这方面的需求。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以一种非常清晰的逻辑,将晋朝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等方面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喜欢那种能够让我一目了然地把握一个历史时期的整体面貌的书。如果它能够像一个地图一样,指引我清晰地认识晋朝的脉络,那将是莫大的收获。我期待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关于晋朝的坚实框架,让我对这个时期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古朴的色调搭配精美的纹饰,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略带泛黄的复古风格,仿佛承载了千年的风霜。我尤其喜欢它的装帧方式,每一页都翻阅起来很顺畅,没有廉价的胶水味。虽然我还没有真正开始阅读,但仅凭这外观,就足以勾起我对书中内容的无限遐想。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丰富,可能会涉及宏大的历史叙事,或者是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毕竟“晋会要”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权威性,让人期待它能揭示出关于晋朝的某些重要“要点”或“精华”。我希望它能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缓缓道来那些尘封的故事,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体会到历史的变迁和人文的传承。我非常期待能够沉浸其中,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