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摇篮

天之摇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疆自古称谓几经变更,在清朝末期被定名为「新疆」,取意「新辟的疆土」。今天,新疆以其多样的民族形态和多元的文化魅力,被称为「世界最后一块文化高地」和「人类文明的基因库」。

  地貌上,新疆是汇聚「最高、最低,最冷、最热,最荒凉极致又绿意溢透」之地;文化上,维吾尔、汉、塔吉克、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多种族,交融出丰富众多的文化类型。而帕米尔高原整个海拔垂直线的分布,直接影响了植被分布、生活方式、文化区域、衣饰色彩、畜群种类……等,呈现出依据不同海拔高度而生的文化形态,值得人类细细探索。

  本书为知名纪录片导演刘湘晨作品,摄影作品充满古典风格,如同林布兰画面的人物,幽静而深邃;文字部分真诚细腻,描述帕米尔高原塔吉克人,年年必经的「转场」大事,及特殊地理环境下,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土地间的紧密和平衡。

  透过作者十多年与他们亲如家人的相处及沉静的描述,让我们对游牧部族有深刻的理解。其实,书中传达的,何曾只是一个种族的生活史;《天之摇篮》带给我们的最大意义,在于世界上有那么一个角落,人与人之间一个简单的承诺,可以是一辈子的信守,彼此以心相抵,溯及远古创生时,人类单纯的关系及纯粹的心意。

本书特色

  帕米尔是上帝在自己伸手可及之处给人类放置的一只摇篮。

  世世代代在这里生存的太阳部落,
  用他们有限的生命,演绎出一部部重回伊甸的高原史诗。

  游牧族,是相对于中原世代务农,「有土斯有财」观念的相对生活型态。

  所谓「逐水草而居」,对于生活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人来说,其中的涵义比字面上的意义来得深刻许多。

  每年的转场大事,牵动的是一个个家族的纠心挑战,
  提亲与彩礼,往往影响重大到可以让财产重新分配。

  女人一旦出嫁,与原生家庭今生的别离如同永隔,一辈子信守着一个无法想像的承诺。

  男人经过替牦牛和骆驼穿鼻孔的高原成年礼,从此进入动物与人关系的历史节点,维系住高原上生存的可能,也才能长成一条条铁铮铮的高原英雄。

  透过《天之摇篮》的文字,带领读者进入的不只是少数民族的生活型态,而是透过这样的进入,接触到每个人心中真正的价值,可以是简单到天开地阔,直达苍穹。

作者简介

刘湘晨

  因《太阳部落》而扬名国际的纪录片导演,驻留新疆五十年,创作了大量纪录片及相关着作,自称是「灵魂早已内化为新疆人的伪汉人」。他一生努力的目标是:为新疆每个海拔带的不同文化类型,留下一些具有足够代表性的影像纪录。他的作品充满人文关怀,影像叙事令人动容,其中尤以代表作《太阳部族》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连续播放四年而获得广泛的国际声誉。目前担任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民族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并任中国纪录片学术研究相关职务,获得「中国纪录片十年特殊贡献奖」。

  出版着作
  《独唱》《心之扣》《太阳之下》《太阳部族》《留给你的高原》《寻找大鹏鸟之地》《垂直新疆:从高山堆雪到坎儿井》《天之摇篮摄影集》《帕米尔的血脉沉淀》《阿勒彤古勒罕》《凝瞩之下.刘湘晨自选集》《逐级而上.一个纪录片导演的手记》。而《天之摇篮》是他出版的第一部繁体中文版作品。

  纪录片代表作
  《太阳部族》《山玉》《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海拔5300米的古那》《大河沿》《驯鹰人》。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21【推荐序】天之摇篮里的光影诗篇--苏非教派吟唱诗人的爱恋  陈念萱
25【作者序】边缘的诗意  刘湘晨
32帕米尔高原初识

新牧场穹托阔依
38山父慕士塔格
39水脉
41老吾守尔
42太阳部族
46小妮萨
49买热买提江
51冬窝子库尼黛尔
55哈斯木
58新生命的诞生
60小四轮拖拉机
62分家
63角色格局
66提亲
69彩礼
71能源耗竭
73祷告仪式乃孜儿
75春节:肖公巴哈尔节
77泼水节

转场
83转场仪式
86墓地麻扎
88启程
91塔克拉玛干
92转场第一天
95小阿訇
98高原英雄
103信守
106小妹妹依扎提别给
109霍加那扎尔老人
112山间密道
115依萨布拉克小村
116狼灾
119最后一个放牧点
123翻越喀拉苏达坂
130氂牛
134秃鹫
135打酥油
136发与坚贞
139牧羊天使
144血脉
145奶子泡□
147雪地野花
150净脸
151高原成人礼
154疾病的宿命
158亲族关系
160□毡子
162羊贩子
165瘸腿羊
169麦收

回家
178软皮靴
181女红
182女儿心
185大卡车
188走出大山
191婚礼
196叼羊
200尾声

204【附录】吾守尔□尼牙孜及其家族完整谱系

图书序言

太阳部族

任何时候去塔吉克人家,进屋首先面对的就是灶坑,这几乎是每天无数次发生的朝觐。当媳妇姑娘们抱着柴进屋架火,先踏入的是略低于周边炕和灶前台阶的屋中凹池,再跨上一步才能走近灶前,形成逐渐递进的一个三阶攀升过程,这是典型表达崇尚的仪轨。灶坑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高高在上,位于中央,是所有祭祀仪式的共同中心。灶火升起,光亮和热可以幅散整个屋内,顶上就是直通天的天窗,由此完成了塔吉克人心里最神圣的表达,和对这种表达最完整的呈现。

远离塔吉克人生存现实的人,永远不会理解一丛熊熊升腾的火,在塔吉克人心理层面的深刻影响和所能有的巨大喜悦。他们是崇拜太阳的子民,我对塔吉克文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第一个将他们命名为「太阳部族」,火则是太阳最直接的指代。塔吉克人至今相信,影响雪情、水情、草情、畜情和生命的终极力量依然是万世普照的太阳。他们恪守所有火的禁忌,有专门拜火的仪式,火和火苗升腾所能竭尽贴近的天,就是他们精神世界两个最重要的、居于最高位置的图腾物象。在肖公巴哈尔(春节)和皮力克(火把节)前,及我曾参加过的两次婚礼,都看到这一家的长孙媳妇塔吉古丽在用面粉仔细描绘着一幅图景。

由于高原的严酷,食物具支撑生命最原本的意义而被视作最神圣。无论在自己家,还是外出做客,即使满桌珍宥足以满足对食物的所有欲望,塔吉克人也会在一开始或最后掰一小块儿馕吃,掰的时候和吃的时候都会满怀敬意,像是在履行一种仪式。他们对食物极致理解的另一件事就是对面粉的运用,婚庆或节日,都不会缺抛撒面粉这个环节,人身上、赠送的礼物、骑的马或骆驼、畜圈,都会被撒上面粉,这是最好的祝福和最极致的祈愿表达。

塔吉古丽在墙上描摹的图画,用的就是面粉。手指沾着水先画图样儿,再以面粉沿图样儿描画,首先画的是一圈一圈的圆,从中心外延逐渐增大,最后完整呈现出一个太阳,这是塔吉克人的终极图腾。由于海拔高,树木稀缺,塔吉古丽仔细描出的第二幅图就是树,在太阳的两边一边一棵,整个画面有版画刀凿的拙与岩画的简单。

一切都被省略了,只有太阳照耀,迎风而立的树在欢悦舞蹈,塔吉古丽用面粉在描述塔吉克人最大的喜悦和最神圣的向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