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年,刚从出版岗位退休的画家欧治渝,有感于明年 (二○○五年)恰逢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八年抗战始自卢沟桥事变),他想以此题材画一幅画,于是来到重庆会晤民间思想家王康商讨。
欧治渝是有四十多年绘画、美编经验的画家,曾担任重庆出版社美编室主任,主持过《史记》和《水浒》大型连环画。而任职于重庆陪都文化公司的王康,专精于抗战历史研究,两人欲以历史还原的角度,透过艺术,表现抗战历史。在欧治渝之外,王康邀请了另外三位着名国画家江碧波、张春新、马一丹分别担任四个主题的领衔画家:
卷一《山河岁月》江碧波
卷二《血肉长城》欧治渝
卷三《精神堡垒》张春新
卷四《信义和平》马一丹
讲述八年抗日战争历史的巨幅长卷史诗国画《浩气长流》遂为之诞生。《浩》画总长度为728米,人物808位。在长卷中出现的800多个人物,原则上每个人物出现一次,只有个别极其重要的人物,必须在不同的主题下重复出现的例外,长卷的与众不同之处并非重写历史,而是努力复原民族记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包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
本书特色
2004年尾,中国国画家欧治渝与重庆陪都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康商量。将对日抗战中阵亡将领绘制成画卷,是欧治渝萦绕心头已久的一个想法,只是苦于没有场地和资金。王康是抗战史研究者,对欧治渝的这一想法,王康大力支援,王康公司办公室正好有一个房间闲置着,就给欧治渝用作临时画室。王康的想法非常简单:「研究抗战的我都支援,只要不带偏见的,都是好事情。」
在欧治渝之外,王康邀请了另外三位重庆着名画家江碧波、张春新、马一丹分别担任四个主题的领衔画家。讲述八年抗日战争历史的巨幅长卷史诗国画《浩气长流》遂为之诞生。《浩》画总长度为728米,人物808位。在长卷中出现的800多个人物,原则上每个人物出现一次,只有个别极其重要的人物,必须在不同的主题下重复出现的例外,长卷的与众不同之处并非重写历史,而是努力复原民族记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包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
作者简介
王康
民间着名思想家。散文作家魏真说,王康是「最浪漫最华美的中国人」。
2001年5月,北京当代汉语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公告了首届当代汉语贡献奖,王康是首届得主之一。学术委员会公佈的授奖辞是:王康先生怀抱理想主义,他以布衣之身忧国忧民,对于俄罗斯民族的启示,对于中国的统一前景的展望,在小范围内流传,影响了年轻一代学人。
余世存更在颁奖典礼上评王康说:王康先生是民间思想家,他的语言大气华美,多年来他一直研究中国人的人权意识、生命意识。他的观点有很深的民间 烙印,也许有些可待商榷,不过这个留了大胡子的共和国同龄人还是比较有意思的。长相酷似列宁的王康先生对俄罗斯的过去怀着满心的思虑和情感。
生于中国现代历史一个最关键的年头:1949年。这个年头使他成为一个宿命论者和天生的理想主义者。
八十年代末,以布衣之身撰写「中国改革宪章」,名动京畿;九十年代初再以《大道》为题,撰写叩问「中国往何处去」之五集政论片,论者称为“「冷战结束后对中国道路运思甚深的先知式作品」。同期有长篇诗评《俄罗斯启示》传佈四方。抗战胜利50周年以九集电视片《抗战陪都》倾服众多业内人士;60周年又组织巨型长卷史诗国画《浩气长流》。
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有如下评述:现代名儒唐君毅先生的外甥王康先生是中国着名文化学者,着名民间思想家,抗日战争研究专家。同时为重庆陪都文化有限 公司董事长、北京光华战略俱乐部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席。多年来,他引领着重庆陪都文化有限公司,通数家电视台合作,先后拍摄了五集电视政论片《大 道》,《抗战陪都》,《卢作孚》,《中美西部开发启示录》,《重庆大轰炸》等着名电视政论片,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巨幅长卷史诗国画
二、中国抗战血肉丹青
三、神州美术招魂载道
四、中华复兴开路先锋
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画册以一种极为独特且震撼人心的艺术形式,将那些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的眼前。它并没有像传统的史书那样枯燥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国画的笔墨与色彩,赋予了历史事件以灵魂。我尤其被其中几幅描绘战役场景的画作所吸引,那种硝烟滚滚、战火纷飞的氛围,通过水墨的晕染和线条的勾勒,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可以感受到炮火的轰鸣,闻到火药的味道,甚至能想象出战士们在泥泞中奔跑、在枪林弹雨中前行的身影。画师对光影的处理也恰到好处,战场上的阴影与亮光交织,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同时也凸显了人物的英勇无畏。更让我动容的是,画册中也描绘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苦难,那些眼神中充满绝望和期盼的妇孺,让我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更渗透在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这本画册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是一种超越文字的视觉冲击。
评分这本画册给我带来的冲击力,远超我个人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抗战的书,更是一场关于民族精神的视觉盛宴。我非常欣赏画师们在画面构图上的匠心独运,他们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画面呈现出来。我记得有一幅画,用一种非常巧妙的角度描绘了边境战役的紧张局面,远处的山峦叠嶂,近处的战士匍匐前进,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张力,让人屏息凝视。画册中对不同兵种、不同地域的描绘也十分细致,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不同角落的中国人民,是如何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更让我感动的是,画册中不乏一些展现人与人之间温情关怀的画面,例如战士们互相搀扶、老百姓送别亲人的场景,这些细微之处,更加凸显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依然闪耀。这本画册让我对“浩气长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不屈的意志,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评分这本画册的装帧设计真是太棒了!从书脊的烫金工艺到封面油墨的质感,都透露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翻开扉页,纸张的触感温润细腻,印刷的色彩饱满而又不失细节,每一幅画作都仿佛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力。我特别喜欢其中描绘的那些无名英雄群像,他们眼神中的坚定、身躯的疲惫,却又饱含着不屈的斗志,让我深刻体会到普通人在战争洪流中的挣扎与伟大。画师在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上功力深厚,即使是远景中的小人物,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情绪。而且,画面的构图也非常讲究,有的画面通过大开大合的笔触展现出战争的残酷与宏大,有的则通过细腻的人物描绘展现出战争背后的人性光辉。这种对比处理,使得整本画册的情感张力非常强。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当时的硝烟弥漫,听到战士们的呐喊声,感受到他们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内心煎熬。这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部无声的史诗,将我们带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让我们铭记那些为了民族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
评分这本画册给我带来的阅读体验,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我带入了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画师们运用精湛的国画技艺,将历史的厚重感与艺术的感染力完美融合。我尤其被其中描绘的那些战略地图和战役示意图所吸引,它们不仅具有史料价值,更因为融入了艺术化的处理,变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感。每一条线条,每一个符号,都仿佛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智慧与决心。此外,画册中也展现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坚韧与乐观,一些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画作,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下,也能看到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让我倍感鼓舞。我注意到画册的整体色调偏向沉静而有力,这样的色彩运用,既符合战争的严肃性,又能突出人物的坚毅。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记忆需要被珍藏,而艺术是传承这些记忆最动人的方式之一。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深喜爱的人,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画册时,就被它浓郁的国画风格深深吸引。画中的笔墨线条流畅而富有力量,色彩运用既有传统的淡雅写意,又不失现代的厚重感。我特别欣赏画师对人物神态的捕捉,无论是激昂的战士,还是坚毅的民妇,甚至是默默耕耘的劳工,他们的面部表情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仿佛能读懂他们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这种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画风,在描绘战争的宏大场面时,能够展现出恢弘的气势,而在描绘个体的情感时,又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注意到画册中有一幅描绘后方支援的画面,妇女们在简陋的环境中缝制军服,她们专注的神情和忙碌的身影,展现了另一种形式的抗争力量,这种细节的处理让我倍感温暖。整本画册的叙事性很强,即使不看文字,也能通过画面感受到故事的起伏和人物的命运。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国画在表现重大历史题材上的独特魅力和巨大潜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