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仓促起事,攻破督署,占领全城。
起义成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发佈安民告示,由谁来署名,以何机构的名义发佈?一时成为问题。 最后以东京同盟会预拟的文告一份,标题有“中华民国”字样,当即改换题头,写成“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这是用“中华民国”字样发佈的第一张佈告,“中华民国”从此在湖北问世,时间是1911年10月11日上午。
1912年1月9日 “各省代表会”代行参议院职权,对旗帜问题进行讨论。通过以五色旗为国旗,以18星旗为陆军旗,以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
孙中山对把五色旗作为国旗颇有微词,但是他受到《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约束,只好照准颁行,作为国旗的五色旗一直使用到1928年北洋军阀覆灭为止。其后,国民党取得政权,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才成了中华民国的国旗。
"1911-1912辛亥首义阳夏之战",这个书名本身就预示着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的宏大叙事。作为一名对历史事件的细节有着强烈探究欲的读者,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阳夏之战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上的知识空白。我关注的不仅仅是战役的胜败,更想深入了解这场战役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和军事策略。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革命党人在战前是如何集结力量,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组织和发动起义的?而清廷方面,他们的应对策略又是怎样的?是否存在一些关键的决策失误,导致了最终的败局?我希望作者能够运用翔实可靠的史料,对战役的各个阶段进行精确的描绘,从初期的小规模冲突,到大规模的攻防战,再到最终的局势走向。我尤其关注那些影响战役走向的关键人物,他们的性格、决策以及在战役中的具体表现。这本书能否为我呈现一个立体的人物群像,让我们看到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挣扎与抉择?此外,阳夏之战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对战役进程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也是我非常好奇的。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一听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1911-1912辛亥首义阳夏之战"。作为一名对中国近现代史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对辛亥革命这段波澜壮阔的时期心驰神往,尤其是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性战役。阳夏之战,在许多关于辛亥革命的叙述中,似乎总是一个被提及但又不够详尽的篇章。它似乎是武昌起义之后,革命党人与清廷官军之间一场决定性的较量,其结果直接影响着革命的进程和最终的胜利。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场战役的来龙去脉,从战前双方的战略部署,到战场上的具体战术,再到各个重要人物在此次战役中的角色和作用。例如,我想知道在阳夏这两座城市,当时的情势是怎样的,双方军队的实力对比如何,又分别有哪些将领指挥这场战役?他们各自的战略思想和临场应变能力如何?书中是否会描绘出一些感人至深、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斗场面?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细致的史料考证,还原一个真实而生动的战场,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个时代革命者们的勇气与牺牲。同时,我也想了解这场战役对整个辛亥革命,乃至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1911-1912辛亥首义阳夏之战",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年代。作为一名对中国革命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更深入地了解辛亥革命期间那些至关重要的军事冲突。阳夏之战,听起来就像是这场革命风暴中的一个核心漩涡,它直接关系到“首义”的成败。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场战役的细节,而不仅仅是泛泛而谈。我想知道,在这场战役中,双方的军事实力究竟是怎样的?革命党人是如何克服装备上的劣势,与强大的清廷军队对抗的?书中是否会描绘出一些令人难忘的战斗场景,例如英勇的冲锋、顽强的守卫,或是出人意料的战术部署?我对那些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普通人的勇气和牺牲故事尤为动容,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他们的身影。此外,这场战役的地理背景,比如阳夏两地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否也会被详细解读?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全面而生动的阳夏之战图景,让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革命的火种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1911-1912辛亥首义阳夏之战",仅仅是这个名字,就已经足够吸引我。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而阳夏之战,听起来便是一场围绕着革命“首义”展开的激战。我一直对战争的细节非常着迷,尤其关心那些能够扭转乾坤的关键性节点。这本书会不会像一部史诗般的战争画卷,为我徐徐展开阳夏之战的全貌?我希望能读到关于战役的战略层面分析,比如革命党人是如何在兵力、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与装备精良的清军周旋并最终取得胜利的。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鲜为人知的战术运用,或者一些在历史记载中被忽略的英雄事迹?我对于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默默奉献,甚至牺牲生命的普通士兵和革命志士的故事尤为感兴趣,渴望看到他们的身影在书中被清晰地勾勒出来。如果作者能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格局,来解读阳夏之战的意义,那就更好了,这样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场战役在推动中国走向共和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评分"1911-1912辛亥首义阳夏之战",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张力。作为一个喜欢挖掘历史深层原因的读者,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辛亥革命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而阳夏之战,作为“首义”的关键一步,其背后必然蕴含着复杂的战略考量和政治博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战役的表面描述,而是深入剖析这场战役是如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展开的。例如,革命党人是如何进行组织动员的?他们是否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清廷方面,他们的军事部署和反应又存在哪些问题?书中是否会探讨这场战役对当时全国革命局势的影响,比如它如何激发了其他省份的响应,又如何加速了清朝统治的瓦解?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对战役指挥者们的深入分析,了解他们的决策过程、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作用。同时,我也对战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如何影响战局的描写很感兴趣,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细节,更全面地理解阳夏之战的战略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