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交通的重启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利玛窦等第一批耶稣会士进入中国,不仅传入天主教也向中国介绍西方的科学文化﹔同时,中国的文化思想、哲学历史等更是透过这批传教士扬名于欧陆,引起一场「中学西渐」的浪潮,其中《大中国志》一书则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本书特色
明代交通的重启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利玛窦等第一批耶稣会士进入中国,不仅传入天主教也向中国介绍西方的科学文化﹔同时,中国的文化思想、哲学历史等更是透过这批传教士扬名于欧陆,引起一场「中学西渐」的浪潮,其中《大中国志》一书则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曾德昭Alvaro Semedo
汉名曾德昭,1585年出生于葡萄牙的尼泽城,十七岁入耶稣会。1613年到南京传教并研习中国语文﹔1616年南京教案时曾被捕入狱并遭到遣返﹔1620年又重入内地,前后总共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二年之久。于1637年从澳门返回欧洲后开始着书,利用其所学进一步向欧人展示中国古籍「四书五经」的内容,尤其对「五经」有更详细的研究说明,是继利玛窦之后通晓中国语言文学的欧洲人,除了这部《大中国志》之外,还撰有一部《字考》,其中包含「葡萄牙文汉文字书」以及「汉文葡萄牙文字书」各一卷,可视为最早的葡中与中葡辞典。
中译者序1
致读者1
前 言1
第一部1
第一章 中国总述3
第二章 诸省详述,先谈南方的省份12
第三章 北方诸省21
第四章 中国人的品貌,他们的性格、才智和嗜好29
第五章 他们的服饰37
第六章 他们的语言文字41
第七章 他们学习的方式及入场考试46
第八章 他们考试的方式及学位的授予51
第九章 博士学位57
第十章 中国人的书籍和学术60
第十一章 他们的科学,特别是他们的艺术64
第十二章 中国人的礼节仪式73
第十三章 中国人的宴会82
第十四章 中国人玩的赌博85
第十五章 他们的婚姻88
第十六章 中国人的丧葬92
第十七章 太后的葬礼98
第十八章 中国的教派106
第十九章 中国人的迷信和献祭115
第二十章 中国的军队和武器119
第二十一章 鞑靼人对中国的战争124
第二十二章 中国的皇帝和皇后以及太监131
第二十三章 中国皇帝的婚姻146
第二十四章 中国的贵人149
第二十五章 中国的政府及官员152
第二十六章 十三省的政府158
第二十七章 曼达林的荣誉标记,即徽号163
第二十八章 中国人的监狱、审判和刑法167
第二十九章 中国为便利和完善统治而採取的特殊措施177
第 三 十 章 中国的摩尔人、犹太人及其他民族186
第三十一章 许多世纪前基督教已移植中国,近期发现一块可作为证明的古碑石190
第二部209
第一章 在中国传布福音的开端211
第二章 抵达南京前神父们的活动及受到的迫害218
第三章 以后发生的事,迄至神父们进入北京224
第四章 神父们进北京并在那里定居231
第五章 韶州教堂的进展和失败237
第六章 基督教在南昌和南京两地的进展,及利玛窦神父之死242
第七章 皇帝赐的葬地,以及迄至南京迫害前基督教的发展249
第八章 南京的基督徒受到一场勐烈迫害258
第九章 迫害继续下去,及神父们被逐出中国269
第十章 迫害后形势开始平静,及几处驻地的建立277
第十一章 南京的第二次迫害,及名叫安德烈的基督徒的殉难284
第十二章 事情开始平静和安定,神父们奉曼达林之命赴朝291
第十三章 李良博士的生平和逝世及本书的结束300
还没来得及深入拜读《大中国志》,但光凭这书名,就让我对其充满了无限遐想。我脑海中勾勒出的,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试想一下,翻开第一页,是否就能听到古老丝绸之路上传来的驼铃声,感受到马匹奔腾时扬起的尘土?下一章,又是否会描绘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生活?我甚至能想象到,其中会有关于古代王朝的兴衰更迭,帝王将相的权谋斗争,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激荡起千层浪的故事。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像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珍藏着我们民族的记忆,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情感。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那些塑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那些让这片土地变得如此独特而充满魅力的点点滴滴。它让我对“中国”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充满故事、充满生命力的复杂整体。
评分《大中国志》这个书名,单单听着就有一种宏大而深邃的感觉,仿佛它要讲述的,是关于我们这片土地上,最广阔、最深刻的故事。我个人对历史和人文的兴趣浓厚,这本书无疑触及了我最感兴趣的领域。我期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史书,更像是一位饱学之士,娓娓道来,将中华文明的点点滴滴,如珍珠般串联起来。我想象中,这本书会涵盖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近代社会的变革,再到我们当下蓬勃发展的景象。它或许会细致描绘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那些隐藏在山川河流间的独特文化,那些流传在街头巷尾的民间故事。我猜想,书中会对那些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但同样也不会忽略那些普通人的生活轨迹,他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如何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这本书,在我眼中,更像是一面镜子,照映出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我能够从中汲取养分,更深刻地认识我们自己。
评分这本书真的像一场宏大的旅行,虽然我还没能深入翻阅,但仅仅是目录就足以让我对“大中国志”这四个字充满了期待。它给人的感觉,不是那种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描绘着我们这片广袤土地上,从古至今,无数个日夜的变迁与辉煌。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无数个画面:可能是烽火连天的战场,士卒们浴血奋战的场景;也可能是文人墨客们在亭台楼阁间挥毫泼墨,激扬文字的雅致;更有可能是市井小民们在街头巷尾辛勤劳作,生生不息的鲜活图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感受那些曾经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去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想象一下,每一个章节都可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每一页都藏着一段尘封的往事。它不仅仅是关于地理、历史、文化,更是关于人,关于那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奋斗、爱恨情仇的无数中国人。这本书,似乎承载着太多太多的信息,让我感到既敬畏又兴奋,仿佛手握着一把开启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评分当我看到《大中国志》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种壮阔的史诗感。这本书,从名字上看,就预示着其内容的宏大与深远。我虽然尚未有机会翻阅,但已然开始想象它所蕴含的无尽宝藏。我想象着,它会带领我穿越时空的迷雾,去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感受那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智慧与生机。也许,书中会详细描绘不同朝代的风貌,从宫廷的奢华到市井的烟火,从战争的烽烟到和平的年代,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尤其期待它能展现中国广袤的地域差异,从北方的粗犷豪迈,到南方的细腻婉约,再到西部的神秘古老,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积淀。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文化的传承,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它仿佛是一幅巨型的画卷,等待着我去慢慢展开,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无数生命和故事,去理解我们这片土地上,那独特而强大的文明力量。
评分初拿到《大中国志》,一股厚重感扑面而来,这不仅仅是书的重量,更是它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给人的直观感受。虽然我尚未开始细读,但仅仅是目录的编排和章节的标题,就让我窥见了作者的用心良苦。它不仅仅是在罗列事实,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宏观的叙事框架,试图将中华大地上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地域风情、文化传承一一梳理清晰。我联想到的是,这本书也许会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从遥远的传说时代一路走到现代的繁华都市。我猜想,它会细致地描绘不同地域的独特风貌,比如北方的雄浑辽阔,南方的婉约秀丽,西部的神秘苍茫,东部的开放包容。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深入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那些在宏大历史叙事中被忽略的人物和事件,通过这些细节,让我更立体、更真实地理解中国的过去。这本书,仿佛是一本无声的百科全书,又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仅仅是翻阅目录,就足以勾起我对这片土地深深的好奇与探索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