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孙逸仙的研究,长期以来被两种历史生产模式所主宰:一是中国史学的制造迷思,一是西方史学的破除迷思,两者都扭曲了孙逸仙。本书颠覆又客观地企图呈现中国百余年前第一次现代化时期,孙逸仙真正的历史角色。
在法国汉学家白吉尔笔下,孙逸仙其实是昏庸的政客、慷慨又煳涂的机会主义者,更不是个伟大的理论家。但作者同时认为他的确怀抱救国理想,最倚仗的才能就是「跨界」沟通。综其一生,他为革命全球奔波,诉诸三合会、教会、学生、商人、西方列强、共产国际等的支持,能悠游与动员这些利益与思想大相迳庭的群体。如此复杂而矛盾的形象,放大到近代中国的经济、社会脉络来看,白吉尔认为,孙逸仙正是海洋中国的产物,他的发迹,代表的是沿海中国势力的崛起。在如是的风云涌动中,孙逸仙的一生让我们有机会探究近代中国发生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究竟该如何看待孙逸仙留下的庞大政治和智识遗产?本书试图重建孙逸仙的生涯,看他如何从一位南海冒险家(第一部)蜕变为创建共和之父(第二部),最终成了伟大民族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第三部),或许正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认识孙逸仙的方式。
作者简介
白吉尔 Marie-Claire Bergere
法国大学荣誉教授。曾任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和资料中心主任,巴黎东方语言文明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专着有《清朝官员与买办:东亚危机的关键》、《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等。
译者简介
温洽溢
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教于世新大学,译有《追寻现代中国》、《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改变中国》、《康熙》、《天安门》、《前朝梦忆》等。
台湾版序
导论
第一部 南海冒险家 一八六六至一九○五年
第一章 一八六六至一八九四年,成长岁月
第二章 一八九四至一八九七年,革命领袖的象征性创造
第三章 一八九七至一九○○年,革命运动的象征性创造
第四章 一九○五年,唤醒中国民族主义与创立同盟会
第二部 国父? 一九○五至一九二○年
第五章 孙逸仙与同盟会
第六章 谋反者
第七章 中华共和之(养)父
第八章 一九一三至一九二○年,跨越沙漠
第三部 孙逸仙晚年:民族革命和革命民族主义 一九二○至一九二五年
第九章 一九二○至一九二四年,孙逸仙、苏联顾问和广州革命基地
第十章 孙逸仙的三民主义
第十一章 孙逸仙之死与转型
人物小传
注释
参考书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