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杨天石关于蒋介石研究的二十五篇文章,内容分别涉及:国共关系、对日抗争、国际外交、国内政治、迁台之后、婚姻家庭。
本书在《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蒋介石日记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蒋介石日记分析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时分时合;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内部如何形成对日的不同态度:不抵抗、持久抗战或是投降日本。
另外,根据以前未公佈的历史档案,本书重点阐述了蒋介石政府在外交上的斗争和成就:抗战时期,蒋介石政府坚决拒绝纳粹分子的拉拢,选择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蒋介石甚至直接支持了德国内部推翻希特勒的地下运动;蒋介石如何抗衡美英强国,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同时,支援亚洲弱国的民族斗争。
本书延续第一本着作的研究精神,通过分析蒋介石所参与的历史事件,认识蒋介石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处的地位和做出的积极贡献,从而为世人还原一个真实的蒋介石。
作者简介
杨天石
江苏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哲学》、《炎黄春秋》、《同舟共进》、《中国书画家》杂志编委、《世纪》杂志顾问。曾任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史坦福大学等校访问学者。
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中国近代史、民国史、国民党史。着有《揭开民国史的真相》(7卷本)、《杨天石近代史文存》(5卷本)、《杨天石文集》、《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海外访史录》、《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辛亥前后史事发微》、《横生斜长集》、《朱熹》、《朱熹及其哲学》、《泰州学派》、《黄遵宪》等。与人合着有《中华民国史》第一编及第二编第五卷、《中国通史》第12册、《南社》、《南社史长编》等。主编有《〈百年潮〉精品系列》(12卷本)、《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中文版,3卷本)等。 其近着《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第一集获大陆2008年十大图书奖、香港2008年书奖。
自序
一、国共关系
邵力子的苏联之行与国共两党争夺领导权
两党分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蒋介石建议国共两党合併
第三国际的解散与蒋介石“闪击”延安计画的撤销
二、对日斗争
不抵抗主义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国民党人的持久战思想
汪精卫的出逃与蒋介石的应对
“桐工作”辨析
——真真假假的日中特务战
三、国际外交
跟德国还是跟英美站在一起?
——抗战时期中国外交的一次重要抉择
拒绝德国拉拢,阻挠德日会师印度洋
——迄今不为人知的二战机密之一
蒋介石与德国内部推翻希特勒的地下运动
——迄今不为人知的二战机密之二
宋美龄与邱吉尔
——抗衡大国强权之一
蒋介石正告邱吉尔:藏事为中国内政
——抗衡大国强权之二
蒋介石与韩国独立运动
——对待亚洲国家之一
蒋介石与尼赫鲁
——对待亚洲国家之二
史迪威假传罗斯福指示,策划暗杀蒋介石
——开罗会议前后侧记
四、国内政治
“飞机抢运洋狗”事件与打倒孔祥熙运动
——一份不实报导引起的学潮
附:“飞机抢运洋狗”事件的再考证
蒋介石亲自查处孔祥熙等人的美金公债舞弊案
——且看蒋介石如何反腐败
二二八事件与蒋介石的对策
论国民党的社会改良主义
——“百年老店”的新审视
五、迁台之后
国民党迁台与蒋介石反省
蒋介石在台“复职”与李宗仁在美抗争
蒋介石三次反对用原子弹进攻中国大陆
六、婚姻家庭
蒋介石、宋美龄的恋爱与婚姻
蒋经国怎样从苏联归来
这本书的书名,直接戳中了我的阅读兴趣点:“找寻真实的蒋介石”。在历史的洪流中,人物往往被符号化、被定型,而“真实”二字,则是一种回归人性的呼唤。蒋介石,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太多的政治色彩和争议,而他的日记,无疑是最能接近他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作为“蒋介石日记解读(二)”,这本书显然承载了作者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更精炼的解读。我尤其期待的是,作者是如何从日记的字里行间,勾勒出蒋介石在面对重大历史抉择时的思想轨迹。那些我们从宏观历史事件中看到的“命令”与“决策”,在日记里是否会有不同的呈现?例如,他在制定军事策略时的考量,他在处理党内关系时的顾虑,甚至是他对国内外局势的真实判断,是否会与公开史料有所不同?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试图提供一种不同于官方叙事或单一评价的历史视角。它将带领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去体会蒋介石在孤独与重压下,内心的挣扎与思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对历史人物更为 nuanced 的理解,去看到那个在历史舞台上呼风唤雨的巨人,其背后也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复杂的心绪。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这个“真实”二字,仿佛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尘封的历史,窥探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内心深处。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凭书名,我已经可以想象到作者在梳理和解读蒋介石日记时所付出的心血。日记,作为个人最私密的记录,往往是最接近一个人真实想法和情感的载体。而蒋介石,作为一位备受争议的领袖,他的日记里会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是运筹帷幄的决断,还是迷茫彷徨的挣扎?是宏大的历史叙事,还是琐碎的日常生活?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一个褪去政治光环,更加人性化的蒋介石。不仅仅是那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中的他,更想了解他如何面对人生的起伏,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他个人的喜怒哀乐。这本书的副标题,“蒋介石日记解读(二)”,也让我充满了好奇,这是否意味着之前有一部更加精彩的解读?这次的“二”又会带来怎样的新视角和更深层次的挖掘?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跟随作者的笔触,一起踏上这场“找寻”之旅,去感受历史的温度,去理解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
评分《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二)》,这个书名就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和探索的吸引力。作者选择从蒋介石的日记入手,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智慧的策略。因为日记,是个人最私密的表达,是卸下一切伪装后的真实自我。我非常好奇,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写下这些日记的时候,究竟抱着怎样的心境?是记录政务,还是抒发情感?是自我反思,还是给后人留下某种启示?“二”这个字,也给我带来了期待,这是否意味着作者已经对蒋介石的日记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读,而这一部又将呈现出更精彩、更具深度的内容?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对日记的精细解读,帮助我们还原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人性化的蒋介石。例如,他在面临人生重大转折点时的内心纠结,他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的真实想法,甚至是他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期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我们跳出对蒋介石的标签化认知,去感受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思考、挣扎与成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阅这本书,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探寻那个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真实蒋介石。
评分翻开这本《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但又不失引人入胜的故事性。作者显然是做了大量的史料梳理和严谨的考证,才能够从浩如烟海的蒋介石日记中提炼出如此精炼且富有洞察力的内容。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日记的简单罗列和翻译,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深入解读和分析。他如何将日记中的只言片语与当时的宏观历史背景相结合?如何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自我辩护、掩饰甚至虚构?这其中的学问和难度,我作为普通读者都能想象一二。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展现蒋介石在关键历史时刻的内心挣扎和决策过程,例如在抗战期间,在国共内战的关键节点,他个人的心态是如何变化的?日记中是否会透露出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推翻我们过去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固有认知?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超越教科书式的简单定论,去理解一个更加复杂、多面的历史人物。我想,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蒋介石这个人,也能对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有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二)》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仿佛预示着一次深入历史肌理的探险。在阅读之前,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充满矛盾与争议的形象。蒋介石,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角色的领导人,他的决策和行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走向。而日记,作为他最私密、最真实的记录,无疑是了解他内心世界的一扇绝佳窗口。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试图拨开层层历史迷雾,从日记这个最直接的源头,去挖掘那个“真实的”蒋介石。我特别期待的是,作者能否通过对日记的解读,呈现出他作为一个凡人的另一面?比如,他在面对个人情感、家庭生活、身体健康时的真实想法?抑或是在政治斗争的压力下,他的焦虑、恐惧、甚至是失落?“二”的字样,也暗示着这本书可能是系列中的一部分,这让我好奇作者在第一部中已经进行了哪些探索,而这一部又会带来哪些新的突破和更深层次的挖掘?我设想着,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摆脱单一维度的历史认知,去理解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人性的历史人物,从而对那段充满戏剧性的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