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0年前,笔者在《1998—1999中国家庭投资》一书中的瓷器章节中分析:「青花是中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瓷,对于图案清晰、线条流畅、意境高古、艺术精湛的青花可大量收藏,特别是带人物图画、有情节、绘画好的青花要果断收进。」并预测:「随着现代人回归简朴和回归单纯的审美潮流涌动,青花潜力无限。」
不到10年,正如笔者「青花潜力无限」的预测,一只青花瓷器鬼谷子下山图罐以2.3亿元在伦敦拍卖成交,创造了中国瓷器最高价。
一切都如笔者所分析,该青花瓷器创造了中国瓷器最高纪录,是因为「所绘图案精美,人物刻画细腻传神」(有关专家评价),正如笔者强调的「对于图案清晰、线条流畅、意境高古、艺术精湛的青花可大量收藏」。
专家在分析该青花瓷器为何能拍出天价时评论:「贵在有人物、有故事……」这正应了笔者10年前对瓷器收藏者的忠告:「特别是人物图画、有情节、绘画好的青花要果断收进。」
在《1998—1999中国家庭投资》一书中,我推荐了4种具有收藏投资增值潜力的品种,一是官窑瓷器,二是青花瓷器,三是明清瓷器,四是四大名窑瓷器。从近年中外拍卖市场看来,中国瓷器成交价前十名的正是这四类瓷器。笔者欣慰地看到,很多看了本人着作而走向瓷器收藏道路的读者,都避免了走弯路。在「大量收藏」和「果断收进」间,青花瓷器这些年在不知不觉中以平均每年100%以上的增幅在增值。
上述的预测和预言,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想像的,也是不可相信的。然而却都提前成了事实。
在本书中,又有一系列的超前预测和预言,我想现在的很多人看了仍然会瞠目结舌,仍然会感觉不可思议,好在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历史的演变是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如本书中的预言有:「中国瓷器在如今成交纪录的基础上再涨10倍并不遥远」,「在我看来,2.3亿元并非中国瓷器的最终价,3.9亿元也不是艺术收藏品的最终价,当中国瓷器一件拍出23亿元或39亿元成交价的时候,那时或许有人会认为23亿元一点都不高了!」「瓷器价格仍然会不断上扬」……
但是,这种上扬并非是中国所有瓷器收藏者的喜宴,也许会是他们中很多人的悲歌。因为,现在人人都知道古瓷器值钱,很多人看到早期介入这个市场的先行者成了千万富翁,于是纷纷涌入这个市场,以为真的只要「家有钧瓷一片,胜过黄金万两」。其实这是对古瓷器收藏的误解。
他们不知道,早期介入这个市场的人可以收藏创富,是因为他们介入得早,当时市场还没有启动,参与的人少,价格低,市场上都是真货。而后来者很多人是血本无归的。
他们亏在哪里?亏在他们没有古瓷器的知识,因此买的大多是赝品,亏在他们急功近利。
可见,瓷器收藏投资是一个风险巨大,主要风险就是假瓷器。
尽管笔者对瓷器收藏前景充满乐观,那是对大势的研判,但这本书已经不可能像前几本书那样意气风发地号召读者「大量收藏」和「果断收进」了,时过境迁,世事如风,几年时间,沙泥俱下,鱼目混珠,面对赝品氾滥的伪瓷时代,笔者对初入门的瓷器收藏者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怜悯。
所以,这本书在预测未来的同时,也对瓷器收藏初入门的读者发出忠告和警示——
第一个忠告是:不果断,不大量,慎收藏。
第二个忠告是:多看少动,多看少动,还是多看少动。
第三个忠告是:如果忍不住要动,控制在200元以内。
第四个忠告是:认真收藏三年瓷片后再谈瓷器收藏。
当然,瓷器收藏市场确实又是一个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魅力和诱惑的市场。收藏机会在哪里?不在于资本,而在知识和学问,在于读书和过眼、过手。这里,真正体现了知识就是金钱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