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蒐集数百幅珍贵相片,以最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呈现西藏横跨百年的历史真相,以及流亡半世纪的轨迹纪录。
第一部分叙说的内容包括西藏的历史、达赖喇嘛尊者的思想、西藏民族失去家园后的流亡历程,以及在流亡中重建政府、定居点、学校、寺院的过程。全书展现了西藏难民们在流亡中坚守自己的信仰、认同的艰苦努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第二部分则是过去五十年来流亡藏人的大事记年表,是从另一个角度对流亡五十年轨迹的完整纪录。读者从点点滴滴的纪录中,可以梳理出流亡藏人在异国他乡求生存、求延续信仰、求自由的奋斗历程。是研究西藏流亡史的专业指南。
本书可谓是一首民族离散的流亡史诗;一曲坚守信仰的历史悲歌。
作者简介
跋热.达瓦才仁
西藏康区噶瓦人,现任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董事长,是达赖喇嘛尊者驻台湾的代表。长期担任达赖喇嘛尊者的中文译者,着有《血祭雪域-西藏护教救国抗战史》,译有《西藏的地位》。
雪域智库
一群关心雪域未来的西藏人和台湾人。
第一部份
魂牵雪域半世纪
西藏历史简介
1959以前的西藏政府
西藏流亡政府
安置与定居
学校与教育
西藏境内
国际关注
达赖喇嘛与西藏
西藏宗教
语言文字
医学历算
西藏唐卡
艺术表演
向世界弘传
西藏人的故事
第二部份
流亡五十年大事记
序
1959年,西藏人逃离中共血腥镇压,翻越喜马拉雅山脉,追随达赖喇嘛尊者流亡国外,暂居印度。
从此,达兰萨拉,这个位于印度北部的小山城,就成为流亡西藏人的新家园。西藏流亡社会,就像那保存生命物种的诺亚方舟,不仅在面临灾难或毁灭时成为西藏民族和文化的避难港和扬帆走向世界的码头,而且也成为西藏民族孕育新的生命、寻求心灵的自由、重建民族文化的摇篮。
西藏民族是被迫离开雪域的,但流离失所的磨难,不仅让西藏民族产生了一位世界伟人:达赖喇嘛尊者。流亡,让西藏的精神文化得以重建,西藏民族在浴火中重生。在与命运抗争中,在维护民族尊严、勇敢迎向世界的过程中,西藏民族用艰辛、血泪和纯洁信念谱写了历史上最悲怆、最伟大的流亡史诗。
《魂牵雪域半世纪-图说西藏流亡史》可谓是对此的全方位展现,是西藏横跨百年的历史真相之呈现,是西藏民族失去家园、在流亡中生存、传承宗教文化及追寻自由的轨迹纪录。此书分两部分,第一部份主题内容涵盖:西藏历史简介、1959年以前的西藏政府、西藏流亡政府、达赖喇嘛与西藏、西藏境内现状、国际社会的关注、流亡藏人的安置与定居、流亡学校与教育、藏传佛教的传承与弘扬、西藏文化的保存与传承、西藏人的故事等。第二部分是流亡西藏编年史,年表条列流亡西藏50年大事记,是研究西藏流亡史的指南。
本书的筹画始自2008年,由雪域智库编纂小组开始前置作业,奔波于台北与达兰萨拉两地,蒐集西藏流亡历史数百余幅珍贵相片,希冀透过历史影像,唱出西藏民族的深情与悲歌,说出西藏子民致力于宗教文化传承的坚持。2009年七月雪域智库先将此书部分内容,以西藏宗教文化展览的方式,于台北中正纪念堂揭开序幕。展览以78幅大型展轴,配合西藏文物展、诺布林卡藏传佛教艺术展、殊胜沙坛城现场制作、西藏雕塑展、西藏文化小人国展、西藏邮票货币护照展,并播映数十部西藏纪录片。之后陆续于台南、员林、高雄、新竹等台湾各地展出,也进入美国学校、交通大学、成功大学等校交流文化展览与演讲,目前仍继续应邀展出中。
此次中文版精致面世,有赖喇嘛梭巴仁波切大乘护持法脉基金会之赞助及雪域出版社的支持,Richsense耗时费心的修图设计编排,雪域智库编纂小组成员数不清的夜以继日全力投入,西藏流亡政府各部门长官同僚的支援,还有许多幕前幕后不愿具名的团体与藏汉友人,以西藏文化事业的方式来支持西藏民族的正义事业,衷心感恩,于此一併致谢。
西藏宗教基金会董事长
跋热.达瓦才仁
**雪域高原,一段绵延半个世纪的悲歌与坚韧** 掩卷沉思,脑海中依然回荡着那片雪域高原的壮丽与苍凉。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历史著作,不如说是一部用血泪和坚韧书写的史诗。它讲述了一个民族在离乡背井的漫长岁月中,如何维系信仰,如何传承文化,如何在陌生的土地上寻找心灵的归宿。每一张泛黄的照片,都承载着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些饱经风霜的面孔,那些简陋却充满希望的家园,无不诉说着流亡者们不屈的灵魂。从拉萨的祥和,到遥远的异域,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心中对故土的眷恋,从未熄灭。那些关于寺庙的低语,关于传统节日的欢庆,关于一代代人的辛勤耕耘,都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化的传承并非易事,它需要无数人的牺牲和守护。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让我在惊叹于西藏人民顽强生命力的同时,也反思了何为真正的家园,何为流亡的深重。它不是冰冷的史料堆砌,而是有温度的情感流淌,每一个字句都饱含着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以及对流亡者们命运的深深关怀。
评分**穿越时空的镜头语言,诉说无声的呐喊**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图证史的方式,将一段沉重而复杂的历史,以一种直观而震撼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那些穿越了半个世纪的黑白与彩色照片,仿佛拥有了穿越时空的魔力,将我带回了那个动荡的年代。我看到了他们离开家园时的仓皇与决 S,看到了他们在异国他乡从零开始的艰辛,也看到了他们在困苦中依然闪耀着希望的光芒。那些孩童纯真的笑容,那些老者慈祥的面容,那些简陋的帐篷和简易的房屋,都构成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这本书的文字,简洁而有力,恰如其分地引导着读者去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它没有煽情,没有夸张,而是用一种平静的叙述,将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个体命运,清晰而深刻地展现出来。我仿佛能听到他们在风中飘散的低语,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与思念。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一个民族精神的致敬,它用最直观的方式,让我看到了流亡者们内心深处的呐喊与坚持,也让我对“家”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流亡的轨迹,折射出的深邃思考**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西藏流亡历史的窗户。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片和翔实的文字,勾勒出流亡者们漫长而艰辛的轨迹。我看到了他们在流离失所中,如何维系彼此之间的联系,如何互助互爱,如何在新环境中重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社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在极端困境下的韧性,以及他们对于故土不可磨灭的眷恋。那些关于学校的建立、关于文化活动的组织、关于社会组织的运作的描述,都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即使身处异乡,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对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的追求。这本书引发了我对“流亡”这一概念的深层思考,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漂泊,更是精神上的挣扎和对身份认同的追寻。我看到了他们如何在失去原有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情况下,重新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在其中找到力量和方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在历史洪流中的不屈,也让我们反思了在任何时代,对于自由和尊严的追求,都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评分**在坚守中淬炼的灵魂,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这是一本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书。它以一种极其细腻和饱含深情的方式,描绘了西藏人民在流亡岁月中,如何用信仰和文化支撑起破碎的家园。我被那些关于寺庙重建、僧侣诵经的画面深深打动,仿佛能听到古老梵音在异域上空回荡,感受到那份神圣而宁静的力量。这本书没有回避历史的伤痛,而是用一种更加坚韧的视角,展现了流亡者们如何在逆境中寻求新生,如何在失去故土的土地上,种下新的希望。我看到了他们不懈的努力,看到了他们对传承古老文明的执着,看到了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依然努力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未来。那些关于教育、关于艺术、关于传统手工艺的记录,都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陈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它让我看到了在最艰难的时刻,人类的灵魂可以淬炼出多么耀眼的光辉,也让我对“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的概念,更是心灵的港湾,是文化的根脉。
评分**当历史的洪流遇见不屈的生命** 翻开这本书,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沧桑的画卷。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西藏人民半个世纪的流亡历程。我被那些定格在照片中的瞬间深深吸引,那些饱经风霜的脸庞,那些在简陋环境下依然坚守的笑容,都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坚韧与不屈。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生命力的赞颂。我看到了他们在失去家园后的迷茫与痛苦,也看到了他们在困境中迸发出的强大生命力。他们没有被苦难压垮,而是选择在新的土地上播种希望,延续传统。那些关于教育、关于医疗、关于文化艺术的努力,都展现了一个民族在逆境中顽强生存、蓬勃发展的姿态。这本书让我深刻地理解到,历史的洪流固然可怕,但个人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同样拥有改变命运的巨大能量。它让我看到了,即使身处漂泊,精神的家园依然可以被建立和守护,而信仰和文化,则是维系这一切最重要的纽带。这是一本充满力量的书,它让我在感动之余,也对生命的力量有了更深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