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税务:法例与实施说明2010-11

香港税务:法例与实施说明2010-1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香港税务
  • 税务法
  • 税务指南
  • 税务实施
  • 香港法例
  • 2010-11
  • 税务规划
  • 税务合规
  • 财务会计
  • 商业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内容全面-本书涵盖香港税务的各个主要范围(包括物业税、薪俸税、利得税、个人入息课税和印花税),其中更有一个章节集中探讨香港税制的国际层面。本书广引实例、税务案例和税务上诉委员会的裁决,深入浅出地介绍香港税法的法律原则和施行惯例。本书(2010—11年版)收录了2010—11年度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所建议的税务政策改动,以及香港税务的最新发展。

  .资深作者-本书原着者为David Flux(香港执业会计师,退休前是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税务合伙人),并每年由毕马威资深的税务专业人员修订。毕马威是一个由专业成员所组成的全球网络,提供审计、税务和谘询等专业服务。

  .简洁扼要-本书以简洁易读的文字撰写,并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方便查阅-附录部分载有相关税务案例、法院和税务上诉委员会的裁决,以及《税务条例》、《税务规则》、《印花税条例》相关章节的一览表和索引资料,方便读者查阅。

作者简介

刘麦嘉轩

  现任毕马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税务主管合伙人。她于1993年由毕马威伦敦调任毕马威香港,专职从事税务工作。刘麦嘉轩是香港会计师公会和英格兰及威尔斯特许会计师公会会员,并同时出任香港会计师公会税务委员会主席,经常就税务事宜发表意见。麦嘉轩于2010年年初与刘遵义教授结婚,改名为刘麦嘉轩。 黎嘉德(Garry Laird)持有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现任毕马威香港高级税务顾问。他在加入毕马威前,曾任职澳洲税务局和香港税务局,专职从事税务工作超过35年。他在香港税务局的主要职责包括草拟《税务条例释义及执行指引》、审查事先裁定的申请、参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磋商,并协助草拟税例修订等。

香港税务概览与实践指引(2010-2011年度特辑) 本书聚焦于2010至2011财政年度期间香港税法体系的深度剖析与实务操作指南,为专业人士、企业决策者及关注香港经济政策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详尽的税务解读。 核心内容涵盖: 第一部分:香港税制基础架构与最新修订 本部分旨在为读者建立一个清晰的香港税制认知框架,并着重阐述在2010-2011财政年度期间,香港税务局所推行的重要政策调整与法律解释更新。 1. 香港税制的基本原则回顾: 详细介绍属地原则在利得税、雇主税和多层税结构中的具体体现。分析香港税制“简单、低税率”理念在特定财政年度的实践情况,包括对收入来源地的严格界定标准。 2. 2010-2011年度重要立法变动分析: 利得税修订与豁免政策: 深入探讨针对特定行业(如知识产权贸易、金融服务)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当期的实施细则。重点分析“离岸收入”规则在司法判例或税务局指引中的演变,以及对跨国企业香港子公司的影响。 薪俸税与个人入息课税调整: 梳理2010/11年度的免税额、标准扣除率以及累进税率的调整幅度。特别关注针对雇员的特别扣除项目(如教育支出、强积金供款)的最新申报要求。 印花税与资产交易: 阐述2010-2011年间,尤其在房地产市场波动背景下,买卖双方在物业及股票交易中需承担的印花税责任,以及相关豁免条款的严格执行标准。 3. 税务合规与行政程序: 详细介绍2010/11年度的报税表填写指南,包括利得税报税表(表格第一号)的关键区域解释、审计抽查的倾向性,以及对逾期申报的罚则细则。 第二部分:利得税的深度实务操作与税务筹划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它将理论与香港企业的日常运营紧密结合,提供针对性的实务操作方案。 1. 收入与支出确认的税务处理: 收入确认: 区分资本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针对服务性行业、贸易中介和投资控股公司的收入确认时间点进行案例分析。 可扣除支出: 详尽列明在2010-2011年度被税务局认可的雇员福利支出、差旅费用、市场推广费用以及非资本性维修开支的认定标准。重点解析“纯粹地为了产生应评税利润而产生的支出”这一核心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边界。 2. 折旧与资产资本化: 深入讲解2010/11年度适用的定额折旧率(如厂房及机器、家具及装修)的计算方法。针对前期资本开支的税务处理,解析了“一次性资本扣除”政策的适用范围与限制。 3. 亏损的结转与抵销: 明确阐述香港税法下,企业在评估年度产生亏损后,如何依法向后或向前结转以抵销未来或过往的应评税利润。分析亏损结转的年限限制和特定情况下的限制(如业务性质变更)。 4. 税务筹划策略分析(基于2010/11税务环境): 关联交易的转让定价考量: 鉴于2010年前后国际反避税压力增加,本书详细阐述了香港税务局对关联方交易(尤其是知识产权授权和贷款利息)的价格审视标准,并提供了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文档准备建议。 集团重组的税务影响: 分析在业务整合或剥离过程中,如何运用香港法例中的“业务重组豁免条款”,以最小化印花税和利得税的税务成本。 第三部分:特定税种与专业领域解析 本章扩展至利得税以外的专业税务领域,为特定行业的专业人士提供精准指导。 1. 雇主税(薪俸税)实务精要: 雇员的界定与税项代缴责任: 详细说明雇主在计算及预扣雇员薪俸税方面的法定责任。 外籍雇员的税务处理: 针对当时越来越多聘请外籍人才的企业,解析“非居港人士”的税务豁免条件及相关证明文件的准备要求。 2. 财产税与不动产税务管理: 详述2010-2011年间,非自用物业所应缴纳的财产税的计算基准(按纯收益或应评税价值的较高者),以及如何通过租赁合同结构优化税务负担。 3. 国际税收协定与双重征税的避免: 梳理2010年香港已生效的双边税收协定网络,特别是与主要贸易伙伴签订的协定。重点说明在跨境交易中,如何依据协定条款申请税收抵免或享受优惠税率,避免在香港和海外双重承担税负。 本书的价值: 本书不仅是一份对特定财政年度法例的记录,更是一份基于当时税务实践的“操作手册”。它通过引用税务局于该年度的最新裁决、指引文件和常见问题解答,帮助读者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实际执行逻辑,从而实现合规与效率的最大化。读者将能掌握2010-2011年度香港税法环境下的税务申报关键点和潜在风险区域。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位對稅務史有濃厚興趣的台灣學生,我總覺得,要理解一個地方的現代發展,就不能忽略其稅務制度的演進。《香港税务:法例与实施说明2010-11》這本書,光是看到「2010-2011」這個時間點,就讓我對當時香港的稅務政策充滿好奇。這一年,對於香港來說,或許是經濟上的某個轉折點,也可能是稅務法規進行調整的關鍵時期。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深入了解當時香港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的設計。例如,針對中小企業、初創企業,或者某些特定行業,香港當時有沒有提供什麼樣的稅務減免或獎勵措施?這些政策的初衷是什麼?又是如何實施的?這對於我們在研究各地政府如何運用稅務工具來促進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我也好奇,在2010-2011年度,香港的「稅務稽核」和「反避稅」措施有哪些新的發展或強化?當時的稅務局在執法上,有哪些重點關注的領域?這能幫助我理解,一個地區的稅務體系,除了法規本身,其執行的力度和方式同樣重要。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條文的羅列,更能包含當時的政策背景、實施過程中的挑戰,以及可能的爭議點。透過這樣的深度分析,我希望能更全面地理解香港在該年度的稅務景觀,並將其與台灣及其他地區的稅務發展進行比較,從而形成我對稅務史更為宏觀的認識。

评分

身為一位長期在台灣致力於公益慈善事業的志工,我對各地政府在「稅務優惠」方面如何支持社會組織,始終抱有高度關注。《香港税务:法例与实施说明2010-11》這本書,對我來說,可能是一本「理解香港慈善稅務」的寶貴資料。我特別想了解,在2010-2011年度,香港對於「慈善機構」或「非牟利組織」的稅務待遇是怎樣的。當時,是否對這些組織的捐款有稅務減免的政策,鼓勵公眾進行捐助?這些組織在營運過程中,是否在某些稅務方面享有豁免或優惠?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找到關於「慈善稅制」的具體條文和相關的解釋說明。此外,我也想了解,當時香港的「遺產稅」政策是如何規定的,以及是否與捐贈給慈善機構的相關規定有所聯繫。對於我們在推動社會公益時,了解稅務層面的支持機制,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吸引資源,並將資源用於更有意義的項目。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清晰的資訊,讓我能夠將香港的稅務支持模式,與台灣的社會福利稅制進行比較,從而汲取經驗,為台灣的公益事業提供更完善的稅務建議。

评分

我是一名在台灣經營小型餐飲業的創業者,對於「營所稅」和「營業稅」的計算方式非常在意。《香港税务:法例与实施说明2010-11》這本書,對我來說,也許是個「香港餐飲稅務」的學習範本。雖然我的生意在台灣,但我時常聽說香港在稅務申報方面相對簡便,這讓我對香港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的計算邏輯非常好奇。當時,香港是如何定義「利潤」的?有哪些是企業可以合法扣除的成本項目?與台灣的「所得稅」相比,在稅率和計算方式上,又有哪些顯著的差異?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詳盡的條文解釋,讓我不僅能理解其基本原則,更能窺見實際操作中的細節。另外,我也對香港當時的「營業稅」或類似的「銷售稅」制度感到好奇。台灣有「營業稅」,那香港在2010-2011年度,是如何對商品的銷售進行課稅的?稅率是多少?哪些商品或服務是需要徵收的?這些資訊對於我評估在香港開設分店的可能性,或者與香港供應商進行採購時,都能提供重要的成本參考。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對香港的企業稅務有更深入的認識,即使我現在的生意不在香港,了解不同的稅務體系,也能拓展我的經營視野。

评分

我是一位在台灣從事科技業的創業家,對許多新興經濟體和自由貿易區的發展模式都十分關注。《香港税务:法例与实施说明2010-11》這本書,就我而言,是一本「窺探香港創新稅務」的窗口。我特別好奇,在2010-2011這個時期,香港的稅務政策,特別是針對「科技創新」、「研發投入」等方面,是否有任何鼓勵性的措施。例如,當時是否有針對企業的研發費用提供額外的稅務扣除,或者是有針對高科技產業的稅收減免政策?這對我正在規劃的公司未來發展方向,有著直接的啟發意義。再者,我對香港的「離岸稅務」制度也很有興趣。雖然我目前公司主要在台灣運營,但對於如何利用香港的優勢進行全球佈局,我一直有所思考。當時,對於在香港註冊,但業務主要在海外產生的收入,有哪些稅務上的考量?如何進行有效的稅務規劃,以最大化公司的全球競爭力?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清晰的法律條文和實施案例,讓我能更深入地理解香港在2010-2011年度的稅務策略,以及這些策略是如何支持其經濟發展和吸引外資的。這本書不僅能提供稅務知識,更能激發我對未來創新商業模式和全球稅務規劃的思考。

评分

哇,看到這本《香港税务:法例与实施说明2010-11》的標題,我真的有點猶豫要不要下手。畢竟,台灣的稅制跟香港畢竟還是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在「所得稅」、「營所稅」、「關稅」這些最基本的概念上,就有不少地方需要仔細比對。我平常的工作是做一些跨國貿易的諮詢,所以會接觸到一些關於香港公司報稅的案例,但通常都是比較表層的資訊。這次會想深入了解,主要是因為聽朋友說,香港在2010-2011年度,在稅務的某些方面進行了調整,而且這本「法例與實施說明」聽起來就很有份量,感覺像是官方或是權威的解釋。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更精準地掌握當時香港的稅務框架,理解哪些是主要的稅收來源,以及它們是如何徵收的。例如,我很好奇在「薪俸稅」的計算上,香港當時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扣除項目,或是跟台灣的「綜所稅」在撫養親屬、保險費扣除上有什麼顯著的不同?又或者,針對企業來說,當時的「利得稅」在稅率、稅基的認定上,有沒有什麼值得台灣企業借鑒的地方?畢竟,兩地的稅務政策,往往會影響到企業的佈局和營運成本。而且,我一直覺得,理解別的地區的稅務,不只是為了應付當下的業務需求,更是一種開拓視野、拓展思維的機會。透過比較不同稅制的優劣,或許能激發出一些創新的想法,應用在我們台灣的稅務規劃上。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足夠的細節,讓我能從法條的文字中,窺見當時的經濟環境和政府的稅務考量。

评分

身為一個在台灣長期關注金融市場動態的投資者,我總是對不同地區的經濟政策,特別是財政和稅務政策,抱持著高度的興趣。《香港税务:法例与实施说明2010-11》這本厚重的書籍,光是標題就讓我有種「硬貨」的預感。我對香港的低稅率政策一直有所耳聞,但具體是如何運作的,尤其是2010-2011那個財政年度的細節,我就不是那麼清楚了。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剖析當時香港的稅務體系,特別是針對「資本利得稅」的部分。台灣目前並沒有針對股票買賣的資本利得徵稅(除非是特殊情況),而香港在這方面又是如何處理的?當時有沒有一些關於資產增值、股息分紅等收入的稅務規定?這對我了解香港的投資環境,以及如何將資產在不同地區進行有效配置,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再者,我也想了解當時香港在「印花稅」方面的規定,例如在房地產交易、股票交易上,當時的稅率和徵收範圍是怎麼樣的?這些看似瑣碎的稅種,其實往往是影響交易成本的重要因素。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詳細的稅務條例和相關的實施細則,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這些規定是如何落實到實際操作中的。透過這本書,我希望能更全面地掌握當時香港的稅務環境,為我未來的投資決策提供更紮實的資訊基礎,甚至能從中洞察出一些對台灣市場同樣有參考價值的趨勢。

评分

我是一位在台灣從事法律行業的年輕律師,對不同地區的「稅法」和「訴訟」案例都抱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香港税务:法例与实施说明2010-11》這本書,對我來說,可能是一本「香港稅務案件的啟示錄」。我非常想了解,在2010-2011年度,香港的稅務部門在「稅務稽查」和「稅務爭議」方面,有哪些比較典型的案例?這些案例通常涉及哪些稅種?稅務局是如何處理這些爭議的?透過學習這些實際案例,我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香港的稅法是如何在實踐中被解釋和應用的。我也對當時香港的「稅務仲裁」或「上訴」機制有所了解。當納稅人對稅務裁決不服時,他們有哪些途徑可以尋求救濟?整個訴訟的流程是怎樣的?這對於我未來可能遇到的跨境稅務糾紛,有著非常重要的學習價值。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法條的堆砌,更能包含一些與案件相關的細節,甚至是一些具體的判決理由。透過對這些案例的深入研究,我希望能提升我在稅法領域的專業知識,並且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專業、更具實效性的法律建議,特別是在處理涉及香港稅務的複雜案件時。

评分

我是一位在香港有少量房產投資的台灣人,平時很難深入了解香港的稅務細節。《香港税务:法例与实施说明2010-11》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我的「房產稅務小百科」。我最關心的,當然是當時的「物業相關稅費」。香港的「印花稅」對於房產交易,尤其是買賣雙方的稅負,我一直想弄清楚具體的計算方式和稅率。當時的「買家印花稅」或者「額外印花稅」這些政策,對房產市場的影響是如何的?如果我將房產出租,當時的「租金收入」是如何課稅的?是否有類似台灣的「房屋稅」和「地價稅」這樣的持有稅?或者,香港的「差餉」和「地租」的徵收方式與台灣的房屋稅、地價稅又有何本質上的不同?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關於這些房產稅務的詳細條文和說明,讓我能更清晰地了解我需要承擔的稅務責任。另外,我也想了解,在2010-2011年度,香港對於房產的「資本增值」是否有課徵相關稅費?這對我規劃未來的房產出售策略有很大的幫助。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足夠的實操性資訊,讓我能更好地管理我在香港的房產投資,並且避免因為不了解稅務規定而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评分

我是一名在台灣經營進出口貿易的企業主,經常需要與香港的公司進行業務往來。《香港税务:法例与实施说明2010-11》這本書,對我來說,可能是一本「通往香港商機」的稅務指南。我非常關注當時香港的「關稅政策」。雖然台灣本身也有關稅,但香港作為一個自由港,其關稅的結構和規模,與台灣肯定有很大的差異。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了解當時香港對哪些商品是免徵關稅的?哪些商品的關稅稅率相對較高?這對我評估將貨物從香港轉運或進口到其他地區,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另外,我也想深入了解,在2010-2011年度,香港在「消費稅」方面有哪些規定?哪些商品是需要繳納消費稅的?稅率又是多少?這對於我了解最終消費品的成本結構,以及市場定價策略,都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我還好奇,當時香港有沒有針對特定的進出口業務,提供額外的稅務優惠或獎勵措施,以促進貿易發展?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詳盡的法例條文和相關的實施細則,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當時香港的貿易稅務環境,並且能夠更有效地規劃我的進出口業務,降低潛在的稅務風險。

评分

我是一名長期在大陸工作的台灣籍專業人士,經常需要處理兩岸三地的稅務問題。《香港税务:法例与实施说明2010-11》這本書,對於我來說,就像是一本跨越地域的「稅務地圖」。雖然我的主要工作地點不在香港,但我時常需要處理與香港公司之間的業務往來,以及了解香港的稅務政策如何影響我的個人所得和公司營運。我特別關注的是,在2010-2011年度,香港針對非居民的稅務規定是怎樣的。例如,如果我透過香港公司產生一些業務收入,或者是在香港有某些投資收益,當時的稅務處理方式是什麼?是否存在一些「來源原則」的判定,以及如何避免雙重徵稅?這是我非常關心的部分。另外,我也想了解當時香港在「租金收入」、「特許權使用費」等方面的稅務處理。這些都是跨國經營中比較常見的收入類型,而不同的稅務處理方式,會對最終的稅負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清晰的條文解釋,以及實際的案例說明,讓我能更準確地理解這些規定。我期待透過這本書,能夠更有效率地處理我與香港相關的稅務事宜,並且在進行跨區域業務佈局時,能夠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稅務指南,更是我理解香港稅務體系、進而優化個人及公司稅務規劃的重要工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