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理解!这是一本探知「吾心」、迈向正道的悟道入门书
「悟」,是宗教的目的所在。
各宗教对于悟的意义、内容,以及方法论的见解,明白揭示了此宗教的真实价值。
作者一贯表明:「『悟』并不需要有特殊的环境,以及特殊的立场,它就在当今大众之中。」
所谓「悟」就是指「吾心」、「己心」,知道自己的心即意味着觉悟。而这个心,即不是在看不见的某个世界中,也不是在从未见过的仙人身上,它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人若能探知己心就是悟道。
明白了上述的道理,继而便可探究怎样认知和掌握自己的心,以及其方法和顺序的问题了。
对此,幸福的科学揭示了现代四正道:「爱的原理」、「知的原理」、「反省的原理」、「发展的原理」,并由此统合这四个原理,总称为「探究正心」。从这个总称中可以得出何谓「正心」的答案,即根据四正道予以分解:爱心、知心、反省心、发展心。
作者在以下的行文中把这个「悟道」,即有关探索自己真心之道、探究正心之道大体分作「心的发现」、「心的平静」、「心的发展」三个部分做阐述。
心的发现即是指去发现本来的自己,自觉灵性的自己。具体地说,就是要脱离有双手、双足、头部和身躯的自我意识,自觉自身即是灵性存在。即使肉体会死亡,身躯也会被焚毁,但是自己的个性存在是能够持续的,承认这个事实即意味着寻找到了起点。也许在这个事实面前难有实感,会认为「手感、视觉、耳闻不是预示着自己的存在吗?肉体消失之后自己又何所有呢?」。
针对这种疑问作者多次做过答覆。脱离了肉体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才是贯穿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己,才是自己的真实存在。也即是说,人们的所思所想、内心活动才是自身,绝不是他物。
如果要问「何谓自己?」的话,就可以回答说:「你的所思所想、思考的内容就是你自己」,所谓有肉体、服饰、发型、表情的自己,只不过是覆盖在思考行为之上的外套而已。」
心的平静是指什么呢?这是指心的状态似风平浪静。心在相反的状态下即会情绪焦躁、坐立不安,继而容易在心中泛出恶念。有了心如澄清的湖面一样安然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窥视到了幸福的本质。
佛神之光用人眼是见不到的,但通过灵界高级灵投射下来的光是可以感受的,可是如果没有稳静的心态也就无法感受。在心态处于安稳之时就会有幸福感降临心中的感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即是光入心间,此时,佛神之光静静地进入了内心,心逐步呈圆形,自然地涌上对赐予了自己一切的感谢心。
维持心的平静有两个必要的方法。
一个即是人们熟知的反省法。心中波澜起伏,不能平静的原因,大都是往这个水池中投入了小石块。这个小石块是指与各种人之间发生的事情、他人的言辞、或是对自我的评价等等,总之必有其原因。因此就需要追究这个原因,探索自己的心为何而摇摆不定。
当然,人们有时还会遇到所谓不可抗力的大灾难,这时需要什么呢?即「不动心」。行船必会遇到疾风恶浪,要闯过难关就需要有不动心,这至关重要。不动心的基础部分即「信念」,保持信念就有可能以不动心征服惊涛骇浪继续前进。
这种信念从何而来呢?即来自通过对自己正心的发现而得出的自信。在内心觉醒爱和善,坚信佛神的理想,才会有自信,进而形成信念,在这个信念的背后铭刻着的不动心即能发挥出威力。
做反省的依据是「谦虚」,在这反省之上才能够建立起不动心。有了「反省心」和「不动心」,即使在任何事态面前也能够保持心的平静。这就是守护着自己的「心的王国」、是幸福的道路之一。
自古有「小圣隐居山中,大圣街内住宿」之说,小圣人隐居深山,大圣人混在俗人之中生活。这是说小圣人求己心幸福,有了小悟即足矣,而大圣人生活于凡人之中,为众人的幸福着想,意味着在困境中修行。因此,我们也不能只是为自己着想。只要有一颗追求众人的幸福、公众幸福的心,就绝不能放弃对发展的抉择。
随之,在探求平静心的同时,必须肯定在一定的时间里看起来似有矛盾的「发展」,思考从任何发展中寻求幸福、寻求觉悟。
心的发展要点是什么呢?我想在此例举两点。一是「希望」,二是「勇气」。
我认为,在心中闪耀着希望之光的人,终归是确信自己是佛子的人。在确信自己是佛子、是钻石般的存在、是未加工的金刚石的人面前,无论有多么阴暗的事态发生,无论有多么艰难困苦或悲哀的事情出现,在其内心深处仍旧会闪烁出光辉来,这即成为希望。有希望的人即对自身有自我认识。
作者认为,为了保持希望,更重要的就是对佛神的信仰。在情绪低落的气氛中生活、自卑、自虐、发牢骚不满的人,他们的特征是没有希望,而心中没有希望的人的特征又是什么呢?即没有对佛神的信仰。
另一面,还需要有勇气。勇气即是决然的判断、意志的力量。以坚强的意志力突破迎面而来的各种阻碍,即使自己是处于困惑和逆境的不利之地,亦能以行动冲破阻挠。这就是勇气。
作者简介
大川隆法
「幸福科学」国际集团组织创始人,现任总裁。1956年7月7日出生于日本四国德岛,东京大学毕。日本着名思想家、心灵导师,心灵励志类畅销书作家,至2010年6月为止,已出版超过600本书籍,曾创造连续八年、每年荣登日本单本畅销书排行榜冠军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除此之外,其着作亦被翻拍为电影,《永远之法》(2006年)、《佛陀再诞》(2009年)等六部作品,均创下了票房纪录。
前言
第一章 天国与地狱
一、真正死亡的瞬间
二、灵魂何去何从
1. 不入灵界旅程之灵
2. 径直陷入地狱之灵
3. 灵界常规旅程
三、进入灵界旅程
1. 冥河
2. 冥河滩
3. 渡冥河的方法
4. 生前的情形历历在目
5. 与心思相应的灵界
四、老壮年生活
1. 和颜爱语与慈祥的眼光
2. 断此世执着之念
第二章 宗教改革精神
一、觉醒不同宗教之别的时代
二、「三密」的正确修行
1. 身……健全的肉体生活
2. 口……协调语言
3. 意……对心的控制
4. 自负责任的原则
三、「三界」与轮回转生
四、地狱诸相
第三章 悟 道
一、探究正心之路
二、心的发现
1. 发现本来的自己
2. 爱和善
3. 四个精神作用
4. 墨子的爱善观
5. 心之伟大
三、心的平静……反省心和不动心
四、心的发展……希望和勇气
五、以悟为名的幸福
第四章 人生修行之路
一、从高次元观此世
二、主动的人生
三、灵的指导和附身
四、学佛法获得光的供给
五、现代的布教方式
六、以宗教界向上为目标
后语
前言
「悟」,是宗教的目的所在。
在这个词中演绎了何等的意义、内容,以及包含了何等的方法论,可以清楚显示宗教家的真实价值。
对于「悟」之探讨,我曾在各地做了浅显易懂的讲演解说,本书即是这些演讲的结集。就这个意义而言,它是一部易于理解的悟道入门书。
本书第一章讲述的死后世界,许多人非常有兴趣。第二章则在谈论现代日本的政治家,同时还揭示出了何谓正确的宗教。在第三章中,针对追求悟道的问题,从「心的发现」、「心的平静」和「心的展开」等方面做了讲解。随后,在第四章中,从科学的见地对灵性人生的构成试做了说明。
虽然本书还只是「悟道」上的一个入门导引,但在内容上却可令人回味无穷。
读完《悟道》的开头几章,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中,被一种温柔而又坚定的力量牵引着。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他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极其微小却又意义深远的瞬间,然后将其放大,用一种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语言来呈现。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描绘的一个关于“等待”的段落,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等待”的意义,而是通过对一位老者在清晨等待第一缕阳光的细致描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那种耐心、希望和对生命进程的尊重。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述方式,不像那些直白的道理灌输,而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所感染。我经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句,或者某个意象,然后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这本书似乎并没有设定明确的情节主线,更多的是一种意识流的呈现,但正是这种自由和随性,反而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惯性思维”,那些不曾被深究的习惯和认知,仿佛都被这本书轻轻地拨动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那种深邃的蓝色,配上烫金的“悟道”二字,有一种古朴而又神秘的韵味,仿佛预示着一场思想的旅行。我平时就比较喜欢阅读一些哲学类或者人生感悟类的书籍,总觉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找到片刻的宁静,以及一些能触动心灵深处的文字,是多么难得。拿到《悟道》的时候,我第一时间翻开了目录,虽然目录本身并没有透露太多具体内容,但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哲思,让我充满了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引导我去探索“悟道”的旅程,是讲述一段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还是通过引经据典来阐释深奥的道理?亦或是用一种更加意想不到的方式?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种沉静的力量,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渴望。我希望它能带给我一些启发,一些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一些面对生活困境的勇气。它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感觉很有分量,又不会过于沉重,这让我觉得它适合在某个悠闲的午后,或者宁静的夜晚,慢慢品读。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智慧,是能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悟道》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刻意去营造一种高高在上的学术氛围,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甚至有些家常的语言,去探讨那些人生中最本质的问题。比如,作者在描述一次简单的行走时,就能引申出关于“方向”和“路径”的思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最平凡的动作,也可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倾听”的描写,不是那种简单的听觉上的倾听,而是用心去感受,去理解他人,甚至去理解生命本身。这让我反思自己在与人沟通时,是否真的做到了“用心”去倾听。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工具”,一种看待事物的新“角度”。它鼓励我去探索,去感受,去独立思考。每一次翻开它,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生命力非常强大。
评分《悟道》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那些被忽略的角落。作者在书中探讨了很多关于“自我认知”和“与世界相处”的议题,但他的方式非常独特。他不是用一种说教的口吻,而是通过一系列充满画面感和象征意义的故事,或者是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来引导读者进行思考。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空”的概念的阐释,它不是一种虚无,而是一种包含万物的可能性。读到这里,我联想到了自己生活中曾经的一些执念,那些因为“有所求”而带来的困扰,似乎在作者的笔下,找到了另一种豁然开朗的可能性。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得到”,而是学会“放下”。这种“放下”并非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智慧,一种懂得取舍的勇气。我发现,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自己的思绪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很多以前觉得难以理解的问题,似乎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有了新的解读。
评分《悟道》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方式。作者似乎总是在用最少的文字,传递最丰富的信息。他不会大段大段地铺陈道理,而是通过一些精妙的比喻,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将复杂的思想巧妙地融入其中。我曾经在阅读其他一些哲学书籍时,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但《悟道》给我带来的感觉,更像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与一位智者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你听着他娓娓道来,然后静静地思考,在咀嚼中体会其中的深意。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成功”和“失败”的定义,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悟道”,或许就在于我们如何去体验生命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追求结果。它教会我,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本书的内容,就像一条暗流,缓缓地流淌过我的思绪,并在不经意间,改变了我一些根深蒂固的看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